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卷五

2. 針灸禁忌第一(上)

黃帝問曰:四時之氣,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為寶?岐伯對曰:四時之氣,各有所在,灸刺之道,氣穴為寶。

故春刺絡脈諸滎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素問》曰:春刺散俞,及與分理,血出而止。又曰:春者木始治,肝氣始生,肝氣急,其風疾,經脈常深,萁氣少不能深入,故取絡脈分肉之間。《九卷》云春刺滎者正同,於義為是。又曰:春取絡脈治皮膚。又曰:春取經與脈分肉之間。二者義亦略同。又曰:春氣在經脈。

夏取諸俞孫絡肌肉皮膚之上。又曰:春刺俞。二者正同,於義為是。長夏刺經。又曰:取盛經孫絡,取分間,絕皮膚。又曰:夏取分腠,治肌肉。義亦略同。《素問》曰:夏刺絡俞,見血而止。又曰:夏者火始治,心氣始長,脈瘦氣弱,陽氣流(一作留)溢,血溫於腠,內至於經,故取盛經分腠,絕膚而病去者,邪居淺也。所謂盛經者,陽脈也。

義亦略同。又曰: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

秋刺諸合,余如春法。秋取經俞,邪氣在府,取之於合。素問曰:秋刺皮膚循理,上下同法。又曰:秋者金始治,肺將收殺,金將勝火,陽氣在合,陰初勝,濕氣及體,陰氣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瀉陰邪,取合以虛陽邪,陽氣始衰,故取於合。是謂始秋之治變也。又曰:秋氣在膚,腠閉者是也。《九卷》又曰:秋取氣口,治筋脈。於義不同。

冬取井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又曰:冬取井滎。《素問》曰:冬取俞竅,及於分理,甚者直下,間者散下。俞竅與諸俞之分,義亦略同。又曰:冬者水始治,腎方閉,陽氣衰少,陰氣堅盛,巨陽伏沉,陽脈乃去,取井以下陰逆,取滎以通氣(一云以實陽氣)。曰冬取井滎,春不鼽衄。

是謂末冬之治變也。又曰:冬氣在骨髓。又曰:冬刺井,病在臟取之井。二者正同,於義為是。又曰:冬取經俞治骨髓五臟。五臟則同,經俞有疑。

春刺夏分,脈亂氣微,入淫骨髓,病不得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氣。春刺秋分,筋攣逆氣,環為咳嗽,病不愈,令人時驚,又且笑(一作哭)。春刺冬分,邪氣著臟,令人腹脹,病不愈,又且欲言語。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墮。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悶,無言,惕惕如人將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氣,時欲怒。

秋刺春分,病不愈,令人惕然,欲有所為,起而忘之。秋刺夏分,病不愈,令人益嗜臥,又且善夢(謂立秋之後)。秋刺冬分,病不愈,令人悽悽時寒。

冬刺春分,病不愈,令人慾臥不能眠,眠而有見(謂十二月中旬以前)。冬刺夏分,病不愈,令人氣上,發為諸痹。冬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善渴。

白話文:

針灸禁忌第一(上)

黃帝問道:四季的氣候各有不同,百病的發生也各有其原因,針灸的方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岐伯回答道:四季的氣候各有其所在之處,針灸的方法,氣穴是最重要的。

所以春天要刺絡脈、滎穴、大經、以及肌肉間的穴位,病情嚴重者針刺得深一些,病情較輕者針刺得淺一些。《素問》中說:春天針刺散俞穴及與分理穴,放血到血止為止。又說:春天是木氣開始旺盛的季節,肝氣開始生發,肝氣急躁,容易導致風疾,經脈通常較深,因為氣血不足,針很難深入,所以要取絡脈及肌肉間的穴位。《九卷》中也說春天刺滎穴是正確的,符合道理。又說:春天取絡脈可以治療皮膚病。又說:春天取經脈與肌肉間的穴位。這兩種說法意思也差不多。又說:春氣在經脈。

