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臨證指南醫案》~ 卷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九 (5)

1. 產後

欽,初產汗出眩暈。胸痞。腹痛。宜通惡露。(新產惡露瘀滯)

山楂,延胡,鬱金赤芍,炒牛膝,香附,童便(沖),益母草湯代水。

又,腹痛少緩。但胸痞痰多。治從上焦。

炒山楂,鬱金,丹參橘紅,炒川貝,甜花粉

程,衝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故奇脈之結實者。古人必用苦辛。和芳香。以通脈絡。其虛者。必辛甘溫補。佐以流行脈絡。務在氣血調和。病必全愈。今產後體虛。兼瘀而痛。法當益體攻病。日期已多。緩治為宜。(體虛兼瘀)

生地,生薑,丹皮,琥珀末(調入)

此苦辛偶方。加丹皮以通外。琥珀以通內。所以取效。

又,回生丹,取米醋煮大黃一味。約入病所。不礙無病之所。故亦效。二法皆入絡藥。

又,小生地,歸鬚,紅花,郁李仁,柏子仁茯神

又照前方去紅花郁李仁。加澤蘭

某(二五),惡露淋漓。痛由腰起。攻及少腹。此督帶空虛。奇經氣阻奚疑。奇經為病。通因一法。為古聖賢之定例。

當歸,楂肉炭,炒丹皮,澤蘭,川斷,制首烏

唐,產後驟脫。參附急救。是挽陽固氣方法。但損在陰分。其頭痛汗出煩渴。乃陽氣上冒。凡開泄則傷陽。辛熱則傷陰。俱非新產鬱冒之治道。嘗讀仲景書。明本草意。為是擬方於後。亦非杜撰也。(鬱冒)

生左牡蠣(一錢),生地(二錢),上阿膠(二錢),炒黑楂肉(三錢),茺蔚子(一錢半)

吳,新產陰氣下泄。陽氣上冒。日晡至戌亥。陽明胃衰。厥陰肝橫。肝血無藏。氣衝擾膈。致心下格拒。氣干膻中。神亂昏譫。若惡露衝心則死矣。焉有天明再醒之理。回生丹酸苦直達下焦血分。用過不應。諒非瘀痹。想初由汗淋發熱。凡外感風邪。邪滯汗解。此熱昏亂。即仲景之新產鬱冒也。

倘失治。必四肢牽掣。如驚似風癇則危。議從亡陽汗出譫語例。用救逆法。

龍骨(三錢),生牡蠣(三錢),桂枝(五分),淮小麥(百粒),炙甘草(三分),南棗(二錢)

又,氣從湧泉小腹中。直衝胸臆。而心下痛。巔暈神迷。此肝腎內怯。無以收納自固。每假寐必魂魄飛越。驚恐畏懼。非止一端。救逆法鎮陽頗應。但少補虛寧神。益之固之耳。

人參(二錢),龍齒(三錢搗),棗仁(三錢),茯神(三錢),炒黑杞子(二錢),黑殼建蓮肉(五錢)

紫石英一兩。搗碎。用水三盞。煎減半。用以煎藥。

又,兩法皆效。下元虛損無疑。八脈無氣把握。帶下淋漓不止。夢魂跌僕。正經旨下虛則夢墜也。議鎮固奇脈方。

人參(二錢),龍齒(三錢),棗仁(三錢),茯神(三錢),桑螵蛸(炙二錢),炒黑遠志(五分)

用紫石英煎湯。煎藥。

又,昨午憂悲嗔怒。大便後。陡然頭暈。繼以嘔逆。胸痞止。心洞嘈雜。仍不能食。子夜寒戰鼓慄。寅刻津津微熱。神昏妄見。巔痛乳脹。腹鳴。短氣呵欠。似乎嘆息之聲。此乃下元根蒂未堅。偶觸心機。諸陽神飛旋動舞。仲景論先厥後熱。知飢不能食。乾嘔。列於厥陰篇中。

蓋危病初效。未沾水穀精華。則胃土大虛。中無砥柱。俾厥陰風木之威。橫衝震盪。一如釋典混沌劫。於地水火風卒來莫御矣。當此醫藥。全以護陽固陰。但血舍耗涸。剛猛及滋膩。總在難施之例。無暇理病。存體為要。

