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2)

1. 目不得眠不得視及多臥臥不安不得偃臥肉苛諸息有音及喘第三

黃帝問曰:夫邪氣之客於人也,或令人目不得眠者,何也?伯高對曰: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肺而行呼吸焉。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而為血,以營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息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邪氣侵襲人體,有人因此而無法入睡,請問這是什麼原因?伯高回答道:五穀食物進入胃中,糟粕、津液和宗氣分為三條通路。宗氣積聚在胸中,通過喉嚨,貫穿心肺,運行呼吸。營氣則灌輸津液,流注於脈絡,化為血液,運行四肢末端,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和時刻的變化。衛氣則將強悍迅速的氣分外出,先行於四肢末端、分肉皮膚之間,永不停息。

晝行於陽,夜行於陰,其入於陰也,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臟六腑。今邪氣客於五臟,則衛氣獨營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滿;不得入於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眠。治之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此所以決瀆壅塞,經絡大通,陰陽得和者也。

白話文:

白天循著陽氣的經絡運行,晚上循著陰氣的經絡運行,當陰氣進入的時候,常常從足少陰的交會處進入,在五臟六腑中運行。現在邪氣侵犯到五臟,衛氣就只能在體表運行,只能循著陽氣的經絡運行,不能進入陰中。循著陽氣的經絡運行,那麼陽氣就旺盛,陽氣旺盛,陽蹺經就緊張。不能進入陰中,那麼陰氣虛弱,所以眼睛就睡不著。治療的方法就是,補虛瀉實,調和虛實,以通暢經脈,驅散邪氣,服用一劑半夏湯,陰陽經絡就暢通了,這樣就能安然入睡。這就叫做疏通壅塞的溝渠,經絡就會暢通無阻,陰陽就會調和。

其湯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火,沸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半,去其滓,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為度。故其病新發者,覆杯則臥,汗出則已矣,久者三飲而已。曰:目閉不得視者何也?曰:衛氣行於陰,不得入於陽,行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蹺滿;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焉(《九卷》行作留,入作行)。曰:人之多臥者何也?曰:此人腸胃大而皮膚澀(《九卷》作濕,下同)。

白話文:

它的湯藥方是用流水流出千里以外的水八升,將水高高揚起一萬遍,取得其中清澈的部分五升煮之,用葦莖燒的火來煮,煮沸後加入一升的糯米,加入五合的半夏,慢慢煮使之乾竭為一升半,去掉其中的渣滓,每天喝一小杯藥汁,一天喝三次,逐漸增加藥量,知道有效為止。所以那些新發作的病人,喝完藥後蓋上杯子就可躺下,出了一身汗後病就好了。而那些已經患病很久的人,喝完三次藥就好了。

有人問:為什麼眼睛閉著看不見東西呢?李時珍答道:衛氣運行在陰中,不能進入陽中,運行在陰中,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蹺滿;不能進入陽中,則陽氣虛弱,所以眼睛就閉上了。(《九卷》中的“行”字作“留”,“入”字作“行”)。

有人問:為什麼人總是愛睡覺呢?李時珍答道:這樣的人腸胃很大,皮膚乾燥。(《九卷》中“澀”字作“濕”,以下同)

澀則分肉不解焉。腸胃大則氣行留久,皮膚澀分肉不解則行遲。夫衛氣者,晝常行於陽,夜常行於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故腸胃大,衛氣行留久,皮膚澀分肉不解則行遲,留於陰也久,其氣不精,(一作清)則欲瞑,故多臥矣。其腸胃小,皮膚滑以緩,分肉解利,衛氣之留於陽也久,故少臥焉。

白話文:

如果皮膚乾燥,則肌肉粗糙僵硬;如果腸胃比較大,氣在體內運行的時間會更長;如果皮膚乾燥,肌肉粗糙僵硬,氣在體內運行的時間就會更長。人體的衛氣,白天常運行於陽部,夜晚常運行於陰部,所以陽氣耗盡便想睡覺,陰氣耗盡便想醒來。所以,如果腸胃比較大,衛氣在體內運行的時間就會更長;如果皮膚乾燥,肌肉粗糙僵硬,氣在體內運行的時間就會更長,衛氣長時間滯留於陰部,氣就不會清澈,就會想睡覺。如果腸胃比較小,皮膚光滑柔軟,肌肉鬆弛伸展,衛氣長時間滯留於陽部,所以睡覺少。

