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六 (9)

回本書目錄

卷六 (9)

1. 陰陽大論第七

故曰病之始起,可刺而已,其盛也,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其有形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

其實者,散而瀉之。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實宜掣之引之。陽從右,陰從左(《素問》作陽從左,陰從右)。老從上,少從下。是以春夏歸陽為生,歸秋冬為死,反之則歸秋冬為生。是以氣之多少逆順,皆為厥。有餘者,厥也。

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氣上不下,頭痛癲疾,求陽不得,求之於陰(《素問》作求陰不審),五部隔無徵,若居曠野,若伏空室,綿綿乎屬不滿目。

春三月之病,在理已盡,草與柳葉皆殺,陰陽皆絕,期在孟春。冬三月之病,病合陽者,至春正月,脈有死徵,皆歸於春(《素問》作始春)。春三月之病,曰陽殺,陰陽皆絕,期在草乾。夏三月之病,至陰不過十日,陰陽交,期在溓水。秋三月之病,三陽俱起,不治自已。陰陽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陽獨至,期在石水,二陰獨至,期在盛水。

白話文:

所以說,疾病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用針灸治療;疾病到了盛期,就只能等待它衰退。因此,要趁病情輕的時候加以疏導,病情重的時候加以減輕,病情衰退的時候加以宣洩。身體機能不足的,就要溫養它的元氣;精氣不足的,就要補充它的營養。病情上盛的,就要順勢引導它消退;病情下陷的,就要把它引導出來。腹部脹滿的,就要從內部瀉掉。有形體症狀的,就要通過發汗排出體內邪氣。病邪在皮膚表面的,就要通過發汗把它發散出來。病情急劇發展的,就要按壓它使其收斂。

病情實證的,就要疏散瀉掉。要仔細辨別陰陽,以區分疾病的性質。陽邪引起的疾病要從陰的方面治療,陰邪引起的疾病要從陽的方面治療。要確定血氣的盛衰情況,使其各歸其位。血液瘀滯的,就要疏通它;氣血壅盛的,就要使其舒暢。陽氣循右側運行,陰氣循左側運行(《素問》記載為陽氣循左側運行,陰氣循右側運行)。老年人陽氣偏上,年輕人陽氣偏下。因此,春夏季節養護陽氣則生,秋冬季節養護陰氣則生,反之則死。所以,氣的盛衰、順逆,都會導致厥症。氣血有餘,就會出現厥症。

血液運行不暢,上不去下不來,就會出現寒厥症狀,並蔓延到膝蓋。年輕人在秋冬容易死亡,老年人在秋冬容易康復。氣機上逆下不行,就會頭痛、癲癇等症狀。尋找陽氣卻找不到,只好從陰氣入手(《素問》記載為尋找陰氣不得其法),五臟六腑沒有反應,就像處在荒野或空屋中,虛弱無力,綿綿不絕,症狀難以盡述。

春季三個月發生的疾病,其病理變化已經完成,草木和柳葉都枯萎了,陰陽之氣都消失了,這症狀的轉歸要看孟春(春季的第一個月)。冬季三個月發生的疾病,如果病情與陽氣相關聯,到了春季正月,脈象就會出現死亡的徵兆,病情都會轉歸於春季(《素問》記載為春季開始)。春季三個月發生的疾病,叫做陽氣衰竭,陰陽之氣都消失了,這症狀的轉歸要看草木枯萎的情況。夏季三個月發生的疾病,陰氣不會超過十天,陰陽之氣交感,這症狀的轉歸要看溓水(一種水名)的狀態。秋季三個月發生的疾病,三種陽氣都旺盛起來,不治療也會自行痊癒。陰陽之氣交感的人,站立不能坐下,坐下不能站立。三種陽氣獨盛,症狀的轉歸要看石水(一種水名)的狀態;兩種陰氣獨盛,症狀的轉歸要看盛水(一種水名)的狀態。

