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五臟傳病發寒熱第一(上)

黃帝問曰:五臟相通,移皆不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臟而當死(《素問》下有是順傳所勝之次)。故曰: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言至其所困而死者也,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

白話文:

黃帝問道:“五臟之間相互連通,移動而順序不定。五臟有病,就會各自傳播到它所勝的臟腑,不治的話三個月,或者六個月,或者三天,或者六天,傳遍五臟就會死亡(《素問》中有順序相傳的規律)。所以說,善於辨別陽證的醫生,知道疾病的來源;善於辨別陰證的醫生,知道生死的期限,這是說(疾病)到達其所困住的臟腑而死亡的,所以風邪是各種疾病的根源。現在風寒侵襲人體,使人的汗毛畢直,皮膚閉合而發熱。

當是之時,可汗而發。或痹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一本作足字)火灸,刺而去,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痹,發咳上氣。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可刺。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汗出,黃癉(《素問》無汗癉二字),當此之時,可汗可藥可烙(一本作浴)。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煩冤而痛,汗出(《素問》作出白),一名曰蠱。

白話文:

當發病的時候,汗液是發洩出來的。也可能導致肢體麻木不仁、腫脹疼痛,此時可用熱水燙洗,如果還是不行,就用火艾灸,再用針刺去除。如果不加以治療,病情就會進入肺部,那樣的病就是肺痹,肺痹的症狀是咳嗽和上氣。如果還不治療,肺就會把病傳給肝,這病就叫做肝痹,也可以叫作厥,症狀是脅痛和嘔吐。這時候可以用針刺或推拿來治療。如果還是不加以治療,肝就會把病傳給脾,這種病叫做脾風,症狀是腹瀉、腹部發熱、心煩意亂、盜汗,如果這樣還不加以治療,脾就會把病傳給腎,這種病叫做疝瘕,症狀是小腹脹滿,煩躁疼痛,並且還會出汗。

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名之曰瘈,當此之時,可灸可藥。弗治,十日法當死。腎傳之心,心即復反傳而之肺,發寒熱,法當三歲死。此病之次也。然其卒發者,不必治。其傳化有不以次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大病矣。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怒則肝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

白話文:

在這段時間,可以用針灸和藥物治療。如果不治療,腎臟的問題就會傳染到心臟,筋脈的疾病就會相互牽引,導致更加嚴重,這個病叫做瘈。這時可以針灸和藥物治療。如果不治療,十天後就會死亡。腎臟的問題傳染到心臟後,心臟就會再次傳染給肺部,會出現寒熱交加的症狀,通常會在三年後死亡。這是這個疾病的發展過程。但是,如果疾病突然發作,就不用治療。疾病的變化可能不是按照順序發展的,憂慮、恐懼、悲傷、喜悅、憤怒等情緒會使疾病的發展偏離正常順序,從而導致嚴重的疾病。因此,喜則肝氣乘虛而入,怒則肝氣乘虛而入,悲則肺氣乘虛而入,恐則脾氣乘虛而入,憂則心氣乘虛而入。這就是病理的變化規律。所以疾病有五種,五種疾病各有五種變化,總共有二十五種變化,加上疾病的傳染和變化,就有很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傳,乘之名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勝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臟脈見,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痛熱,脫肉破䐃,真臟脈見,十月之內死。

白話文:

  • 骨骼極度消瘦,肌肉嚴重凹陷,胸中氣滿,呼吸困難。此為正氣虛弱,邪氣勝盛,預計六個月內死亡。若見真臟脈象,便是預示死亡之日。

  • 骨骼極度消瘦,肌肉嚴重凹陷,胸中氣滿,呼吸困難,內痛牽扯肩頸。此為正氣虛弱,邪氣盛行,預計一個月內死亡。若見真臟脈象,便是預示死亡之日。

  • 骨骼極度消瘦,肌肉嚴重凹陷,胸中氣滿,呼吸困難,內痛牽扯肩頸,疼痛兼有灼熱感,血肉潰爛,真臟脈象可見。此為正氣極度虛弱,邪氣極度盛行,預計十天內死亡。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䐃破脫肉,目眶陷,真臟脈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而死。急虛中身卒至,五臟閉絕,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之墮溺,不可為期。其脈絕不來,若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臟雖不見,猶死。

白話文:

大骨枯槁,肌肉萎縮,胸中氣滿,腹內疼痛,心中鬱結不舒,肩項身熱,皮膚破損脫肉,眼眶深陷,內臟脈絡清晰可見,眼睛看不見人,很快就死了;如果還能看見人,到了他承受不住的時候就會死。突然的虛弱衰竭,五臟閉塞,經絡不通,氣血不通,就像溺水一樣,沒有生的希望。如果脈搏完全停止,如果一息之間跳動五六次,身體外表還沒有脫落,內臟雖然看不見,但仍然會死。

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

真心脈至,緊(一本作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

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赤白不澤,毛折,乃死。

真脾脈至,弱而乍疏乍數,色青黃不澤,毛折,乃死。

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諸真臟脈見者,皆死不治。

曰:寒熱瘰癧在於頸腋者,何氣所生?曰:此皆鼠瘻,寒熱之毒氣,稽於脈而不去者也。(《靈樞》稽作堤字)。鼠瘻之本,皆在於臟,其末上出頸腋之間。其浮於胸中,未著於肌肉而外為膿血者,易去也。曰:去之奈何?曰:請從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絕其寒熱,審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來以去之,其小如麥者,一刺知,三刺已。

白話文:

他說:生長在頸部腋下的寒熱性瘰癧,是什麼氣產生的?答:這都是鼠瘻,寒熱的毒氣,留滯在脈中而不能散發出去的緣故。(《靈樞》中稽字寫作堤)。鼠瘻的根本,都存在於臟中,它的末梢向上出現在頸部腋下之間。它浮在胸中,還沒到達肌肉外部而形成膿血的,容易治癒。問:怎樣治療它?答:請從根本著手,引導它的末梢,可以使它消退而去除寒熱,仔細觀察病情的變化情況,然後給予治療,用針慢慢刺入慢慢取出,小的如麥粒一樣的,刺一下就知道,刺三次就好了。

決其死生,反其目視之,其中有赤脈從上下貫瞳子者,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赤脈不下貫瞳子者可治。

白話文:

判斷患者生死,將患者倒著讓他看,他的眼睛中間,如有紅脈貫穿瞳孔,脈絡一條則活一年,脈絡一條半則活一年半,脈絡兩條則活兩年,脈絡兩條半則活兩年半,脈絡三條則活三年,如果紅脈沒有貫穿瞳孔,則可以治癒。

曰:人有善病寒熱者,何以候之?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熱。顴骨者,骨之本也,顴大則骨大,顴小則骨小。皮薄而肉弱無䐃,其臂懦懦然,其地色炲然,不與天地同色,汙然獨異,此其候也。然臂薄者,其髓不滿,故善病寒熱。風感則為寒熱。皮寒熱,皮不可附席,毛髮焦,鼻槁臘,不得汗,取三陽之絡,補手太陽。

白話文:

有人容易罹患寒熱症,該如何診斷呢?診斷方法是:骨架細弱,肌肉單薄的人,容易罹患寒熱症。顴骨是骨骼的根本,顴骨大的人,骨骼就大;顴骨小的人,骨骼就小。皮膚薄,肌肉瘦弱沒有肌肉結實,手臂軟弱無力,身體皮膚色澤較其他部分深且暗紅,不與天地同色,髒污且獨特,這就是診斷症狀。然而,手臂較瘦弱的人,其骨髓不飽滿,因此容易罹患寒熱症。風寒之邪侵入人體,就會引起寒熱症。皮膚寒熱交錯,皮膚不能貼近蓆子,毛髮焦枯,鼻腔乾燥龜裂,不能排汗,應該取三陽經的絡脈,補益手太陽經。

肌寒熱,病肌痛,毛髮焦。唇槁臘,不得汗,取三陽於下以去其血者,補太陰以去其汗。骨寒骨熱,痛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本槁痛,取其少陰於陰股之絡,齒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食,先取湧泉見血,視跗上盛者,盡出血。

白話文:

肌膚寒冷發熱,肌肉痠痛,毛髮枯焦。嘴脣乾燥如臘,汗不出,從下三陽穴取血,又從太陰穴去汗。骨骼寒冷發熱,疼痛不安,汗出不止,牙根乾枯疼痛,從陰股之絡取少陰穴的血,牙齒顏色變黑,是治不了的。骨厥症狀也類似。男子患病像蟲疰,女子患病像被阻住,身體腰脊如同脫臼,不想吃東西,先用針挑湧泉穴放血,再觀察跗上的動脈中氣血最盛的地方,全部放血。