人參(五錢),熟附子(一錢),川桂枝木(一錢),炮薑炭(一錢),炙黑甘草(五分),茯苓(三錢)

沈,此產後陰虛瘧疾。鼻煤。喉燥舌乾。脘痞不飢。大便窒塞不通。乃陽明津枯。不上供肺。下少滋腸。風陽遊行。面腫耳聾。仲景謂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後人以飲食消息。取義甘寒。則知辛溫逐瘀之謬。

人參,炒麥冬,棗仁,烏梅肉,蜜水炒黃知母

又,酸味泄肝。胃氣乃降。大便通後。汗大出。心中刺痛。皆營液內耗。陽氣衝突。仲景三病之鬱冒見端矣。雖痰吐咯。無苦燥耗氣之理。

人參,阿膠,生地,麥冬,生白芍,炙草

張,產後鬱冒。汗出潮熱。腹痛。

炒生地,炒山楂,丹參,茯神,浮小麥,黑穭豆皮

吳,產後十二朝。先寒戰。後發熱。少腹㽲痛。腹膨滿。下部腰肢不能轉側伸縮。小溲澀少而痛。此敗血流入經絡。延及變為瘍症。議用交加散。(敗血入經絡為瘍)

小生地,生薑,車前,牛膝,五靈脂,炒楂肉,調入琥珀末一錢

又,十六朝。諸症稍減。每黃昏戌亥時。沖氣自下而上。至胸中即脹悶。肢冷汗出。右腹板實。此厥陰肝臟。因驚氣逆。今惡露未清。重鎮酸斂。均為暫忌。擬和血調血為穩。

歸鬚,炒桃仁,延胡,炒楂肉,官桂,香附,川楝,小茴

又,人參,當歸,白芍,炙草,茯神,香附,桂心,廣皮,

程,脈濡。惡露紫黑。痛處緊按稍緩。此屬絡虛。治在衝任。以辛甘理陽。(營絡虛寒惡露未清)

炒歸身,炒白芍,肉桂,茯苓,小茴,杜仲

又,脈濡空大。營絡虛冷。

人參,炒歸身,炒白芍,茯神,炙草,桂心

又,當歸羊肉湯加茯苓茴香

許,產後陰虛。肝風動灼。喉干嗆咳。晚則頭暈。(陰虛風陽動)

阿膠,細生地,天冬,茯神,小麥,川斛

程,坐蓐過勞肝風陽氣動。面浮氣短。腹膨。惡露未清。不可膩滯。須防痙厥。

小生地,丹參,澤蘭,茯神,黑穭豆皮,琥珀末

又,血分既虧。風陽動泄。汗出心悸。此辛氣走泄須忌。所慮痙厥。如已見端。議靜藥和陽意。

阿膠,雞子黃,細生地,生牡蠣,丹參,茯神

某,產後下焦陰虧。奇脈不固。陽浮乃升。風動則飧泄嘈雜。液損必消渴骨熱。治在肝腎。靜藥固攝。

熟地,湖蓮,炙草,五味,芡實山藥,旱蓮,女貞

某,新產後。陰分大虛。汗出胸痞潮熱。陽浮衛不固。雖痰多咳頻。忌用苦辛表散。恐久延蓐勞耳。(陰虛陽浮汗泄)

炒生地,炒麥冬,生扁豆,炙草,金石斛,丹參,茯神,甘蔗漿

某,產後身痛。少腹滿。(血虛寒滯)

楂肉,川芎(醋炒),延胡(醋炒),澤蘭,丹皮,艾葉,小茴,香附(醋炒),茯苓,益母膏丸。

又,當歸,桂心,茴香,香附,紫石英,茯苓,羊肉膠丸。

孫,產難。傷力驚恐。面微浮。腹膨。小便不爽。(氣血滯兼濕)

炒黑楂肉,大黑豆皮,大腹皮絨,生香附,茯苓,澤瀉

白花益母草煎湯代水。

金,腹脹氣滯。久瀉。產後五日。(氣滯脹瀉),

於朮,厚朴,茯苓,澤瀉,南山楂,延胡

凌,一歲四氣之交。夏季發泄為甚。凡夏至一陰初復。未及充盈。恰當產期。為陰氣未充先泄。暑熱乘隙內侵。正如內經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處矣。產科未明此旨。徒曉產後逐瘀成藥。苦辛破血。津液愈劫。所伏暑熱。無由可驅。六氣客邪。內迫臟腑。漸漸昏蒙內閉。攻熱害正。

