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 卷五 (2)
卷五 (2)
1. 針灸禁忌第一(下)
黃帝問曰:願聞刺要。岐伯對曰: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淺深不及,反為大賊,內傷五臟,後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肺,肺動則秋病溫瘧,熱厥,淅然寒慄。
白話文:
黃帝問道:「希望聽聽針灸的法則。」岐伯回答說:「疾病有浮沉之分,針刺有淺深之別。針刺必須根據疾病的性質,掌握好深度,否則就會傷及內臟,造成內傷;如果針刺深度不夠,就會使邪氣滯留,導致外壅。外壅就會招致邪氣侵襲。針刺深度掌握不好,就會適得其反,成為危害身體的大賊,損傷五臟,以後會引發大病。因此,有的疾病在毫毛腠理間,有的在皮膚上,有的在肌肉中,有的在脈絡上,有的在筋骨上,有的在骨髓內。針刺毫毛腠理,不會傷及皮膚;如果傷及皮膚,就會傷及肺臟,肺臟受傷,就會在秋天患溫瘧、熱厥、寒慄等疾病。
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滿,不嗜食。刺肉無傷脈,脈傷則內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刺脈無傷筋,筋傷則內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內動腎,腎動則冬病脹腰痛。刺骨無傷髓,髓傷則消濼胻酸,體解酸然不去矣。
白話文:
-
刺破皮膚不傷及肌肉,如果肌肉受傷,那麼就會傷及脾臟;脾臟受傷,那麼就會導致身體出現腹脹、煩躁、腹滿、食慾不振的情況,並且會持續七十二天。
-
刺破肌肉不傷及脈搏,如果脈搏受傷,那麼就會傷及心臟;心臟受傷,那麼就會導致夏季出現心痛的疾病。
-
刺破脈搏不傷及筋,如果筋受傷,那麼就會傷及肝臟;肝臟受傷,那麼就會導致春季出現發熱和筋部鬆弛的疾病。
-
刺破筋不傷及骨頭,如果骨頭受傷,那麼就會傷及腎臟;腎臟受傷,那麼就會導致冬季出現腰痛和腹脹的疾病。
-
刺破骨頭不傷及骨髓,如果骨髓受傷,那麼就會導致身體消瘦、精神萎靡、身體痠痛,並且這種疼痛會一直持續下去,不會消失。
神庭禁不可刺。上關禁不可刺深(深則令人耳無所聞)。顱息刺不可多出血。左角刺不可久留,人迎刺過深殺人。雲門刺不可深(深則使人逆息不能食)。臍中禁不可刺。伏兔禁不可刺(本穴云刺入五分)。三陽絡禁不可刺。復留刺無多見血。承筋禁不可刺。然谷刺無多見血。乳中禁不可刺。鳩尾禁不可刺。
上刺禁。
白話文:
-
神庭穴禁止刺穿。
-
上關穴禁止刺入太深(刺入太深會讓人什麼也聽不到)。
-
顱息穴刺入不可出血太多。
-
左角穴刺入時間不可過久,人迎穴刺入太深會殺人。
-
雲門穴刺入不可太深(刺入太深會使人呼吸不暢,不能進食)。
-
臍中穴禁止刺入。
-
伏兔穴禁止刺入(該穴位說明刺入五分)。
-
三陽絡穴禁止刺入。
-
復留穴刺入不可見血太多。
-
承筋穴禁止刺入。
-
然谷穴刺入不可見血太多。
-
乳中穴禁止刺入。
-
鳩尾穴禁止刺入。
頭維禁不可灸。承光禁不可灸。腦戶禁不可灸,風府禁不可灸。喑門禁不可灸(灸之令人喑)。下關耳中有干糙,(一作擿)。禁不可灸。耳門耳中有膿,禁不可灸。人迎禁不可灸。絲竹空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令人目小或盲)。承泣禁不可灸。脊中禁不可灸(灸之使人僂)。
白話文:
頭維、承光、腦戶、風府、喑門這些穴位都不能灸,灸了會讓人啞巴。下關穴如果耳中有乾燥的耳屎,也不能灸。耳門穴如果耳中有膿,也不能灸。人迎、絲竹空這些穴位也不能灸,灸了會讓人眼睛變小甚至失明。承泣、脊中這些穴位也不能灸,灸了會讓人駝背。
- 承光:禁不可灸。
譯文:承光穴絕對不可灸,否則可能導致眼睛失明。
- 腦戶:禁不可灸。
譯文:腦戶穴絕對不可灸,否則可能導致頭痛、眩暈。
- 風府:禁不可灸。
譯文:風府穴絕對不可灸,否則可能導致頸部疼痛、僵硬。
- 喑門:禁不可灸。(灸之令人喑)
譯文:喑門穴絕對不可灸,否則可能導致聲音嘶啞、失聲。
- 下關:耳中有幹糙,(一作擿)。禁不可灸。
譯文:下關穴若出現幹糙、脫屑等症狀,絕對不可灸,否則可能導致耳部疼痛、聽力下降。
- 耳門:耳中有膿,禁不可灸。
譯文:耳門穴若出現膿液,絕對不可灸,否則可能導致耳部疼痛、化膿。
- 人迎:禁不可灸。
譯文:人迎穴絕對不可灸,否則可能導致咽喉疼痛、腫脹。
- 絲竹空: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令人目小或盲)
譯文:絲竹空穴絕對不可灸,否則可能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 承泣:禁不可灸。
譯文:承泣穴絕對不可灸,否則可能導致眼部疼痛、流淚。
- 脊中:禁不可灸。(灸之使人僂)
譯文:脊中穴絕對不可灸,否則可能導致脊柱彎曲、駝背。
白話文:
承光穴、腦戶穴、風府穴、喑門穴、下關穴、耳門穴、人迎穴、絲竹空穴、承泣穴、脊中穴,這十個穴位絕對不可灸,否則可能導致眼睛失明、頭痛眩暈、頸部疼痛僵硬、聲音嘶啞失聲、耳部疼痛聽力下降、耳部疼痛化膿、咽喉疼痛腫脹、視力下降甚至失明、眼部疼痛流淚、脊柱彎曲駝背等問題。
白環俞禁不可灸。乳中禁不可灸。石門女子禁不可灸。氣街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不得息)。淵腋禁不可灸。(灸之不幸生腫蝕)。經渠禁不可灸(傷人神)。鳩尾禁不可灸。陰市禁不可灸。陽關禁不可灸。天府禁不可灸。(使人逆息)。伏兔禁不可灸。地五會禁不可灸(使人瘦)。
瘈脈禁不可灸。
上灸禁。
白話文:
-
白環俞穴,絕對不可灸。
-
乳中穴,絕對不可灸。
-
石門穴,女子絕對不可灸。
-
氣街穴,絕對不可灸。(灸之不幸不得休息)。
-
淵腋穴,絕對不可灸。(灸之不幸生腫蝕)。
-
經渠穴,絕對不可灸(傷害人神)。
-
鳩尾穴,絕對不可灸。
-
陰市穴,絕對不可灸。
-
陽關穴,絕對不可灸。
-
天府穴,絕對不可灸。(使人逆息)。
-
伏兔穴,絕對不可灸。
-
地五會穴,絕對不可灸(使人瘦)。
凡刺之道,必中氣穴,無中肉節,中氣穴則針遊於巷,中肉節則皮膚痛。補瀉反則病益篤。中筋則筋緩,邪氣不出,與真相搏,亂而不去,反還內著,用針不審,以順為逆也。凡刺之理,補瀉無過其度。病與脈逆者,無刺。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奪汗之後,是三奪也。大泄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及大下血,是五奪也。此皆不可瀉也。
白話文:
-
針刺治療的方法,一定要刺中氣穴,不可以刺中肉節。如果刺中氣穴,針就會在經絡中順利運行;如果刺中肉節,皮膚就會疼痛。如果補瀉的方法與病情相反,病情就會更加嚴重。
-
如果刺中筋,筋就會鬆弛,邪氣就會出不來,與正氣相搏鬥,混亂而不能離去,反而會反覆出現。這是因為用針不慎重,把順的當成了逆的。
-
針刺治療的原則是,補瀉都要適度。如果病情與脈搏相反,就不可以針刺。
-