灸寒熱之法:先取項大椎以年為壯數,次灸撅骨以年為壯數,視背俞陷者灸之,舉臂肩上陷者灸之,兩季脅之間灸之,外踝上絕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之間灸之,腨上陷脈灸之,外踝後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堅動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間灸之,掌束骨下灸之,臍下關元三寸灸之,毛際動脈灸之,臍下二寸分間灸之,足陽明跗上動脈灸之,巔上一灸之,取犬所齧處灸之,即以犬傷病法三炷灸之,凡當灸二十九處。

白話文:

灸寒熱的方法:

  1. 先取項大椎穴(風池穴下)以年為壯數灸之。

  2. 次灸撅骨穴(肩胛骨下角)以年為壯數灸之。

  3. 查看背俞部位的凹陷處灸之。

  4. 舉起手臂,肩上凹陷處灸之。

  5. 兩季脅之間灸之。

  6. 外踝上絕骨之端灸之。

  7. 足小指、次指之間灸之。

  8. 腨上凹陷的脈灸之。

  9. 外踝後灸之。

  10. 缺盆骨上切之堅動如筋者灸之。

  11. 膺中陷骨間灸之。

  12. 掌束骨下灸之。

  13. 臍下關元穴三寸灸之。

  14. 毛際動脈灸之。

  15. 臍下二寸分間灸之。

  16. 足陽明跗上動脈灸之。

  17. 巔上一灸之。

  18. 取犬所齧處灸之。

  19. 使用犬傷病法三炷灸之。

以上共有二十九處。

寒熱頭痛,喘喝,目不能視,神庭主之;其目泣出頭不痛者,聽會主之。寒熱頭痛如破,目痛如脫,喘逆煩滿,嘔吐,流汗難言,頭維主之;寒熱,刺腦戶。

白話文:

  1. 寒熱頭痛,喘息發出聲音,眼睛看不見東西,神庭穴主治。眼睛流淚,頭痛則聽會穴主治。

  2. 寒熱頭痛如頭要碎裂,眼睛疼痛如脫框而出,氣喘逆,煩悶難耐,嘔吐,冷汗直流,言語困難,頭維穴主治。寒熱頭痛,刺痛頭頂的腦戶穴主治。

2. 五臟傳病發寒熱第一(下)

寒熱取五處,乃天池、風池、腰俞、長強、大杼、中膂、內俞、上窌、齦交、上關、關元、天牖、天容、合谷、陽谿、關衝,中渚、陽池、消濼、少澤、前谷、腕骨、陽谷、少海、然谷、至陰、崑崙主之。寒熱骨痛,玉枕主之。寒熱懈爛(一本作懶),淫濼脛酸,四肢重痛,少氣難言,至陽主之。

白話文:

寒熱應該從五個部位著手,分別是天池穴、風池穴、腰俞穴、長強穴和大杼穴、中膂穴、內俞穴、上窌穴、齦交穴、上關穴、關元穴、天牖穴、天容穴、合谷穴、陽谿穴、關衝穴、中渚穴、陽池穴、消濼穴、少澤穴、前谷穴、腕骨穴、陽谷穴、少海穴、然谷穴、至陰穴和崑崙穴。寒熱骨痛,可以治療玉枕穴。寒熱懈怠懶惰,淫濼脛痠疼痛,四肢重痛,呼吸困難,說不出話,可以治療至陽穴。

肺氣熱,呼吸不得臥,上氣嘔沫,喘,氣相追逐,胸滿脅膺急,息難,振慄,脈鼓,氣隔,胸中有熱,支滿不嗜食,汗不出,腰脊痛,肺俞主之。寒熱心痛,循循然與背相引而痛,胸中悒悒不得息,咳唾血,多涎,煩中善饐,食不下,咳逆,汗不出,如瘧狀,目䀮䀮,淚出悲傷,心俞主之。

白話文:

肺氣過熱,呼吸困難,無法躺在牀上,呼吸困難,伴有嘔吐泡沫,氣息短促而急促,胸部和肋部急促,呼吸困難,戰慄,脈搏強而有力,氣息阻塞,胸中有熱,四肢沉重,食慾不佳,無汗,腰背疼痛,應在肺俞穴進行治療。

