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 卷三 (14)
卷三 (14)
1. 足陽明及股凡三十穴第三十三
胃出厲兌,厲兌者,金也。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足陽明脈之所出也,為井。刺入一分,留一呼,灸三壯。
內庭者,水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者中,足陽明脈之所留也,為滎。刺入三分,留二十呼,(氣穴論注云:留十呼)灸三壯。
陷谷者木也。在足大指次指間本節後陷者中,去內庭二寸,足陽明脈之所注也,為俞。刺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壯。
衝陽,一名會原,在足趺上五寸骨間動脈,上去陷骨三寸,足陽明脈之所過也。為原。刺入三分,留十呼,灸三壯。
解谿者,火也。在衝陽後一寸五分腕上陷者中,足陽明脈之所行也。為經。刺入五分,留五呼,灸三壯。(氣穴論注云二寸五分,刺瘧論注云三寸五分。)
豐隆,足陽明絡也,在外踝上八寸,下廉胻外廉陷者中,別走太陰者,刺入三分,灸三壯。
巨虛下廉,足陽明與小腸合,在上廉下三寸,刺入三分,灸三壯。(氣穴論注云:足陽明脈氣所發。)
條口,在下廉上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刺入八分,灸三壯。
巨虛上廉,足陽明與大腸合,在三里下三寸,刺入八分,灸三壯。(氣穴論注云:在犢鼻下六寸,足陽明脈氣所發。)
三里,土也。在膝下三寸䟰外廉,足陽明脈氣所入也,為合。刺入一寸五分,留七呼,灸三壯。(《素問》云:在膝下三寸胻外廉兩筋肉分間。)
犢鼻,在膝下胻上俠解大筋中,足陽明脈氣所發,刺入六分,灸三壯。
梁丘,足陽明郄,在膝上二寸,刺入三分,灸三壯。
陰市,一名陰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足陽明脈氣所發,刺入三分,留七呼,禁不可灸。(刺腰痛論注云:伏兔下陷者中,灸三壯。)
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間,足陽明脈氣所發,刺入五分,禁不可灸。
髀關,在膝上伏兔後交分中,刺入六分,灸三壯。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的穴位,總共有三十個,以下是第三十三個。
第一個穴位是厲兌,屬性為金。位置在腳大拇指第二個指頭的末端,離指甲角像韭菜葉子寬的地方,是足陽明胃經的起始穴,屬於井穴。針刺入一分深,留針時間約一個呼吸的時間,可以艾灸三次。
第二個穴位是內庭,屬性為水。位置在腳大拇指第二個指頭外側的凹陷處,是足陽明胃經停留的穴位,屬於滎穴。針刺入三分深,留針時間約二十個呼吸的時間(《氣穴論注》說是十個呼吸),可以艾灸三次。
第三個穴位是陷谷,屬性為木。位置在腳大拇指第二個指頭之間,關節後方的凹陷處,離內庭穴兩寸,是足陽明胃經流注的穴位,屬於俞穴。針刺入五分深,留針時間約七個呼吸的時間,可以艾灸三次。
第四個穴位是衝陽,又名會原。位置在腳背上方五寸,腳踝骨之間的動脈處,向上離陷骨穴三寸,是足陽明胃經經過的穴位,屬於原穴。針刺入三分深,留針時間約十個呼吸的時間,可以艾灸三次。
第五個穴位是解谿,屬性為火。位置在衝陽穴後方一寸五分,手腕上方的凹陷處,是足陽明胃經行經的穴位,屬於經穴。針刺入五分深,留針時間約五個呼吸的時間(《氣穴論注》說是二寸五分,《刺瘧論注》說是三寸五分),可以艾灸三次。
第六個穴位是豐隆,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位置在外踝上方八寸,小腿外側前緣的凹陷處,分支走向足太陰脾經,針刺入三分深,可以艾灸三次。
第七個穴位是巨虛下廉,是足陽明胃經與小腸經相會合的穴位,位置在上廉穴下方三寸,針刺入三分深,可以艾灸三次(《氣穴論注》說:是足陽明經氣發出的地方)。
第八個穴位是條口,位置在下廉穴上方一寸,是足陽明經氣發出的地方,針刺入八分深,可以艾灸三次。
第九個穴位是巨虛上廉,是足陽明胃經與大腸經相會合的穴位,位置在足三里穴下方三寸,針刺入八分深,可以艾灸三次(《氣穴論注》說:在犢鼻穴下方六寸,是足陽明經氣發出的地方)。
第十個穴位是足三里,屬性為土。位置在膝蓋下方三寸,小腿外側前緣,是足陽明胃經經氣匯入的穴位,屬於合穴。《素問》說:位置在膝蓋下方三寸,小腿外側前緣兩肌肉之間。針刺入一寸五分深,留針時間約七個呼吸的時間,可以艾灸三次。
第十一個穴位是犢鼻,位置在膝蓋下方,小腿上方,大筋兩側,是足陽明經氣發出的地方,針刺入六分深,可以艾灸三次。
第十二個穴位是梁丘,是足陽明胃經的郄穴,位置在膝蓋上方兩寸,針刺入三分深,可以艾灸三次。
第十三個穴位是陰市,又名陰鼎,位置在膝蓋上方三寸,伏兔穴下方,要彎曲膝蓋取穴,是足陽明經氣發出的地方,針刺入三分深,留針時間約七個呼吸的時間,禁止艾灸(《刺腰痛論注》說:在伏兔穴下方凹陷處,可以艾灸三次)。
第十四個穴位是伏兔,位置在膝蓋上方六寸,肌肉隆起的地方,是足陽明經氣發出的地方,針刺入五分深,禁止艾灸。
第十五個穴位是髀關,位置在膝蓋上方,伏兔穴後方的交界處,針刺入六分深,可以艾灸三次。
2. 足少陽及股並陽維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四
膽出於竅陰。竅陰者,金也。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足少陽脈之所出也,為井。刺入三分,留三呼。(氣穴論注作一呼)灸三壯。
俠谿者,水也。在足小指次指二歧骨間,本節前陷者中,足少陽脈之所溜也,為滎。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三壯。
地五會,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者中,刺入三分,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