如果形體和肌肉已經虛弱,這是第一次虛弱。如果大量放血之後,這是第二次虛弱。如果大量出汗之後,這是第三次虛弱。如果大便洩瀉之後,這是第四次虛弱。如果剛生產或大量下血,這是第五次虛弱。這些情況都不可以瀉。
曰:針能殺生人,不能起死人乎?曰:能殺生人不起死,生者是人之所受氣谷,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穀氣血之海也。海之所行雲雨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氣血者,經隧也。經隧者,五臟六腑之大絡也。逆而奪之而已矣。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一作注)而臟之氣盡矣。
白話文:
有人說:針可以殺死活人,卻不能救活死人嗎?回答說:針可以殺死活人,卻不能救活死人,因為活著的人是靠著氣血來維持生命,而氣血的來源是胃。胃是水穀氣血的倉庫,就像大海一樣。大海可以降下雨水,滋潤天下。胃可以輸送氣血,流注到經脈。經脈是五臟六腑的大網絡。針刺可以逆行經脈,奪取氣血。如果扎針過深,就會傷及臟腑,氣血耗盡,人就會死亡。所以,針刺只能在淺表部位進行,不能刺入太深。
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俞矣。此所謂奪其天氣。故曰窺門而刺之者,死於家;入門而刺之者,死於堂。帝曰:請傳之後世,以為刺禁。
白話文:
所以到了五五二十五歲時,人的精氣就衰竭到腧穴了。這就是所謂的失去自然賦予的氣息。因此說,如果在門外受傷,會死在家中;如果在門內受傷,會死在大堂上。黃帝說:請將這傳給後世,作為針刺的禁忌。
2. 九針九變十二節五刺五邪第二
黃帝問曰:九針安生?岐伯對曰:九針者天地之數也。天地之數,始於一,終於九。故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四時,五以法五音,六以法六律,七以法七星,八以法八風,九以法九野。曰:以針應九之數奈何?曰:一者天,天者陽也,五臟之應天者肺也,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故為之治鑱針。
白話文:
黃帝問道:「九針是什麼原理呢?」
岐伯回答說:「九針是天地之間的數目。從一開始到最後是九。所以,一用來代表天,二代表地,三代表人,四代表四季,五代表五音,六代表六律,七代表七星,八代表八風,九代表九野。」
黃帝問:「用針來配合這九種數是怎麼回事呢?」
岐伯回答說:「一代表天,天是陽氣,五臟之中肺屬天,肺是五臟六腑的保護傘,皮膚是肺的表徵,是人體的陽氣,所以可以用鑱針治療。」
鑱針者,取法於布(一作巾),針去末半寸,卒銳之,長一寸六分,大其頭而銳其末,令無得深入而陽氣出,主熱在頭身。故曰病在皮膚無常處者,取之鑱針於病所。膚白勿取。
白話文:
鑱針是仿照布的形狀製成的,針的末端去除半寸,並使其非常鋒利,總長一寸六分,針頭大而針尾尖,以防止針刺入太深而導致陽氣外泄。鑱針主要用於治療頭身熱症。所以說,如果疾病位於皮膚上且沒有固定位置,就可以在病處使用鑱針。皮膚發白處禁止使用鑱針療法。
二者地,地者土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故為之治員針。員針者,取法於絮,針筒其身而員其末,其鋒如卵,長一寸六分,以瀉分肉之氣,令不傷肌肉,則邪氣得竭。故曰病在分肉間,取以員針。
白話文:
「二者地」中的「地」指的是土,而「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指的是人體的肌肉與土的屬性相應。因此,針對肌肉的治療,採用了「員針」這種針具。「員針」的製作方法是取法於絮,針筒是針的主體,針末是圓形的,針尖像卵一樣,長度為一寸六分。使用員針可以瀉除肌肉中的邪氣,同時不傷害肌肉組織,使邪氣得以消除。因此,當疾病位於肌肉層時,就需要使用員針來治療。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脈也,故為之治鍉(音低)針。鍉針者,取法於黍粟,大其身而員其末,如黍粟之銳,長三寸五分,令可以按脈勿陷以致其氣,使邪獨出。故曰病在脈,少氣,當補之以鍉針。針於井滎分俞。
白話文:
人體都有脈絡,之所以會成長都是因為有血脈,所以用低針來治療。低針的做法是仿照黍粟,低針的主體部分放大、末端弄圓,像黍粟一樣尖銳,長度是三寸五分,然後可以按壓脈絡而不陷進去,讓邪氣獨自排出。所以說,疾病在脈絡、氣血不足時,就要用低針來補充。針灸時要選在井穴、滎穴、分穴和俞穴。
四者時也,時者,人於四時八正之風,客於經絡之中,為痼病者也,故為之治鋒針。鋒針者,取法於絮,針筒其身而鋒其末,其刃三隅,長一寸六分,令可以瀉熱出血,發泄痼病。故曰病在五臟固居者,取以鋒針。瀉於井滎分俞,取以四時也。
白話文:
四種情況是:
-
夏天受寒,即得病的時期。
-
人在四季八正之風時,病邪客於經絡之中,成為痼疾的。
-
所以,為之治鋒針。
-
鋒針者,取法於絮,針筒其身而鋒其末,其刃三隅,長一寸六分,令可以瀉熱出血,發泄痼病。
所以說,病情在五臟堅固的位置的,取以鋒針。瀉於井、滎、分、俞,取以四季的(病機)。
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於子午,陰與陽別,寒與熱爭,兩氣相搏,合為癰腫者,故為之治鈹針,鈹針者,取法於劍,令末如劍鋒,廣二分半,長四寸,可以取大膿出血,故曰病為大膿血,取以鈹針。
白話文:
五者是聲音,聲音是冬夏的分界線,分佈在子午線上,陰陽分離,寒熱交爭,兩股氣勢相搏,合為癰腫的,所以治癒它的方法是鈹針,鈹針的取法源於劍,讓末端像劍鋒一樣,寬二分半,長四寸,可以用來取出大膿出血,所以說病為大膿血,取出它用鈹針。
六者津也,律者調陰陽四時合十二經脈,虛邪客於經絡而為暴痹者也,故為之治員利針。員利針者,取法於毫,針且員且銳,身中微大,長一寸六分,以取癰腫暴痹。一曰尖如毫,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內也。故曰痹氣暴發者,取以員利針。
白話文:
六種病症的津液,律是調節陰陽、四時與十二經脈相合,虛邪侵犯經絡而引起的暴痹,因此要治療這種病症,就要使用員利針。員利針的取法於毫毛,針尖細而鋒利,針身細微而粗大,長一寸六分,用來治療癰腫和暴痹。另外一種說法是,針尖像毫毛一樣尖銳,針的末端微粗,針身較細,這樣可以深刺。所以說,痹氣突然發作的,要用員利針治療。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邪之所客於經,舍於絡,而為痛痹者也,故為之治毫針。毫針者,取法於毫毛,長一寸六分,令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氣因之,真邪俱往,出針而養,主以治痛痹在絡也。故曰病痹氣補而去之者,取之毫針。
白話文:
七竅就是天上的七顆星星,而七竅也是人身上的七個孔竅。邪氣可以藉著經絡而侵入人體,並寄宿在經絡裡,造成疼痛和關節炎。因此,要治療這個疾病,就需要使用毫針。
毫針是一種很細的針,取法於毫毛,長一寸六分,針尖要像蚊子的喙一樣尖銳。針刺時,要輕緩地刺入,並要停留一段時間,讓正氣得以運行,邪氣也能夠隨之排出。針刺完畢後,要養護患處,並且用藥物來治療疼痛和關節炎。