寒熱交加,心痛,沿著背部疼痛,胸部悶悶不樂,無法休息,咳嗽咳血,多痰,煩躁不安,食慾不振,咳嗽逆行,無汗,像瘧疾一樣,眼睛模糊,流淚傷心,應該在心俞穴進行治療。

咳而嘔,鬲寒,食不下,寒熱,皮肉膚痛,少氣不得臥,胸滿支兩脅,鬲上兢兢,脅痛腹䐜,胸脘暴痛,上氣,肩背寒痛,汗不出,喉痹,腹中痛,積聚,默然嗜臥,怠惰不欲動,身常濕濕,心痛無可搖者,脾俞主之。

白話文:

  1. 咳嗽且嘔吐,橫隔膜及胃壁有寒邪,食不下,寒熱交作,皮肉疼痛,氣息微弱,臥不安穩。

  2. 胸中滿悶,蔓延至兩脅,橫膈膜以上心腹間疼痛,脅部疼痛,腹部脹滿,胸脅部劇烈疼痛。

  3. 氣息短促,肩背寒痛,汗出不暢,喉嚨腫痛,胃痛,積聚胃中,沉默寡言,嗜睡,懶惰不願活動。

  4. 身體經常濕冷,心痛而無法擺脫,由脾俞穴主治。

咳而脅滿急,不得息,不得反側,腋脅下與臍相引,筋急而痛,反折,目上視,眩,目中循循然,肩項痛,驚狂,衄,少腹滿,目䀮䀮,生白翳,咳引胸痛,筋寒熱,唾血短氣,鼻酸,肝俞主之。寒熱食多,身羸瘦,兩脅引痛,心下賁痛,心如懸,下引臍少腹急痛,熱,面急(一本作黑),目䀮䀮,久喘咳,少氣,溺濁赤,腎俞主之。骨寒熱溲難,腎俞主之。

白話文:

  1. 咳嗽並且脅部滿急,不能休息,不能側身翻轉,腋窩和臍部互相牽引,筋脈緊張疼痛,痙攣反折,眼睛向上看,眩暈,眼前迷濛,肩頸疼痛,神志錯亂,鼻出血,小腹脹滿,眼睛模糊,生出白翳,咳嗽牽引胸部疼痛,筋骨冷熱不定,咳血氣短,鼻子酸澀,肝俞穴主治。
  1. 寒熱食物吃多了,身體瘦弱,兩脅疼痛,心下悸痛,心臟像被懸吊著,向下牽引臍部和小腹急痛,發熱,臉色發黑,眼睛模糊,久咳喘息,氣短,小便混濁發紅,腎俞穴主治。

  2. 骨頭冷熱交替,小便困難,腎俞穴主治。

寒熱頭痛,水溝主之。寒熱頸瘰癧,大迎主之。肩痛引項,寒熱,缺盆主之。身熱汗不出,胸中熱滿,天窌主之。寒熱肩腫,引胛中痛,肩臂酸,腨俞主之。寒熱項癧適,耳無聞,引缺盆肩中熱痛,麻痹不舉(一本作手臂不舉),肩貞主之。寒熱癧,目不明,咳上氣,唾血,肩俞主之。

白話文:

寒熱疼痛,以水溝穴爲主。寒熱頸部淋巴結腫大,以大迎穴爲主。肩痛牽引頸項,寒熱,以缺盆穴爲主。身體發熱不出汗,胸中熱氣鬱積,以天突穴爲主。寒熱肩部浮腫,牽引胛骨中疼痛,肩臂痠痛,以腨俞穴爲主。寒熱頸淋巴結腫脹發作,耳無聽力,牽引缺盆穴肩部中熱痛,麻痹舉不起來(另一版本爲手臂麻痹舉不起來),以肩貞穴爲主。寒熱疼痛,眼睛看不清,咳嗽氣逆,吐血,以肩俞穴爲主。

寒熱癧適,胸中滿,有大氣,缺盆中滿痛者死;外潰不死,肩引項,不舉,缺盆中痛,汗不出,喉痹,咳嗽血,缺盆主之。咳上氣,喘,暴喑不能言,及舌下挾縫青脈,頸有大氣,喉痹,咽中干,急不得息,喉中鳴,翕翕寒熱,項腫肩痛,胸滿腹皮熱,衄,氣短哽心痛,隱疹頭痛,麵皮赤熱,身肉盡不仁,天突主之。