2. 正邪襲內生夢大論第八

黃帝問曰:淫邪泮衍奈何?岐伯對曰:正邪從外襲內,未有定舍,反淫於臟,不得定處,與榮衛俱行,而與魂魄飛揚,使人臥不得安而喜夢。凡氣淫於腑,則夢有餘於外,不足於內;氣淫於臟,則夢有餘於內,不足於外。曰:有餘不足有形乎?曰:陰盛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盛則夢大火而燔焫,陰陽俱盛則夢相殺毀傷。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

甚飽則夢予,甚飢則夢取。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哭泣,恐懼飛揚。心氣盛則夢喜笑及恐怖。脾氣盛則夢歌樂體重,手足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而不屬。凡此十二盛者,至而瀉之立已。厥氣客於心,則夢見丘山煙火,客於肺,則夢飛揚,見金鐵之器及奇物。客於肝,則夢見山林樹木。

客於脾,則夢見丘陵大澤,壞屋風雨。客於腎,則夢臨淵,沒居水中。客於膀胱,則夢遊行。客於胃,則夢飲食。客於大腸,則夢見田野。客於小腸,則夢見聚邑行街(一作沖衢)。客於膽,則夢見鬥訟自刳。客於陰器,則夢接內。客於項,則夢斬首。客於胻,則夢行走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

客於股肱,則夢禮節拜跪。客於胞䐈,則夢溲便利。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補之立已。

白話文:

黃帝問道:不正之氣如果過於氾濫,會怎麼樣呢?岐伯回答說:正氣和邪氣從外侵入體內,沒有固定的停留位置,反而會在內臟中肆虐,也沒有一定的處所,跟著血液和衛氣一起運行,還會讓人的精神魂魄不穩定,使人睡不安穩而且容易做夢。一般來說,如果邪氣在六腑中過盛,就會夢見在身體外部的活動過多,而身體內部反而感覺不足;如果邪氣在五臟中過盛,就會夢見在身體內部的活動過多,而身體外部反而感覺不足。

黃帝問道:這種過多或不足的現象有具體的表現嗎?岐伯回答說:陰氣過盛,就會夢見在水中行走、感到恐懼;陽氣過盛,就會夢見大火燃燒;陰氣和陽氣都過盛,就會夢見互相殘殺、毀壞傷害。上半身氣盛,就會夢見飛翔;下半身氣盛,就會夢見墜落。

吃得太飽就會夢見給予他人食物;太餓就會夢見取得食物。肝氣過盛就會夢見發怒。肺氣過盛就會夢見哭泣、感到恐懼不安。心氣過盛就會夢見高興歡笑或感到害怕。脾氣過盛就會夢見唱歌、奏樂、身體沉重、手腳無法舉起。腎氣過盛就會夢見腰背鬆懈不連貫。以上這十二種過盛的情況,只要針對病症疏泄(去除),病症馬上就會消失。

邪氣侵入心臟,就會夢見丘陵、山川、煙火;侵入肺臟,就會夢見飛翔、看見金屬製成的器物和奇怪的東西。侵入肝臟,就會夢見山林、樹木。

侵入脾臟,就會夢見丘陵、沼澤、倒塌的房屋和風雨。侵入腎臟,就會夢見站在深淵邊緣、被困在水中。侵入膀胱,就會夢見四處遊走。侵入胃,就會夢見吃喝。侵入大腸,就會夢見田野。侵入小腸,就會夢見城鎮、街道(或作道路交叉口)。侵入膽,就會夢見爭吵訴訟、自己剖開身體。侵入陰部,就會夢見發生性行為。侵入頸部,就會夢見被斬首。侵入脛部,就會夢見行走困難,以及身處地窖或深院中。

侵入大腿、手臂,就會夢見禮節、跪拜。侵入胞(子宮或膀胱)和腸道,就會夢見大小便。以上這十五種不足的情況,只要針對病症進行補益,病症馬上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