養正邪留。藥難立方調治。幼讀仲景。揣摩聖誨。惟育陰可以除熱。況乎暑必傷氣。人參非益氣之聖藥乎。大隊陰藥。佐以人參。誠為陰分益氣之法。服之熱癤壘壘而起。惡露緩緩而下。扶正卻邪。並行不悖。今穀食已安。諒無反復。難成易虧之陰。須安養可望圖功。倘加情志感觸。

輕則奇損帶淋。重則髓枯蓐損。莫道贈言之不詳也。(陰虛夾暑)

烏骨雞(一隻),人參(二兩秋石拌),鮮生地(三兩),柏子仁(一兩半),天冬(一兩半),麥冬(二兩),阿膠(二兩),建蓮肉(三兩),茯神(二兩),熬膏。

項,初病舌赤神煩。產後陰虧。暑熱易深入。此亟清營熱。所謂瘦人慮虛其陰。(暑傷營陰)

竹葉,細生地,銀花,麥冬,玄參連翹

張,產後十三朝。舌黃邊赤。口渴脘中緊悶。不食不飢。不大便。此陰分已虛。熱入營中。狀如瘧症。大忌表散清克。議滋清營熱。救其津液為要。

細生地,天冬,生鱉甲,丹皮,丹參,茯神,

又,產後血絡空虛。暑邪客氣深入。瘧乃間日而發。嘔惡胸滿。口渴。皆暑熱爍胃津液也。此虛人夾雜時氣。只宜和解。不可發汗膩補。

青蒿梗,淡黃芩,丹皮,鬱金,花粉,川貝,杏仁,橘紅

又,脈緩熱止。病減之象。但舌色未淨。大便未通。產後大虛。不敢推蕩。勿進葷膩。恐滯蒸化熱。蔬粥養胃。以滋清潤燥。便通再議補虛。

生首烏,麻仁,麥冬,蜜水炒知母,蘇子,花粉

某,濁陰上逆。噁心不食。冷汗煩燥。最防暴脫。不可但執惡露滯滿。而專瀉氣攻血也。(陽虛欲脫)

人參,乾薑,附子,澤瀉,衝入童便

某,脈無神。神倦欲昏。汗出。乃陽氣走泄。瀉利系陰氣不守。產後見症。是屬重虛。深恐節間暴脫。而寒熱胸痞腹痛。豈遑論及標末。

人參,製附子,人尿,豬膽汁

某(二五),產後驟加驚恐。陽上瞀冒為厥。左肢麻木。耳竅失聰。皆陽挾內風。混入清竅。以上實下虛。鎮陽填陰。味厚質靜之藥。(產後陰虛陽浮發厥)

熟地,龜甲心,天冬,萸肉,五味,磁石,茯神,黑殼建蓮

某,產後去血過多。陰虛陽實。頭中眩暈。汗出肉瞤。驚畏身熱等症。最易昏厥。苦辛氣味宜忌。

生地,小麥,炙黑甘草,麥冬,阿膠,茯神,生左牡蠣

顧(三一),產後真陰不復。陽越風動。四肢麻木。先厥後熱。

熟地,阿膠,炒杞子,生白芍,茯苓,菊花

徐,少腹沖及心下。脘中痛而脹滿。若云肝氣犯胃。必有嘔逆。前法益陰和陽不應。顯是產後下虛。厥氣上攻。議用柔陽之藥。(衝任虛氣上逆脘痛脹)

炒歸身,蓯蓉,炒枸杞,柏子仁,小茴,茯神

又,沖逆震動而痛。是產後衝任空乏。按定痛減。尤為虛象。緣胃弱減谷。未便湯劑之多。防胃倒耳。

當歸,蓯蓉,紫石英,茯苓,河車,鹿角霜

又,衝脈逆。則諸脈皆動。天朗晴和少安。由陰分虛及陽分可徵。前法包舉大氣。溫養佐通。是為絡方。日來春升。略有衄血。然無清寒可投。加鹹味佐其入陰。從產後下焦先傷耳。原方減鹿霜歸身。亦恐升陽也。加枸杞桂圓。以痛在左。故養肝是議。

