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經脈第一(中)

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是謂五邪,皆同,死不治。

白話文:

春天得到秋天脈搏特徵,夏天得到冬天脈搏特徵,長夏得到春天脈搏特徵,秋天得到夏天脈搏特徵,冬天得到長夏脈搏特徵,這叫做「陰出之陽」,該病容易發怒而不治療,這是所謂的五種邪氣,都一樣,死也不會治療。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臟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

白話文:

春季脈搏微弱而有韌性叫做正常,有韌性而胃氣很少,則屬肝臟病變。只有韌性而沒有胃氣,則死亡的徵兆。脈象有毛,說明是秋病。毛脈很顯著,說明是現病。脈象混亂,則臟腑真氣散於肝,肝臟藏有筋脈之氣。

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臟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

白話文:

夏季胃部微微有力量就是平順健康;但力量加多,胃部力量又減少,就成了心臟的病痛;如果強力的力量消失,沒有胃部的力量,就是死亡;胃如果出現了實症,就是冬季的病痛;如果實症加重,那就是當下的病痛;心臟的實症通常和心臟相通,心臟貯藏著血脈裡的氣。

長夏,胃微軟弱曰平,胃少軟弱多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軟弱有石曰冬病,軟(《素》作弱)甚曰今病,臟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

白話文:

夏季,胃氣稍微軟弱,稱為「平」,胃氣比較軟弱的,稱為「脾病」,只有沒有胃氣的叫做「死亡」,軟弱而有宿食積滯的,叫做「冬病」,軟弱非常嚴重的,叫做「今病」,五臟的真氣濡養於脾,脾藏著肌肉的精氣。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臟真高於肺,肺行營衛陰陽也。

白話文:

秋天胃氣微盛,胃中之毛不如肺中之毛多,是肺病的表現,但如果胃中完全沒有毛,則為死證。毛而有弦,是春天疾病的表現,弦甚,則是今年新發的疾病。臟腑真氣高於肺,肺則推動營衛陰陽運行。

冬胃微石曰平,胃少石多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臟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

白話文:

冬天的胃部有微小的結石稱為平衡,胃部結石少而腎臟結石多是腎臟病,但胃中沒有結石則會死亡,有結石但沒有鉤子則是夏天的疾病,鉤子很明顯則是當今的疾病,臟腑的精華輸注於腎臟,腎臟儲藏骨髓之氣。

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手,脈之宗氣也。盛喘數絕者。則病在中,結而橫有積矣,絕不至曰死。診得胃脈則能食,虛則泄也。

白話文:

胃經的主要脈絡,叫做虛裏,穿過橫膈連接肺部,從左乳下穿出,它的搏動按之可感覺到,是經脈的宗氣。常有呼吸急促、數次斷氣的人,那麼病在胃的部位,出現了結聚和橫行的積塊,只有完全斷氣才死去。診察得到胃脈就能吃飯,虛弱則瀉泄。

心脈揣(《素問》作搏)堅而長,病舌卷不能言。其軟而散者,病消渴(《素》作煩)自已。

肺脈揣(《素》作搏,下同)堅而長,病唾血。其軟而散者,病灌汗,至令不復散發。

肝脈揣堅而長,色不青,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其軟而散,色澤者,病溢飲。溢飲者,渴渴多飲,而溢入肌皮腸胃之外也。

白話文:

肝臟的脈搏堅硬而長,顏色不青,病症會像搏動一樣墜落感,這是因為血液在脅肋下方,使人喘不過氣。如果肝臟的脈搏柔軟而鬆散,並且伴有色澤,則表示有溢飲。溢飲的症狀是口渴,即使喝了很多水也無法解渴,而溢出的液體會滲入肌肉、皮膚、腸胃等部位。

胃脈揣堅而長,其色赤,病折髀。其軟而散者,病食痹痛髀。

脾脈揣堅而長,其色黃,病少氣。其軟而散,色不澤者,病足胻腫,若水狀。

腎脈揣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病折腰。其軟而散者,病少血,至令不復。

夫脈者,血氣之府也。長則氣和,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渾渾革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弊之綽綽(一本作綿綿)其去如弦絕者死。

