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 卷四 (3)
卷四 (3)
1. 經脈第一(中)
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是謂五邪,皆同,死不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臟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
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臟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
長夏,胃微軟弱曰平,胃少軟弱多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軟弱有石曰冬病,軟(《素》作弱)甚曰今病,臟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臟真高於肺,肺行營衛陰陽也。
冬胃微石曰平,胃少石多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臟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
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手,脈之宗氣也。盛喘數絕者。則病在中,結而橫有積矣,絕不至曰死。診得胃脈則能食,虛則泄也。
心脈揣(《素問》作搏)堅而長,病舌卷不能言。其軟而散者,病消渴(《素》作煩)自已。
肺脈揣(《素》作搏,下同)堅而長,病唾血。其軟而散者,病灌汗,至令不復散發。
肝脈揣堅而長,色不青,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其軟而散,色澤者,病溢飲。溢飲者,渴渴多飲,而溢入肌皮腸胃之外也。
胃脈揣堅而長,其色赤,病折髀。其軟而散者,病食痹痛髀。
脾脈揣堅而長,其色黃,病少氣。其軟而散,色不澤者,病足胻腫,若水狀。
腎脈揣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病折腰。其軟而散者,病少血,至令不復。
夫脈者,血氣之府也。長則氣和,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渾渾革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弊之綽綽(一本作綿綿)其去如弦絕者死。
寸口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脛痛;寸口脈沉而堅者,病在中;寸口脈浮而盛者,病在外;寸口脈中手促上數(《素問》作擊)者,曰肩背痛;寸口脈緊而橫堅(《素問》作沉而橫)者,曰脅下腹中有橫積痛;寸口脈浮而喘(《素問》作沉而喘)者,曰寒熱;寸口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寸口脈小實而堅者,曰病在內。脈小弱以澀者,謂之久病;脈浮滑而實大(《素問》作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
病甚有胃氣而和者,曰病無他;脈急者,曰疝㿗少腹痛。脈滑曰風,脈澀曰痹,盛而緊曰脹,緩而滑曰熱中。按寸口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反四時及不間臟曰死。
太陽脈至,洪大以長。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陽明脈至,浮大而短。
