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 卷一 (4)
卷一 (4)
1. 五臟大小六腑應候第五
黃帝問曰:人俱受氣於天,其有獨盡天壽者,不免於病者,何也?岐伯對曰:五臟者固有大小高下堅脆端正偏傾者,六腑亦有大小長短厚薄結直緩急者。凡此二十五變者,各各不同,或善或惡,或吉或凶也。
心小則安,邪弗能傷(《太素》云外邪不能傷),易傷於憂;心大則憂弗能傷,易傷於邪(《太素》亦作外邪);心高則滿於肺中,悶而善忘,難開以言;心下則臟外,易傷於寒,易恐以言;心堅則臟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
(楊上善云:心臟言神有八變,後四臟但言臟變不言神變者,以神為魂魄意之主,言其神變則四臟可知,故略而不言也。)
肺小則少飲,不病喘(一作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逆氣;肺高則上氣喘息咳逆;肺下則逼賁迫肺,善脅下痛;肺堅則不病咳逆上氣;肺脆則善病消癉易傷也(一云易傷於熱喘息鼻衄);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病胸脅偏痛。
肝小則安,無脅下之病;肝大則逼胃迫咽,迫咽則善(一作苦)膈中,且脅下痛;肝高則上支賁加脅下急,為息賁;肝下則逼胃,脅下空,空則易受邪;肝堅則臟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肝端正則和利難傷;肝偏傾則脅下偏痛。
脾小則安,難傷於邪;脾大則苦腠䏚(音停)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則䏚引季脅而痛;脾下則下加於大腸,下加於大腸則臟外易受邪;脾堅則臟安難傷;脾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脾端正則和利難傷;脾偏傾則瘛瘲善脹。
腎小則安難傷;腎大則(一本云耳聾或鳴,汁出)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傷於邪;腎高則善病腰膂痛,不可以俯仰(一本云背急綴耳膿血出或生肉塞);腎下則腰尻痛,不可俯仰,為狐疝;腎堅則不病腰痛;腎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腎端正則和利難傷;腎偏傾則善腰尻痛。凡此二十五變者,人之所以善常病也。
曰:何以知其然?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無𩩲骭者心高,𩩲骭小短舉者心下,𩩲骭長者心堅,𩩲骭弱小以薄者心脆,𩩲骭直下不舉者心端正,𩩲骭(一作面)一方者心偏傾。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一作大)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張脅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堅,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膺偏竦(一作欹)者肺偏傾。
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廣胸反骹者肝高,合脅脆骹者肝下,胸脅好者肝堅,脅骨弱者肝脆,膺脅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脅骨偏舉者肝偏傾。
黃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縱者脾下,唇堅者脾堅,唇大而不堅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舉者脾偏傾。
黑色小理者腎小,粗理者腎大,耳高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傾。凡此諸變者,持則安,減則病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人都是從天地間吸取精氣而活,但為何有些人能享盡天年,有些人卻難逃疾病纏身呢?