虞(三二),背寒心熱。天明汗出乃涼。產後兩三月若此。此屬下焦真陰已虧。漸擾陽位。二氣交乘。並非客症。頭暈耳鳴心悸。寒熱後必瀉。內風震動。當與靜藥。(陰虛風陽動,六月二十日)

人參,炙草,白芍,麥冬,炒生地,炒烏梅

又,前法酸甘。益陰和陽。諸病皆減。然此恙。是產後下焦百脈空乏。謂之蓐損。填隙固髓為正治。緣穀食未加。沉膩恐妨胃口。加餐可用丸藥。(七月初三)

人參,炙草,阿膠,生地,麥冬

又,照前方加桂枝木茯苓南棗(八月初七)

又,產後都屬下焦先損。百脈空隙。時序夏秋。天暖發泄加病。此扶陽益陰得效。今諸症向愈。寢食已安。獨經水未至。其衝任奇脈不振。須臟陰充旺。脈中得以遊溢耳。(九月初一)

熟地(水制),人參,阿膠,萸肉,遠志炭,山藥,茯神,建蓮,烏骨雞膏丸。

吳,坐蓐過勞。驚恐交迫。真陰既傷。經年不復。目暗昏花。煩動熱升。皆腎陰不得自充。何以涵養肝木。厥僕眩暈。陽挾肝風直上無制。則當靜藥填陰。佐酸以收攝。

熟地,阿膠,五味,萸肉,北沙參,茯神,黑穭豆皮,秋石(二分調入)

陳(二八),寒熱時作。經歲不痊。且產後病起。陽維為病明矣。(陽維病寒熱),歸桂枝

郭(二四),產後下元陰分先傷。而奇經八脈。皆麗於下。肝腎怯不固。八脈咸失職司。經旨謂陽維脈痛。苦寒熱。陰維脈病。苦心痛。下損及胃。食物日減。然產傷先傷真陰。忌用桂附之剛。溫煦陰中之陽。能入奇經者宜之。(下損及胃奇脈虛)

人參,鹿茸,紫石英,當歸,補骨脂,茯苓

陳(四一),產後四月。腰痛牽引少腹。冷汗不食。(營絡虛寒腰腹痛)

當歸,羊肉,小茴,桂枝木,茯苓,紫石英

沈,產後動怒。氣血皆逆。痛嘔不臥。俯不能仰。面冷肢冷。口鼻氣寒。痛必自下衝上。此屬疝瘕厥痛。(氣血寒滯結瘕)

淡吳萸,韭白,兩頭尖,川楝子,桂枝木,茯苓

吳(二六),產後百日內。右脅下少腹痛堅膨。絡空無血。氣乘於中。有結聚癥瘕之累。延及變成脹滿。經水不轉。成大病矣。

當歸,桂心,生桃仁,牛膝,山楂,炒黑小茴

陸,產後邪深入陰。氣血膠結。遂有瘕疝之形。身體傴僂。乃奇脈綱維不用。充形通絡可效。仿仲景當歸羊肉湯意。

歸身,蓯蓉,杞子,小茴,茯苓,紫石英,羊肉膠丸

某,產後胞損溺淋。筋脈牽掣。治當攝下。(胞損)

桑螵蛸,生沙苑,萸肉炭,炒黃柏,茯神

馮(四二),產後兩月。汗出身痛。(營衛兼虛),歸耆建中湯

余,產後不復。心悸欲嘔。遇寒腹痛。先議進和營衛。繼當補攝。歸桂枝湯加茯苓。

吳(三八),胃痛三月不止。茹素面黃。產後吞酸少食。中焦陽憊。豈宜再加攻泄。與辛補血絡方。(陽虛胃痛血絡瘀滯)

桃仁,歸鬚,公丁香皮,川桂枝,半夏,茯苓

某,產虛。下焦起病。久則延胃。不飢不食。乃陰損及陽。陽明脈空。厥陰風動掀旋。而頭痛面浮。肢冷指麻。皆亡血家見象。(陰損及陽肝風犯胃)

人參(一錢),杞子(炒焦三錢),歸身(一錢),牛膝(鹽水炒焦一錢),巴戟天(一錢),浙江黃甘菊花炭(五分),茯苓(一錢半)

