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十二經脈絡脈支別第一(下)

少陽之陽,名曰樞杼(一作持),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故在陽者主內,在陰者主外,以滲於內也。諸經皆然。

太陽之陽,名曰關樞,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

少陰之陰,名曰樞儒,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其入於經也,從陽部注於經,其出者,從陰部內注於骨。

心主之陰,名曰害肩,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

太陰之陰,名曰關蟄,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凡此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客於皮毛,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留而不去,傳入於經,留而不去,傳入於腑,稟於腸胃。邪之始入於皮也,淅然起毫毛,開腠理。

其入於絡也,則絡脈盛,色變。其入客於經也則盛,虛乃陷下。其留於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弛骨消,肉爍膕破,毛直而敗也。曰:十二部,其生病何如?曰:皮者,脈之部也。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腑臟。

故皮有分部,不愈而生大病也。

曰:夫絡脈之見,其五色各異,其故何也?曰:經有常色,而絡無常變。曰:經之常色何如?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皆亦應其經脈之色也。曰:其絡之陰陽亦應其經乎?曰:陰絡之色應其經,陽絡之色變無常,隨四時而行。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黑;熱多則淖滜(音皋),淖滜則黃赤。此其常色者,謂之無病。五色俱見,謂之寒熱。

曰:余聞人之合於天地也,內有五臟,以應五音、五色、五味、五時、五位。外有六腑,以合六律。主持陰陽諸經,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十二時、十二經水、十二經脈,此五臟六腑所以應天道也。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粗之所易,上之所難也。其離合出入奈何?曰:此粗之所過,上之所悉也,請悉言之:

足太陽之正,別入於膕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別入於肛,屬於膀胱,散之腎,循膂當心入散。直者,從膂上出於項,復屬於太陽,此為一經也。

足少陰之正,至膕中,別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直者,系舌本,復出於項,合於太陽,此為一合。(《九墟》云:或以諸陰之別者皆為正也)。

足少陽之正,或以諸經別者為正(一本云繞髀入毛際,合於厥陰)。別者入季脅之間,循胸裡,屬膽,散之上肝貫心,以上俠咽,出頤頷中,散於面,系目系,合少陽於外眥。

足厥陰之正,別跗上,上至毛際,合於少陽,與別俱行,此為二合。

白話文:

少陽經的陽經部分,稱為樞杼(或持),其循行路線上出現的浮絡,都是少陽經的絡脈。絡脈充盈時,則會侵入經脈。所以,在陽經部位主裡,在陰經部位主外,藉以滲透到內部。其他經脈也都是如此。

太陽經的陽經部分,稱為關樞,其循行路線上出現的浮絡,都是太陽經的絡脈。絡脈充盈時,則會侵入經脈。

少陰經的陰經部分,稱為樞儒,其循行路線上出現的浮絡,都是少陰經的絡脈。絡脈充盈時,則會侵入經脈;侵入經脈時,從陽經部位注入經脈,而從陰經部位流入骨骼。

心經的陰經部分,稱為害肩,其循行路線上出現的浮絡,都是心經的絡脈。絡脈充盈時,則會侵入經脈。

太陰經的陰經部分,稱為關蟄,其循行路線上出現的浮絡,都是太陰經的絡脈。絡脈充盈時,則會侵入經脈。這十二經絡脈都位於皮膚的部位,因此,百病的初始,必然先侵犯皮膚毛髮,邪氣入侵,則毛孔開張,開張後則侵入絡脈,停滯不去,則傳入經脈;停滯不去,則傳入腑臟,並影響腸胃。邪氣開始侵犯皮膚時,會感覺皮膚發癢,毛髮豎立,毛孔開張。

邪氣侵入絡脈時,則絡脈充盈,顏色改變;邪氣侵入經脈時,則經脈充盈,虛弱則會下陷。邪氣停留在筋骨之間,寒邪過盛則筋攣骨痛,熱邪過盛則筋弛骨消,肌肉燒灼潰爛,毛髮直立枯萎。

問:十二經脈的病症如何?答:皮膚是經脈的所在部位。邪氣侵犯皮膚,則毛孔開張,開張後邪氣侵入絡脈,絡脈充盈則注入經脈,經脈充盈則侵入腑臟。

所以,皮膚部位出現問題,如果不治療,就會發展成大病。

問:絡脈的表現,為何五色各異?答:經脈有固定的顏色,而絡脈的顏色變化不定。問:經脈的固有顏色如何?答: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都與其經脈的顏色相應。問:絡脈的陰陽也與經脈相應嗎?答:陰絡的顏色與其所屬經脈相應,陽絡的顏色變化不定,隨四季而變化。寒邪過盛則凝滯,凝滯則青黑;熱邪過盛則液體充盈,液體充盈則黃赤。這些都是正常的顏色,表示沒有疾病。五色俱見,則表示寒熱並存。

問:我聽說人體與天地相應,內有五臟,與五音、五色、五味、五時、五位相應;外有六腑,與六律相應。主持陰陽的諸經脈,與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氣、十二時辰、十二經水、十二經脈相應,這就是五臟六腑應合天道的方式。十二經脈是人體所以能生存,疾病所以能發生,人體所以能治癒,疾病所以能產生,學習的開始,以及技藝的終極境界,容易理解的部分,以及高深莫測的部分。它的離合出入是怎樣的?答:這是容易理解的部分,高深莫測的部分只有上天才知道,請讓我詳細說明:

足太陽膀胱經的本經,分支進入膕窩,其中一路向下到臀部五寸處,分支進入肛門,屬於膀胱,散布到腎臟,循行脊柱到達心臟,然後散布開來。直行的部分,從脊柱向上到達項部,再回到太陽經,這是一條經絡。

足少陰腎經的本經,到達膕窩,分支與太陽經相交會,向上到達腎臟,在第十四椎骨處,屬於帶脈。直行的部分,連接舌根,再從項部出來,與太陽經相合,這是一個交會點。(《九墟》說:或者認為所有陰經的分支都是本經。)

足少陽膽經的本經,或者認為所有經脈的分支都是本經。(另一種說法是繞過大腿根部進入毛髮交界處,與厥陰經相合)。分支進入季肋之間,循行胸腔內部,屬於膽囊,散布到肝臟,貫穿心臟,向上到達咽喉,從耳下頷部出來,散布到面部,連接眼系,在外眼角與少陽經相合。

足厥陰肝經的本經,分支從足背上部,向上到達毛髮交界處,與少陽經相合,與分支一起循行,這是一個交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