白話文:

在寒、熱、暑、濕、燥、火等不利病邪的侵犯下,胸中飽悶,腹中有大量氣體,以致肺部脹滿,肺部氣道被堵塞,吐納不通。缺盆(即膻中穴,位於人體前胸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中點)部疼痛,預後不良。但這種情況,若胸中大氣,能夠外洩外出,便不會危及生命。如果胸中大氣,沒有外洩,但卻向肩部、頸部擴延,使得肩、頸部拘急疼痛,舉動不靈活,氣喘,呼吸困難,缺盆部疼痛,汗不出,咽喉腫痛,咳嗽咯血,這種情況,主要與缺盆部疾患有關。

如果遇到咳喘,喘急,聲音沙啞不能言語,舌下兩旁挾有青筋,頸部有大量氣體,咽喉腫痛,咽中燥癢乾燥,氣促不能自主,咽喉中鳴響,發冷發熱交替出現,項部腫脹,肩部疼痛,胸中飽滿,腹部皮膚發熱,鼻出血,氣短心痛,丘疹瘙癢,頭痛,麪皮赤紅發熱,全身肌肉麻木不仁,這種情況,主要與天突穴(位於人體前正中線,頸部上方,喉結下,胸骨上窩中點)疾患有關。

肺系急,胸中痛,惡寒,胸滿悒悒然,善嘔膽,胸中熱,喘,逆氣,氣相追逐,多濁唾,不得息,肩背風,汗出,面腹腫,鬲中食噎,不下食,喉痹,肩息肺脹,皮膚骨痛,寒熱煩滿,中府主之。寒熱,胸滿頭痛,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胸中有聲,喉中鳴,天池主之。咳,脅下積聚,喘逆,臥不安席,時寒熱,期門主之。

白話文:

  • 肺經急症:胸部疼痛、惡寒、胸悶、容易嘔吐膽汁、胸部灼熱、氣喘、呼吸困難、氣體在體內到處竄動、痰液增多、無法休息、肩背風寒、出汗、面部和腹部腫脹、食道梗阻無法進食、喉嚨腫痛、肩部呼吸困難、肺部脹痛、皮膚和骨骼疼痛、感覺寒冷或發熱、煩躁不安、中府穴主治。

  • 寒熱交替、胸悶頭痛、四肢無力、腋下腫脹、氣上逆、胸中有聲音、喉嚨中有鳴聲:天池穴主治。

  • 咳嗽、脅下積聚、氣喘逆、臥不安席、時而寒熱:期門穴主治。

寒熱,腹䐜脹,怏怏然不得息,京門主之。寒濯濯,舌煩,手臂不仁,唾沫,唇乾引飲,手腕攣,指支痛,肺脹,上氣,耳中生風,咳喘逆,痹,臂痛,嘔吐,飲食不下膨膨然,少商主之。唾血,時寒時熱,瀉魚際,補尺澤。臂厥,肩膺胸滿痛,目中白翳,眼青轉筋,掌中熱,乍寒乍熱,缺盆中相引痛,數咳,喘不得息,臂內廉痛,上鬲飲已煩滿,太淵主之。

白話文:

寒熱交加,肚子脹滿,悶悶不樂,不能休息,京門穴主治。寒氣浸蝕,舌頭煩躁,手臂麻木,口水多,嘴脣乾渴引飲,手腕抽筋,手指疼痛,肺脹,氣往上沖,耳中生風,咳嗽喘息逆亂,痺痛,手臂疼痛,嘔吐,飲食不下,脹滿,少商穴主治。吐血,時而寒冷時而發熱,瀉魚際穴,補尺澤穴。手臂厥冷,肩、胸滿痛,眼睛中白色翳膜,眼睛青筋轉動,掌心中發熱,忽冷忽熱,缺盆穴中互相牽引疼痛,連續咳嗽,喘息不能休息,手臂內側疼痛,上鬲飲已煩悶脹滿,太淵穴主治。

