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2)

1. 陽脈下墜陰脈上爭發屍厥第三

屍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故,隱白及大敦主之。恍惚屍厥,頭痛,中極及僕參主之。屍厥暴死,金門主之。

2. 氣亂於腸胃發霍亂吐下第四

霍亂刺俞傍五、足陽明及上傍三。

嘔吐煩滿,魄戶主之。陽逆霍亂,刺人迎,刺入四分,不幸殺人。霍亂,泄出不自知,先取太谿,後取太倉之原。霍亂,巨闕、關衝、支溝、公孫(《千金》又取陰陵泉)解谿主之。霍亂泄注,期門主之。厥逆霍亂,府舍主之。胃逆霍亂,魚際主之。霍亂逆氣,魚際及太白主之。

霍亂遺矢氣,三里主之。暴霍亂,僕參主之。霍亂轉筋,金門、僕參、承山、承筋主之。霍亂脛痹不仁(《千金》云:主瘛瘲腳痠),承筋主之。

轉筋於陽理其陽,轉筋於陰理其陰,皆卒刺之。

3. 足太陰厥脈病發溏泄下痢第五

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腸澼。久風為飧泄。飧泄而脈小,手足寒者,難已;飧泄而脈大,手足溫者,易已。黃帝問曰:腸澼便血何如?岐伯對曰:身熱則死,寒則生。曰:腸澼下白沫何如?曰:脈沉則生,浮則死。曰:腸澼下膿血何如?曰:懸絕則死,滑大則生。曰:腸澼之屬,身不熱,脈不懸絕何如?曰:脈滑大皆生;懸澀皆死,以臟期之。

飧泄,補三陰交,上補陰陵泉,皆久留之,熱行乃止。

病注下血,取曲泉、五里。腸中有寒熱,泄注腸澼便血,會陽主之。腸鳴澼泄,下窌主之。腸澼泄切痛,四滿主之。便膿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腹哀主之。繞臍痛搶心,膝寒注利,腹哀主之。溏瘕,腹中痛,臟痹,地機主之。飧泄,太衝主之。溏不化食,寒熱不節,陰陵泉主之。腸澼,中郄主之。飧泄大腸痛,巨虛上廉主之。

4. 五氣溢發消渴黃癉第六

黃帝問曰:人之善病消癉者,何以候之?岐伯對曰: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夫柔弱者必剛強,剛強多怒,柔者易傷也。此人薄皮膚而目堅固以深者,長衡直揚,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留(《太素》作留積),腹皮充脹(《太素》作髖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渴,故為消癉,此言其剛暴而肌肉弱者也。面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癉也。

安臥小便黃赤,脈小而澀者,不嗜食。曰:有病口甘者,病名曰何,何以得之?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美而多食甘肥,肥令人內熱,甘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癉(《素問》作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凡治消癉,治偏枯、厥氣逆滿,肥貴人則膏粱之病也。鬲塞閉絕,上下不通,暴憂之病也。消癉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絕小堅,病久不可治也。曰:熱中消中,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藥,石藥發疽(《素問》作癉),芳草發狂。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今禁膏粱。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藥,是病不愈,願聞其說?曰:夫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夫熱氣慓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脾者土也而惡木,服此藥也,至甲乙日當愈甚(《素問》作當更論)。癉成為消中。

黃癉,(《千金》云:腹滿不欲食)刺脊中,黃癉善欠,脅下滿欲吐(《千金》云:身重不能動),脾俞主之。消渴身熱,面赤(《千金》作目)黃,意舍主之。消渴嗜飲,承漿主之。黃癉目黃,勞宮主之。嗜臥,四肢不欲動搖,身體黃,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消渴,腕骨主之。

黃癉熱中善渴,太衝主之。身黃時有微熱,不嗜食,膝內內踝前痛,少氣,身體重,中封主之。消癉,善喘,氣塞喉咽而不能言,手足清,溺黃,大便難,嗌中腫痛,唾血,口中熱,唾如膠,太谿主之。消渴黃癉,足一寒一熱,舌縱煩滿,然谷主之。陰氣不足,熱中消穀善飢,腹熱身煩狂言,三里主之。

  1. 身黃時有微熱,不嗜食,膝內內踝前痛,少氣,身體重,中封主之。

    • 身體發黃且伴有輕微發熱、食慾不振、膝蓋內側和內踝前疼痛、呼吸短促、身體沉重等症狀時,治療時應以「中封穴」為主。
  2. 消癉,善喘,氣塞喉咽而不能言,手足清,溺黃,大便難,嗌中腫痛,唾血,口中熱,唾如膠,太谿主之。

    • 患有消癉症狀,經常喘息、氣息堵塞在喉嚨和咽喉部位,無法言語,手腳冰冷、小便發黃、大便困難、咽喉腫痛、吐血、口中發熱、唾液黏稠如膠,治療時應以「太谿穴」為主。
  3. 消渴黃癉,足一寒一熱,舌縱煩滿,然谷主之。

    • 患有消渴症狀,身體發黃、雙腳一冷一熱、舌頭腫大且煩躁不安,治療時應以「然谷穴」為主。
  4. 陰氣不足,熱中消穀善飢,腹熱身煩狂言,三里主之。

    • 陰氣不足、體內燥熱,導致食物消化不良、飢餓感強烈,腹部發熱、身體煩躁不安、胡言亂語等症狀時,治療時應以「三里穴」為主。

5. 動作失度內外傷發崩中瘀血嘔血唾血第七

黃帝問曰: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今時之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矣。夫聖人之教也,形勞而不倦,神氣從以順,色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智愚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數,年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曰:有病胸脅榰滿,妨於食,食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涕,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何以得之?曰:病名曰血枯,此得之少年時,有所大奪血。若醉以入房,中氣竭,肝傷,故使月事衰少不來也。治之以烏賊魚骨、䕡茹二物,併合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以飲利腸中,及傷肝也。

曰:勞風為病何如?曰:勞風發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而瞑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也。曰:治之奈何?曰:以救俯仰,太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千金》云:候之三日及五日中不精明者是也),咳出青黃涕,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空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矣。少氣,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體重,懈惰不能動,補足少陰。

短氣,息短不屬,動作氣索,補足少陰,去血絡。

男子陰端寒,上衝心中俍俍,會陰主之。男子脊急目赤,支溝主之。脊內廉痛,溺難,陰痿不用,少腹急引陰,及腳內廉,陰谷主之。善厭夢者,商丘主之。丈夫失精,中極主之。男子精溢,陰上縮,大赫主之。男子精不足,太衝主之。崩中,腹上下痛,中郄主之。胸中瘀血,胸脅榰滿,鬲痛不能久立,膝痿寒,三里主之。

  1. 咳血不止,振寒,咽喉乾燥,太淵穴主治。

  2. 咳血,大陵穴及郄門穴主治。

  3. 嘔吐出血,伴隨上氣,神門穴主治。

  4. 內部損傷不足,三陽絡穴主治。

  5. 內部損傷咳血不足,外表沒有光澤,刺地五會穴。

  6. 吐血不分輕重,瀉魚際穴,補尺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