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

1. 六經受病發傷寒熱病第一(下)

振寒瘛瘲,手不伸,咳嗽唾濁,氣鬲善嘔,鼓頷,不得汗,煩滿(《千金》作煩心身痛),因為瘲衄,尺澤主之。左窒刺右,右窒刺左。兩脅下痛,嘔泄,上下出,胸滿,短氣,不得汗,補手太陰以出之。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淫煩滿,舌本痛,中衝(《千金》又作天卯)主之。

白話文:

身體因寒冷而有寒戰、僵直,手無法伸展,咳嗽並吐出帶有濁氣的黏液,氣管阻塞而容易嘔吐,同時出現鼓起下巴的動作,同時無法排出汗,並且有煩躁、身體沉重等症狀(《千金》方醫典作煩躁、全身疼痛),這是由於血溢出鼻孔而造成的,治療時以太陰肺經的尺澤穴為主,若左鼻血溢時,刺右邊的尺澤穴,反之亦然。出現兩脅下方疼痛,嘔吐、腹瀉,上吐、下瀉,胸部感到沉重,呼吸短淺,同時無法排出汗,這時會補強肺經,以將病邪從體內排出。患有熱病時煩躁不安,心臟感到悶熱而且無法排出汗,同時手掌覺得灼熱,心臟疼痛,全身如同碰到火般炎熱,身體浸濕而煩躁沉重,舌根疼痛,這時應以足陽明胃經的中衝穴為主。

熱病發熱,煩滿而欲嘔噦,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脅痛,不可反側,咳滿溺赤,大便(《千金》作小便)血衄不止,嘔吐血,氣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舌中爛,掌中熱,飲嘔,勞宮主之。熱病煩心而汗不止,肘攣腋腫,善笑不休,心中痛,目赤黃,小便如血,欲嘔,胸中熱,苦不樂,太息,喉痹嗌乾,喘逆,身熱如火,頭痛如破,短氣胸痛,大陵主之。熱病煩心善嘔,胸中淡淡,善動而熱,間使主之。

白話文:

  1. 熱病發燒,煩躁不安,想嘔吐和乾嘔。超過三天沒有出汗,感到心悸和胸脅疼痛,不能翻身。咳嗽,小便發紅,大便(《千金》作小便)血鼻血不止,嘔吐出血,氣逆,噫氣不止,喉嚨疼痛,吃不下東西,口渴,舌頭腐爛,手掌發熱,喝水嘔吐,勞宮穴主治。

  2. 熱病煩躁不安,出汗不止,肘部攣縮,腋下腫脹,好笑不止,心中疼痛,眼睛發紅發黃,小便如血,想嘔吐,胸中發熱,痛苦不快樂,嘆息,喉嚨乾燥,喘息逆氣。身體像火一樣熱,頭痛欲裂,呼吸短促,胸痛,大陵穴主治。

  3. 熱病煩躁不安,想嘔吐,胸中感到熱呼呼的,容易心煩走動,間使穴主治。

面赤皮熱,熱病汗不出,中風熱,目赤黃,肘攣腋腫,實則心暴痛,虛則煩心,心惕惕不能動,失智,內關主之。心淡淡然,善驚,身熱,煩心,口乾,手清,逆氣,嘔血(《千金》作唾),時瘈,善搖頭,顏青汗出不過肩,傷寒溫病,曲澤主之。多臥善唾,肩髃痛,寒,鼻鼽赤多血,浸淫起面,身熱,喉痹如梗,目眥傷,忽振寒肩疼,二間主之。

白話文:

  • 面色潮紅,皮膚發熱,高燒不出汗,中風發熱,眼睛發紅發黃,肘部彎曲,腋窩腫脹,實證表現為心臟劇烈疼痛,虛證表現為心煩意亂,心神不寧,無法活動,神志不清,這些都由內關穴主治。

  • 心臟空虛,容易受驚,身體發熱,心煩意亂,口乾舌燥,手心發熱,逆氣,嘔血(《千金》作唾),時常抽搐,容易搖頭,臉色發青,汗不出過肩,傷寒溫病,這些都由曲澤穴主治。

