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七 (4)

1. 足陽明脈病發熱狂走第二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欲獨閉戶牖而處,願聞其故。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土也,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陽明主肌肉,其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陽明厥則喘悶,悶則惡人。陰陽相搏,陽盡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處(按陰陽和薄至此,本在《素問》脈解篇,士安移續於此)。曰:或喘而生者,或喘而死者,何也?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

白話文:

黃帝問:足陽明之脈患病時,為什麼會厭惡人、厭惡火,而且一聽到木頭切割的聲音,就會忽然驚恐,患者還希望將門窗關起來,一個人獨處?可否請您說明其中的原因?

岐伯回答說:足陽明經脈是胃經之脈,胃為土行之腑。土這種五行屬性厭惡木這種五行屬性,所以聽到木頭切割的聲音就會驚恐。陽明經脈主司肌肉,當其氣血旺盛,邪氣侵入就會化熱,熱氣盛極之後就會厭惡火。陽明鬱熱,不通暢就會引起喘憋氣悶,氣悶之後就會厭惡人。陰陽相互激搏,陽氣衰竭,陰氣衰敗,所以患者希望將門窗關起來,一個人獨處。

黃帝說:有的喘氣,可以看到病症的發展變化;有的喘氣,則會導致死亡。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岐伯回答說:如果氣逆入裡,危及臟腑,就會導致疾病。如果氣逆停留在經脈中,則有助於產生新的生命體。

曰: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逾垣上屋,非其素所未能,病反能者何也?曰:陰陽爭而外並於陽(此八字亦《素問》脈解篇文)。邪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而歌。熱盛於身,故棄衣而欲走。陽盛,故妄言,罵詈不避親疏。大熱遍身,故狂言而妄見妄聞,視足陽明及大絡取之,虛者補之,血如實者瀉之。

白話文:

他說:疾病嚴重時,病人會突然棄衣而跑,爬到高處唱歌,甚至好幾天不進食,可以翻越牆垣爬到屋頂上,這些事情平常根本做不到,為什麼生病反而能做到呢?他說:陰陽相爭,外邪侵犯陽氣(這句話也出自《素問》脈解篇)。邪氣旺盛,則四肢堅實,這樣就能夠爬到高處唱歌。身上熱氣旺盛,所以脫掉衣服想奔跑。陽氣旺盛,所以說胡話,罵人時不避親疏。身上大熱,所以胡言亂語且產生幻視幻聽,觀察足陽明經和大絡的情況,虛弱的部位就補,血氣過實的部位就瀉。

因令偃臥,居其頭前,以兩手四指按其頸動脈久持之,卷而切推之,下至缺盆中,復上如前,熱去乃已,此所謂推而散之者也。

白話文:

讓病人平躺,醫師坐在病人的頭前,用兩手四根手指按住病人的頸動脈,並用力按住,向上向上推,一直推到缺盆中,再從缺盆中推回來,重複這個動作,直到病人的熱氣消散為止。這就是所謂的「推而散之」法。

身熱狂走,譫語見鬼,瘛瘲,身柱主之。狂,妄言,怒火惡火,善罵詈,巨厥主之。熱病汗不出,鼽衄,眩,時僕而浮腫,足脛寒,不得臥,振寒,惡人與木音,喉痹齲齒,惡風,鼻不利,多善驚,厲兌主之。

白話文:

身體發熱而狂躁亂走,說著胡言亂語,甚至看到鬼怪,這是「腎主腎司」的病變。狂躁、說妄言、怒火攻心、罵人不休,這是「肝主肝司」的病變。熱病卻不流汗,鼻血不止,頭暈目眩,時常昏倒而且浮腫,小腿冰冷,無法入睡,身體發抖畏寒,討厭聽到人的聲音和木頭的聲音,喉嚨腫痛,牙齒腐壞,怕風,鼻子不通,容易受到驚嚇,這是「肺主肺司」的病變。

四厥手足悶者,使人久持之,厥熱(一本作逆冷)脛痛,腹脹,皮痛,善伸數欠,惡人與木音,振寒,嗌中引外痛,熱病汗不出,下齒痛,惡寒目急,喘滿寒慄,斷口噤僻,不嗜食,內庭主之。狂歌妄言,怒,惡人與火,罵詈,三里主之。

白話文:

四肢麻痺,手腳冰冷的人,讓人長時間握住他的手腳,會出現厥熱(另有手稿寫作逆冷)小腿疼痛,腹脹,皮膚疼痛,喜歡伸懶腰,打哈欠,厭惡與人說話或聽到木頭的聲音,寒戰,咽喉疼痛並引發外部疼痛,高燒不退,下牙疼痛,厭惡寒冷,眼睛發紅,呼吸困難,渾身寒冷怕冷,口不能張開,不喜歡吃東西,可用內庭穴來治療。狂歌亂語,發怒,厭惡與人打交道或看到火,罵人,可以用三里穴來治療。

