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 卷八 (3)
卷八 (3)
1. 五臟六腑脹第三
黃帝問曰:脈之應於寸口,如何而脹?岐伯對曰:其至大堅直以澀者,脹也。曰:何以知其臟腑之脹也?曰:陰為臟而陽為腑也。曰:夫氣之令人脹也,在於血脈之中耶,抑臟腑之內乎?曰:二者皆在焉,然非脹之舍也。曰:願聞脹舍?曰:夫脹者,皆在於腑臟之外,排臟腑而廓胸脅,脹皮膚,故命曰脹。
白話文:
黃帝問道:「脈搏應在寸口,什麼情況下會脹大?」岐伯回答說:「脈搏非常大、堅硬、挺直而且澀滯,這就是脹。」黃帝說:「怎麼知道是臟腑脹大?」岐伯回答說:「陰是臟,陽是腑。」黃帝說:「使人脹大的元氣,是在血脈之中還是臟腑之內?」岐伯回答說:「二者皆在,但這不是脹的根源。」黃帝說:「請告訴我脹的根源在哪裡?」岐伯回答說:「脹,都是發生在臟腑之外的,它排開臟腑,使胸脅寬闊,使皮膚膨脹,所以叫做脹。」
曰:臟腑之在內也,若匣匱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異名而同處一域之中,其氣各異,願聞其故?曰:夫胸腹者,臟腑之城郭。膻中者,心主之中宮也。胃者,太倉也。咽喉少腹者,傳道也。胃之五竅者,閭里之門戶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路也。故五臟六腑,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狀。
白話文:
他說:臟腑在體內,如同匣櫃收藏珍貴器皿一般,各有其位置和名稱,雖然名稱不同卻在同一範圍之內,但它們的氣卻各不相同,請問這是為什麼呢?他回答說:胸腹是臟腑的城郭。膻中是心臟的主位。胃是糧倉。咽喉和少腹是傳輸通道。胃部的五個孔竅是出入的門戶。廉泉和玉英是津液的通道。因此五臟六腑各有分界,它們的病症也有各自的形狀表現。
營氣循脈,衛氣逆為脈脹,衛氣並血脈循分肉為膚脹(《靈樞》作營氣循脈為脈脹,衛氣並脈循分肉為膚脹)。取三里瀉之,近者一下(一本作分,下同),遠者三下,無問虛實,工在疾瀉也。曰:願聞脹形?曰: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得安。肺脹者,虛滿而喘咳。肝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少腹。
白話文:
氣血在經脈中運行,如果衛氣逆流,就會導致脈脹。衛氣和血脈一起在皮肉之間運行,就會導致皮膚脹大。(另一本版本寫道:營氣在經脈中運行,導致脈脹。衛氣和脈搏一起在皮肉之間運行,導致皮膚脹大)。治療脈脹,可以用三里穴瀉法,近的只針一次(另一本版本寫道:分刺,下同),遠的針三次,無論是虛證還是實證,都要快速瀉法。醫師問:希望能聽到關於脹病的表現?醫家回答:心脹的患者,煩躁不安,呼吸急促,不能安眠。肺脹的患者,虛滿而喘咳。肝脹的患者,脅肋下滿脹疼痛,並牽引到小腹。