寒熱胸背急,喉痹,咳上氣,喘,掌中熱,數欠伸,汗出善忘,四肢厥,善笑,溺白,列缺主之,胸中膨膨然,甚則交兩手而瞀,暴痹喘逆,刺經渠及天府,此謂之大俞。寒熱咳嘔沫,掌中熱,虛則肩臂寒慄,少氣不足以息,寒厥,交兩手而瞀,口沫出,實則肩背熱痛,汗出,四肢暴腫,身濕(一本作溫)搖,時寒熱,飢則煩,飢則善,面色變,口噤不開,惡風泣出,列缺主之。煩心,咳,寒熱善噦,勞宮主之。

白話文:

寒熱胸背急迫,喉頭痹塞,咳嗽上氣,喘息,手掌心發熱,頻頻欠伸,汗出善忘,四肢厥冷,喜歡發笑,小便清白,用針刺列缺穴治療。胸中脹滿膨脹,嚴重時交叉兩手而昏眩,暴然痹塞喘逆,則用針刺經渠穴和天府穴,這就是大俞穴的病症。寒熱咳嗽嘔吐痰沫,手掌心發熱,虛證則肩背冷慄,呼吸不暢快,寒厥,交叉兩手而昏眩,口中流出涎沫,實證則肩背疼痛,汗出,四肢暴腫,身體濕潤或溫熱而搖晃,時而寒熱,飢餓則煩躁,飢餓則善,面色變化,口噤不開,惡風而哭泣,用針刺列缺穴治療。煩悶,咳嗽,寒熱喜嘔,用針刺勞宮穴治療。

寒熱,唇口乾,喘息,目急痛,善驚,三間主之。胸中滿,耳前痛,齒痛,目赤痛,頸腫,寒熱,渴飲輒汗出,不飲則皮乾熱,曲池主之。寒熱頸癧適,咳呼吸難,灸五里,左取右,右取左。寒熱頸癧適,肩臂不可舉,臂臑俞主之。風寒熱,液門主之。寒熱頸頷腫,後谿主之。

白話文:

寒熱發燒,嘴脣和嘴巴乾燥,呼吸急促,眼睛疼痛,容易受驚嚇,由三間穴主治。胸中脹滿,耳前疼痛,牙齒疼痛,眼睛發紅疼痛,脖子腫脹,寒熱發燒,喝水後就出汗,不喝水則皮膚乾燥發熱,由曲池穴主治。寒熱發燒,脖子僵硬疼痛,咳嗽呼吸困難,灸五里穴,左取右,右取左。寒熱發燒,脖子僵硬疼痛,肩部和手臂不能舉起,由臂臑俞穴主治。風寒熱病,由液門穴主治。寒熱發燒,脖子和下顎腫脹,由後谿穴主治。

寒熱善嘔,商丘主之。嘔厥寒,時有微熱,脅下支滿,喉痛,嗌乾,膝外廉痛,淫濼脛酸,腋下腫,馬刀瘻,肩腫吻傷痛,太衝主之。心(《千金》作心痛)如懸,陰厥,腳腨後廉急,不可前卻,血癰腸澼便膿血,足跗上痛,舌卷不能言,善笑,足痿不收履,溺青赤白黃黑,青取井,赤取滎,黃取輸,白取經,黑取合,血痔泄(《千金》下有利字)後重,腹痛如癃狀,狂僕必有所扶持,及大氣涎出,鼻孔中痛,腹中常鳴,骨寒熱無所安,汗出不休,復留主之。男子如蠱,女子如阻,寒熱少腹偏腫,陰谷主之。

白話文:

1、寒熱容易嘔吐,足厥陰肝經上的商丘穴主治。

2、嘔吐不止、昏厥、身寒、時而發熱,肋骨下脹滿疼痛,咽喉疼痛,咽喉乾澀,膝蓋外側疼痛,小腿肌肉痠痛,腋下腫脹,馬刀疔瘡,肩部腫脹疼痛,足厥陰肝經上的太衝穴主治。

3、心臟(《千金方》作心痛)好像被懸吊著一樣,陰厥,小腿後側筋急而不能前屈,血腫腸中蓄膿血,腳背上面疼痛,舌頭捲曲不能說話,容易發笑,足部痿弱不能穿鞋,小便青、赤、白、黃、黑等顏色,青色取井穴,赤色取滎穴,黃色取輸穴,白色取經穴,黑色取合穴,痔瘡出血泄瀉(《千金方》下文有「利」字),大便後腹部疼痛像小便不通一樣,精神錯亂、忽然仆倒必須有人扶持,以及大量涎液從口中流出,鼻孔疼痛,腹中經常鳴叫,骨頭忽冷忽熱不能安定,汗水不停地流,足厥陰肝經上的復留穴主治。