  • 多臥善吐,肩部和頸部疼痛,怕冷,鼻樑發紅出血,蔓延到臉部,身體發熱,喉嚨腫痛如梗,眼睛充血,突然發冷,肩部疼痛,這些都由二間穴主治。

鼻鼽衄,熱病汗不出,䑊(音迷)目,目痛瞑,頭痛,齲齒痛,泣出,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陽谿主之。熱病腸澼,臑肘臂痛,虛則氣鬲滿,有(一作手)不舉,溫留主之。傷寒餘熱不盡,曲池主之。頭痛振寒,清冷淵主之。頭痛,項背急,消濼主之。振寒,小指不用,寒熱汗不出,頭痛,喉痹舌卷,小指之間熱,口中熱,煩心心痛,臂內廉及脅痛,聾,咳,瘛瘲,口乾,頭痛不可顧,少澤主之。

白話文:

鼻樑、臉頰生瘡,熱病時汗不出,眼睛閉合,眼睛疼痛、閉合,頭痛,牙齒疼痛,哭泣出口,昏厥逆頭痛,胸中滿悶無法呼吸,位於食指與中指之間的「陽谿穴」主治。熱病腸胃積水,小腿、手肘、手臂疼痛,虛則氣逆,充塞胸脘,有一隻手不能舉起,位於手背腕橫紋上七寸的「溫留穴」主治。傷寒的餘熱未盡,位於屈肘處的「曲池穴」主治。頭痛,感到寒冷,位於肘橫紋端外的「清冷淵穴」主治。頭痛,頸背急痛,位於手腕背橫紋正中下半寸的「消濼穴」主治。感到寒冷,小指不能用,冷熱交替、汗不出,頭痛,喉嚨腫痛、舌頭捲起,小指之間發熱,口中發熱,心煩心痛,手臂內側緣及脅部疼痛,耳聾,咳嗽,半身不遂,口乾,頭痛偏向一側不能回顧,位於小指末節尺側端下方,指甲旁約十分之一寸的「少澤穴」主治。

振寒寒熱,肩臑肘臂痛,頭不可顧,煩滿身熱,惡寒,目赤痛眥爛,生翳膜,暴痛,鼽衄,發聾,臂重痛,肘攣痂疥,胸中引臑,泣出而驚,頸項強,身寒,頭不可以顧,後谿主之。熱病汗不出,胸痛不可息,頷腫,寒熱,耳鳴,聾無所聞,陽谷主之。泄風汗出,腰項急,不可以左右顧及俯仰,肩弛肘廢,目痛,痂疥,生疣,瘛瘲,頭眩目痛,陽谷主之。振寒熱,頸項腫,實則肘攣,頭項痛,狂易,虛則生疣,小者痂疥,支正主之。

白話文:

  1. 出現寒冷和發熱交替、肩、胳膊疼痛、頭不能轉、煩躁、全身發熱、畏寒、眼睛發紅、疼痛、眼角潰爛、長有翳膜、劇烈疼痛、鼻子出血、耳朵失聰、胳膊沉重疼痛、肘部拘攣、身上長疥瘡、胸中牽引到胳膊、哭泣並驚恐、頸項強直、全身發冷、頭不能轉,這時用針刺後谿穴。

  2. 發熱但汗出不暢,胸部疼痛不止、下巴腫脹、寒熱交替、耳鳴、耳朵失聰聽不見任何聲音,這時用針刺陽谷穴。

  3. 中風汗出、腰項僵直,不能左右轉頭和俯仰,肩膀鬆弛、胳膊不能活動、眼睛疼痛、長疥瘡、長疣、精神恍惚,頭暈、眼睛疼痛,這時用針刺陽谷穴。

  4. 出現寒冷和發熱交替、頸項腫脹,實證時肘部拘攣、頭項疼痛、狂躁易怒,虛證時則長疣,小的長疥瘡,這時用針刺支正穴。

風眩頭痛,小海主之。氣喘,熱病衄不止,煩心善悲,腹脹,逆息熱氣,足脛中寒,不得臥,氣滿胸中熱,暴泄,仰息,足下寒,中悶,嘔吐,不欲食飲,隱白主之。熱病汗不出且厥,手足清,暴泄,心腹脹痛,心尤痛甚,此胃心痛也,大都主之,並取隱白,腹滿善嘔煩悶,此皆主之。

白話文:

  • 頭暈頭痛,治療穴位為小海穴。

  • 喘氣,熱病鼻血不止,煩躁傷心,腹脹,逆氣熱氣,小腿腳背怕冷,無法入睡,胸中氣滿發熱,腹瀉,呼吸困難,腳底怕冷,胸悶,嘔吐,不想吃東西,治療穴位為隱白穴。

  • 熱病出汗不暢且昏厥,手腳冰冷,腹瀉,心腹脹痛,尤以心臟最痛,此為胃心痛,治療穴位為大都穴,並加取隱白穴。

  • 腹脹而愛嘔吐煩悶,這些都是治療穴位。

熱病先頭重額痛,煩悶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以俯仰,胸滿,兩頷痛甚,暴泄,善泄,飢不欲食,善噫,熱中,足清,腹脹,食不化,善嘔,泄有膿血,若嘔無所出,先取三里,後取太白、章門主之。熱病滿悶不得臥(《千金》云:不得臥,身重骨痛不相知),太白主之。

