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 卷九 (4)
卷九 (4)
1. 三焦膀胱受病發少腹腫不得小便第九
少腹腫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之足太陽大絡,視其結絡脈與厥陰小結絡而血者,腫上及胃脘取三里。
白話文:
小腹部腫脹疼痛,無法正常排尿,這是因為病邪影響了三焦。應當採用約法,針刺足太陽經的大絡穴,观察並針刺厥陰經的小結络脉中有血液的部位,如果腫脹向上延伸到胃脘部,則針刺足三里穴。
三焦病者,腹脹氣滿,少腹尤甚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為水,留則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於脈,取委中。
白話文:
三焦生病的人,會出現腹脹氣滿的症狀,尤其是下腹脹得特別厲害,堅硬如石,小便也不順暢;如果水氣漫溢就會造成水腫,如果水氣停留就會造成脹滿。這個病症的候位在足太陽經之外的大絡,這個大絡位於太陽經和少陽經之間,也可以在脈象上發現,治療時取委中穴。
膀胱病者,少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則欲小便而不得,眉(一本作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指外側及脛踝後皆熱者,取委中。病在少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寒則少腹脹,兩股間冷,刺腰股間,刺而多之盡炅,病已。少腹滿大,上走胸至心,索索然身時寒熱,小便不利,取足厥陰。
白話文:
膀胱病患者,小腹部腫脹疼痛,用手按壓時覺得想小便卻尿不出來,眉上發熱,如果脈象沉弱,以及足小指外側和腳踝後側都發熱的話,取委中穴。少腹疼痛,大小便不通,病名叫做疝氣,受寒以後小腹會脹痛,兩腿間感到寒冷,在腰股間進針,多多針刺至出汗,病情就會好轉。小腹脹滿腫大,向上蔓延至胸部和心臟,身體時常發冷發熱,小便不通暢,取足厥陰穴。
胞轉不得溺,少腹滿,關元主之。小便難,水脹滿,出少,轉胞不得溺,曲骨主之。少腹脹急,小便不利,厥氣上頭巔,漏谷主之。溺難,痛,白濁,卒疝,少腹腫,咳逆嘔吐,卒陰跳,腰痛不可以俯仰,面黑,熱,腹中䐜滿,身熱,厥痛,行間主之。少腹中滿,熱閉不得溺,足五里主之。
白話文:
小腸大腸傳導不暢不能小便,小腹脹滿,由關元穴來治療。小便困難,水腫脹滿,小便量少,小腸大腸傳導不暢不能小便,曲骨穴來治療。小腹脹急,小便不利,厥陰之氣上衝頭頂,漏谷穴來治療。小便困難,疼痛,白濁,突然疝氣發作,小腹腫脹,咳嗽逆嘔吐,突然陰囊跳動,腰痛得不能俯仰,臉色發黑,發熱,腹中脹滿,身體發熱,厥痛,行間穴來治療。小腹中脹滿,熱閉不通不能小便,足五里穴來治療。
少腹中滿(一本作痛),小便不利,湧泉主之。筋急身熱,少腹堅腫時滿,小便難,尻股寒,髀樞痛,引季脅內控八窌,委中主之。陰胞有寒,小便不利,承扶主之。
白話文:
小腹部緊繃或疼痛,小便困難,湧泉穴是關鍵穴位。筋骨緊張、身體發熱,小腹硬腫時而脹滿疼痛,小便困難,臀部和大腿後側感到寒冷,大腿根部疼痛,疼痛延伸到季肋內,控制著八個出氣孔,委中穴是關鍵穴位。陰部有寒氣,小便困難,承扶穴是關鍵穴位。
2. 三焦約內閉發不得大小便第十
內閉不得溲,刺足少陰,太陽與骶上以長針。氣逆,取其太陰、陽明。厥甚,取太陰、陽明動者之經。
三焦約,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大便難,中渚及太白主之。大便難,大鐘主之。
白話文:
如果尿液在体内阻塞无法排出,应该用长针刺入肾经、膀胱经以及骶骨上方的穴位。如果气机上逆,就要针刺脾经和胃经的穴位。如果厥冷症状严重,要针刺脾经和胃经上气血运行的穴位。
三焦功能受阻导致大小便都不通畅,应该调理水道。如果大便困难,可以针刺中渚穴和太白穴来缓解。对于大便困难的情况,也可以针刺大钟穴来处理。