岐伯回答:五臟的大小、高低、堅實程度、形狀是否端正,各有不同;六腑的長短、厚薄、曲直、鬆緊也各有差異。這二十五種變化,各有其好壞吉凶。
心臟小巧則心神安定,外邪難以侵害,容易因憂慮而生病;心臟過大則不易受憂慮影響,卻容易受外邪侵害;心臟位置偏高則氣滿於肺部,感到胸悶且健忘,說話困難;心臟位置偏低則臟腑外露,容易受寒邪侵襲而感到恐懼;心臟堅實則臟腑安穩,不易受損;心臟脆弱則容易患上消渴、熱病等;心臟端正則氣血調和,不易生病;心臟位置傾斜則氣血運行失常,缺乏穩定性。
(楊上善注:心臟與神明相關的變化有八種,其他四臟只講臟腑變化,不講神明變化。因為神明主宰著人的魂魄與意識,講述神明變化,四臟的變化也就自然可知,所以簡略不述。)
肺臟小巧則少喝水,不易患上哮喘;肺臟過大則多喝水,容易患上胸痛、氣逆等病;肺臟位置偏高則容易上氣、喘息、咳嗽、氣逆;肺臟位置偏低則壓迫胃部,容易感到脅肋疼痛;肺臟堅實則不易患上咳嗽、氣逆、上氣等病;肺臟脆弱則容易患上消渴等,也容易因外邪侵犯而導致喘息、鼻出血等症狀;肺臟端正則氣血調和,不易生病;肺臟位置傾斜則容易患上胸脅偏痛。
肝臟小巧則心神安定,沒有脅肋部位的疾病;肝臟過大則壓迫胃部和咽喉,容易導致膈肌不適和脅肋疼痛;肝臟位置偏高則向上牽扯胃部,加重脅肋疼痛,造成呼吸困難;肝臟位置偏低則壓迫胃部,使脅肋部位空虛,容易受邪氣侵犯;肝臟堅實則臟腑安穩,不易受損;肝臟脆弱則容易患上消渴等,也容易受損;肝臟端正則氣血調和,不易生病;肝臟位置傾斜則容易患上脅肋偏痛。
脾臟小巧則心神安定,不容易受邪氣侵犯;脾臟過大則肌肉疼痛,行動不便;脾臟位置偏高則牽扯到腹部兩側而疼痛;脾臟位置偏低則下壓大腸,使臟腑外露,容易受邪氣侵犯;脾臟堅實則臟腑安穩,不易受損;脾臟脆弱則容易患上消渴等,也容易受損;脾臟端正則氣血調和,不易生病;脾臟位置傾斜則容易出現抽搐、腹部脹滿等症狀。
腎臟小巧則心神安定,不易受損;腎臟過大則容易患上腰痛,無法彎腰,也容易受邪氣侵犯;腎臟位置偏高則容易患上腰背疼痛,無法彎腰;腎臟位置偏低則腰臀疼痛,無法彎腰,也可能出現疝氣;腎臟堅實則不易患上腰痛;腎臟脆弱則容易患上消渴等,也容易受損;腎臟端正則氣血調和,不易生病;腎臟位置傾斜則容易患上腰臀疼痛。這二十五種變化,是人體健康與疾病的根本原因。
如何判斷這些臟腑的狀態呢?
心臟:顏色偏紅,組織細膩者心臟小;組織粗糙者心臟大;胸廓上端平坦者心臟位置高;胸廓上端短小而向上抬起者心臟位置低;胸廓上端較長者心臟堅實;胸廓上端瘦弱而薄者心臟脆弱;胸廓上端正直者心臟位置端正;胸廓上端偏向一方者心臟位置傾斜。
肺臟:顏色偏白,組織細膩者肺臟小;組織粗糙者肺臟大;肩膀寬大,胸部下陷者肺臟位置高;腋下飽滿,肋骨張開者肺臟位置低;肩膀和背部厚實者肺臟堅實;肩膀和背部薄弱者肺臟脆弱;背部和胸部厚實者肺臟位置端正;胸部向一側傾斜者肺臟位置傾斜。
肝臟:顏色偏青,組織細膩者肝臟小;組織粗糙者肝臟大;胸廓寬廣,腳踝反向彎曲者肝臟位置高;肋骨下緣柔軟者肝臟位置低;胸肋部位強健者肝臟堅實;肋骨脆弱者肝臟脆弱;胸部、肋部和腹部協調者肝臟位置端正;肋骨向一側隆起者肝臟位置傾斜。
脾臟:顏色偏黃,組織細膩者脾臟小;組織粗糙者脾臟大;嘴唇上翹者脾臟位置高;嘴唇下垂者脾臟位置低;嘴唇堅實者脾臟堅實;嘴唇肥厚但不堅實者脾臟脆弱;嘴唇上下勻稱者脾臟位置端正;嘴唇向一側隆起者脾臟位置傾斜。
腎臟:顏色偏黑,組織細膩者腎臟小;組織粗糙者腎臟大;耳朵位置高者腎臟位置高;耳後凹陷者腎臟位置低;耳朵堅實者腎臟堅實;耳朵薄弱者腎臟脆弱;耳朵位置端正者腎臟位置端正;耳朵位置偏高者腎臟位置傾斜。
總之,這些臟腑的狀態保持平衡則健康,一旦失衡就會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