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 卷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八 (6)

1. 經絡受病入腸胃五臟積發伏梁息賁肥氣痞氣奔豚第二

臍下積疝瘕,胞中有血,四滿主之。臍疝繞臍而痛,時上衝心,天樞主之。氣疝噦嘔,面腫奔豚,天樞主之。奔豚,卵上入,痛引莖,歸來主之。奔豚上下,期門主之。疝瘕,髀中急痛,循脅,上下搶心,腹痛積聚,府舍主之。奔豚腹脹腫,章門主之。少腹積聚,勞宮主之。

環臍痛,陰騫兩丸縮,堅痛不得臥,太衝主之。寒疝,下至腹腠膝腰,痛如清水,大腹(一作小腹)諸疝,按之至膝上,伏兔主之。寒疝痛,腹脹滿,痿厥少氣,陰市主之。大疝腹堅,丘墟主之。

白話文:

腹部以下疝氣積聚、腫塊,子宮出血,腹部脹滿,以四滿穴為主治。肚臍周圍疝氣疼痛,有時疼痛向上衝到心臟,以天樞穴為主治。氣滯引起的疝氣伴隨嘔吐、面腫、奔豚氣逆,以天樞穴為主治。奔豚氣逆,疼痛由下腹部向上衝到陰莖,以歸來穴為主治。奔豚氣逆上下竄動,以期門穴為主治。疝氣腫塊,大腿內側疼痛,疼痛沿著肋部上下竄動,腹部疼痛積聚,以府舍穴為主治。奔豚氣逆導致腹部脹大腫痛,以章門穴為主治。下腹部積聚,以勞宮穴為主治。

肚臍周圍疼痛,陰部萎縮,睾丸縮小、堅硬疼痛難以躺臥,以太衝穴為主治。寒邪引起的疝氣,疼痛向下到達腹部、胸部、膝蓋、腰部,疼痛像清水一樣,腹部(或下腹部)各種疝氣,按壓疼痛會延伸到膝蓋以上,以伏兔穴為主治。寒邪引起的疝氣疼痛,腹部脹滿,肢體痿弱、厥冷、少氣,以陰市穴為主治。疝氣腫塊腹部堅硬,以丘墟穴為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