白話文:

熱病早期頭重額痛,煩躁鬱悶,全身發熱,發熱嚴重則腰痛,不能俯仰,胸悶氣滿,兩頷疼痛劇烈,經常腹瀉,瀉後感覺舒適,飢餓也不想吃東西,經常打嗝,體內發熱,雙腳清涼,腹脹,食物不消化,經常嘔吐,腹瀉有膿血,如果嘔吐沒有吐出東西,先取三里穴,然後取太白穴、章門穴為主。熱病胸悶氣滿,不能躺臥(《千金》說:不能躺臥,身體沉重,骨骼疼痛,渾然不知),以太白穴為主。

熱中少氣厥陽寒,灸之熱去(《千金》作灸湧泉)煩心不嗜食,咳而短氣,善喘,喉痹身熱,脊脅相引,忽忽善忘,湧泉主之。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後取太谿,大指間動脈,皆先補之。目痛引眥,少腹偏痛,背(一作脊)傴瘛瘲,視昏嗜臥,照海主之,瀉左陰蹺,取足左右少陰前,先刺陰蹺,後刺少陰,氣在橫骨上。

白話文:

熱病中少氣,陽氣衰竭,手腳冰冷,灸湧泉穴可讓熱氣散出。煩躁憂愁不愛吃飯,咳嗽氣短,呼吸困難,嗓子痛,身體發熱,背和脅部疼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湧泉穴是主穴。熱病煩躁,足部冰冷、出汗多,先取然穀穴,然後取太谿穴和大拇指之間的動脈穴,都要先補之。眼睛疼痛,眼角抽搐,少腹偏痛,背部彎曲駝背,視力模糊愛睡覺,照海穴是主穴,瀉左邊陰蹺穴,取左、右少陰穴的前部,先刺陰蹺穴,後刺少陰穴,這兩個穴位在橫骨的上方。

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溺黃,少腹熱,嗌中痛,腹脹內腫,羨(音涎)心痛如錐針刺,太谿主之。手足寒至節,喘息者死。熱病刺然谷(《千金》作陷谷),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針,善齧頰齒唇,熱病汗不出,口中熱痛,衝陽主之,胃脘痛,時寒熱,皆主之。熱病汗不出,善噫腹脹滿,胃熱譫語,解谿主之。

白話文:

  1. 熱病不發汗,神志昏沉喜臥,小便黃,小腹發熱,咽喉疼痛,腹部脹滿,疼痛入心,太谿穴是主穴。手足冰冷至關節,呼吸困難者死亡。
  1. 熱病刺痛谷(《千金》作陷谷),足部先發冷,寒氣上升到膝蓋纔出針,常常咬破臉頰、牙齒和嘴脣,熱病不發汗,口中灼熱疼痛,衝陽穴是主穴,胃脘痛,時而寒時而熱,都是主穴。

  2. 熱病不發汗,經常打嗝腹脹滿,胃熱導致胡言亂語,解谿穴是主穴。

厥頭痛,面浮腫,煩心,狂見鬼,善笑不休,發於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豐隆主之。陽厥悽悽而寒,少腹堅,頭痛,脛股腹痛,消中,小便不利,善嘔,三里主之。脅痛咳逆,不得息,竅陰主之,及爪甲與肉交者,左取右,右取左,立已,不已復取。手足清,煩(一作脈)熱汗不出,手肢轉筋,頭痛如錐刺之,然不可以動,動益煩心,喉痹,舌卷干,臂內廉痛不可及,耳聾鳴,竅陰皆主之。

白話文:

  1. 厥頭痛,面浮腫,煩心,狂妄見鬼,善笑不休,起因於外在有極度喜事,喉嚨閉塞不能說話,應取豐隆穴為主。

  2. 陽氣閉塞,感到瑟瑟發寒,小腹堅硬,頭痛,小腿、大腿和腹部疼痛,消渴症,小便不利,容易嘔吐,應取三里穴為主。

  3. 脅肋疼痛,咳嗽而逆氣上衝,無法休息,應取竅陰穴為主。及指甲和肉交界處,左邊取右邊,右邊取左邊,疼痛立止,若未止痛,可重複取穴治療。

  4. 手腳發涼、煩躁(一作脈)熱但不出汗,手腳抽筋,頭痛如錐刺般疼痛, 不可以移動,一動就更煩躁,喉嚨閉塞,舌頭捲曲而乾燥,手臂內側疼痛不可觸及,耳聾耳鳴,應取竅陰穴為主。