2. 陰衰發熱厥陽衰發寒厥第三

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曰:熱厥必起于于足下者,何也?曰: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陽勝則足下熱。曰:寒厥必起於五指而上於膝者,何也?曰:陰氣起於五指之裡,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盛則從五指到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

白話文:

黃帝問:「厥病的寒熱之分,是怎麼回事?」岐伯回答說:「陽氣衰弱於下,就會出現寒厥;陰氣衰弱於下,就會出現熱厥。」黃帝說:「熱厥一定起於足下,這是為什麼?」岐伯說:「陽氣起源於足五趾的外側。陰脈聚集於足下,匯聚於足心,所以陽氣旺盛時,足下就會發熱。」黃帝說:「寒厥一定起於五指,向上到膝蓋,這是為什麼?」岐伯說:「陰氣起源於五趾的內側,聚集於膝下,匯聚於膝上,所以陰氣旺盛時,就會從五指到膝蓋上感覺寒冷。這種寒冷,不從體外來,而都是從體內產生的。」

曰:寒厥何失而然也?曰厥陰者,眾筋之所聚(《素問》作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此人質壯,以秋冬奪於所用,下氣上爭不能復,精氣溢下,邪氣從而上之。所中(《素問》所中二字作氣因於中)陽氣衰,不能滲營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曰:熱厥何如?曰:酒入於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

白話文:

問:寒厥是怎麼引起的?答:厥陰是眾多筋脈匯聚的地方,也是太陰和陽明結合的地方。春夏時節,陽氣旺盛,陰氣衰弱;秋冬時節,陰氣旺盛,陽氣衰弱。此人體質強健,卻在秋冬時節消耗了太多,下部之氣向上爭搶,無法恢復,精氣溢到下面,邪氣趁機從下面上升。被邪氣侵襲,陽氣虛弱,不能滲透於經絡,陽氣日漸衰弱,只有陰氣存在,所以手腳才會感到寒冷。

問:熱厥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答:酒進入胃中,就會使絡脈充盈,而經脈空虛。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營其四肢。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於脾中不得散,酒氣與穀氣相搏,熱遍於身,內熱而溺赤。夫酒氣盛而慓悍,腎氣日衰,陽氣獨盛,故手足為之熱。

白話文:

脾臟的主要功能是幫助胃消化食物和運送津液。如果陰氣虛弱,陽氣就會入侵,導致胃部不和,進而造成精氣衰竭,無法濡養四肢。這樣的人必定經常喝醉,如果在酒醉後行房,氣血就會聚集在脾臟中而無法散發,酒氣和穀氣互相衝擊,導致全身發熱,體內燥熱而小便發紅。由於酒氣盛而強烈,腎氣日益衰弱,陽氣獨旺,因此手腳會感到發熱。

曰: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謂也?曰: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滿,腹滿(《素問》腹滿二字作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矣。太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眩僕。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妄言。

白話文:

原文:

曰: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謂也?曰: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滿,腹滿(《素問》腹滿二字作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矣。太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眩僕。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妄言。

太陽經的厥症,會讓人感到頭暈目眩、頭重腳輕、行走困難、發作時突然昏迷不醒。陽明經的厥症,則會引起癲癇,讓人想要奔跑呼叫,腹部脹滿而無法入睡,臉色發紅發熱,出現幻覺和胡言亂語。

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脅痛,䯒不可以運。太陰之厥,則腹滿䐜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少陰之厥,則舌乾溺赤,腹滿心痛。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䐜脹,涇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胻內熱。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白話文:

談到調理,要與天地相呼應,與四季相配合,人參天地,所以可以解除病痛。下面有逐漸增多的水草,上面生長著稀疏的蘆葦,由此可以知道人體氣血的多少。陰陽就是寒暑,天氣炎熱,就會產生雨水並上升到空中,人的根莖(《靈樞》作亥)汁液減少,人體氣血在外,皮膚鬆弛,腠理疏通,血氣旺盛,汗液大量排出,皮膚柔軟光澤。天氣寒冷,地面冰凍,人體氣血在體內,皮膚緻密,腠理閉合,汗液不排出,血氣旺盛,皮膚堅硬粗糙。

請言解論,與天地相應,四時相副,人參天地,故可為解。下有漸洳,上生薄葦,此所以知氣形之多少也。陰陽者,寒暑也,熱則滋雨而在上,根莖(《靈樞》作亥)少汁,人氣在外,皮膚緩,腠理開,血氣盛,汗大泄,皮淖澤。寒則地凍水冰,人氣在中,皮膚致,腠理閉,汗不泄,血氣強,皮堅澀。

當是之時,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窮地者,不能鑿凍。夫善用針者,亦不能取四逆,血脈凝結,堅搏不往來,亦不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溫冰釋;窮地者,必待凍解,而後地可窮。人脈猶是,治厥者,必先熨火以調和其經,掌與腋,肘與腳,項與脊,以調其氣。大道已通,血脈乃行。