臨泣者,木也。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者中,去俠谿一寸五分,足少陽脈之所注也,為俞。刺入二分,灸三壯。
丘墟,在足外廉踝下如前陷者中,去臨泣一寸,足少陽脈之所過也,為原。刺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壯。
懸鐘,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者脈中,足三陽絡,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刺入六分,留七呼,灸五壯。
光明,足少陽絡,在足外踝上五寸,別走厥陰者,刺入六分,留七呼(骨空論注云:刺入七分,留十呼),灸三壯。
外丘,足少陽郄,少陽所生,在外踝上七寸,刺入三分,灸三壯。
陽輔者,火也。在足外踝上四寸(氣穴論注無四寸二字)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陽脈之所行也,為經。刺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壯。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窌,陽維之郄,在內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間,刺入六分,留七呼,灸三壯。
陽陵泉者,土也。在膝下一寸,胻外廉陷者中,足少陽脈之所入也,為合。刺入六分,留十呼,灸三壯。
陽關,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者中,刺入五分,禁不可灸。
中犢,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也,刺入五分,留七呼,灸五壯。
環跳,在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足少陽脈氣所發,刺入一寸,留二十呼,灸五十壯。(氣穴論注云:髀樞後,足少陽、太陽二脈之會,灸三壯)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及股部和陽維脈上的四個穴位,共二十八個穴位,第三十四篇
膽經的穴位起始於竅陰穴。竅陰穴屬性為金,位於足小趾外側,趾甲根部旁,像韭菜葉子那樣的地方。這裡是足少陽膽經脈氣發出的地方,是「井」穴。針刺入三分深,留針三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次。
俠谿穴屬性為水,位於足小趾外側,第二趾骨之間分叉處的前方凹陷處,這裡是足少陽膽經脈氣流動經過的地方,是「滎」穴。針刺入三分深,留針三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次。
地五會穴,位於足小趾外側,第二趾骨之間分叉處的後方凹陷處。針刺入三分深,不可以灸。如果灸它會使人消瘦,不出三年就會死亡。
臨泣穴屬性為木,位於足小趾外側,第二趾骨之間分叉處的後方凹陷處,距離俠谿穴一寸五分,這裡是足少陽膽經脈氣注入的地方,是「俞」穴。針刺入二分深,可以灸三次。
丘墟穴,位於足部外側腳踝下方的前方凹陷處,距離臨泣穴一寸,這裡是足少陽膽經脈氣經過的地方,是「原」穴。針刺入五分深,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次。
懸鐘穴,位於足部外側腳踝上方三寸,摸到有動脈跳動的地方,是足部三陽經的絡穴交會處,按壓時如果發現陽明經的脈搏減弱,就確定是此穴。針刺入六分深,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五次。
光明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絡穴,位於足部外側腳踝上方五寸,另一個分支走向足厥陰肝經。針刺入六分深,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骨空論注》中記載:針刺入七分深,留針十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次。
外丘穴,是足少陽膽經的郄穴,是少陽經氣產生的地方,位於外腳踝上方七寸。針刺入三分深,可以灸三次。
陽輔穴屬性為火,位於足部外側腳踝上方四寸(《氣穴論注》中沒有「四寸」這兩個字),腓骨前方,絕骨的末端,大約在丘墟穴前方三分的位置,距離丘墟穴七寸。這裡是足少陽膽經脈氣行走的地方,是「經」穴。針刺入五分深,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次。
陽交穴,又名別陽、足窌,是陽維脈的郄穴,位於內腳踝上方七寸,斜向屬於足三陽經肌肉之間。針刺入六分深,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次。
陽陵泉穴屬性為土,位於膝蓋下方一寸,小腿外側凹陷處,這裡是足少陽膽經脈氣匯入的地方,是「合」穴。針刺入六分深,留針十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三次。
陽關穴,位於陽陵泉穴上方三寸,膝蓋外側凹陷處。針刺入五分深,禁止灸。
中犢穴,位於大腿骨外側,膝蓋上方五寸,肌肉之間的凹陷處。這裡是足少陽膽經脈氣發出的地方。針刺入五分深,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五次。
環跳穴,位於髖關節中間,側臥時將下方的腿伸直,彎曲上方的腿來取穴。這裡是足少陽膽經脈氣發出的地方。針刺入一寸深,留針二十次呼吸的時間。可以灸五十次。(《氣穴論注》中記載:環跳穴在髖關節後方,是足少陽膽經和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處,可以灸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