膝外廉痛,熱病汗不出,目外眥赤痛,頭眩,兩頷痛,寒逆泣出,耳鳴聾,多汗,目癢,胸中痛,不可反側,痛無常處,俠谿主之。厥四逆,喘,氣滿,風,身汗出而清,髖髀中痛,不可得行,足外皮痛,臨泣主之。目視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見,腰兩脅痛,腳痠轉筋,丘墟主之。

白話文:

膝蓋外側疼痛,發燒後汗不出,眼睛外眼角發紅疼痛,頭暈,兩邊腮幫子疼,傷寒逆流導致流淚,耳朵裡嗡嗡響,聽不見聲音,出很多汗,眼睛發癢,胸中疼痛,不能翻身,疼痛沒有確定的位置,這時應該使用俠谿穴治療。四肢逆冷,喘氣,氣憋滿,風寒感冒,全身出汗但很清爽,髖部和大腿中部疼痛,不能走路,腳的外側皮膚疼痛,這時應該使用臨泣穴治療。眼睛看不清楚,忽冷忽熱眼睛發紅,瞳孔看不見,腰和兩側肋骨疼痛,腿腳痠痛抽筋,這時應該使用丘墟穴治療。

身懈,寒少氣,熱甚惡人,心惕惕然,取飛揚及絕骨、跗下臨泣,立已。淫濼脛酸,熱病汗不出,皆主之。頭重鼻衄及瘛瘲,汗不出,煩心,足下熱,不欲近衣,項痛,目翳,鼻及小便皆不利,至陰主之。身疼痛,善驚,互引鼻衄,通谷主之。暴病頭痛,身熱痛,肌肉動,耳聾惡風,目眥爛赤,項不可以顧,髀樞痛,泄,腸澼,束骨主之。

白話文:

身體鬆懈,呼吸淺短,發熱非常討厭人,心裡感到慌慌不安,取飛揚穴和絕骨穴、跗穴下方的臨泣穴,立馬痊癒。小腿痠脹疼痛,發熱的疾病不流汗,都能用此穴治療。頭重鼻出血及瘛瘲病,不流汗,煩躁不安,腳底發熱,不願意靠近衣物,脖子疼痛,眼睛有翳障,鼻子和小便都不通暢,至陰穴主治。身體疼痛,容易受驚嚇,相互引發鼻出血,通谷穴主治。暴病頭痛,全身發熱疼痛,肌肉痙攣,耳聾怕風,眼角發紅,不能回頭看,大腿根部疼痛,腹瀉,腸道絞痛,束骨穴主治。

鼽衄血不止,淫濼,頭痛,目白翳,跟尻瘈,頭頂腫痛,泄注,上搶心,目赤眥爛無所見,痛從內眥始(《千金》作翳從內眥始),腹滿,頸項強,腰脊不可俯仰,眩,心痛與肩背相引,如從後觸之狀,身寒從脛起,京骨主之。下部寒,熱病汗不出,體重,逆氣頭眩,飛揚主之。

白話文:

  1. 鼻子出血不止,淫蕩,頭痛,眼睛白翳,腳跟和屁股疼痛,頭頂腫痛,腹瀉,心悸,眼睛發紅,眼白破爛,什麼都看不見,疼痛從眼角開始(《千金》說是翳從眼角開始),腹滿,脖子僵硬,腰椎無法俯仰,眩暈,心痛與肩背相連,像是從後面被觸摸的樣子,身體寒冷從小腿開始,與京骨有關。

  2. 下半身寒冷,熱病不發汗,身體沉重,逆氣導致頭暈,飛揚有關。

鼽衄,腰脊腳腨酸重,戰慄不能久立,腨如裂,腳跟急痛,足攣引少腹痛,喉咽痛,大便難䐜脹,承山主之。熱病俠脊痛,委中主之。

白話文:

患有衄血癥,腰部脊椎腳肢麻痺痠痛沉重,發冷戰慄,無法久站,肢體麻痺如裂開,腳跟劇烈疼痛,足部抽搐,引發少腹疼痛,喉嚨疼痛,大便難以暢通或脹氣,承山穴可以治療。熱性病引起的脊椎疼痛,委中穴可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