(丸方)人參(二兩另研),茯苓(二兩蒸),萸肉(二兩炒焦),五味(一兩半),杞子(二兩炒),桑螵蛸谷(鹽水煮烘一兩),生白龍骨(一兩),浙江黃菊花(一兩炙炭),

蜜丸。早服四錢。開水送。

楊(三一),自幼作勞。即患頭眩。加之刮痧。一月之內。必發數次。前歲產後。體甚不健。右耳日夜響鳴。鳴即頭眩。神色衰奪。唇黃舌白。帶下手冷腳腫。脈右大是陽明空。氣泄不固。暖下溫中主之。(胃虛下焦虛寒)

人參(二兩),桑螵蛸(三兩制),鹿角霜(一兩半),淡蓯蓉(一兩半),炒杞子(二兩),柏子霜(一兩半),茯苓(一兩半),紫石英(一兩半醋煅飛),白龍骨(一兩半),

紅棗四兩。蘄艾五錢。水煮搗丸。服四錢。

某,胃痛欲嘔肢冷。痛引腰背。產後病發更甚。

當歸,炒沙苑,炒黑杞子,炒黑小茴,鹿角霜,生精羊肉煎服。

(丸方)人參,鹿茸,生杜仲,炒杞子,當歸,鹿角霜,茯苓,沙苑,小茴,羊腰子蒸熟搗丸。

鄒(三二),陽不入陰。不寐汗出。產傷。陰先受損。繼而損至奇經。前主溫養柔補。謂陰傷不受桂附剛猛。閱開列病情。全是陰虛陽浮。漏經幾一月。尤為急治。夜進局方震靈丹五十粒。前方復入涼肝。益陰配陽。是兩固法則。(陰虛陽浮經漏)

人參,麋茸,枸杞,天冬,茯神,沙苑

某,產後淋帶。都是衝任奇脈內怯。最有崩漏勞損淹纏之慮。但固補實下。須通奇經者宜之。(奇脈虛淋滯)

桑螵蛸,人參,茯苓,生杜仲,沙苑,芡實,湖蓮

陳,產後百脈空隙。腰脊痛漏淋。

桑螵蛸,鹿角霜,龍骨,淡蓯蓉,炒杞子,沙苑,茯苓

吳,閱病原。產後陰虛液虧。加以平時嗔怒。陽氣暴升。絡血不寧。奇空衝任少貯。帶淋暗泄等症。

阿膠,天冬,當歸,白芍,淡黃芩,青蒿膏,女貞子,茯神,烏骨雞炙,蜜丸。

趙,蓐損八脈。經水不來。帶下頻頻頗多。產後下焦先虛。繼及中宮。乃血液脂膏之涸。桂附熱燥。更助劫爍。此溫藥。是溫養之義。非溫熱之謂。

人參,河車,麋茸,鹿角霜,歸身,茯苓,紫石英

楊,瘕泄起於產後。三年方愈。下損已極。經水幾月一至。來必衰頹如病。奇經衝任交空。下焦畏冷。食冷則瀉。心中疼熱。暖下溫經主之。(虛寒瘕泄)

人參,鹿角霜,炒菟絲,生杜仲,炒杞子,熟白朮,淡骨脂,茯苓,蒸餅丸。

金(三八),經後即背寒不熱。逾月不愈。嗽痰有血。自秋令產蓐。屢屢若傷風咳嗽。正月至谷減。思產後不復是下虛。形寒減食。先調脾胃。即和營衛法。(中虛),人參建中湯

某,易飢易怒。腹溏氣墜。知飢不進食。自胎前至今。兩月不愈。並非客邪。用固攝升陽。(督任虛寒)

鹿茸,鹿角霜,熟地炭,當歸,桂枝,五味,茯苓

某,產後十年有餘。病發必頭垂脊痛。椎尻氣墜。心痛冷汗。此督任氣乖。蹺維皆不用。是五液全涸。草木藥餌。總屬無情。不能治精血之憊。故無效當以血肉充養。取其通補奇經。

鹿茸,鹿角霜,鹿角膠,當歸,茯苓,杞子,柏子仁,沙苑,生杜仲,川斷

潘,胎前水溢浮腫。喘滿不得臥。余用開太陽膀胱獲效。既產浮腫自然漸退。女科不明產後下虛。專以破氣寬脹。百日來腹大且滿。按之則痛。此皆氣散瀰漫。丸藥又補澀守中。益助其鈍氣血凝澀。經候不來。為難治之病。議腎氣湯。煅藥成炭。取其氣之通。勿令味濁。兼調琥珀末以調其血澀。仿古法中之所有。非杜撰也。(陽虛腫脹)