白話文:

脈搏是血氣的聚集之所。脈搏長表示氣和,脈搏短表示氣病了,脈搏數表示心煩,脈搏大表示病情加重,脈搏上盛表示氣高,脈搏下盛則氣脹,脈搏代表示元氣衰弱,脈搏細表示元氣不足,脈搏澀表示心痛,脈搏渾渾噩噩地跳動,就好像泉水湧出的樣子,病情加重而脈搏卻很緩慢,像弓弦斷了一樣,這是必死的徵兆。

寸口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脛痛;寸口脈沉而堅者,病在中;寸口脈浮而盛者,病在外;寸口脈中手促上數(《素問》作擊)者,曰肩背痛;寸口脈緊而橫堅(《素問》作沉而橫)者,曰脅下腹中有橫積痛;寸口脈浮而喘(《素問》作沉而喘)者,曰寒熱;寸口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寸口脈小實而堅者,曰病在內。脈小弱以澀者,謂之久病;脈浮滑而實大(《素問》作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

白話文:

  1. 寸口脈中間的手指短,表明頭痛。

  2. 寸口脈中間的手指長,表明足脛痛。

  3. 寸口脈沉重而堅硬,表明疾病在內部。

  4. 寸口脈浮起而旺盛,表明疾病在外。

  5. 寸口脈中間的手指短促並向上數(《素問》作擊),表明肩背痛。

  6. 寸口脈緊湊而橫向堅硬(《素問》作沉而橫),表明脅下腹中有橫向積聚的疼痛。

  7. 寸口脈浮起而喘(《素問》作沉而喘),表明寒熱。

  8. 寸口脈旺盛、滑利、堅硬,表明疾病在外。

  9. 寸口脈小、實、堅硬,表明疾病在內。

  10. 脈搏小、弱、澀,表明久病。

  11. 脈搏浮、滑、實、大(《素問》作滑浮而疾),表明新病。

病甚有胃氣而和者,曰病無他;脈急者,曰疝㿗少腹痛。脈滑曰風,脈澀曰痹,盛而緊曰脹,緩而滑曰熱中。按寸口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反四時及不間臟曰死。

白話文:

病症很嚴重,但胃氣還能調理和順,則稱病無他。脈象急促的,稱為疝氣。脈搏滑動的,叫作風症。脈搏澀的,叫做痺證。脈跳得急又緊,叫做脹痛。脈跳得緩,而且滑利,叫做熱中。按脈象,能得到四季運行規律的,稱病無他;與四季運行規律相違背,或不與臟腑相聯的,將會死亡。

太陽脈至,洪大以長。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陽明脈至,浮大而短。

厥陰有餘,病陰痹,不足病生熱痹,滑則病狐疝風,澀則病少腹積氣(一本作積厥)。

少陰有餘,病皮痹癮疹,不足病肺痹,滑則病肺風疝,澀則病積溲血。

太陰有餘,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則病脾風疝,澀則病積心腹時滿。

陽明有餘,病脈痹身時熱,不足病心痹,滑則病心風疝,澀則病積時善驚。

太陽有餘,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腎痹,滑則病腎風疝,澀則病積時善癲疾。

少陽有餘,病筋痹脅痛,不足病肝痹,滑則病肝風疝,澀則病積時筋急目痛。

太陰厥逆,胻急攣,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少陰厥逆,虛滿嘔變,下泄清,治主病者。

厥陰厥逆,攣,腰痛,虛滿前閉詀語,治主病者。

三陰俱逆,不得前後,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陽厥逆,僵仆嘔血善衄,治主病者。

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不可治,驚者死。

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血嘔血,不可治,驚者死。

手太陰厥逆,虛滿而咳,善嘔吐沫,治主病者。

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者死,不熱者可治。

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

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痛,治主病者。

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癲疾;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有脈俱沉細數者,少陰厥也;沉細數散者,寒熱也;浮而散者,為眴(音順)僕。諸浮而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有躁者,在手。諸細而沉者,皆在陰,則為骨痛;其有靜者,在足。

白話文:

病來發作快,病去緩慢,上實下虛,就是厥癲病;病來緩慢,病去發作快,上虛下實,是惡風。所以中惡風的,是陽氣受邪了。脈象俱沉細,且跳動快,是少陰厥;脈象沉細,且跳動散亂,是寒熱;脈象浮且脈象散亂,是遇鬼神。諸脈浮而不躁,都在陽,那就是熱;那些脈象浮躁,是在手。諸脈細而沉,都在陰,那就是骨痛;那些脈象安靜,是在足。

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其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陽氣有餘則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則為多汗身寒,陰陽有餘則為無汗而寒。推而外之,內而不外者,有心腹積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者,中有熱也。推而上之,下而不上者,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上而不下者,頭項痛也。

白話文:

多次動脈搏跳動的人,疾病在陽脈之中。脈搏澀澀的人,陽氣不足;脈搏滑利的人,陰氣不足。陽氣不足的人會出現發熱無汗的症狀;陰氣不足的人會出現多汗、身體寒冷的症狀;陰陽都不足的人會出現無汗而寒冷的症狀。推而廣之,身體內部有問題而外部沒有問題的人,是患有心腹積聚的疾病。推而求之,身體外部有問題而身體內部沒有問題的人,是患有內熱的疾病。推而上之,下部有問題而上部沒有問題的人,是腰足清冷的疾病。推而下之,上部有問題而下部沒有問題的人,是頭項疼痛的疾病。

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2. 經脈第一(下)

三陽為經,二陽為維,一陽為遊部。三陽者,太陽也,至手太陰而弦,浮而不沉,決以度,察以心,合之陰陽之論。二陽者,陽明也,至手太陰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陽者,少陽也,至手太陰上連人迎弦急懸不絕,此少陽之病也,搏陰則死。三陰者,六經之所主也,交於太陰,伏鼓不浮,上空至心。

白話文:

三條陽經為經脈,二條陽經為維脈,一條陽經為遊走脈。三條陽經是指太陽經,它至手太陰而脈弦,浮而不沉,裁決以度量,觀察以心意,結合陰陽之說。二條陽經是指陽明經,它至手太陰脈弦而沉急不鼓,灼熱至極以致疾病皆死。一條陽經是指少陽經,它至手太陰上連人迎脈弦急懸而不絕,這是少陽之病,搏擊陰脈則死。三條陰經是六經所主,交於太陰,伏鼓而不浮,上空至心。

二陰至肺,其氣歸於膀胱,外連脾胃。一陰獨至,經絕氣浮不鼓,鉤而滑。此六脈者,乍陰乍陽,交屬相併,繆通五臟,合於陰陽。先至為主,後至為客。三陽為父,二陽為衛,一陽為紀;三陰為母,二陰為雌,一陰為獨使。二陽一陰,陽明主脾(一本無脾字)病,不勝一陰,脈軟而動,九竅皆沉。

白話文:

肺有二陰,其氣歸於膀胱,並連著脾胃。若獨有一陰,經絕而氣浮不脈,內彎而表面滑利。這六脈啊,有時陰有時陽,交相聯屬,共同流通五臟,合於陰陽。先到的脈為主脈,後到的脈為客脈。三陽為父,二陽為衛,一陽為紀;三陰為母,二陰為雌,一陰為獨使。二陽一陰,陽明經主脾病,若不勝一陰,脈就軟而遲,九竅皆沉。

三陽一陰,太陽脈勝,一陰不能止,內亂五臟,外為驚駭。二陰二陽,病在肺,少陽(一作陰)脈沉,勝肺傷脾,故外傷四肢。二陰二陽皆交至,病在腎,罵詈妄行,癲疾為狂。二陰一陽,病出於腎,陰氣客遊於心,脘下空竅,堤閉塞不通,四支別離。一陰一陽代絕,此陰氣至心,上下無常,出入不知,喉嗌乾燥,病在土脾。

白話文:

三陽一陰的病症,太陽經脈的力量太強,一陰不能剋制,內部擾亂五臟,外部表現為驚嚇和恐懼。二陰二陽的病症,病在肺上,少陽經脈沉伏,勝過肺而傷及脾胃,所以外部表現為四肢僵硬。二陰二陽都交錯而至,病在腎上,表現為罵人和胡亂行走,癲癇和失去理智。二陰一陽的病症,病出在腎臟上,陰氣客居在心臟,胸腹以下空洞的部位,像堤壩一樣緊閉而不能通暢,四肢僵硬不能活動。一陰一陽交替斷絕,這種病症是陰氣到心臟,上下不恆定,出入不知,喉嚨乾燥,病在土脾。

二陽三陰,至陰皆在,陰不過陽,陽氣不能止陰,陰陽並絕,浮為血瘕,沉為膿胕也。三陽獨至者,是三陽並至,並至如風雨,上為癲疾,下為漏血病。三陽者,至陽也。積並則為驚,病起如風霹靂,九竅皆塞,陽氣滂溢,嗌乾喉塞。並於陰則上下無常,薄為腸澼。此謂三陽直心,坐不得起臥者,身重,三陽之病也。

白話文:

二陽三陰,都是極陰的,陰並不能超過陽,陽氣也無法停止陰,陰陽都絕了,浮著的就成了血瘕,沉下去的就是膿胕。三陽獨至的,就是三陽並至,並至就像風雨,上面出現癲疾,下面出現漏血病。三陽,就是極陽。積累並發就成了驚駭,病發作起來就像風雨雷電,九竅都被堵塞,陽氣瀰漫,嗓子乾澀,喉嚨堵塞。與陰相並,就上下不定,輕微的是腹瀉。這就是所謂的三陽直心,坐著不能起來也不能躺著,身體沉重,是三陽的疾病。

黃帝問曰:脈有四時動奈何?岐伯對曰: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

白話文:

黃帝問道:脈象有四種動態變化,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岐伯回答說:天地之間,自然界發生變化,陰陽相互應合,春天溫暖,夏季炎熱,秋天涼爽,冬季寒冷,這四種季節變化,脈象也隨之升降。春天脈象符合規正,夏季脈象符合矩正,秋季脈象符合衡正,冬季脈象符合權正。因此,冬至後四十五天,陽氣微升,陰氣微降;夏至後四十五天,陰氣微升,陽氣微降。

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如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持脈有道,虛靜為寶。春日浮,如魚之遊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內者,按而紀之;知外者,終而始之,此六者,持脈之大法也。

白話文:

陰陽有其規律,脈搏與之相呼應,當陰陽失衡,脈搏也隨之發生變化。脈搏的分節有其規律,由此可以推知生死。脈搏微妙,不可不細心觀察,觀察時要按照一定的規律,從陰陽開始。所以,聲音與五音相應,顏色與五行相應,脈搏與陰陽相應。把握脈搏的方法有其規律,虛靜是掌握脈搏的關鍵。春天脈搏浮在表層,就像魚兒在水面遊動;夏天脈搏在皮膚上,就像萬物生機勃勃;秋天脈搏在皮膚下層,就像昆蟲準備過冬;冬天脈搏在骨頭裡,就像昆蟲蟄伏起來,君子此時應該待在室內。所以說,瞭解內在的人,能從脈搏中推斷生死;瞭解外在的人,能從脈搏中預知疾病的發生。這六種方法是掌握脈搏的大法則。

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

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為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得之醉而使內也。

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當風。

青脈之至也,長而弦,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一本雲頭脈緊)。

白話文:

青脈到來時,脈象長而弦緊,左右脈搏彈動,心下支胠有積氣,病名為肝痹,是由寒濕引起的,治療方法與疝氣相同,腰痛、足清、頭痛(一本書上說頭脈緊)。

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少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治之趨之,無後其時。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謂之不治。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名曰逆四時。

白話文:

  1. 形體精氣充足,脈象虛弱而不足,則會死亡。

  2. 脈象充盈有力,形體精氣不足,則會出生。

  3. 形體精氣和脈象協調,則可以治癒。

  4. 脈象虛弱而流利,說明胃氣充足,易於治療,應及時治療。

  5. 形體精氣和脈象互相脫離,很難治癒。

  6. 臉色枯黃沒有光澤,很難治癒。

  7. 脈象實大而堅硬,病情將會加重。

  8. 脈象與四時相逆,則無法治癒。

  9. 所謂逆四時,是指春脈屬肺,夏脈屬腎,秋脈屬心,冬脈屬脾。在相應的季節,如果脈象沉細或沉澀,稱為逆四時。

未有臟形,於春夏而脈沉澀,秋冬而脈浮大,病熱脈靜,泄而脈大,脫血而脈實,病在中而脈實堅,病在外而脈不實堅者,皆為難治,名曰逆四時也。

白話文:

  1. 一個人還沒出生時,在春夏季節脈搏沉細,秋冬季節脈搏浮大。

  2. 生病時身體發熱但脈搏緩慢,或者泄瀉時脈搏大。

  3. 失血後脈搏強壯有力,身體內部的疾病脈搏堅硬。

  4. 身體外部的疾病脈搏不堅硬。

  5. 這些都是難以治療的疾病,稱為「逆四時」。

曰:願聞虛實之要?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氣盛,谷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氣盛身寒氣虛身熱曰反,谷入多而氣少曰反,谷不入而氣多曰反,脈盛血少曰反,脈少血多曰反。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白話文:

請問虛實的要點是什麼?回答說:氣強盛身體強健,氣虛弱身體虛弱,這是正常的。反過來就是生病了。飲食充足氣血充盛,飲食不足氣血虛弱,這是正常的。反過來就是生病了。脈搏強勁血氣充盈,脈搏虛弱血氣虛弱,這是正常的。反過來就是生病了。氣血盛旺身體卻寒冷就是反常,吃很多東西但氣卻很少就是反常,不吃東西但氣卻很多就是反常,脈搏盛氣血卻很少就是反常,脈搏虛弱血卻很多就是反常。氣血盛旺身體卻寒冷,是由於傷寒引起的;氣血虛弱身體卻發熱,是由於中暑引起的。

谷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其下也;谷入少而氣多者,邪在胃及與肺也。脈少血多者,飲中熱也;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此謂反也。夫實者氣入也,虛者氣出也。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入實者,左手開針孔也;入虛者,左手閉針孔也。

白話文:

如果吃進去的食物很多,但精神卻很差,這是因為人體內已經流失了大量血液,體內濕氣過重所導致的。如果吃進去的食物很少,但精神卻很好,這是因為邪氣侵入胃和肺而引起的。脈搏跳動緩慢,但血液卻很多,這是飲酒過度導致體內產生熱氣所引起的。脈搏跳動迅速,但血液卻很少,這是脈搏中有風氣,水和食物難以進入體內,這叫做反常。如果身體是實證,就用左手開針孔;如果身體是虛證,就用左手閉針孔。

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脈不奪色奪者,久病也;脈與五色俱奪者,久病也;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肝與腎脈並至,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濕若中水也。尺內兩傍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

白話文:

脈搏弱小,但面色沒有改變,是新發的疾病;脈搏不弱,但面色有變化,是久病;脈搏和麪色都發生改變,是久病;脈搏和麪色都沒有改變,是新發的疾病。肝脈和腎脈相通,色澤蒼紅,應當病損傷,不見血,已經見血了,濕潤如水。尺脈內側兩旁是季脅,尺脈外側以候腎,尺脈裡側以候腹中。附於尺以上的脈,左外側以候肝,內側以候膈;右外側以候胃,內側以候脾。

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中事也。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

白話文:

前面觀察身體前面,後面觀察身體後面。前面觀察的部位包括胸部和喉嚨,後面觀察的部位包括腰部、腹部、膝蓋和腿部。如果身體的上部粗大,說明陰不足、陽有餘,是熱症。

腹脹身熱脈大(一作小),是一逆也。腹鳴而滿,四肢清泄脈大者,是二逆也;血衄不止脈大者,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脫形,脈小而勁者,是四逆也;咳脫形,身熱脈小而疾者,是五逆也。如是者,不過十五日死矣。

白話文:

腹脹發熱,脈搏強大(另一種說法是脈搏微弱),是第一種逆症狀。腹鳴且脹滿,四肢清爽、大便通暢,脈搏強大的,是第二種逆症狀;鼻血不止,脈搏強大的,是第三種逆症狀;咳嗽且小便帶血,形體消瘦,脈搏微弱有力,是第四種逆症狀;咳嗽,形體消瘦,身熱、脈搏微弱且急促,是第五種逆症狀。出現這些症狀,沒超過十五天就會死亡。