3. 足厥陰脈動喜怒不時發㿗疝遺溺癃第十一
黃帝問曰:刺節言去衣者,刺關節之支絡,願聞其詳。岐伯對曰:腰脊者人之關節,股胻者人之趨翔,莖睪者身中之機,陰津之候,津液之道路也。故飲食不節,喜怒不時,津液內流而下溢於睪,水道不通,炅不休息,俯仰不便,趨翔不能,榮然有水,不上不下,䤵石所取,形不可匿,裳不可蔽,名曰去衣。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減肥的方法中所謂的『刺節言去衣』指的是什麼,請詳細說明。」
岐伯回答:「腰脊是人體的關節,股胻是人體的趨勢,莖睪是陰津之候,而津液又是機體之通道。所以,如果沒有節制飲食,又不能穩定情緒而有所增減時,體內的津液就容易出現內流而溢出的狀況,阻塞了莖睪的道路,導致器官無法獲得休息。這時人體便會出現上下不能通,難以下蹲或趨走,但卻有水腫的症狀,不可見人,這就是所謂的『去衣』。」
「假如出現一天上廁數十次,這便是不足所造成的。」
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素問》下有陽氣大盛於外一句)。陰氣不足,則太陰脈細如髮者,此不足者也。其病安在?曰: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得五有餘,二不足。曰:何謂五有餘、二不足?曰:所謂五有餘者,病氣之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不表不里,亦死證明矣。
白話文:
身體發熱如火炭,頸部和胸部緊繃,人迎穴脈搏躁動,呼吸急促、氣逆,這是病邪有餘的證狀(《素問》下篇還有一句:「陽氣盛於外」)。陰氣不足,那麼太陰脈細如髮絲,這是病邪不足的證狀。病位在哪裡呢?答:病位在太陰,其盛在於胃,稍次在於肺,病名叫做「厥」,病情不可救藥。這是得到了病邪五有餘,二不足的證候。問:什麼叫五有餘、二不足?答:所謂的五有餘,是指病邪的盛餘;二不足,是指病邪的不足。現在邪氣在體外,得到了五有餘;邪氣在體內,得到了二不足,這種既不屬表症、又不屬裡症的病證,也已經證實是難以治癒的了。
狐疝驚悸少氣,巨闕主之。陰疝引睪,陰交主之,少腹痛,溺難,陰下縱,橫骨主之。少腹疝,臥善驚,氣海主之。暴疝,少腹大熱,關元主之。陰疝氣疝,天樞主之。㿗疝,大巨及地機、中郄主之。陰疝痿,莖中痛,兩丸騫,臥不可仰臥,刺氣街主之。陰疝,衝門主之。男子陰疝,兩丸上下,小腹痛,五樞主之。
白話文:
-
狐疝:是指陰囊腫大,伴有驚悸、氣短等症狀,主治穴位是巨闕穴。
-
陰疝引睪:是指陰囊腫大,伴有睪丸牽引痛,主治穴位是陰交穴。
-
少腹痛,溺難,陰下縱:是指小腹疼痛,小便困難,陰囊下垂,主治穴位是橫骨穴。
-
少腹疝,臥善驚:是指小腹疝氣,伴有臥不安眠,驚醒等症狀,主治穴位是氣海穴。
-
暴疝,少腹大熱:是指急性疝氣,伴有小腹大熱的症狀,主治穴位是關元穴。
-
陰疝氣疝:是指陰囊疝氣和胃脘部疝氣,主治穴位是天樞穴。
-
㿗疝:是指陰囊疝氣合併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主治穴位是大巨穴,地機穴和中郄穴。
-
陰疝痿,莖中痛,兩丸騫,臥不可仰臥:是指陰囊疝氣合併有陰莖痿軟,莖中疼痛,兩丸萎縮,不能仰臥的症狀,主治穴位是氣街穴。
-
陰疝,衝門主之:是指陰囊疝氣,主治穴位是衝門穴。
-
男子陰疝,兩丸上下,小腹痛,五樞主之:是指男性陰囊疝氣,伴有兩丸上下移動,小腹疼痛的症狀,主治穴位是五樞穴。
陰股內痛,氣癰,狐疝走上下,引少腹痛,不可俯仰上下,商丘主之。狐疝,太衝主之。陰跳遺溺,小便難而痛,陰上下入腹中,寒疝陰挺出偏大腫,腹臍痛,腹中悒悒不樂,大敦主之。腹痛上搶心,心下滿癃,莖中痛,怒瞋不欲視,泣出,長太息,行間主之。癲疝,陰暴痛(《千金》㿗疝陰暴痛,痿厥,身體不仁),中封主之。
白話文:
陰股內疼痛,氣癰,狐疝在某些地方發作,引發小肚子疼痛,不能彎腰或上下走動,刺商丘穴治療。狐疝,刺太衝穴治療。陰囊跳動小便失禁,小便困難疼痛,陰囊向上縮入腹中,寒疝陰囊突出來變大腫痛,肚臍疼痛,腹中鬱悶不開心,刺大敦穴治療。腹痛往上衝擊到心臟,心口有水腫,尿道疼痛,生氣瞪著眼睛不願意看東西,哭泣,長籲短嘆,刺行間穴治療。癲癇疝痛,陰囊突然疼痛(《千金要方》說是疝痛陰囊突然疼痛,精神恍惚,身體麻木),刺中封穴治療。
疝,癃,臍少腹引痛,腰中痛,中封主之。氣痛癃,小便黃,氣滿塞,虛則遺溺,身時寒熱,吐逆,溺難,腹滿,石門主之。氣癃㿗疝陰急,股樞腨內廉痛,交信主之。陰跳腰痛,實則挺長,寒熱,攣,陰暴痛,遺溺,偏大,虛則暴癢氣逆,腫睪卒疝,小便不利如癃狀,數噫恐悸,氣不足,腹中悒悒,少腹痛,嗌中有熱,如有瘜肉狀,如著欲出,背攣不可俯仰,蠡溝主之。
白話文:
疝氣,尿閉,臍和小腹疼痛,腰部疼痛,中封穴主治。氣痛尿閉,小便黃赤,氣滿脹塞,虛弱則小便失禁,身體時冷時熱,嘔吐,小便困難,腹部脹滿,石門穴主治。氣虛導致的疝氣或陰莖急縮,股骨內側疼痛,交信穴主治。陰莖跳痛,腰痛,實證則陰莖挺長,寒熱交替,攣縮,陰莖劇烈疼痛,小便失禁,陰莖偏大,虛證則陰莖劇烈瘙癢,氣逆,睾丸腫痛,小便不利,類似尿閉,經常打嗝,恐懼不安,氣虛,腹部鬱悶,小腹疼痛,喉中有熱,好像有息肉,好像要吐出來,背部攣急不能俯仰,蠡溝穴主治。
丈夫㿗疝,陰跳痛引纂中,不得溺,腹中支,脅下榰滿,閉癃,陰痿,後時泄,四肢不收,實則身疼痛,汗不出,目䀮䀮然無所見,怒欲殺人,暴痛引髕,下節時有熱氣,筋攣膝痛不可屈伸,狂如新發,衄,不食,喘呼,少腹痛引噫,足厥痛,湧泉主之。癃疝,然谷主之。卒疝,少腹痛,照海主之,病在左取右,右取左,立已。
白話文:
男人患有疝氣,陰囊疼痛,疼痛蔓延至腹股溝,不能排尿,腹部疼痛,脅肋下脹滿,小便不通,陰莖不能勃起,時常腹瀉,四肢無法收縮,身體疼痛,汗不出,眼睛昏暗看不清東西,脾氣暴躁,想殺人,劇烈疼痛延伸至膝蓋,下肢常有熱氣,筋攣,膝蓋疼痛,不能彎曲伸直,發狂,流鼻血,不願進食,喘氣急促,小腹疼痛,打嗝,腳底疼痛,湧泉穴是主穴。癃疝,然谷穴是主穴。卒疝,小腹疼痛,照海穴是主穴,病在左側,取右側穴位,病在右側,取左側穴位,立即痊癒。
疝,四肢淫濼,身悶,至陰主之。遺溺關門及神門、委中主之。胸滿膨膨然,實則癃閉,腋下腫,虛則遺溺,腳急兢兢然,筋急痛,不得大小便,腰痛引腹不得俯仰,委陽主之。癃,中窌主之。氣癃溺黃(《千金》此四字前有寒熱不節,腎病不可以俯仰),關元及陰陵泉主之。
白話文:
疝氣,四肢流汗不止,身體悶熱,由至陰穴來治療。小便失禁,關門穴、神門穴、委中穴來治療。胸中脹滿,實症則小便閉結,腋下腫脹,虛症則小便失禁,下肢僵硬,筋急疼痛,大小便不通,腰痛牽引腹部,不能俯仰,委陽穴來治療。小便不通,中窌穴來治療。氣所導致的小便不通,小便黃色(《千金要方》此四字前有寒熱不調,腎病不能俯仰),關元穴、陰陵泉穴來治療。
氣癃,小便黃,氣滿,虛則遺溺,石門主之。癃,遺溺,鼠蹊痛,小便難而白,期門主之。小便難,竅中熱,實則腹皮痛,虛則癢瘙,會陰主之。小腸有熱,溺赤黃,中脘主之。溺黃,下廉主之。小便黃赤,完骨主之。小便黃,腸鳴相逐,上廉主之。勞癉,小便赤難,前谷主之。
白話文:
- 癃,小便黃,氣滿,虛則遺溺,石門穴主治。
癃,遺溺,鼠蹊痛,小便難而白,期門穴主治。
小便難,竅中熱,實則腹皮痛,虛則癢瘙,會陰穴主治。
小腸有熱,溺赤黃,中脘穴主治。
溺黃,下廉穴主治。
小便黃赤,完骨穴主治。
小便黃,腸鳴相逐,上廉穴主治。
勞癉,小便赤難,前谷穴主治。
4. 足太陽脈動發下部痔脫肛第十二
痔痛,攢竹主之。痔,會陰主之。凡痔與陰相通者死,陰中諸病,前後相引痛,不得大小便,皆主之。痔骨蝕,商丘主之。痔,篡痛,飛揚、委中及承扶主之。痔篡痛,承筋主之。脫肛下,刺氣街主之。
白話文:
痔瘡疼痛,攢竹穴主治。痔瘡,會陰穴主治。凡是痔瘡與會陰相通的,會死亡;會陰部位的疾病,前後相引發疼痛,導致大小便不通,都由攢竹穴主治。痔瘡骨頭腐蝕,商丘穴主治。痔瘡,痔瘡疼痛,飛揚、委中和承扶穴主治。痔瘡疼痛,承筋穴主治。脫肛下垂,刺氣街穴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