桂七味加車前牛膝。炒炭。水洗煎。臨服調入琥珀末。

徐(三六),產後九年。心中脹甚則瀉甚。肌浮足腫。食減過半。凡脹必有喘。產後先傷在下。用薛氏濟生丸三錢。十服。

某,產後血去過多。下焦衝任空虛。跗腫腹膨。形寒面黃。脈濡。當用溫養。

鹿角霜(三錢),補骨脂(一錢),紫石英(三錢),茯苓(三錢),桂心(四分),炒黑小茴(七分)

方(三二),脈沉濡。產虛寒入。痛脹。腹鳴晨泄。病人述心痛嘔逆。其實治下為是。

熟附子,胡蘆巴良薑,炒黑茴香,茯苓,廣木香

朱(四六),脈微弱。形無華色。據說病起產後。食減吐瀉。是下焦不復。中焦又傷。漸加浮腫脹滿。倏甚忽平。皆下焦厥逆上衝也。下虛於產後。剛劑難以專任。是病之不易取效者在此。

淡蓯蓉,炒黑杞子,當歸,小茴,茯苓,沙苑

又,濟生腎氣丸(一兩二錢)

某(四五),產後未滿百日。胸脅骨節收引。四肢肌肉麻木。浮腫腹脹。早輕夜重。食減。畏寒便溏。脈得右遲左弦。先與理中。健陽驅濁。

人參,炮姜,淡附子,焦白朮,枳實,茯苓

範,病脹起於產後。下焦先傷。濁陰犯中。不可以脹滿為實症。夫腑陽不通。腎氣散漫。吸氣不入。息音如喘。此身動便喘。非外客之邪干肺。春半溫氣外侵。面腫頸項結核。曾以夏枯菊葉辛解得效。乃一時暴邪治法。至於本病之腹滿洞泄跗腫。未經調理。且脹勢侵晨至午頗減。

日暮黃昏脹形漸甚。中焦陽微。已見一斑。愚見脹滿在中。而病根在下。仲景於產後失調。都從下虛起見。閱女科湯藥一方。殊屬不解。思平居咽乾喉痹牙宣。肝腎真陰下虧。不敢剛藥宣通。仿薛氏腎氣法。減泄肝如牛膝肉桂之辛。不致劫陰。仍可通陽為法。

六味去萸加芍藥附子牡蠣炒炭煎。

又,小滿節。古云痛隨利減。今便利仍痛。非是實症。肝失調暢。當理用以益水母。不取芍藥之和陰。加當歸小茴香拌炒焦黑。以通肝臟脈絡之陽。又辛散益腎也。照前方去芍。加茴香拌炒當歸。

某,產後腫脹不愈。顯系下虛。肝腎氣不收攝。形寒痞悶。食少痰多。脈細肉消。治從陰分。非分和攻消者。

濟生腎氣丸沉香汁衝開水送,接服金匱腎氣丸。

王,脹滿六年。產後小愈。今脹勢復甚。兼脫肛淋症。大腿熱如滾水滾潑。食入臍中作痛。議治其腑。(溫熱腫脹)

小溫中丸(三錢),六服。

傅,風勝為腫。濕甚生熱。乃經脈為病。但產後百日。精神未復。不可過劫。(風濕)

羚羊角木防己,片薑黃,川桂枝,大杏仁,苡仁

方,產後腹大。半年不愈。近日有形衝突。腸如刀攪。據述坐蓐艱產。血去盈斗。而腹形即已脹滿。想八脈不用。腎氣散越不收。非瘀血積氣為病。議用大全方烏雞煎丸。(奇脈虛腎氣不攝腫脹)

