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十二原第六

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者,出於四關。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骨之氣味者也。五臟有疾,出於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知五臟之害矣。陽中之少陰肺也,其原出於太淵二。陽中之太陽心也,其原出於大陵二。

陰中之少陽肝也,其原出於太衝二。陰中之太陰腎也,其原出於太谿二。陰中之至陰脾也,其原出於太白二。膏之原出於鳩尾一。肓之原出於脖(滿設切)胦(鳥朗切)一。凡十二原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病者也。脹取三陽,飧泄取三陰(一云滯取三陰)。今夫五臟之有病,譬猶刺也,猶汙也,猶結也,猶閉也。

刺雖久猶可拔也,汙雖久猶可雪也,結雖久猶可解也,閉雖久猶可決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說也。夫善用針者,取其疾也,猶拔刺也,猶雪汙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白話文:

人體有五臟和六腑,六腑又各自有十二個原穴。這十二原穴位於四關,四關主管五臟的功能。五臟如果生病,就應該從這十二原穴來治療。這十二原穴是五臟接受全身三百六十五塊骨骼所散發氣味的地方。五臟生病時,會顯現在這十二原穴上,而每個原穴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如果能了解這些原穴,並觀察它們的反應,就能知道五臟的病變情況。

屬於陽氣中的少陰是肺,它的原穴位於兩側的太淵穴。屬於陽氣中的太陽是心,它的原穴位於兩側的大陵穴。

屬於陰氣中的少陽是肝,它的原穴位於兩側的太衝穴。屬於陰氣中的太陰是腎,它的原穴位於兩側的太谿穴。屬於陰氣中的至陰是脾,它的原穴位於兩側的太白穴。膏的原穴位於鳩尾穴一個。肓的原穴位於脖胦穴一個。總之,這十二原穴主管治療五臟六腑的疾病。腹部脹滿要取三陽經的穴位,消化不良腹瀉要取三陰經的穴位(一說腹內停滯取三陰經)。五臟生病就好比身上扎了刺、沾了汙垢、打了結或被堵塞。

刺雖扎得久,但終究可以拔出來;汙垢雖沾得久,但終究可以清除;結雖打得久,但終究可以解開;阻塞雖久,但終究可以疏通。有些人說久病無法醫治,這是錯誤的。善於用針的人,治療疾病就像拔刺、清除汙垢、解開結、疏通阻塞一樣,即使是久病也能治癒。說無法醫治的,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治療方法。

2. 十二經水第七

黃帝問曰:經脈十二者,外合於十二經水而內屬於五臟六腑。夫十二經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臟者,合神氣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氣而揚之。經脈者,受血而營之。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淺,灸之壯數,可得聞乎?岐伯對曰:臟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中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氣血,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定數。其治以針灸,各調其經氣,固其常有合也。

此人之參天地而應陰陽,不可不審察之也。

足陽明外合於海水,內屬於胃。

足太陽外合於清水,內屬於膀胱,而通水道焉。

足少陽外合於渭水,內屬於膽。

足太陰外合於湖水,內屬於脾。

足厥陰外合於沔水,內屬於肝。

足少陰外合於汝水,內屬於腎。

手陽明外合於江水,內屬於大腸。

手太陽外合於淮水,內屬於小腸,而水道出焉。

手少陽外合於漯水,內屬於三焦。

手太陰外合於河水,內屬於肺。

手心主外合於漳水,內屬於心包。

手少陰外合於濟水,內屬於心。

凡此五臟六腑十二經水者,皆外有源泉而內有所稟,此皆內外相貫,如環無端。人經亦然。故天為陽,地為陰,腰以上為天,下為地。故海以北者為陰,湖以北者為陰中之陰,漳以南者為陽,河以北至漳者為陽中之陰,漯以南至江者為陽中之陽,此一州之陰陽也。此人所以與天地相參也。

曰:夫經水之應經脈也,其遠近之淺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刺之奈何?曰:足陽明五臟六腑之海也,其脈大而血多氣盛熱壯,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寫。

足陽明多血氣,刺深六分,留十呼。

足少陽少血氣,刺深四分,留五呼。

足太陽多血氣,刺深五分,留七呼。

足太陰多血少氣,刺深三分,留四呼。

足少陰少血多氣,刺深二分,留三呼。

足厥陰多血少氣,刺深一分,留一呼。

手之陰陽,其受氣之道近,其氣之來也疾,其刺深皆無過二分,留皆無過一呼。其少長小大肥瘦,以心料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灸而過此者,得惡火則骨枯脈澀,刺而過此者則脫氣。

