《針灸甲乙經》~ 卷七 (6)
卷七 (6)
1. 六經受病發傷寒熱病第一(中)
素問曰:五十九者,頭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諸陽之熱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椎,此八者,以瀉胸中之熱(一作陽)。氣衝、三里、巨虛、上下廉,此八者,以瀉胃中之熱。雲門、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瀉四肢之熱。五臟俞傍五,此十者,以瀉五臟之熱。凡此五十九者,皆熱之左右也。(按二經雖不同,皆瀉熱之要穴也)
頭腦中寒,鼻衄目泣出(《千金》作寒熱頭痛),神庭主之。頭痛身熱,鼻窒,喘息不利,煩滿汗不出,曲差主之。頭痛目眩,頸項強急,胸脅相引,不得傾側,本神主多。熱病(《千金》下有煩滿二字)汗不出,上星主之,先取噫嘻,後取天牖、風池。熱病汗不出而苦嘔煩心,承光主之。
頭項痛重,暫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頭項,惡風,汗不出,淒厥惡寒,嘔吐,目系急,痛引頞,頭重項痛,玉枕主之。頰清(《千金》作喜齧頰),不得視,口沫泣出,兩目眉頭痛,臨泣主之。腦風頭痛,惡見風寒,鼽衄鼻窒,喘息不通,承靈主之。頭痛身熱,引兩頷急(一作痛),腦空主之。
醉酒風熱發,兩角(一作兩目)眩痛,不能飲食。煩滿嘔吐,率谷主之(《千金》以此條置風門)。項強刺喑門。熱病汗不出,天柱及風池、商陽、關衝、腋門主之。頸痛項不得顧,目泣出,多眵䁾,鼻鼽衄,目內眥赤痛,氣厥耳目不明,咽喉僂引項筋攣不收,風池主之。傷寒熱盛,煩嘔,大椎主之。
頭重目瞑淒厥,寒熱,汗不出,陶道主之。身熱頭痛,進退往來,神道主之。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瘛瘲(《千金》作頭痛),寒熱,汗不出,惡寒,裡急,腰腹相引痛,命門主之。頸項痛不可以俯仰,頭痛振寒,瘛瘲,氣實則脅滿,俠脊有寒氣,熱,汗不出,腰背痛,大杼主之。風眩頭痛,鼻不利,時嚏,清涕自出,風門主之。
悽悽振寒,數欠伸,鬲俞主之。熱病汗不出,上窌及孔最主之。(《千金》作臂厥熱病汗不出,皆灸刺之,此穴可以出汗)。肩髆間急,淒厥惡寒,魄戶主之。項背痛引頸,魄戶主之。肩痛胸腹滿,淒厥脊背急強,神堂主之。喘逆鼽衄,肩胛內廉痛,不可俯仰,䏚季脅引少腹而痛脹,噫嘻主之。
背痛惡寒,脊強俯仰難,食不下,嘔吐多涎,鬲俞(《千金》作陽關)主之。熱病頭痛身重,懸顱主之。胸脅脹滿,背痛惡風寒,飲食不下,嘔吐不留住,魂門主之。善嚏,頭痛身熱,頷厭主之。熱病頭痛,引目外眥而急,煩滿汗不出,引頷齒,面赤皮痛,懸釐主之。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懸釐主之。
頭目瞳子痛,不可以視,挾項強急,不可以顧,陽白主之。頭風痛,鼻鼽衄,眉頭痛,善嚏,目如飲脫,汗出寒熱,面赤頰中痛,項椎不可左右顧,目系急,瘛瘲,攢竹主之。寒熱淒厥鼓頷,承漿主之。身熱痛,胸脅痛不可反側,顱息主之。肩背痛,寒熱,瘰癧繞頸,有大氣,暴聾氣蒙瞀,耳目不開,頭頷痛,淚出鼻衄,不得息,不知香臭,風眩喉痹,天牖主之。
白話文:
《六經受病發傷寒熱病第一(中)》