曰:其非常經也,卒然多臥者何也?曰:邪氣留於上焦,上焦閉而不通,已食若飲湯,衛氣久留於陰而不行,故卒然多臥。曰:治此諸邪奈何?曰:先視其腑臟,誅其小過,後調其氣,盛者瀉之,虛者補之,必先明知其形氣之苦樂,定乃取之。曰: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曰:臟有所傷,及情有所倚,則臥不安(《素問》作精所之寄則安,《太素》作精有所倚則不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曰:肺者臟之蓋也。

白話文:

問:他說,那不是正常的睡眠,突然睡很多的 原因是什麼?答:邪氣停留在上焦,上焦閉塞不通,吃東西像喝湯一樣,衛氣長期停留於陰而不行,所以突然睡很多。

問:治療這些邪氣應該怎麼辦? 答:先看其腑臟,誅除它的輕微過錯,然後 調節其氣,盛的就瀉出來,虛的就補進去,一 定要先弄清楚形體的苦樂,確定後才採 取。

問:有人睡覺不踏實,這是為什麼?答:臟器有損傷,或者情緒有所依賴,則睡得不安(《素問》作精所寄則安,《太素》作精有所依則不安),所以人不能懸置自己的病。

問:人不得偃臥的原因是什麼? 答:肺是臟的蓋子。

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曰:人之有肉苛者何也,是為何病?曰:營氣虛,衛氣實也。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加苛也,人身與志不相有也,三十日死。

白話文:

肺氣如果強盛則脈搏就強盛,脈搏強盛則不能躺下睡覺。說到:「人體肌肉枯竭是什麼原因,是患了什麼病?」有位醫生說:「這是因為營氣虛弱,衛氣強盛。」營氣虛弱,則身體就不會感覺到疼痛;衛氣虛弱,則身體就不能執行動作。營氣衛氣都虛弱,則身體既無知覺也不能執行動作,肉就更加乾枯,人體和意志就不能相互協調,三十天後就會死亡。

曰:人有逆氣不得臥而有音者,有不得臥而息無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臥行而喘者,有不得臥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臥,臥而喘者,此何臟使然?曰: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也,其氣亦下行。

白話文:

他說:有些人有逆氣,不能躺下而有聲音;有些人不能躺下,但呼吸沒有聲音;有些人像往常一樣起居,但呼吸有聲音;有些人躺下可以行走,但喘氣;有些人不能躺下,不能行走,且喘氣;有些人不能躺下,但躺下就會喘氣。這是哪個臟器的功能所造成的呢?他說:不能躺下,但呼吸有聲音的,這是陽明逆氣了。足三陽經脈是向下行走的,現在逆而上升,所以呼吸有聲音。陽明經脈就是胃經,胃是六腑之海,胃的氣也是向下行的。

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不得隨經上下行,故留經而不行,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水氣客也。夫水氣循津液而留(《素問》作流)者也,腎者水臟,主津液,主臥與喘也。

白話文:

陽明逆氣不能通暢,所以不能睡覺。《下經》說:胃部不調和就睡不好,指的就是這個。那些能如常生活起居,但呼吸有聲音的,是肺部經絡逆亂,不能隨著經脈上下運行,所以滯留在經絡中無法運行。絡脈病人的病情比較輕微,所以能如常生活起居,而呼吸有聲音。那些不能睡覺,一睡就喘的,是水氣客邪。水氣沿著津液而滯留,腎臟是主水臟腑,主津液,也主臥與喘。

驚不得眠,善齘水氣上下,五臟遊氣也,三陰交主之。不得臥,浮郄主之。身腫皮膚不可近衣,淫濼苛獲,久則不仁,屏翳主之。

白話文:

容易被驚嚇而無法入睡,多發生在水氣上下奔流之人身上,是五臟遊散之氣導致,由三陰交穴為主。躺不下來,以浮郄穴為主。全身腫脹,皮膚無法忍受衣服的接觸,出現潮濕、潰爛、乾硬的病變,時間久了就會失去知覺,由屏翳穴為主。

2. 足太陽陽明手少陽脈動發目病第四

黃帝問曰:余嘗上青霄之臺,中陛而惑,獨冥視之,安心定氣,久而不解,被髮長跪,俯而復視之,久不已,卒然自止,何氣使然?岐伯對曰: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裹(《靈樞》作窠,下同)者為眼,骨之精者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精(《靈樞》作黑眼),血之精為其絡,氣之精為白精(《靈樞》亦作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契(一作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曾經登上青霄之臺,來到臺中卻感到迷惑,只能冥想凝視,讓心神安定,氣息平靜,但長時間凝視,依然不得要領。我披散頭髮,長跪在地,伏下身來再次凝視,長時間凝視,仍舊沒有結果,突然間自己停了下來,是什麼原因讓我如此?