脾脹者,苦噦,四肢悶,體重不能衣。腎脹者,腹滿引背怏怏然,腰髀痛。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大腸脹者,腸鳴而痛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泄飧不化。小腸脹者,小腹䐜脹,引腰而痛。膀胱脹者,小腹滿而氣癃。三焦脹者,氣滿於皮膚中,殼殼然而不堅。
白話文:
脾胃脹氣者,感到胸悶、四肢酸軟無力、身體沉重不堪。
腎臟脹氣者,腹滿、腰背痠痛,腰部和大腿疼痛。
胃脹氣者,腹部脹滿、胃部疼痛、鼻子聞到焦臭味、食慾不振、大便困難。
大腸脹氣者,腸道鳴叫並疼痛,冬天容易因受寒而腹瀉或消化不良。
小腸脹氣者,小腹脹滿,疼痛延伸至腰部。
膀胱脹氣者,小腹脹滿、小便困難。
三焦脹氣者,氣滿於皮膚之中,像有殼包著,但並不堅硬。
膽脹者,脅下痛脹,口苦,好太息。凡此諸脹,其道在一,明知逆順,針數不失。瀉虛補實,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工所敗,謂之夭命。補虛瀉實,神歸其室,久塞其空,謂之良工。曰:脹者焉生,何因而有名?曰:衛氣之在身也,常並脈循分肉,行有逆順,陰陽相隨,乃得天和,五臟皆治,四時皆敘,五穀乃化。然而厥氣在下,營衛留止,寒氣逆上,真邪相攻,兩氣相搏,乃舍為脹。
白話文:
膽脹的人,脅下疼痛,口苦,愛嘆息。凡是這些脹滿,原因只有一個,清楚地知道氣血的運行方向,針灸的次數沒有錯誤。瀉虛補實,靈魂離開它的位置,邪氣出現代替正氣,正氣不能固定,這是粗糙的醫工失敗,說是天命。補虛瀉實,靈魂回到它的位置,長期阻塞的地方被打開,稱為良醫。說:脹滿是怎麼產生的,什麼原因而有名稱?答:衛氣在人體內,經常跟脈搏並列,循著分佈的肌肉,運行有逆有順,陰陽相互跟隨,才能得到天地的和諧,五臟都得到治理,四季都正常運轉,五穀才能化生。然而厥氣在下,營衛停留,寒氣逆升,正邪互相攻伐,兩氣相搏,就形成了脹滿。
曰何以解惑?曰:合之於真,三合而得。曰:無問虛實,工在疾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今有三而不下,其過焉在?曰:此言陷於肉肓而中氣穴者也。不中氣穴而氣內閉藏,不陷肓則氣不行,上越中肉則衛氣相亂,陰陽相逆。其於脹也,當瀉而不瀉,故氣不下。必更其道,氣下乃止,不下復起,可以萬全,惡有殆者乎。
其於脹也,必審其診,當瀉則瀉,當補則補,如鼓之應桴,惡有不下者乎。
白話文:
問:怎麼解釋解除疑惑? 答:把它與真理結合起來,三種結合在一起就能得到。 問:不要問虛實,針灸技術在於迅速瀉出,近的部位針一次,遠的部位針三次,現在針了三次還沒有瀉出,過錯在哪裡? 答:這是說陷在肌肉中間,而刺中氣穴的情況。沒有刺中氣穴,並且氣閉塞在裡面,沒有陷在肌肉中間,氣就不能運行,向上越過肌肉,衛氣就混亂,陰陽就會相逆。對於脹滿的症狀,應該瀉而不瀉,所以氣就不能瀉出。一定要變換方法,氣瀉出就停止,不瀉出又再刺,就能萬全,哪會有危險呢?