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脹便(一作後)血,其脈大時絕,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脫,喘,是三逆也;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嘔腹脹,且飧泄,其脈絕,是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時而死矣。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謂逆治。

白話文:

  1. 腹部脹大,四肢清瘦,身體虛弱,大便泄瀉嚴重,這是第一種逆證。

  2. 腹脹,大便後有血,脈搏時大時小,並且有時斷絕,這是第二種逆證。

  3. 咳嗽、尿血、身體虛弱,喘息,這是第三種逆證。

  4. 嘔吐出血,胸部滿脹,疼痛引至背部,脈搏細小而急速,這是第四種逆證。

  5. 咳嗽、嘔吐、腹部脹大,同時有腹瀉,脈搏斷絕,這是第五種逆證。

以上五種情況,都屬於危重症,不及一個時辰就會死亡。如果醫生不仔細觀察這些症狀,貿然用針刺治療,就是所謂的「逆治」。

治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膕肉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後下血衃,篤重,是四逆也;寒熱奪形,脈堅搏,是五逆也。

白話文:

  1. 治療熱病,脈搏沉靜,汗已出,脈搏盛大而煩躁,這是第一種逆證。

  2. 病人洩瀉,脈搏洪大,這是第二種逆證。

  3. 患有痺病不能移動,小腿肌肉破裂,身體發熱,脈搏偏絕,這是第三種逆證。

  4. 房事過度而傷身,身體發熱,面色夭折而蒼白,並伴有下血,病情危重,這是第四種逆證。

  5. 寒熱交替,脈搏堅硬有力,這是第五種逆證。

五實死,五虛死。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是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是謂五虛。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此其候也。

白話文:

五種實證會死,五種虛證也會死。脈搏強盛有力,皮膚發熱,腹部脹滿,大小便不通暢,胸悶昏沉,這叫做五實;脈搏細微無力,皮膚寒冷,呼吸淺弱,腹瀉嘔吐,飲食不能入口,這叫做五虛。喝一些米粥到胃裡,腹瀉和嘔吐就停止,則虛證患者就可以活下來了;身體出汗後大便通暢,則實證患者就可以活下來了。這些都是它們的症候。

心脈滿大,癇痓筋攣。肝脈小急,癇痓筋攣。肝脈瞀悶,有所驚駭,脈不至若喑,不治自已。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肝腎脈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並虛為死,並小弦欲為驚。心脈揣(《素問》揣作搏,下同)滑急為心疝。

白話文:

  • 心脈跳動得太快太滿,會導致抽搐和肌肉痙攣。

  • 肝脈跳動得太快太急,也會導致抽搐和肌肉痙攣。

  • 肝脈跳動得不清楚,而且有受到驚嚇的跡象,脈搏微弱甚至沒有,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治療,就會自己痊癒。

  • 腎脈跳動得太快太急,肝脈跳動得太快太急,心脈跳動得太快太急,而且都不鼓動,這些都是腫塊的徵兆。

  • 腎脈跳動得非常快而且沉,肝脈跳動得非常快而且沉,這都是疝氣的徵兆。

  • 肝脈和腎脈都沉,是結石和水腫的徵兆;都浮,是風水病的徵兆;都虛弱,是死亡的徵兆;都細小而緊繃,則可能會有驚厥。

  • 心脈搏動得很快而且滑溜,是患有心疝氣的徵兆。

肺脈沉揣為肺疝。三陽急為瘕。二陰急為癇厥(一本作二陰急為疝)。二陽急為驚。脾脈外鼓沉為腸澼,久自已。肝脈小緩為腸澼,易治。腎脈小揣沉腸澼下血,血濕(《素問》作溫)身熱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臟同病者可治,其脈小沉澀為腸澼,其身熱者死,熱甚(《素》作熱見)七日死。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

白話文:

肺脈沉弱摸起來很重,這是肺疝的症狀。三陽脈急促是瘕的症狀。二陰脈急促是癇厥的症狀。二陽脈急促是驚風的症狀。脾臟脈搏外部凸出,摸起來很重,這是腸胃疾病的症狀,時間久了自己會好。肝脈搏動緩慢而微弱,這是腸胃疾病的症狀,容易治療。腎脈搏動微弱而沉重,伴有腸胃疾病,下血,身體發熱的人會死亡。心和肝同時出現腸胃疾病也會下血,這兩種臟器同時發病的可以治療,其脈搏微弱、沉重而澀,這是腸胃疾病的症狀,身體發熱的人會死亡,高熱(《素問》中寫作熱見)七天後會死亡。胃脈沉重而鼓動,摸起來很重,心臟脈搏微弱而堅硬且急促,都是膈肌偏枯的症狀。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者,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喑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脈至而揣,衄血身有熱者死。脈來懸鉤浮者為熱(《素》作常脈)。脈至而揣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脈至而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

白話文:

男左女右長頭髮。如果沒有喪失說話能力,則可以治癒,三十天痊癒。但如果伴隨喪失說話能力,則三年痊癒。二十歲以下的,三年後會死亡。脈象出現,並伴隨喘息、鼻出血、身體發熱的,會死亡。脈象懸鉤浮起的,是熱症。(《素問》說是常脈)。脈象出現,並伴隨喘息,叫做暴厥,暴厥的,不能與人說話。脈象出現,並伴隨脈搏急促,使人突然驚慌,三四天後自行痊癒。脈象浮合,浮合如脈搏急促,呼吸十次以上,是經氣不足,稍微出現後九十天會死亡。

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予奪也,草乾而死。脈至如叢棘(《素》作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寒(一本作塞)如故也,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華而死。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白話文:

如果脈象來勢急而湧盛,猶如枯柴燃燒,這是因為心精過於旺盛,就像乾草被燒盡而死亡。

如果脈象來勢飄散不定,猶如叢叢棘刺,這是因為肝氣過於虛弱,就像樹葉脫落而死亡。

如果脈象來勢緩慢而遲鈍,猶如客人來訪,卻被冷落下,這是因為腎氣過於不足,就像棗子樹上棗子掉光而死亡。

如果脈象來勢堅硬而黏膩,猶如圓潤的泥丸,這是因為胃精過於不足,就像榆樹莢子落下而死亡。

如果脈象來勢急促而粗暴,猶如橫衝直撞,這是因為膽氣過於不足,就像禾苗成熟而死亡。

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脈至如交棘(《素》作交漆)交棘者,左右傍至也,微見三十日而死。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是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花生而死。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足,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見黑白,累發而死。

白話文:

脈象像絲弦一樣,是腎精不足所致,患者善於言談,在霜降時節死亡,不能治癒。脈象像交錯的棘刺一樣,左右脈搏同時出現,微見30天後死亡。脈象像湧泉一樣,浮腫於皮膚肌層,是太陽陽氣不足所致,患者厭煩食物的味道,在韭菜生長的季節死亡。脈象像傾頹的土一樣,按之不足,是肌肉之氣不足所致,出現黑白色的斑點,反覆發作後死亡。

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氣予不足也,水凍而死。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五臟寒熱(《素》作菀熱),寒熱獨並於腎,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脈至如丸,滑不著(《素》作不直)手,丸滑不著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脈至如舂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白話文:

脈搏跳動像懸雍垂。懸雍垂脈,浮取感覺脈搏微弱,按取脈搏則較強,這是因為十二經脈的氣不足,就像水結冰而死亡一樣。

脈搏跳動像偃刀。偃刀脈,浮取時脈搏小而急,按取時脈搏堅而大,是五臟寒熱並存,獨獨腎臟寒熱一起出現,這樣的人不能坐著,春天來臨就會死亡。

脈搏跳動像丸子,滑溜得抓不住。丸滑脈,按取時脈搏細弱無力,這是因為大腸的氣不足,就像棗葉生長而死亡一樣。

脈搏跳動像舂米。舂米脈,令人恐懼不安,不願意坐著或躺著,總是站著或走路,這是因為小腸的氣不足,秋天末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