所以,如果要治療疼痛和關節炎,就要利用毫針,將邪氣從病人的身體中排出。
八者風也。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正之虛風傷人,內舍於骨解腰脊節腠之間為深痹者也,故為之治長針。長針者,取法於綦,針長七寸,其身薄而鋒其末,令可以取深邪遠痹。故曰病在中者,取以長針。
白話文:
八種風邪。風是人體的胳膊和脊椎,八正的空虛風傷人,內藏於骨骼、肌肉、腰、脊椎、關節及皮層之間為深痹,所以用長針治療。長針是效法針灸用的綦針,針長七寸,針身細而鋒利,能取深層的病邪和遠部的痹症。因此說,病在人體中部的,採用長針進行治療。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骨解,虛風傷人,內舍於骨解皮膚之間也,淫邪流溢於身,如風水之狀,不能過於機關大節者也,故為之治大針。大針者,取法於鋒針(一作鍉針),其鋒微員,長四寸,以瀉機關內外大氣之不能過關節者也。故曰病水腫不能過關節者,取以大針。
白話文:
九竅與外界相通,是人體的骨骼分節處。虛邪之風可以傷人,並潛藏在骨節和皮膚之間。淫邪之氣在人體內流溢,就像風水一樣,無法通過人體的樞機和大節。所以,治療這種疾病常用大針。大針的形狀類似鋒針,針鋒微圓,長四寸。它的作用是瀉除樞機內外的大氣,使之能夠通過關節。所以說,患有水腫且無法通過關節部位的,可以使用大針治療。
凡刺之要,官針最妙。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不能移。疾淺針深,內傷良肉,皮膚為癰。疾深針淺,病氣不瀉,反為大膿。病小針大,氣瀉太甚,病後必為害。病大針小,大氣不瀉泄,亦為後敗。失針之宜,大者大瀉,小者不移,已言其過,請言其所施。
白話文:
凡是針灸,以官針做為工具最合適。九種針各有其適宜之處。製作時,長短大小各不相同。如果不能正確使用,疾病就不能解除。疾病位置淺,卻用深針,就會損傷好的肉質,皮膚會腫脹成瘡。疾病位置深,卻用淺針,病氣不能排出,反而會變成大膿包。疾病輕微卻用大針,氣會放出來太多而造成傷害。疾病嚴重卻用小針,大部分的氣無法排出,最後一樣會失敗。如果針灸犯了這些錯誤,病嚴重的會大量流血,病輕微的病症無法改善,上面已經提到這些錯誤,接下來要說明適當的應用。
凡刺有九,以應九變。一曰腧刺。腧刺者,刺諸經滎俞臟俞也。二曰道刺。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俞也。三曰經刺。經刺者,刺大經之結絡經分也。四曰絡刺。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間也。六曰大瀉刺(一作太刺)。大瀉刺者,刺大膿以鈹針也。
白話文:
針刺療法有九種,用以應對九種病變。
一、輸刺:輸刺就是刺經絡的滎俞穴和臟俞穴。
二、道刺:道刺是指病在上半身,取穴在下半身,刺腑俞穴。
三、經刺:經刺就是刺大經的結絡和經分。
四、絡刺:絡刺就是刺小絡的血管。
五、分刺:分刺就是刺分肉之間。
六、大瀉刺(另一說為太刺):大瀉刺就是用鈹針刺大膿包。
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於皮膚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也。九曰淬刺。淬刺者,燔針取痹氣也。
白話文:
七為毛刺。毛刺:刺在皮膚的浮游痺。八為巨刺。巨刺:左手取穴在右手,右手取穴在左手。九為淬刺,淬刺:燒灼針具,刺入以取穴痺氣。