《素問》記載:五十九個穴位,作用在於疏通頭部五行的氣血,以克服陽氣逆亂的熱邪。大杼、膺俞、缺盆、背椎這八個穴位,用來瀉去胸中的熱邪(也有人說是陽邪)。氣衝、三里、巨虛、上下廉這八個穴位,用來瀉去胃中的熱邪。雲門、髃骨、委中、髓空這八個穴位,用來瀉去四肢的熱邪。五臟俞穴旁各取一個穴位,這十個穴位,用來瀉去五臟的熱邪。總而言之,這五十九個穴位,都是治療熱邪的關鍵穴位。(雖然經絡不同,但都是瀉熱的重要穴位)
頭腦受寒,出現鼻出血、流淚的症狀(《千金要方》記載為寒熱頭痛),可用神庭穴治療。頭痛發熱,鼻塞,呼吸困難,煩悶不汗,可用曲差穴治療。頭痛頭暈,頸項僵硬疼痛,胸脅牽引疼痛,無法側臥,可用本神穴治療。熱病不汗出(《千金要方》在此條下加了「煩悶」二字),可用上星穴治療,先取噫嘻穴,再取天牖穴、風池穴。熱病不汗出,伴隨嘔吐煩悶,可用承光穴治療。
頭項疼痛沉重,時而站起時而倒地,鼻塞、鼻出血,呼吸不通暢,可用通天穴治療。頭項疼痛,怕風,不汗出,畏寒、惡寒,嘔吐,眼眶疼痛,疼痛牽引至頸後,頭重項痛,可用玉枕穴治療。面頰清涼(《千金要方》作喜咬頰),看不清東西,流口水、流淚,兩眉之間頭痛,可用臨泣穴治療。腦風頭痛,怕風寒,鼻塞、鼻出血,呼吸不通暢,可用承靈穴治療。頭痛發熱,牽引至兩腮疼痛(或作疼痛),可用腦空穴治療。
醉酒後風熱發作,兩眼(或作兩角)眩暈疼痛,不能飲食,煩悶嘔吐,可用率谷穴治療(《千金要方》將此條置於風門穴)。項部僵硬疼痛,可用喑門穴治療。熱病不汗出,可用天柱穴及風池穴、商陽穴、關衝穴、腋門穴治療。頸項疼痛不能轉動,流淚,眼屎多,鼻塞、鼻出血,眼內眥紅痛,氣厥,耳目不清,咽喉疼痛牽引項筋攣縮不能舒展,可用風池穴治療。傷寒熱盛,煩悶嘔吐,可用大椎穴治療。
頭重眼瞼下垂,畏寒,寒熱交替,不汗出,可用陶道穴治療。發熱頭痛,寒熱往來,可用神道穴治療。頭痛如裂,發熱如火,不汗出,抽搐(《千金要方》作頭痛),寒熱交替,不汗出,惡寒,裡急,腰腹部牽引疼痛,可用命門穴治療。頸項疼痛不能俯仰,頭痛,畏寒,抽搐,氣盛則胸脅脹滿,脅肋有寒氣,發熱,不汗出,腰背疼痛,可用大杼穴治療。風眩頭痛,鼻塞,經常打噴嚏,清涕自流,可用風門穴治療。
畏寒,多次伸懶腰,可用鬲俞穴治療。熱病不汗出,可用上窌穴及孔最穴治療。(《千金要方》作臂厥熱病不汗出,皆灸刺之,此穴可以出汗)。肩胛骨之間疼痛,畏寒,惡寒,可用魄戶穴治療。項背疼痛牽引至頸部,可用魄戶穴治療。肩部疼痛,胸腹脹滿,畏寒,脊背僵硬疼痛,可用神堂穴治療。喘息,鼻出血,肩胛骨內側疼痛,不能俯仰,脅肋牽引少腹部疼痛脹滿,可用噫嘻穴治療。
背痛惡寒,脊背僵硬,俯仰困難,飲食不下,嘔吐涎液多,可用鬲俞穴(《千金要方》作陽關穴)治療。熱病頭痛,身體沉重,可用懸顱穴治療。胸脅脹滿,背痛怕風寒,飲食不下,嘔吐物不能保留,可用魂門穴治療。經常打噴嚏,頭痛發熱,可用頷厭穴治療。熱病頭痛,疼痛牽引至眼外眥,煩悶不汗出,牽引至頷齒,面部發紅,皮膚疼痛,可用懸釐穴治療。熱病偏頭痛,疼痛牽引至眼外眥,可用懸釐穴治療。
頭目瞳孔疼痛,看不清東西,伴隨項部僵硬疼痛,不能轉動,可用陽白穴治療。頭痛,鼻塞、鼻出血,眉間頭痛,經常打噴嚏,眼睛像喝醉了一樣,汗出寒熱,面部發紅,頰部疼痛,項椎不能左右轉動,眼眶疼痛,抽搐,可用攢竹穴治療。寒熱交替,畏寒,下頜腫脹,可用承漿穴治療。身體疼痛,胸脅疼痛不能翻身側臥,可用顱息穴治療。肩背疼痛,寒熱交替,頸部瘰癧,氣喘,突然耳聾,頭昏眼花,耳目不明,頭頷疼痛,流淚鼻出血,不能休息,不知香臭,風眩,喉嚨阻塞,可用天牖穴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