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經脈第一(下)

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少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治之趨之,無後其時。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謂之不治。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名曰逆四時。

未有臟形,於春夏而脈沉澀,秋冬而脈浮大,病熱脈靜,泄而脈大,脫血而脈實,病在中而脈實堅,病在外而脈不實堅者,皆為難治,名曰逆四時也。

曰:願聞虛實之要?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氣盛,谷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氣盛身寒氣虛身熱曰反,谷入多而氣少曰反,谷不入而氣多曰反,脈盛血少曰反,脈少血多曰反。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谷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其下也;谷入少而氣多者,邪在胃及與肺也。脈少血多者,飲中熱也;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此謂反也。夫實者氣入也,虛者氣出也。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入實者,左手開針孔也;入虛者,左手閉針孔也。

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脈不奪色奪者,久病也;脈與五色俱奪者,久病也;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肝與腎脈並至,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濕若中水也。尺內兩傍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

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中事也。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

腹脹身熱脈大(一作小),是一逆也。腹鳴而滿,四肢清泄脈大者,是二逆也;血衄不止脈大者,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脫形,脈小而勁者,是四逆也;咳脫形,身熱脈小而疾者,是五逆也。如是者,不過十五日死矣。

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脹便(一作後)血,其脈大時絕,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脫,喘,是三逆也;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嘔腹脹,且飧泄,其脈絕,是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時而死矣。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謂逆治。

治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膕肉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後下血衃,篤重,是四逆也;寒熱奪形,脈堅搏,是五逆也。

五實死,五虛死。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是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是謂五虛。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此其候也。

白話文:

經脈第一(下)

黑色經脈到達的部位,上部堅硬而粗大,少腹和陰部有積聚的氣,叫做腎痹,這是因為沐浴後,用清水擦拭身體然後就睡覺造成的。

身體的物質和氣血充足,而脈象卻衰弱,就會死亡;脈象旺盛,而身體物質和氣血不足,則能生存;身體的物質和氣血相互協調,就稱為可以治療。脈象弱而滑利,是有胃氣的表現,叫做容易治療,治療時要及時施治,不要延誤時機。身體的物質和氣血失調,就稱為難治;面色萎黃沒有光澤,就稱為難以治癒;脈象強盛而堅硬,就稱為病情加重;脈象逆亂於四季的規律,就稱為不可治療。所謂逆亂於四季,是指春天出現肺經的脈象,夏天出現腎經的脈象,秋天出現心經的脈象,冬天出現脾經的脈象,這些脈象都表現為浮沉遲澀,叫做逆亂於四季。

沒有臟腑病變,而在春夏季節脈象沉澀,秋冬季節脈象浮大;或者病情發熱而脈象靜止,或者腹瀉而脈象洪大,或者失血而脈象強盛,或者病情在內而脈象強盛堅硬,或者病情在外而脈象不強盛堅硬,這些情況都難以治療,也稱為逆亂於四季。

問:我想知道虛實的關鍵是什麼?答:氣血充足則身體強壯,氣血不足則身體虛弱,這是常理,反之則為病。飲食充足則氣血充足,飲食不足則氣血不足,這是常理,反之則為病。脈象強盛則血充足,脈象虛弱則血不足,這是常理,反之則為病。氣血充足而身體寒冷,氣血不足而身體發熱,這都是反常的;飲食攝入多而氣血少,這也是反常的;飲食攝入少而氣血多,這也是反常的;脈象強盛而血少,這也是反常的;脈象虛弱而血多,這也是反常的。氣血充足而身體寒冷,是因傷寒所致;氣血不足而身體發熱,是因中暑所致。

飲食攝入多而氣血少,是因為失血過多,濕邪停留在下焦;飲食攝入少而氣血多,是因為邪氣侵犯胃和肺。脈象虛弱而血多,是因為飲邪內熱;脈象洪大而血少,是因為脈中有風邪,水谷精微不能吸收,這些都是反常的。凡是實證,都是氣血內聚的;凡是虛證,都是氣血外泄的。氣血內聚則發熱,氣血外泄則發冷。治療實證,應左手開針孔;治療虛證,應左手閉針孔。

脈象細小而面色沒有改變,是新病;脈象沒有改變而面色改變,是久病;脈象和面色都改變,是久病;脈象和面色都沒改變,是新病。肝經和腎經的脈象同時出現,顏色青赤,是因外傷所致,如果沒有出血,已經出血,則如同水腫一樣。尺脈內側兩旁反映的是脅肋部位,尺脈外側反映的是腎臟,尺脈內側反映的是腹部。寸脈外側反映的是肝臟,內側反映的是膈肌;寸脈外側反映的是胃,內側反映的是脾臟。

寸脈上部外側反映的是肺,內側反映的是胸中;寸脈上部外側反映的是心,內側反映的是膻中。前面反映的是前面,後面反映的是後面。寸脈上部最上端反映的是胸喉部位;寸脈下部最下端反映的是少腹、腰、股、膝、脛部位。脈象粗大,是陰虛陽盛,屬於熱證。

腹部膨脹,身體發熱,脈象洪大(或細小),是一種逆證;腹部鳴響而脹滿,四肢清冷,脈象洪大,是第二種逆證;鼻出血不止,脈象洪大,是第三種逆證;咳嗽並伴有尿血,形體消瘦,脈象細小而有力,是第四種逆證;咳嗽,形體消瘦,身體發熱,脈象細小而快速,是第五種逆證;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最多十五天就會死亡。

腹部膨脹,四肢清冷,形體消瘦,大便溏瀉嚴重,是一種逆證;腹部膨脹,排出血液,脈象時而洪大時而消失,是第二種逆證;咳嗽,尿血,形體消瘦,呼吸困難,是第三種逆證;嘔血,胸部滿悶,牽引到背部,脈象細小而快速,是第四種逆證;咳嗽,嘔吐,腹部膨脹,並伴有腹瀉,脈象消失,是第五種逆證;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不到一個時辰就會死亡。醫生如果不察覺這些情況而施針,就是所謂的逆治。

治療熱病,脈象靜止,汗液已經排出,而脈象又突然洪大而躁動,是一種逆證;病情腹瀉而脈象洪大,是第二種逆證;肢體麻痹不移位,膕窩肌肉破損,身體發熱,脈象時斷時續,是第三種逆證;房事過度而導致形體消瘦,身體發熱,面色萎黃,之後出現下血,身體沉重,是第四種逆證;寒熱交替,形體消瘦,脈象強盛而有力,是第五種逆證。

五種實證都會導致死亡,五種虛證都會導致死亡。脈象洪大,皮膚發熱,腹部膨脹,大小便不通,神志昏迷,這是所謂的五種實證;脈象細小,皮膚寒冷,氣血不足,大便溏瀉,飲食不入,這是所謂的五種虛證。如果稀粥可以進入胃中,泄瀉停止,則虛證可以治癒;如果身體出汗,之後大便通暢,則實證可以治癒。這些是診斷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