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後,以刺心痹,刺此者傍針之也。二曰報刺,報刺者,刺痛無常處,上下行者,直內拔針,以左手隨病所按之,乃出針復刺之也。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後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白話文:
針灸治療總共有十二種手法,以對應人體的十二條經絡。第一種是偶刺,偶刺是指手和心都要垂直,直達病痛之處,刺前一次刺後一次,可以用來治療心臟悶痛。第二種是報刺,報刺是指刺痛位置不固定,時而向上時而向下移動,應直接將針拔出,用左手按住病痛部位,再將針刺入。第三種是恢刺,恢刺是指直刺後伴隨舉動,讓患處前後恢張筋脈,可以用來治療筋骨痠痛。
四曰齊刺。齊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熱氣小深者。或曰參刺。參刺者,治痹氣小深者也。五曰揚刺。揚刺者,正內一,傍內四而浮之,以治寒熱之博大者也。六曰直針刺。直針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者也。七曰腧刺。腧刺者,直入直出,稀髮針而深之,以治氣盛而熱者也。
白話文:
第四種針刺法是齊刺。齊刺是直刺一針,旁邊刺入二針,用於治療寒熱證,程度較輕、較淺。也有人稱之為參刺。參刺是用於治療痹證,程度較輕、較淺的。第五種針刺法是揚刺。揚刺是正中部位刺一針,旁邊刺四針,而且針刺較淺,用於治療寒熱證證狀較廣泛、較嚴重的。第六種針刺法是直針刺。直針刺是指提拉皮肉然後刺入針,用於治療寒證,程度較淺的。第七種針刺法是腧刺。腧刺是指直刺直出,針刺得稀疏,但針刺較深,用於治療氣血旺盛、熱證的患者。
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此治肌急而寒者也。十曰陰刺。陰刺者,左右率刺之,此治寒厥中寒者,取踝後少陰也。十一曰傍刺。傍刺者,直刺傍刺各一,此治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曰贊刺。贊刺者,直入直出,數髮針而淺之出血,此治癰腫者也。
白話文:
第八是短刺。短刺是針對骨痹。稍微搖晃刺針,深入病竈,使針到達骨頭,上下摩骨。第九是浮刺。浮刺是從旁邊刺入,留針淺刺。此法用於治療肌肉急迫而寒邪的病症。第十是陰刺。陰刺是左右兩側率刺。此法用於治療寒厥中寒的病症,取穴是踝後少陰穴。第十一是傍刺。傍刺是用正刺旁刺各一次。此法用於治療留痹久居的病症。第十二是贊刺。贊刺是直刺直出,多次刺針,針刺淺,出血。此法用於治療癰腫的病症。
脈之所居深不見者刺之,微內針而久留之,致其脈空。脈氣之淺者勿刺。按絕其脈刺之,無令精出,獨出其邪氣耳。所謂三刺之則穀氣出者,先淺刺絕皮以出陽邪;再刺則陰邪出者,少益深,絕皮致肌肉,未入分肉之間;後刺深之,已入分肉之間,則穀氣出矣。故刺法曰:始刺淺之,以逐陽邪之氣;後刺深之,以致陰邪之氣;最後刺極深之,以下穀氣。此之謂也。
白話文:
如果脈絡所在的位置較深且看不見,可以針刺,同時要以溫和手法針刺,並且停留較長時間,以致脈絡空虛。如果脈絡所在的位置較淺,則不要針刺。如果脈絡已經閉絕,可以針刺,但不要讓精氣流出,只要將邪氣排出即可。所謂的「三刺之則穀氣出」,是指先淺刺至皮層,以排出陽邪;再刺則刺及陰邪,要稍微刺深一些,以刺穿皮層,到達肌肉組織,但不要刺入肌肉組織之間;最後刺得更深一點,已經刺入肌肉組織之間,則穀氣就會流出。因此,針刺方法是:開始時刺得淺一點,以驅逐陽邪之氣;後面刺得深一點,以排出陰邪之氣;最後刺得最深,以排出穀氣。這就是所謂的「三刺之則穀氣出」。