白話文:

在這樣的季節,善於涉水的,卻無法在冰面上行走;善於探究地底的,也無法在凍土中開鑿。善於使用針灸的人,也無法在筋脈凝結、血脈不通的時候,施行針灸,而必須等待天色溫暖,冰雪融化之後。同理,治療厥陰病的人,也必須首先用熱敷或針灸來調和經氣,讓手掌與腋下、肘部與膝蓋、脖子與脊椎這些部位的氣血通暢,讓身體的大道通暢之後,血脈才能順暢運行。

後視其病,脈淖澤者,刺而平之,堅緊者,破而決之,氣下乃止,此所謂解結。用針之類,在於調氣。氣積於胃,以通營衛,各行其道。宗氣留積在海,其下者注於氣街,上行者注於息道。故厥在足,宗氣不下,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針弗能取。用針者,必先察其經絡之虛實,切而循之,按而彈之,視其應動者,乃後取而下之。

白話文:

之後觀察到病人的脈象,脈浮而濡潤的,放血使其平緩,脈堅緊的,刺破使其通暢,元氣下降後症狀才能停止,這就是所謂的「解結」。針灸的種類,在於調整元氣的運行。元氣積聚於胃,通利營衛氣血,各行其道。宗氣停蓄在海,下行注入於氣街,上行注入於呼吸道。所以厥症在足,宗氣不能下降,脈中的血液凝結而停滯,不加以針灸治療,針灸也不能起到作用。針灸者,必須先觀察經絡的虛實,切脈並順著經絡循行,按壓並彈動,觀察其反應的情形,然後才能取穴並針刺治療。

六經調者,謂之不病,雖病謂之自已。一經上實下虛而不通者,此必有橫絡盛加於大經,令之不通。視而瀉之,通而決之,是所謂解結者也。上寒下熱,先刺其項太陽久留之,已刺則火熨項與肩臂,令熱下合(一本作冷)乃止,所謂推而上之者也。上熱下寒,視其虛脈而陷下於經絡者取之,氣下而止,所謂引而下之者也。

白話文:

六條經脈調順,身體健康,即使有病也會自行痊癒。如果有一條經絡上實下虛不通,一定是因為橫絡盛行,加於大經之上,令其不通。根據情況來瀉刺,通而決之,這就是所謂的解結。上熱下寒,先刺太陽穴,久留針,針刺後火熨項與肩臂,使熱下合(有一版本寫作冷)而止,這就是所謂的推而上之。上寒下熱,判斷其虛脈而陷下於經絡者取之,氣下而止,這就是所謂的引而下之。

刺熱厥者,留針反為熱;刺熱厥者,二陰一陽;刺寒厥者,一陰二陽。所謂二陰者,二刺陰;所謂二陽者,二刺陽。熱厥取太陰、少陽。寒厥取陽明、少陰,於足留之。厥胸滿面腫者,肩中熱,暴言難,甚則不能言,取足陽明。厥氣走喉而不言,手足微滿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陰。

白話文:

針灸治療熱厥的患者,如果留針時間太長,反而會加重熱症;治療熱厥,可以針灸兩個陰穴和一個陽穴。治療寒厥,可以針灸一個陰穴和兩個陽穴。所謂「二陰」,是指針灸兩個陰穴;所謂「二陽」,是指針灸兩個陽穴。治療熱厥,取太陰穴和少陽穴,在足部留針。治療胸部和臉部腫脹的患者,他們肩部發熱,言語不清,嚴重時甚至不能說話,可以取足陽明穴。治療氣息直衝喉嚨而不能說話,手腳微腫而涼,大便不暢的患者,可以取足少陰穴。

厥而腹膨膨,多寒氣,腹中爂爂(音最,《九墟》作榮),便溲難,取足太陰。厥逆為病,足暴清,胸中若將裂,腹腸若以刀切之,䐜而不食,脈大皆澀緩,取足少陰,清取足陽明,清則補之,溫則瀉之。厥逆腹滿脹,腸鳴,胸滿不得息,取之下胸三肋間咳而動應手者,與背俞以指按之立快。

白話文:

當腹脹的時候,多是寒氣所造成,腹中發出爂爂的聲音(這裏的「爂爂」是指腹部中有灼熱感,或是不停地蠕動發出聲音),而且難以排泄小便,這時要取足太陰穴。

當逆氣引起的疾病發作時,手腳冰冷,胸部有裂開的感覺,腹部有被刀割的疼痛,吃不下東西,脈搏大而緩慢,這時要取足少陰穴,淸取足陽明穴,淸則使它得到補充,溫則使它得到瀉下。

當逆氣導致腹部脹滿,腸鳴,胸部脹滿難以呼吸時,取下胸三個肋骨之間,咳嗽時疼痛明顯,按壓背部俞穴時立即感到舒緩的穴位。

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湧泉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