岐伯回答說:五臟六腑的精氣,上注於眼睛而成為眼精,眼精的包膜是眼窠,骨骼的精氣是瞳孔,經脈的精氣是眼黑,血液的精氣是眼絡,氣的精氣是眼白,肌肉的精氣是眼周的約束組織,包紮著經筋骨血氣的精氣,並且與脈絡並行,向上連接於大腦,從項部後側連通。

故邪中於頭目,逢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中之精,則其精所中者不相比,不相比則精散,精散則視歧,故見兩物也。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

白話文:

當邪氣入侵頭部,則會循著身虛之處而侵入腦中,造成腦部轉動,牽連眼部筋脈急躁,進而造成頭暈目眩,甚至物體搖晃。邪氣侵襲精元,則受損之精元便無法相互支援,而使得精元分散,造成視物模糊,甚至看見兩個重疊之物體。眼睛乃五臟六腑之精魂,時時受到血氣的衛護和滋養,也是神氣得以滋生的處所。因此,若是神靈疲勞,則魂魄便會渙散,意志混亂。

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白晴赤脈法於陽,故陰陽合揣(《靈樞》作傳)而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所舍也,故神分精亂而不揣(一作轉),卒然見非常之處,精氣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曰:余疑何其然也,余每之東苑,未嘗不惑,去之則復。余惟獨為東苑勞神乎,何其異也?曰:不然,夫心有所喜,神有所惡,卒然相惑則精氣亂,視誤故惑,神移乃復,是故間者為迷,甚者為惑。

白話文:

所以瞳孔裡黑色的部分與陰有關,眼白裡紅色的血脈與陽有關,因此陰陽互相配合並且融貫通達,眼睛才能精明明亮。眼睛是心的使者,心是精神寄居的場所,所以精神分析雜亂而不能融貫,突然看到異常的情況,精、氣、魂、魄分散不能融洽,所以就稱之為迷惑。

他說:我懷疑為什麼會這樣?我每次在東苑,總會迷惑,離開後又恢復正常。我惟獨為東苑操心費神,為什麼有這種情況呢?

答說:不是。心的某個方面感到高興,精神的某個方面感到厭惡,突然相互迷惑,那麼精氣就會紊亂,視而不見,所以迷惑。精神離開才恢復正常,所以輕微的就會迷惘,嚴重的就會迷惑。

目眥外決(一作次)於面者,為銳眥;在內近鼻者,上為外眥,下為內眥。目色赤者病在心,白色者病在肺,青色者病在肝,黃色者病在脾,黑色者病在腎,黃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夫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一作洞)。

鼻淵者,濁涕下不止,傳為鼽懵(《素問》作衄蔑),瞑目,故得之氣厥。

白話文:

  • 目光外射超過臉部者,稱為銳利眼神;在眼睛內側接近鼻子者,上方為外眼角,下方為內眼角。

  • 眼睛顏色發紅者,病在心臟;白色者,病在肺臟;青色者,病在肝臟;黃色者,病在脾臟;黑色者,病在腎臟。

  • 黃色卻無法明確說明者,病在胸腔之中。

  • 診斷眼睛疼痛、發紅,脈搏從上往下,為太陽病;從下往上,為陽明病;從外往內,為少陽病。

  • 膽臟將熱氣傳遞到頭部,就會產生鼻淵。

足陽明有俠鼻入於面者,名曰懸顱,屬口對入系目本。頭痛,引頷取之,視有過者取之,損有餘,補不足,反者益甚。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頭目苦痛,取之在項中兩筋間,入腦乃別,陰蹺陽蹺陰陽相交,陽入陰出,陰陽交於銳眥,陽氣絕則乃瞑目,陰氣絕則眠。目中赤痛,從內眥始,取之陰蹺。

白話文:

足陽明經有分支進入到臉部,叫做「懸顱」,屬於口對應的部位,和眼睛本源相關。如果頭痛,可以牽引下頜來治療;眼睛有問題,也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減少多餘的,補充不足的,如果方向相反,病情會加重。

