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3)

1. 陰陽二十五人形性血氣不同第十六

黃帝問曰:人有陰陽,何謂陰人,何謂陽人?少師對曰:天地之間,不離於五,人亦應之,非徒一陰一陽而已。蓋有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凡此五人者,其態不同,其筋骨血氣亦不同也。

太陰之人,貪而不仁,下濟湛湛,好內而惡出,心抑而不發,不務於時,動而後人,此太陰之人也。

少陰之人,少貪而賊心,見人有亡,常若有得,好傷好害,見人有榮,乃反慍怒,心嫉而無恩,此少陰之人也。

太陽之人,居處於於,好言大事,無能而虛說,志發於四野,舉措不顧是非,為事如常自用,事雖敗而無改(一作悔),此太陽之人也。

少陽之人,諟諦好自貴,有小小官,則高自宣,好為外交而不內附,此少陽之人也。

陰陽和平之人,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欣欣,婉然從物,或與不爭,與時變化,尊而謙讓,卑而不諂,是謂至治。古之善用針灸者,視人五態乃治之,盛者瀉之,虛者補之。

太陰之人,多陰而無陽,其陰血濁,其衛氣澀,陰陽不知,緩筋而厚皮,不之疾瀉,不能移之。

少陰之人,多陰而少陽,小胃而大腸,六腑不調,其陽明脈小而太陽脈大,必審而調之,其血易脫,其氣易敗。

太陽之人,多陽而無陰,必謹調之,無脫其陰而瀉其陽,陽重脫者易狂,陰陽皆脫者暴死不知人。

少陽之人,多陽而少陰,經小而絡大,血在中而氣在外,實陰而虛陽,獨瀉其絡脈則強,氣脫而疾,中氣重不足,病不起矣。

陰陽和平之人,其陰陽之氣和,血脈調,宜謹審其陰陽,視其邪正,安其容儀,審其有餘,察其不足,盛者瀉之,虛者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此所以調陰陽,別五態之人也。

太陰之人,其狀黮黮(音朕)然黑色,念然下意,臨臨然長大,䐃(音窘)然未僂。

少陰之人,其狀清然竊然,固以陰賊,立而躁險,行而似伏。

太陽之人,其狀軒軒儲儲,反身折膕。

少陽之人,其狀立則好仰,行則好搖其兩臂,兩臂肘皆出於背。

陰陽和平之人,其狀逶逶然,隨隨然,顒顒然,哀哀然,豆豆然,眾人皆曰君子。(一本多愉愉然,㼐㼐然。)

黃帝問曰:余聞陰陽之人於少師。少師曰:天地之間不離於五,故五五二十五人之形,血氣之所生別,而以候從外知內何如?岐伯對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別其五色,異其五聲,而二十五人具也。

木形之人,比於上角,蒼色小頭,長面大肩,平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材,好勞心少力,多憂勞於事,奈春夏不奈秋冬,感而成病,主足厥陰佗佗然。大角(一曰左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上遺遺然。右角(一曰少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下隨隨然。鈦角(音太,一曰右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上鳩鳩然(一曰推推然)。

白話文:

人體陰陽特性與氣血差異(十六)

黃帝問道:人體有陰陽之分,什麼是陰人?什麼是陽人?

少師回答道:天地間萬物不離五行,人體也遵循此理,並非僅僅只有一陰一陽這麼簡單。大致上有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以及陰陽平和之人這五種人。這五種人,其形貌、筋骨、血氣都各有不同。

太陰之人,貪婪且不仁慈,行為遲緩沉重,喜歡安於內而厭惡外出,心胸壓抑不舒展,不善把握時機,行動總是落後他人,這就是太陰之人。

少陰之人,貪婪之心較少,但心懷狡詐,見人有所損失,便好像自己有所獲得,喜歡傷害他人,見人榮華富貴,便心生嫉妒憤怒,心胸狹隘且缺乏仁愛之心,這就是少陰之人。

太陽之人,言行舉止高傲自大,喜歡談論大事,卻能力不足,只是空談,志向遠大卻不切實際,行動魯莽不計後果,做事我行我素,即使失敗也不悔改,這就是太陽之人。

少陽之人,自視甚高,好吹噓自己,只要有一點點官職,便會到處炫耀,喜歡與外界交往,卻不願與內部人親近,這就是少陽之人。

陰陽平和之人,處事安靜,不因外物而喜怒哀樂,能順應自然變化,尊貴而謙讓,卑微而不諂媚,這是至善至美的境界。古時善於運用針灸的醫生,會根據這五種人的狀態來治療,盛者瀉之,虛者補之。

太陰之人,陰氣過盛而陽氣不足,陰血濁滯,衛氣運行不暢,陰陽失調,筋脈鬆弛,皮膚肥厚,若不積極治療,病情難以好轉。

少陰之人,陰氣過盛而陽氣不足,胃氣虛弱而腸氣過盛,六腑失調,陽明脈細弱而太陽脈強盛,必須仔細診斷並調理,其血氣容易耗損。

太陽之人,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必須謹慎調理,避免損傷陰氣而過度瀉掉陽氣,陽氣過度耗損容易導致精神失常,陰陽都耗損則會暴亡。

少陽之人,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經脈細弱而絡脈強盛,血液運行於內而氣血運行於外,陰實而陽虛,單純瀉絡脈則反而會加重病情,氣血耗損則病情加重,中氣不足,疾病難以痊癒。

陰陽平和之人,陰陽之氣調和,血脈暢通,需仔細辨別其陰陽盛衰,觀察邪正之氣,安撫其情緒,審視其有餘不足之處,盛者瀉之,虛者補之,不偏不倚,按照經絡循行來治療,這就是調和陰陽,辨別五種人體質的方法。

太陰之人,面色黧黑,神情低沉,身材高大,腰背挺直。

少陰之人,面色清瘦,神情狡黠,站立時不安,行走時像伏地一樣。

太陽之人,神情高傲,身體挺直。

少陽之人,站立時喜歡抬頭,行走時喜歡搖擺雙臂,肘部向後突出。

陰陽平和之人,神情安詳平和,眾人皆稱之為君子。

黃帝問道:我聽說過少師講述的陰陽之人。

少師回答道:天地間萬物不離五行,所以有二十五種人的體質,血氣的差異,從外觀就能推測內在的情況。

岐伯回答道:首先要確立五行金木水火土,區分五種顏色,分辨五種聲音,這樣就能夠包含二十五種人體質。

木形之人,如同角狀,面色青綠,頭小,面長肩寬,背平直,手腳小,善於思考,好勞心費力,容易憂勞成疾,不耐秋冬,易在春夏感病,主要表現為足厥陰經脈疼痛。大角之人,類似左足少陽經,少陽經氣血上亢。右角之人,類似右足少陽經,少陽經氣血下陷。鈦角之人,類似右足少陽經,少陽經氣血上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