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 卷三 (6)
卷三 (6)
1. 胸自氣戶俠輸府兩傍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第十六
氣戶,在巨骨下,輸府兩傍各二寸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壯。(氣府論注云:去膺窗上四寸八分,灸三壯。)
庫房,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壯。(氣府論注云:灸三壯。)
屋翳,在庫房下一寸六分,刺入四分,灸五壯。(氣府論注云:在氣戶下三寸二分,灸三壯。)
膺窗,在屋翳下一寸六分,刺入四分,灸五壯。(氣府論注云:在胸兩傍俠中行各四寸,巨骨下四寸八分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仰而取之。)
乳中,禁不可刺灸,灸刺之,不幸生蝕瘡,瘡中有膿血清汁者可治,瘡中有息肉若蝕瘡者死。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壯。(氣府論注云:灸三壯。)
白話文:
在胸部從氣戶穴到輸府穴兩側各二寸的地方,向下延伸到乳根穴,總共有十二個穴位,這是第十六部分。
氣戶穴,位於鎖骨下方,輸府穴兩側各二寸的凹陷處,這裡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地方,病人仰臥取穴,針刺入四分深,可以艾灸五壯。(《氣府論》註解說:距離膺窗穴上方四寸八分,可以艾灸三壯。)
庫房穴,位於氣戶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處,這裡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地方,病人仰臥取穴,針刺入四分深,可以艾灸五壯。(《氣府論》註解說:可以艾灸三壯。)
屋翳穴,位於庫房穴下方一寸六分處,針刺入四分深,可以艾灸五壯。(《氣府論》註解說:位於氣戶穴下方三寸二分,可以艾灸三壯。)
膺窗穴,位於屋翳穴下方一寸六分處,針刺入四分深,可以艾灸五壯。(《氣府論》註解說:在胸部兩側,距離身體中線各四寸,鎖骨下方四寸八分的凹陷處,這裡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地方,病人仰臥取穴。)
乳中穴,這個穴位禁止針刺和艾灸,如果針刺或艾灸,不幸會產生潰爛的瘡,瘡中有膿血清水的可以治療,如果瘡中有息肉或出現腐蝕性的潰爛,就會死亡。
乳根穴,位於乳房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處,這裡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地方,病人仰臥取穴,針刺入四分深,可以艾灸五壯。(《氣府論》註解說:可以艾灸三壯。)
2. 胸自雲門俠氣戶兩傍各二寸下行至食竇凡十二穴第十七
雲門,在巨骨下,氣戶兩傍各二寸陷者中,動脈應手,太陰脈氣所發,舉臂取之,刺入七分,灸五壯,刺太深令人逆息。(氣穴論注云:在巨骨下,任脈兩傍各六寸。刺熱穴論注云;手太陽脈氣所發。)
中府,肺之募也,一名膺中俞,在雲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陷者中,動脈應手,仰而取之,手太陰之會,刺入三分,留五呼,灸五壯。
周榮,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壯。
胸鄉,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壯。
天溪,在胸鄉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壯。
食竇,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太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壯。(氣穴論注云:手太陰脈氣所發。)
白話文:
胸部從雲門穴開始,到俠氣穴的兩旁各兩寸往下到食竇穴,總共有十二個穴位,這是第十七部分。
雲門穴:在鎖骨下方,氣戶穴兩旁各兩寸凹陷的地方,可以摸到動脈跳動,是手太陰肺經的氣所發出的地方。要舉起手臂取穴,針刺入約七分深,可以灸五壯(艾柱),如果刺太深會讓人呼吸困難。 (《氣穴論》的註解說:在鎖骨下方,任脈兩旁各六寸。《刺熱穴論》的註解說:是手太陽小腸經的氣所發出的。)
中府穴:是肺的募穴,又名膺中俞,在雲門穴下一寸,乳房上方第三根肋骨之間的凹陷處,可以摸到動脈跳動,要仰臥取穴,是手太陰肺經和手足太陰的交會處。針刺入約三分深,留針五個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五壯。
周榮穴:在中府穴下一寸六分凹陷處,是足太陰脾經的氣所發出的地方。要仰臥取穴,針刺入約四分深,可以灸五壯。
胸鄉穴:在周榮穴下一寸六分凹陷處,是足太陰脾經的氣所發出的地方。要仰臥取穴,針刺入約四分深,可以灸五壯。
天溪穴:在胸鄉穴下一寸六分凹陷處,是足太陰脾經的氣所發出的地方。要仰臥取穴,針刺入約四分深,可以灸五壯。
食竇穴:在天溪穴下一寸六分凹陷處,是足太陰脾經的氣所發出的地方。要仰臥取穴,針刺入約四分深,可以灸五壯。(《氣穴論》的註解說:是手太陰肺經的氣所發出的。)
3. 腋脅下凡八穴第十八
淵腋,在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取之,刺入三分,不可灸,灸之不幸生腫蝕馬刀,傷內潰者死,寒熱生馬瘍可治。(氣穴論注云:足少陽脈氣所發。)
大包,在淵腋下三寸,脾之大絡,布胸脅中,出九肋間,及季脅端,別絡諸陰者,刺入三分,灸三壯。
輒筋,在腋下三寸,復前行一寸,著脅,足少陽脈氣所發,刺入六分,灸三壯。
天池,一名天會,在乳後一寸(氣府論注云二寸),腋下三寸,著脅直掖撅肋間,手厥陰足少陽脈之會(一作手心足少陽脈之會),刺入七分,(氣府論注云:刺入三分。)灸三壯。
白話文:
腋脅下凡八穴第十八
淵腋穴:位於腋下三寸,在一個凹陷的地方。舉起手臂來取穴。針刺入三分深,不可以灸。如果灸了,不幸會長出腫塊,像馬刀瘡一樣侵蝕皮膚,傷到內部破潰就會死亡。寒熱病引起的馬瘍可以治療。(《氣穴論注》說:這是足少陽經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
大包穴:位於淵腋穴下三寸,是脾經的大絡穴,分布在胸部和脅部,在第九根肋骨之間和季脅的末端,分別聯絡各條陰經。針刺入三分深,可以灸三壯。
輒筋穴:位於腋下三寸,再往前一寸,靠近脅部。是足少陽經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針刺入六分深,可以灸三壯。
天池穴:又名天會穴,位於乳頭後方一寸(《氣府論注》說二寸),腋下三寸,靠近脅部,在腋下的肋骨間。是手厥陰經和足少陽經脈的交會處(有說法是手心包經和足少陽經的交會處)。針刺入七分深(《氣府論注》說:針刺入三分深),可以灸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