心脹者,心俞主之,亦取列缺。肺脹者,肺俞主之,亦取太淵。肝脹者,肝俞主之,亦取太衝。脾脹者,脾俞主之,亦取太白。腎脹者,腎俞主之,亦取太谿。胃脹者,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大腸脹者,天樞主之。小腸脹者,中窌主之。膀胱脹者,曲骨主之。三焦脹者,石門主之。膽脹者,陽陵泉主之。五臟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也。
白話文:
心臟脹滿的人,以心俞穴為主要治療穴位,還可以取列缺穴。肺臟脹滿的人,以肺俞穴為主要治療穴位,還可以取太淵穴。肝臟脹滿的人,以肝俞穴為主要治療穴位,還可以取太衝穴。脾臟脹滿的人,以脾俞穴為主要治療穴位,還可以取太白穴。腎臟脹滿的人,以腎俞穴為主要治療穴位,還可以取太谿穴。胃脹滿的人,以中脘穴為主要治療穴位,還可以取章門穴。大腸脹滿的人,以天樞穴為主要治療穴位。小腸脹滿的人,以中窌穴為主要治療穴位。膀胱脹滿的人,以曲骨穴為主要治療穴位。三焦脹滿的人,以石門穴為主要治療穴位。膽囊脹滿的人,以陽陵泉穴為主要治療穴位。五臟六腑脹滿的人,都以三里穴為主要治療穴位。三里穴是脹滿的主要穴位。
2. 水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第四
黃帝問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何以別之?岐伯對曰:水之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也,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殼殼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膚厚,按其腹,腹陷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鼓脹者,腹身皆腫大如膚脹等,其色蒼黃,腹筋(一本作脈)起,此其候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水腫、腹脹、腸覃、石瘕這幾種疾病,該如何區分呢?岐伯回答說:水腫的初期症狀是,眼窩上部輕微腫脹,就像剛睡醒的樣子,頸動脈搏動,時常咳嗽,大腿根部陰部寒冷,小腿腫脹,然後腹部逐漸增大。等到水腫已經形成,用手按壓腹部,腹部會隨手而起伏,就像裡麪包裹著水一樣,這是水腫的典型症狀。
膚脹是指寒氣滯留在皮膚與肌肉之間,導致皮膚腫脹,觸摸起來柔軟不堅硬,腹部增大,全身腫脹,皮膚增厚,按壓腹部時,腹部會凹陷但不會反彈,腹部顏色不變,這是膚脹的典型症狀。
鼓脹是指腹部和身體整體腫脹,程度與膚脹相似,但鼓脹的皮膚呈蒼黃色,腹部的肌肉(另一種說法是脈絡)隆起,這是鼓脹的典型症狀。
腸覃者,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正氣不得營,因有所繫,瘕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如杯子狀,久者離歲月,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時下,此其候也。石瘕者,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通,惡血當瀉不瀉,血衃乃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杯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之。曰:膚脹鼓脹可刺耶?曰:先刺其腹之血絡,後調其經,亦刺去其血脈。
白話文:
腸覃是指寒氣侵犯腸外,與人體衛氣相爭,體內的正氣無法正常運作,因受到阻隔,於是形成腫塊並固定在體內,引起病變,息肉因此而產生。息肉的早期,大小如雞蛋,並且漸漸變大。到了長成後,形狀如同杯子,長期下來經年累月,按壓時感覺堅硬,推動時會移動,月經正常來潮,是息肉的症狀。
石瘕是生長在子宮中的腫瘤,是因寒氣侵犯子宮,子宮閉塞,氣血不通,應當排出的惡血無法排出,瘀血因此淤積,日積月累腫瘤便會變大,形狀如同杯子,月經不規律,這些都是發生在女性身上的疾病,可以導引經絡讓腫瘤排出體外。
問:腹脹鼓脹,可以用針刺放血嗎?