(此文乃解後針道終始篇三刺至穀氣之文也)故用針者,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
白話文:
因此,使用針灸的人,如果不瞭解年歲的增長,氣血的盛衰,虛實的變化,就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針灸師了。
凡刺有五,以應五臟。一曰半刺。半刺者,淺內而疾髮針,無針傷肉,如拔髮(一作毛)狀,以取皮氣,此肺之應也。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後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絡之血者,此心之應也。三曰關刺。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無出血,此肝之應也。
白話文:
針刺的方法有五種,分別對應人體的五臟六腑。
第一種是「淺刺」。淺刺是指針刺得較淺,針刺的動作要快速,不要讓針刺傷肌肉,感覺就像拔頭髮一樣,這種針刺方法可以取到皮氣,這是肺臟的反應。
第二種是「豹文刺」。豹文刺是指在身體的前後左右四個方向針刺,中間的脈絡是固定的,這種針刺方法可以取到經絡之血,這是心臟的反應。
第三種是「關刺」。關刺是指直接刺入左右兩邊的盡筋上,以取出筋痹,慎防出血,這是肝臟的反應。
四曰合谷刺。或曰淵刺,又曰豈刺。合谷刺者,左右雞足針於分肉之間以取肌痹,此脾之應也。五曰腧刺。腧刺者,直入直出,深內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腎之應也。
白話文:
第四是合谷刺法。又叫淵刺,也叫豈刺。合谷刺法是用左右手的雞足針刺入分肉間,來治療肌肉痹痛。這是脾臟的反應。第五是腧刺法。腧刺法是針直刺直出,深達骨頭,以治療骨痹。這是腎臟的反應。
曰:刺有五邪,何謂五邪?曰:病有持癰者,有大者,有小者,有熱者,有寒者,是謂五邪。凡刺癰邪(用鈹針)無迎隴。易俗移性不得膿。越道更行去其鄉。不安處所乃散亡。諸陰陽遇癰所者,取之其俞,瀉也。凡刺大邪用鋒針,曰以少泄。奪其有餘乃益虛,慓其道針其邪於肌肉。
白話文:
他說:「針灸有五種邪氣,什麼是五種邪氣呢?」答道:「病人有生癰瘡的,有大的,有小的,有熱的,有寒的,這就是五種邪氣。凡是針刺癰瘡邪氣(用鈹針),不要迎著膿瘡,否則容易引起感染化膿。若改變方法,改用針灸取穴,則無法排膿。若更換路徑,離開其分佈區域,則無法治療。若不安於其所在部位,則會使病情擴散。諸陰陽遇癰瘡者,取其俞穴,以瀉除邪氣。凡是針刺大邪氣,用鋒利的針,叫做少泄。奪取其多餘的邪氣,使虛損的部位得到滋養。在經脈循行路線上針刺邪氣,在肌肉的組織上治療邪氣。
視之無有,乃自直道,刺諸陽分肉之間。凡刺小邪用員針,曰以大補益其不足,乃無害。視其所在迎之界。遠近盡至不得外。侵而行之乃自貴(一作費)。刺分肉之間。凡刺熱邪用鑱針,越而滄出遊不歸,乃無病。為開道乎闢門戶,使邪得出病乃已。凡刺寒邪用毫針,曰以溫。
徐往疾去致其神,門戶已閉氣不分,虛實得調真氣存。
白話文:
看沒有病症,就用正道,刺陽分肌肉之間。凡是針刺除去小邪症,就用圓針,因此可以大大的彌補人體的不足,就不會造成傷害。觀察它所在的位置迎著它的界限。遠近都到了,不能再往外。侵犯它而針刺它就自己離開。刺肌肉之間。凡是針刺除去熱邪病症,就用鑱針,越過肌肉刺出針尖,迴遊不回去,這樣就沒有疾病了。為它開設道路,開闢門戶,使邪氣能夠出去,疾病就痊癒了。凡是針刺除去寒邪病症,就用毫針,因此它可以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