烏骨雞,人參,蒼朮,附子,烏藥,肉桂,陳皮草果,紅花,海桐皮黃耆,白朮,蓬朮,川烏,延胡,白芍,木香,肉果,琥珀,丹皮

即以雞撏去毛頭嘴爪腸雜。將藥放雞肚內。貯砂鍋中。以好酒一斗同煮。令乾。去雞骨。以,油單盛焙令乾。為末。蜜丸。

範,衝任傷。督帶損。皆由產時勞怖。理難復元。固攝下真。兼理奇脈。治非背謬。但腹滿膨痛。若徒固補。不以通調。恐滋脹腫。大意陽宜通。陰宜固。包舉形骸。和養脈絡。乃正治方法。病樣多端。紛紜縷治。難以立方矣。

人參,鮮河車膠,淡蓯蓉,砂仁制熟地,鹿角霜,歸身,茯苓,紫石英,小茴香,羊腰子

某,產後下虛。血病為多。今脘中痞脹。減食不適。全是氣分之恙。但調氣寬中。勿動下焦為穩。(氣滯脘痞脹)

香附,神麯,蘇梗,白蔻仁,茯苓,桔梗

朱(四十),產後冬月。右腿浮腫。按之自冷。若論敗血。半年已成癰瘍。針刺泄氣。其痛反加。此乃衝任先虛。蹺維脈不為用。溫養下元。須通絡脈。然取效甚遲。恪守可望卻病。(下焦脈絡寒滯腫痛)

蓯蓉,鹿角霜,當歸,肉桂,小茴,牛膝,茯苓,鹿角膠溶酒蜜丸。

某,產後必病。陰虛可知。兩足跗中筋掣瘀痛。不耐走趨。當溫養肝腎。以壯筋骨。但食後脘中痞阻。按之漉漉有聲。手麻脅痛。心煩。耳目昏眩。宛是陽氣不主流行。痰飲內聚之象。處方難以兼攝。議用分治法。(肝腎虛兼痰飲)

中焦藥。日中服。桂苓六君子。竹瀝薑汁法丸。

下焦藥。侵晨服。從四斤丸金剛丸參寫。

蓯蓉,牛膝,虎骨,生杜仲粉,天麻木瓜萆薢,蜜丸。

程,脈沉。喘咳浮腫。鼻竅黑。唇舌赤。渴飲則脹急。大便解而不爽。此秋風燥化。上傷肺氣。氣壅不降。水穀湯飲之濕。痹阻經隧。最多坐不得臥之慮。法宜開通太陽之裡。用仲景越婢小青龍合方。若畏產後久虛。以補溫暖。斯客氣散漫。三焦皆累。閉塞告危矣。(燥傷肺氣水氣痹阻)

桂枝木,杏仁,生白芍,石膏,茯苓,炙草,乾薑,五味

陳(三十),夏季坐蓐。秋月熱病。半年來不寐不便。無皮毛焦落之象。是痰飲為氣所阻。以致升降失常。乃痹之基也。議宣肺以通腸。(痰飲阻氣不寐不便)

紫菀(八錢),杏仁(三錢),枳殼(一錢),桔梗(一錢),栝蔞皮(一錢),鬱金(一錢)

陸,背寒。夜臥氣衝欲坐。乃下元虛乏。厥濁飲邪皆令上泛。胎前僅僅支撐。產後變症蜂起。奈何庸庸者流。泄肺冀其嗽緩。宜乎藥增病勢矣。(下虛飲濁上逆)

桂枝,茯苓,炙草,五味,淡乾薑

許,實喘屬肺。虛喘屬腎。產後下虛最多。痰飲易於上泛。喘嗽食減。有浮腫脹滿。不得臥之憂。不可小視。

茯苓,生白芍,乾薑,五味

王,產後未復。風溫入肺。舌白麵腫喘咳。泄瀉。小水漸少。必加腫滿。不易治之症。(風溫客肺飲邪上逆)

蘆根,苡仁,通草豆黃卷,

又,淡滲通泄氣分。肺壅得開而臥。再宗前議。

通草,蘆根,苡仁,大豆黃卷,木防己,茯苓

又,過投絕產凝寒重藥。致濕聚阻痰。兩投通泄氣分已效。再用暖胃滌飲法。

半夏,薑汁,黍米,茯苓

又,支飲未盡。溏瀉不渴。神氣已虛。用澤術湯。

生於術,建澤瀉,茯苓,苡仁

某,脈小左弦。咳逆脘悶。小便不利。大便溏瀉。不思納穀。噯氣臭穢。此皆胎前氣上逆沖。濁得盤踞膈間。肺失清肅降令。上竅痹。致下竅不利。湯食聚濕。氣不宣行。怕延出浮腫腹滿。喘急不臥諸款。不獨以產後通瘀為事。(濕濁踞膈肺不肅降)