答:先刺破腹部血絡,再調理經絡,並刺去血脈。
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曰:此名為鼓脹,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曰:其時有復發者何也?曰:此食飲不節。故時有病也。雖然其病且已,因當風氣聚於腹也。
白話文:
他說:“有人患有心腹滿脹的疾病,早上吃不下飯,晚上也不能吃,這是什麼病?回答說:“這種病叫做鼓脹,用雞糞酒來治療,一劑藥就能見效,兩劑藥就能治癒。問:“有時會復發是什麼原因呢?”回答說:“這是飲食不節製造成的,所以有時就會發病。雖然這種病容易治癒,但如果不注意,風氣就會聚集在腹中而致病。
風水膚脹為五十九刺(《靈樞》作五十七刺),取皮膚之血者,盡取之。徒水,先取環谷下三寸,以䤵針刺之而藏之,引而內之,入而復出,以盡其水,必堅束之,束緩則煩悶,束急則安靜。間日一刺之,水盡乃止。飲則閉藥,方刺之時徒飲之,方飲無食,方食無飲,無食他食,百三十五日。
白話文:
風水膚脹為59個取血的刺血方法(《靈樞》記載為57個),取皮膚之血,全部取盡。徒水,先取環谷穴下三寸,用鑱針刺入然後藏入肌肉,再往肌肉深處刺入,刺入之後再刺出,以便儘量放出水,一定要用繃帶紮緊,紮鬆了會煩悶,紮緊了就會舒暢。隔天刺一次,水放盡了就停止。喝水時把藥封住,只有在刺的時候才喝水,喝水時不要吃東西,吃東西時不要喝水,不要吃其他食物,一共135天。
水腫,人中盡滿,唇反者死,水溝主之。水腫大臍平,灸臍中,無理不治。水腫,水氣行皮中,陰交主之。水腫腹大,水脹,水氣行皮中,石門主之。石水痛引脅下脹,頭眩痛,身盡熱,關元主之。振寒大腹石水,四滿主之。石水,刺氣衝,石水,章門及然谷主之。石水,天泉主之。
白話文:
-
水腫,人中盡滿,嘴脣翻反的,就要死,由「水溝穴」主治。
-
水腫大,臍部平坦,灸臍中穴,沒有一例不治。
-
水腫,水氣循行於皮中,由「陰交穴」主治。
-
水腫腹大,腹脹,水氣循行於皮中,由「石門穴」主治。
-
石水疼痛,引至脅部以下脹痛,頭暈疼痛,全身發熱,由「關元穴」主治。
-
惡寒大腹石水,由「四滿穴」主治。
-
石水,刺「氣衝穴」。
-
石水,由「章門穴」和「然谷穴」主治。
-
石水,由「天泉穴」主治。
腹中氣盛,腹脹逆(《千金》作水脹逆),不得臥,陰陵泉主之。水中留飲,胸脅支滿,刺陷谷,出血,立已。水腫脹皮腫,三里主之。胞中有大疝瘕積聚,與陰相引而痛,苦湧泄上下出,補尺澤、太谿,手陽明寸口皆補之。
白話文:
-
腹中氣盛,肚子脹滿、疼痛且不能平躺,應治療陰陵泉穴。
-
水液停留在體內,胸脅脹滿,刺出血陷谷穴,立刻痊癒。
-
水腫、皮膚腫脹,應治療三里穴。
-
子宮內有巨大且堅硬的腫塊,與陰部互相牽引而疼痛,經常腹瀉,應治療尺澤穴、太谿穴,還有手陽明經的寸口穴。
3. 腎風發風水面胕腫第五
黃帝問曰:少陰何以主腎,腎何以主水?岐伯對曰: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曰:腎何以聚水而生病?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胕腫。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曰:諸水皆主於腎乎?曰:腎者牝藏也,地氣上者屬於腎而生水液,故曰至陰。
白話文:
黃帝問:為什麼少陰主導腎臟,而腎又主導水呢?
岐伯回答:腎是至陰之體,至陰者充滿水,肺是太陰,少陰是冬脈,其根源在腎,其末端在肺,都積聚水分。
黃帝又問:腎為什麼會積聚水分而引起疾病呢?
岐伯回答:腎是胃的關口,關門不利,所以積聚水分而從其類。上下溢於皮膚,所以變成水腫。水腫,是積聚水分而引起的疾病。
黃帝又問:那麼所有的水都由腎來主導嗎?
