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4)

1. 小兒雜病第十一

嬰兒病,在頭毛皆逆上者死。嬰兒耳間青脈起者,瘈,腹痛。大便青瓣,飧泄,脈大,手足寒,難已;飧泄,脈小,手足溫者,易已。

驚癇脈五,針手足太陰各五,刺經太陽者五,刺手足少陰經絡傍者一,足陽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針。

白話文:

嬰兒的疾病,頭髮全往上逆的,會死亡。嬰兒的耳朵之間有青色的脈絡浮起(表示肝有寒),會抽搐,肚子疼痛。大便呈青色且像花瓣狀,伴隨著腹瀉,脈搏跳動很強,手腳冰涼,病情難以緩解;腹瀉,脈搏跳動弱,手腳溫暖的,病情容易緩解。

小兒驚癇,本神及前頂、囟會、天柱主之。如反視,臨泣主之。小兒驚癇加瘛瘲,脊急強,目轉上插,縮筋主之。小兒驚癇,瘛瘲脊強互相引,長強主之。小兒食晦頭痛,噫嘻主之。小兒癇發,目上插,攢竹主之。小兒臍風,目上插,刺絲竹空主之。小兒癇痓,嘔吐泄注,驚恐失精,瞻視不明眵䁾,瘈脈及長強主之。

白話文:

  1. 小兒驚癇:是由於神志和前頂、囟會、天柱穴等部位的異常引起的。如果出現反視(眼睛向上看)的症狀,則與臨泣穴有關。

  2. 小兒驚癇合併瘛瘲(抽搐),脊背僵硬,眼睛向上轉,肌肉收縮,則與縮筋穴有關。

  3. 小兒驚癇和瘛瘲互相引發,則與長強穴有關。

  4. 小兒食慾不振,頭痛,則與噫嘻穴有關。

  5. 小兒癇病發作,眼睛向上轉,則與攢竹穴有關。

  6. 小兒臍風(臍部疼痛),眼睛向上轉,則與刺絲竹空穴有關。

  7. 小兒癇病,伴有嘔吐、腹瀉、驚恐、精神失常、視力模糊、瘈脈(脈搏異常)等症狀,則與瘈脈穴和長強穴有關。

小兒驚癇不得息,顱息主之。小兒驚癇如有見者,列缺主之,並取陽明絡。小兒口中腥臭,胸脅榰滿,勞宮主之。小兒咳而泄,不欲食者,商丘主之。小兒癇瘈,手足擾,目昏口噤,溺黃,商丘主之。小兒癇痓,遺精溺,虛則病諸癇癲,實則閉癃,少腹中熱,善寐,大敦主之。

白話文:

  1. 小兒驚癇不止,可以用顱息穴來治療。

  2. 小兒驚癇似乎看見了什麼東西,可以用列缺穴來治療,並同時取陽明絡。

  3. 小兒口中腥臭,胸脅脹滿,可以用勞宮穴來治療。

  4. 小兒咳嗽腹瀉,不想吃東西,可以用商丘穴來治療。

  5. 小兒癇瘈,手足躁動,眼睛昏花,嘴巴緊閉,小便黃,可以用商丘穴來治療。

  6. 小兒癇痓,遺精,虛則病諸癇癲,實則閉癃,少腹中熱,善寐,可以用大敦穴來治療。

小兒臍風,口不開,善驚,然谷主之。小兒腹滿不能食飲,懸鐘主之。小兒馬癇,僕參及金門主之。風從頭至足,瘛瘲,口閉不能開,每大便腹暴滿,按之不下,嚏,悲,喘,崑崙主之。

白話文:

小兒臍風(臍帶感染),口不張開,容易受驚,用谷主治。小兒腹部脹滿,不能飲食,用懸鐘治。小兒馬驚風,用僕參和金門治。風從頭到腳,身體僵直,口不能張開,每次大便後腹部突然脹滿,用手按壓也無法緩解,打噴嚏、悲傷、喘息,用崑崙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