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7)

1. 寒氣客於經絡之中發癰疽風成發厲浸淫第九(下)

厲風者,索刺其腫上,已刺以吮其處,按出其惡血,腫盡乃止,常食方食,無食他食。脈風成為厲。

管疽發厲,竅陰主之。頭大浸淫,間使主之。管疽,商丘主之。瘃蛘欲嘔,大陵主之。痂疥,陽谿主之。

黃帝問曰:願盡聞癰疽之形與忌日名?岐伯對曰:癰發於嗌中,名曰猛疽。不急治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死;其化為膿者,膿瀉已,則合豕膏,冷食三日已。發於頸者,名曰夭疽。其狀大而赤黑,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腋,前傷任脈,內熏肝肺,熏則十餘日死矣。陽氣大發,消腦瘤項,名曰腦爍。

其色不樂,腦項痛如刺以針,煩心者,死不治。發於肩及臑,名曰疵疽。其狀赤黑,急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臟,癰發四五日,逆焫之。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細而長,疏砭之,塗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癰堅而不潰者,為馬刀挾癭,以急治之。

發於胸,名曰井疽。其狀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七日死。發於膺,名曰甘疽。色青,其狀如谷實栝蔞,常苦寒熱。急治之,去其寒熱;不急治。十歲死,死後出膿。癰發於脅,名曰敗疵。此言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狀大癰膿,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治之以陵翹草根及赤松子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令竭得三升,即強飲,厚衣坐於釜上,令汗至足已。發於股脛(一作胻),名曰股脛疽。

其狀不甚變色,癰膿內薄於骨,急治之,不急治,四十日死。發於尻,名曰銳疽。其狀赤堅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發於股陰,名曰赤弛。不治,六十日死;在兩股之內,不治,十日死。發於膝,名曰疵疽,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而堅者,勿石,石之者即死;須其色異柔,乃石之者生。諸癰之發於節而相應者不可治,發於陽者,百日死,發於陰者四十日死。

發於脛,名曰兔齧,其狀如赤豆,至骨,急治之,不急治,殺人。發於內踝,名曰走緩。其狀癰,色不變,數石其俞而止其寒熱,不死。發於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狀大癰,不急治之,百日死。發於足傍,名曰厲癰。其狀不大,初從小指發,急除去之,其狀黑者不可消,輒益不治,百日死。

發於足指,名曰脫疽。其狀赤黑者,死不治;不赤黑者不死。治之不衰,急斬去之,不去則死矣。

黃帝問曰:何為癰?岐伯對曰:營氣積留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歸之,歸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曰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肌膚於骨髓,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故名曰癰。曰:何謂疽?曰:熱氣純盛,下陷肌膚筋髓骨肉,內連五臟,血氣竭絕,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名曰疽。疽者,曰其上皮夭瘀以堅,狀如牛領皮;癰者,其皮上薄以澤,此其候也。

白話文:

厲風引起的腫痛,需用針刺腫脹處,刺後再吸出膿血,腫脹消退後即可停止治療。日常飲食要規律,不要吃其他食物。脈絡中的風邪導致的厲風,屬於此類。

管疽和厲風,與腎經有關;頭部腫脹浸淫,與足厥陰肝經有關;管疽,可用商丘穴治療;腹部脹痛欲嘔,可用大陵穴治療;痂疥,可用陽谿穴治療。

黃帝問道:我想詳細了解癰疽的種類和忌諱的日子。岐伯回答:癰疽發生在咽喉,稱為猛疽。如果不緊急治療,化膿後膿液堵塞咽喉,半天就會死亡;如果化膿後膿液排出,就塗抹豬膏,吃冷食三日即可痊癒。發生在頸部的,稱為夭疽。其特徵是大而赤黑,如果不緊急治療,熱邪會下降到腋窩,損傷任脈,熏蒸肝肺,十多天就會死亡。陽氣大盛,消損腦部和項部,稱為腦爍。

顏色不好,頭項疼痛如針刺般,煩躁不安,則不治自亡。發生在肩膀和上臂的,稱為疵疽。其特徵是赤黑,需緊急治療。這會讓人汗出如注,但不傷及五臟,癰疽發作四五天後,就要逆行燒灼治療。發生在腋下的,堅硬發紅的,稱為米疽。用砭石治療,砭石要細而長,疏通經絡,塗抹豬膏,六天即可痊癒,不要包紮。癰疽堅硬不潰爛的,是馬刀挾癭,需要緊急治療。

發生在胸部的,稱為井疽。其形狀像大豆,三四天後不治療,就會下降到腹部,不治療七天就會死亡。發生在胸部的,稱為甘疽。顏色青綠,形狀像栝蔞果實,經常感到寒熱交替。需要緊急治療,去除寒熱;如果不緊急治療,十年後會死亡,死後才會流膿。癰疽發生在脅肋部的,稱為敗疵。這是指婦女的疾病,用灸法治療。其特徵是大的癰疽化膿,裡面有像赤小豆大小的活肉,用陵翹草根和赤松子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煮沸到剩三升,強行飲下,然後穿著厚衣坐在鍋上,讓汗出透體即可。發生在大腿脛骨的,稱為股脛疽。

其特徵是不怎麼變色,癰疽膿液侵蝕骨骼,需要緊急治療,如果不緊急治療,四十天就會死亡。發生在臀部的,稱為銳疽。其特徵是赤紅堅硬腫大,需要緊急治療,不治療,三十天就會死亡。發生在股部的,稱為赤弛。不治療,六十天就會死亡;發生在兩股之間的,不治療,十天就會死亡。發生在膝蓋的,稱為疵疽,其特徵是大而癰腫,顏色不變,有寒熱且堅硬的,不能用砭石,用砭石治療就會死亡;必須等到顏色改變變軟,才能用砭石治療,這樣才能活命。所有癰疽發生在關節處且相互影響的,都不能治療;發生在陽經的,一百天會死亡;發生在陰經的,四十天會死亡。

發生在脛骨的,稱為兔齧,其形狀像赤豆,深入骨骼,需緊急治療,不緊急治療就會致死。發生在內踝的,稱為走緩。其特徵是癰疽,顏色不變,多次用砭石刮治其俞穴,就能止住寒熱,不會死亡。發生在足部上下的,稱為四淫。其特徵是大而癰腫,不緊急治療,一百天會死亡。發生在足部的,稱為厲癰。其形狀不大,最初從小指開始,需要緊急切除,如果顏色發黑,就不能消退,而且病情會加重,不治療一百天就會死亡。

發生在腳趾上的,稱為脫疽。其特徵是赤黑者,不治自亡;不赤黑者不會死亡。治療不能停歇,需要迅速切除,不切除就會死亡。

黃帝問道:什麼是癰?岐伯回答:營氣停滯在經絡中,就會導致血液瘀滯不通,不通則衛氣就會聚集,聚集而不通,阻塞不通,因此產生熱。熱盛不止,熱邪超過一定程度就會腐蝕肌肉,肌肉腐爛就形成膿液。但是,它不能侵蝕肌膚到達骨髓,骨髓沒有焦枯,五臟沒有受損,所以稱為癰。問:什麼是疽?答:熱邪極盛,下陷肌膚筋髓骨肉,內連五臟,血氣枯竭,癰疽侵蝕筋骨,好的肌肉完全沒有剩餘,所以稱為疽。疽的特點是皮膚表面乾燥堅硬,像牛的頸皮;癰的特點是皮膚表面濕潤光滑,這是它們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