足太陽經有分支進入到腦部,叫做「眼系」,和眼睛本源相關。頭部和眼睛疼痛,可以在頸部兩條筋之間取穴治療,進入腦部後分開,陰蹺陽蹺陰陽交會,陽氣進入陰氣排出,陰陽交於銳眥,陽氣絕了就會閉上眼睛,陰氣絕了就會入睡。眼睛發紅疼痛,從內眼角開始,可以取陰蹺穴治療。

目中痛不能視,上星主之,先取噫嘻,後取天牖、風池。青肓,遠視不明,承光主之。目瞑遠視䀮䀮,目窗主之,目䀮䀮赤痛,天柱主之。目眩無所見,偏頭痛,引外眥而急,頷厭主之。目不明,惡風日,淚出憎寒,目痛目眩,內眥赤痛,目䀮䀮無所見,眥癢痛,淫膚白翳,睛明主之。青肓無所見,遠視䀮䀮,目中淫膚,白膜覆瞳子,目窗主之。

白話文:

  1. 眼睛疼痛,無法視物,是上星穴主治的,先取噫嘻穴,後取天牖穴、風池穴。

  2. 青光眼,遠視模糊不清,是承光穴主治的。

  3. 眼睛閉著,遠視模糊不清,是目窗穴主治的。

  4. 眼睛模糊不清,疼痛發紅,是天柱穴主治的。

  5. 眼睛眩暈,看不見東西,偏頭痛,牽引外眼角而急痛,是頷厭穴主治的。

  6. 眼睛看不清楚,怕風怕陽光,流淚怕冷,眼睛疼痛眩暈,內眼角發紅疼痛,眼睛模糊不清,看不見東西,眼角發癢疼痛,有增生皮膚、白色翳膜,是睛明穴主治的。

  7. 青光眼,看不見東西,遠視模糊不清,眼睛中有增生皮膚,白色膜覆蓋瞳孔,是目窗穴主治的。

目不明,淚出,目眩瞀,瞳子癢,遠視䀮䀮,昏夜無見,目瞤動,與項口參相引,喎僻口不能言,刺承泣。目痛口僻戾(一作淚出),目不明,四白主之。目赤黃,顴窌主之。睊目,水溝主之。目痛不明,齦交主之。目瞑身汗出,承漿主之。青盲䐴目惡風寒,上關主之。青盲,商陽主之。

白話文:

  1. 眼睛看不清,流眼淚,頭暈目眩,瞳孔發癢,看遠處模糊不清,晚上看不見東西,眼睛跳動,與頸項、口部同時抽搐,嘴巴歪斜不能說話,針刺承泣穴。
  1. 眼睛疼痛,嘴歪斜,說話不清(或流眼淚),眼睛看不清東西,針刺四白穴。
  2. 眼睛發紅發黃,顴骨凹陷,針刺顴窌穴。
  3. 眼睛模糊不清,眼屎增多,眼白與眼黑之間的溝陷處有瘀血,針刺水溝穴。
  4. 眼睛疼痛、看不清東西,牙齦腫痛,針刺齦交穴。
  5. 眼睛閉合,身體出汗,針刺承漿穴。
  6. 眼睛發青、浮腫,畏風怕冷,針刺上關穴。
  7. 眼睛發青,針刺商陽穴。

白話文:

眼睛痛、嘴巴歪斜、說話不清楚或流眼淚、看不清東西,就扎四白穴。眼睛發紅發黃、顴骨凹陷,就扎顴窌穴。眼睛模糊不清、眼屎增多、眼白和眼黑之間的溝陷處有瘀血,就扎水溝穴。眼睛痛、看不清東西、牙齦腫痛,就扎齦交穴。眼睛閉合、身體出汗,就扎承漿穴。眼睛發青、浮腫、畏風怕冷,就扎上關穴。眼睛發青,就扎商陽穴。

䐴目,目䀮䀮,偏歷主之。眼痛,下廉主之。䐴目,目䀮䀮,少氣,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目中白翳,目痛泣出,甚者如脫,前谷主之。白膜覆珠,瞳子無所見,解谿主之。

白話文:

  • 䐴目,眼皮痙攣,控制於偏歷穴。眼球刺痛,控制於下廉穴。

  • 䐴目,眼皮痙攣,出現呼吸困難,灸手五里穴,左邊求右邊,右邊求左邊。

  • 眼睛出現白色斑塊,眼睛疼痛流淚,更嚴重的就像脫掉一點,控制於前谷穴。

  • 白色膜覆蓋瞳孔,瞳孔無所見,控制於解谿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