曰:夫經脈之大小,血之多少,膚之厚薄,肉之堅脆,及䐃之大小,可以為度量乎?曰:其可為量者,取其中度者也,不甚脫肉而血氣不衰者也。若失度人之痟(音消,渴病)瘦而形肉脫者,烏可以度量刺乎。審切循捫按,視其寒溫盛衰而調之,是謂因適而為之真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人體有十二條經脈,它們在體外對應著十二條經水,在體內則分別屬於五臟和六腑。這十二條經水是負責接收和運送水液的;五臟是儲藏神、氣、魂、魄這些精神能量的;六腑是接受食物並將其消化運輸,吸收精氣並將其向上輸布的;經脈則是接收血液並將其營養全身的。如果將它們整體來看進行治療,應該如何進行呢?針刺的深淺、艾灸的壯數,可以告訴我嗎?

岐伯回答說:五臟的堅實或脆弱,六腑的大小,食物的攝入量,經脈的長短,血液的清澈或混濁,氣的多少,十二經脈中有的血多氣少,有的血少氣多,有的氣血都多,有的氣血都少,這些都有一定的規律。治療時,要通過針灸來調和各條經脈的氣,使其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人是參照天地陰陽而存在的,所以必須仔細觀察。

足陽明經在體外對應著海水,在體內則屬於胃。

足太陽經在體外對應著清水,在體內則屬於膀胱,並負責疏通水道。

足少陽經在體外對應著渭水,在體內則屬於膽。

足太陰經在體外對應著湖水,在體內則屬於脾。

足厥陰經在體外對應著沔水,在體內則屬於肝。

足少陰經在體外對應著汝水,在體內則屬於腎。

手陽明經在體外對應著江水,在體內則屬於大腸。

手太陽經在體外對應著淮水,在體內則屬於小腸,水道也由此流出。

手少陽經在體外對應著漯水,在體內則屬於三焦。

手太陰經在體外對應著河水,在體內則屬於肺。

手心包經在體外對應著漳水,在體內則屬於心包。

手少陰經在體外對應著濟水,在體內則屬於心。

以上這些五臟六腑和十二經水,體外都有源頭,體內都有所歸屬,它們內外相互貫通,就像一個圓環沒有終點。人體的經脈也是如此。所以天為陽,地為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因此,海的北方屬陰,湖的北方屬陰中之陰,漳水的南方屬陽,從河水的北方到漳水的南方屬陽中之陰,從漯水的南方到江水的北方屬陽中之陽,這就是一個地域的陰陽分佈。這也是人為什麼能與天地相參照的原因。

黃帝說:經水與經脈的對應關係,它們的遠近深淺,水液和血液的多少,各不相同。如果將這些綜合起來進行針刺,應該如何操作呢?岐伯回答說:足陽明經是五臟六腑之海,它的脈搏粗大,血液充足,氣旺盛而且熱力強大,針刺這條經脈如果不深,氣血就無法散開,如果不停留或不瀉,效果就不會好。

足陽明經氣血充足,針刺宜深六分,留針十個呼吸的時間。

足少陽經氣血較少,針刺宜深四分,留針五個呼吸的時間。

足太陽經氣血充足,針刺宜深五分,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

足太陰經血多氣少,針刺宜深三分,留針四個呼吸的時間。

足少陰經血少氣多,針刺宜深二分,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

足厥陰經血多氣少,針刺宜深一分,留針一個呼吸的時間。

手的陰陽經脈,它們接受氣的途徑較近,氣的運行也較快,所以針刺的深度都不宜超過二分,留針的時間都不宜超過一個呼吸。對於個體的長短、大小、肥瘦等情況,要用心考慮,這叫做效法天地的常規。艾灸也是如此。如果艾灸過度,就會導致骨骼乾枯,脈絡澀滯;如果針刺過度,就會導致氣脫失。

黃帝問道:經脈的大小,血液的多少,皮膚的厚薄,肌肉的堅實或鬆軟,以及腹部的豐滿程度,可以作為針刺的依據嗎?岐伯回答說:可以作為依據的是那些體型中等,肌肉不特別消瘦,而且氣血不虛衰的人。如果一個人已經消瘦到形體肌肉都萎縮了,怎麼能以此作為針刺的標準呢?要仔細地切脈、觸摸、按壓,觀察其寒熱盛衰的情況,然後進行調整,這才叫做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治療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