岐伯回答:腎是陰藏之處,地氣上升屬於腎而產生水液,所以叫做至陰。
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腑臟,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里,傳為胕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曰:有病腎風者,面胕龐然腫(《素問》無腫字)壅害於言,可刺否?曰:虛不當刺,不當刺而刺,後五日其氣必至。曰:其至何如?曰:至必少氣,時從胸背上至頭汗出,手熱,口乾苦渴,小便黃,目下腫,腹中鳴,身重難行,月事不來,煩而不能食,食不能正偃,正偃則咳甚,病名曰風水。曰:願聞其說。
白話文:
如果體力過度勞累,就會出現腎臟出汗,腎臟出汗又遇風吹,體內不能進入臟腑,體外不能排到皮膚,留滯在玄府,積聚於皮膚裡,就會發展為腿部腫大,歸因於腎臟,稱為風水病。有人問,得了腎風病的人,臉頰、小腿腫脹,影響說話,可以用針刺來治療嗎?回答說,體虛的人不應該針刺,不應該針刺的人如果針刺,過五天之後,病情一定會加重。又問,病情加重後會出現什麼情況?回答說,加重後一定會出現氣短,偶爾從胸背部往上到頭部時會出汗,手腳發熱,口乾、口渴,小便發黃,眼睛下面腫脹,肚子裡咕嚕咕嚕響,身體沉重難以行走,月經也不來了,煩躁不安不能吃東西,吃東西後不能正著睡覺,正著睡覺就會咳嗽加重,這種病稱為風水病。又問,希望聽聽這種病的病理。
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小便黃。小便黃者,少腹氣熱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則咳甚,上迫肺也。諸有水氣者,微腫見於目下。曰:何以言之?曰: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真氣上逆,故口苦舌乾,臥不得正偃,則咳出清水也。
白話文:
邪氣入侵的地方,必定是身體虛弱之處。陰虛的人,陽氣就會聚集,所以氣虛時會發熱出汗,小便發黃。小便發黃,是下腹部氣熱的表現。躺不下,是因為胃部不和。平躺後咳嗽加重,是邪氣上衝肺部。身上有水氣的人,眼睛下方會輕微腫脹。為什麼呢?因為水是陰氣,眼睛下方也是陰氣所在,腹部是至陰之地。所以水停留在腹部,就會導致眼睛下方腫脹。真氣上逆,所以口苦舌乾,躺不下,會咳出清水。
諸水病者,皆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也。腹中鳴者,脾本於胃也。傳脾則煩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難以行者,胃脈在足也。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曰:有病龐然如水氣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曰:病主(《素問》作生)在腎,名曰腎風。腎風而不能食,善驚不已(《素》無不字),心氣痿者死。
白話文:
所有水腫病的患者,都合適睡覺,睡覺則受驚嚇,受驚嚇則咳嗽加劇。腹中鳴叫的病症,是脾臟的病變源於胃。傳導到脾臟則煩躁不能吃東西。吃東西不下去的是胃脘隔(胃脘,胃的上下端;隔,食道與胃的膈膜)。身體沉重難以行走的是胃脈在腳上。月經不來的是胞脈閉塞不暢通。胞脈是屬心的,並聯絡到胞宮中,現在是氣上迫肺,心氣不能向下通達,所以月經不來。說:有一種病,形狀腫得像水腫一樣,切脈後發現脈搏又大又緊,身上沒有疼痛的地方,身體沒有消瘦,不能吃東西,少吃一點,這是什麼病呢?回答說:這種病的根本原因在於腎,叫做腎風。腎風而不能吃東西,經常受驚嚇不止,心氣衰竭的人就會死亡。
風水膝腫,巨虛上廉主之。面胕腫,上星主之,先取噫嘻,後取天牖、風池主之。風水面胕(胕一作浮)腫,衝陽主之。風水面胕腫,顏黑,解谿主之。
白話文:
-
風水膝腫,巨虛上廉穴主治。
-
面頰腫脹,上星穴主治,先取噫嘻穴,後取天牖穴、風池穴主治。
-
風水浮腫,衝陽穴主治。
-
風水面胕腫,顏色黑,解谿穴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