夏天要取俞穴、孫穴、絡脈、肌肉、皮膚上的穴位。又說:春天刺俞穴。這兩種說法意思相同,符合道理。長夏刺經脈。又說:取盛經、孫穴、絡脈、以及肌肉與皮膚之間的穴位。又說:夏天取分肉之間的穴位,治療肌肉疾病。意思也差不多。《素問》中說:夏天針刺絡脈及俞穴,放血到血止為止。又說:夏天是火氣開始旺盛的季節,心氣開始增長,脈搏細弱,氣血不足,陽氣外泄,血液溫熱,從皮膚到經脈,所以取盛經及肌肉之間的穴位,針刺皮膚,疾病就能痊癒,因為邪氣淺在。所謂盛經,就是陽脈。

意思也差不多。又說: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

秋天要刺合穴,其他方法如同春天一樣。秋天取經脈和俞穴,邪氣在臟腑,從合穴取穴。《素問》中說:秋天針刺皮膚,循著經絡的走向,上下相同。《素問》又說:秋天是金氣開始旺盛的季節,肺氣開始收斂肅殺,金氣開始克制火氣,陽氣在合穴,陰氣開始旺盛,濕氣侵犯身體,陰氣還未完全盛起,還不能深入,所以取俞穴瀉除陰邪,取合穴瀉除陽邪,陽氣開始衰弱,所以從合穴取穴。這就是早秋的治療方法。又說:秋氣在皮膚,皮膚閉塞就是這樣。《九卷》中又說:秋天取氣口穴,治療筋脈。這和之前的說法不同。

冬天要取井穴、俞穴、以及肌肉之間的穴位,針刺要深一些,並且停留時間長一些。又說:冬天取井穴和滎穴。《素問》中說:冬天取俞穴和竅穴,以及肌肉之間的穴位,病情嚴重者針刺直下,病情較輕者針刺散下。俞穴和竅穴以及肌肉間的穴位,意思差不多。又說:冬天是水氣開始旺盛的季節,腎氣開始閉藏,陽氣衰弱,陰氣旺盛,陽氣潛伏於內,陽脈開始衰退,取井穴可以逆轉陰邪,取滎穴可以通達氣血(也有人說是增強陽氣)。說冬天取井穴和滎穴,春天就不會鼻出血。

這就是冬末的治療方法。又說:冬氣在骨髓。又說:冬天刺井穴,如果病在臟腑,也要從井穴取穴。這兩種說法意思相同,符合道理。又說:冬天取經脈和俞穴治療骨髓和五臟。五臟的部分相同,經脈和俞穴則有疑問。

春天刺夏天的穴位,脈象紊亂,氣血虛弱,邪氣侵入骨髓,疾病不能痊癒,讓人不想吃東西,而且氣短。春天刺秋天的穴位,筋脈拘攣,氣逆,導致咳嗽,疾病不能痊癒,讓人經常驚恐,而且哭笑無常。春天刺冬天的穴位,邪氣侵入臟腑,讓人腹脹,疾病不能痊癒,而且想說話。

夏天刺春天的穴位,疾病不能痊癒,讓人腹瀉。夏天刺秋天的穴位,疾病不能痊癒,讓人心中煩悶,不說話,心驚膽戰,好像有人要抓他一樣。夏天刺冬天的穴位,疾病不能痊癒,讓人氣短,經常想發怒。

秋天刺春天的穴位,疾病不能痊癒,讓人心神不安,想做一些事情,但是起來就忘記了。秋天刺夏天的穴位,疾病不能痊癒,讓人嗜睡,而且多夢(指立秋之後)。秋天刺冬天的穴位,疾病不能痊癒,讓人經常感到寒冷。

冬天刺春天的穴位,疾病不能痊癒,讓人想睡覺卻睡不著,睡著了還會做夢(指十二月中旬以前)。冬天刺夏天的穴位,疾病不能痊癒,讓人氣血上逆,導致各種痹症。冬天刺秋天的穴位,疾病不能痊癒,讓人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