4、男子像中了蠱毒,女子像被阻隔,寒熱交替、小腹偏腫,足厥陰肝經上的陰谷穴主治。

少腹痛,泄出糜,次指間熱,若脈陷寒熱身痛,唇渴不幹,汗出,毛髮焦,脫肉少氣,內有熱,不欲動搖,泄膿血,腰引少腹痛,暴驚,狂言非常,巨虛下廉主之。胸中滿,腋下腫,馬刀瘻,善自齧舌頰,天牖中腫,淫濼脛酸,頭眩,枕骨頷腮腫,目澀身痹,灑淅振寒,季脅支滿,寒熱,脅腰腹膝外廉痛,臨泣主之。寒熱頸腫,丘墟主之。

白話文:

少腹疼痛,排泄物中有雜物,接下來是指縫間有熱感,同時脈象深陷,有寒熱,全身疼痛,嘴脣乾渴但沒有唾液,汗出、頭髮焦枯、脫肉少氣,體內有熱,不想動搖,排泄膿血,腰和腹痛,容易受到驚嚇,胡言亂語很不正常,巨虛和下廉這兩個穴位是主要穴位。胸中滿悶,腋下腫脹,馬刀瘡,喜歡自己咬舌頭、臉頰,天牖穴腫脹,小腿痠痛,頭暈,後腦骨、下巴和腮幫子腫脹,眼睛乾澀、身體麻痺,身體發抖、怕冷,季脅和支滿這兩個穴位脹滿,有寒熱,兩脅、腰、腹、膝蓋外側疼痛,臨泣穴是主要穴位。有寒熱,脖子腫脹,丘墟穴是主要穴位。

寒熱頸腋下腫,申脈主之。寒熱酸㾓,四肢不舉,腋下腫,馬刀瘻,喉痹,髀膝頸骨搖,酸痹不仁,陽輔主之。寒熱痹,脛不收,陽交主之。寒熱腰痛如折,束骨主之。寒熱目䀮䀮,善咳喘逆,通谷主之。寒熱善唏,頭重足寒,不欲食,腳攣,京骨主之。寒熱篡反出,承山主之。

白話文:

  1. 寒熱頸腋下腫,申脈主之。

寒熱交替,頸腋下腫脹,申脈不通。

  1. 寒熱酸㾓,四肢不舉,腋下腫,馬刀瘻,喉痹,髀膝頸骨搖,酸痹不仁,陽輔主之。

寒熱交替,四肢痠痛,難以舉起,腋下腫脹,患有馬刀瘻、喉嚨腫痛、大腿、膝蓋、頸骨痠痛,陽輔不通。

  1. 寒熱痹,脛不收,陽交主之。

寒熱交替,小腿痠痛,屈伸不利,陽交不通。

  1. 寒熱腰痛如折,束骨主之。

寒熱交替,腰痛如被折斷般,束骨不通。

  1. 寒熱目䀮䀮,善咳喘逆,通谷主之。

寒熱交替,眼睛昏花,常咳嗽喘逆,通谷不通。

  1. 寒熱善唏,頭重足寒,不欲食,腳攣,京骨主之。

寒熱交替,常打嗝,頭重腳冷,不想吃東西,腳抽筋,京骨不通。

  1. 寒熱篡反出,承山主之。

寒熱交替,不時出現痙攣,承山不通。

寒熱篡後出,瘛瘲,腳腨酸重,戰慄不能久立,腳急腫,跗痛足筋攣,少腹引喉嗌,大便難,承筋主之。跟厥膝急,腰脊痛引腹,篡陰股熱,陰暴痛,寒熱膝酸重,合陽主之。

白話文:

發冷發熱接踵而至後發生的風濕痹證,四肢關節腫痛,膝蓋腳腕痠痛沉重,站立或走路時,經常發抖,站立不穩,腳部腫脹疼痛,腳背疼痛,腳筋抽搐,少腹部疼痛,蔓延至咽喉,大便困難,症狀由承筋經絡所引起。

跟腱、膝部發緊,腰部及脊椎疼痛,並牽連至腹部,小腹及股部發熱,陰囊突然疼痛,發熱、發冷,膝蓋痠痛沉重,由合陽經絡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