厥陰有餘,病陰痹,不足病生熱痹,滑則病狐疝風,澀則病少腹積氣(一本作積厥)。
白話文:
經脈第一(中)
春天診脈如同秋天的脈象,夏天診脈如同冬天的脈象,長夏診脈如同春天的脈象,秋天診脈如同夏天的脈象,冬天診脈如同長夏的脈象,這叫做陰氣中透出陽氣,如果病人容易發怒而病情無法治愈,這就是所謂的五邪,都一樣,病入膏肓則無法治愈。
春天胃部脈象微弱而弦細為正常,弦脈過多而胃脈微弱則為肝臟疾病,只有弦脈而無胃脈則會死亡,胃脈上有毛狀感覺則為秋天的疾病,毛狀感覺明顯則為現存疾病,臟腑精氣散佈於肝臟,肝臟貯藏筋膜之氣。
夏天胃部脈象微弱而略彎曲為正常,彎曲過多而胃脈微弱則為心臟疾病,只有彎曲而無胃脈則會死亡,胃脈上有石塊樣感覺則為冬天的疾病,石塊樣感覺明顯則為現存疾病,臟腑精氣通達於心臟,心臟貯藏血脈之氣。
長夏,胃部脈象微弱而柔軟為正常,胃脈微弱而柔軟過多則為脾臟疾病,僅有代脈而無胃脈則會死亡,柔軟的脈象上有石塊樣感覺則為冬天的疾病,柔軟(或作弱)感覺明顯則為現存疾病,臟腑精氣濡養於脾臟,脾臟貯藏肌肉之氣。
秋天胃部脈象微弱而有毛狀感覺為正常,毛狀感覺過多而胃脈微弱則為肺臟疾病,只有毛狀感覺而無胃脈則會死亡,毛狀感覺伴隨弦細脈象則為春天的疾病,弦細脈象明顯則為現存疾病,臟腑精氣高於肺臟,肺臟運行營氣、衛氣、陰氣和陽氣。
冬天胃部脈象微弱而有石塊樣感覺為正常,石塊樣感覺過多而胃脈微弱則為腎臟疾病,只有石塊樣感覺而無胃脈則會死亡,石塊樣感覺伴隨彎曲脈象則為夏天的疾病,彎曲脈象明顯則為現存疾病,臟腑精氣下沉於腎臟,腎臟貯藏骨髓之氣。
胃部最大的經脈,稱為虛里,貫穿膈肌連接肺臟,從左乳房下方出來,其搏動反映在手上,是脈象的宗氣所在。呼吸急促而氣息斷續者,則疾病在臟腑之中,並且已形成結塊,橫向積聚,氣息完全斷絕則會死亡。診斷胃脈就能判斷其飲食狀況,虛弱則消化不良。
心臟的脈象搏動有力而長,則舌頭捲曲不能言語。脈象柔軟而散漫,則患有消渴症(或作煩躁)而自行痊癒。
肺臟的脈象搏動有力而長,則會吐血。脈象柔軟而散漫,則會大量出汗,導致汗液無法收斂。
肝臟的脈象搏動有力而長,顏色不青,則病情下墜如同搏動,由於血液滯留在脅肋下,導致呼吸困難。脈象柔軟而散漫,顏色正常,則患有溢飲。溢飲是指口渴多飲,而水分溢出肌膚、腸胃之外。
胃部的脈象搏動有力而長,顏色發紅,則患有股骨骨折。脈象柔軟而散漫,則患有飲食停滯導致的股骨疼痛。
脾臟的脈象搏動有力而長,顏色發黃,則氣虛。脈象柔軟而散漫,顏色暗淡,則患有足部腫脹,如同水腫。
腎臟的脈象搏動有力而長,顏色黃中帶赤,則患有腰部骨折。脈象柔軟而散漫,則患有血虛,導致病情無法恢復。
脈象是血氣的府庫。脈象長則氣血調和,脈象短則氣血病變,脈象數則煩躁不安,脈象大則病情加重,上部脈象盛則氣血上逆,下部脈象盛則氣血下墜,脈象代脈則氣血衰弱,脈象細則氣血不足,脈象澀則心痛,脈象渾濁而跳動如同湧泉,則病情加重而顏色改變,脈象綿軟而消失如同弦斷則會死亡。
寸口脈中手部脈象短,則頭痛;寸口脈中手部脈象長,則足脛疼痛;寸口脈沉而有力,則疾病在臟腑之中;寸口脈浮而有力,則疾病在外;寸口脈中手部脈象急促而頻數,則肩背疼痛;寸口脈緊而橫向有力,則脅肋下腹部有橫向積聚疼痛;寸口脈浮而喘息,則患有寒熱;寸口脈有力而滑利,則疾病在外;寸口脈微弱而有力,則疾病在內。脈象微弱而澀滯,則為久病;脈象浮滑而有力,則為新病。
病情嚴重但仍有胃氣而調和,則病情無大礙;脈象急促,則患有疝氣或少腹疼痛;脈象滑利則為風邪,脈象澀滯則為痹證,脈象有力而緊則為脹滿,脈象緩慢而滑利則為熱邪。按寸口脈診斷,若符合四時之氣則病情無礙,若反四時之氣或臟腑失調則會死亡。
太陽經脈來到時,脈象洪大而有力。少陽經脈來到時,脈象時而數時而疏,時而短時而長。陽明經脈來到時,脈象浮大而短。
厥陰經氣過盛,則患陰寒痹證;厥陰經氣不足,則患陽熱痹證;脈象滑利則患狐疝風,脈象澀滯則患少腹積氣(或作積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