鬱金汁,杏仁,通草,桔梗,茯苓皮,苡仁

沈,產後未復。加以暑熱上干。暑必傷氣。上焦先受。頭脹。微微嘔惡。脘悶不曉飢飽。暮熱早涼。汗泄不已。經水連至。熱迫血絡妄動。蓋陰虛是本病。而暑熱系客氣。清上勿得礙下。便是理邪。勿混亂首鼠。致延蓐損不復矣。(暑傷上焦氣分)

捲心竹葉,生地,炒川貝,連翹心,元參,地骨皮

袁(二一),神識不甚靈慧。陡然狂亂入井。夫暴病痰火風為多。今診視色脈。產後未滿百日。多驚怕。五味皆變。厥陰肝木。順乘陽明。古稱一陰一陽變亂為癇。先以清心胞解營熱。食進便通。再酌調理。(木火盛心營熱)

犀角,生地,菖蒲,元參心,羚羊角,鬱金,竹葉心,連翹心

又,復脈湯去參薑桂。

某(三五),產後不復元。仍自乳撫育。損不能復。即是蓐勞。速速斷乳。藥力可扶。凡產必下焦先損。必以形質血氣之屬。莫以心熱。再用寒涼。伐其生氣。(蓐勞)

人參,當歸,沙苑,杜仲,補骨脂,茯苓,羊內腎(二枚)

沈,時熱。屬上焦病。逾時自解。緣體質素薄。長夏坐蓐。不但肝腎陰傷。諸氣皆為發泄。陰不主戀陽。衝脈上衝。而心熱骨痿。總是陰虧不肯復元。久久延成損症。此與清潤治肺之咳無預。法宜填補下焦。攝之固之。迎養秋收冬藏。胃納有加。庶乎漸安。

紫河車,人參,真秋石,茯神,水煮熟地,歸身,五味,芡實,山藥

生羯羊肉膠共河車膠。二共和丸。

姚(三十),面少華色。脈似數。按之芤澀。產後三年。從未經來。腹中有形。升逆則痛。肩背映脅。卒痛難忍。咳吐都是涎沫。著枕氣衝欲坐。食減便溏。身動語言喘急。此乃蓐勞損極不復。諒非草木可以圖幸。由下焦元海少振。驚恐餒弱。衝脈動。斯諸脈交動。擬益元氣。充形骸。佐重鎮以理怯。護持體質之義。非治病方藥矣。

人參,杞子,白龍骨,茯苓,紫石英,羊肉

鄒(二八),產後成勞損。先傷下焦血分。寒熱數發不止。奇經八脈俱傷。欲嘔不飢。肝腎及胃。有形凝瘕。議柔劑溫通補下。

人參,當歸(小茴香拌炒),茯苓,沙苑,淡蓯蓉,杞子,鹿角霜,生紫石英

汪,產後百日。寒熱消渴。心痛惡食。溏瀉。此蓐勞液涸。已屬沉疴難治。擬酸甘化陰扶胃。望其小安而已。

人參,烏梅,炙草,赤石脂,木瓜,茯神,炒粳米

張(二八),產後下虛。厥氣上衝犯胃。食入嘔脹。脈絡日空。營衛兩怯。寒熱汗泄。淹淹為蓐勞之病。最難調治。

淡吳萸(七分),桂枝(五分),茯苓(三錢),炮姜(八分),炒木瓜(一錢),南棗

黃,產後。陡然驚恐。陰虧。厥陽上逆。血湧吐痰。胸背脅俞大痛。乃八脈空乏之徵。蓐勞重症延綿。最難全好。議鎮固一法。

熟地炭,炒杞子,五味,紫石英,茯神,牛膝炭

又,脈少斂。痛止血緩。仍用鎮納。

熟地,炒杞子,五味,女貞子,芡實,茯神

又,眩暈。腹鳴脘痛。

熟地,炒杞子,五味,茯神,阿膠,萸肉,菊花炭,北沙參

又,烏骨雞,阿膠,熟地,杞子,五味,桂圓,茯神,建蓮,熬膏。人參湯送。

顧,小產三日。脈數。頭痛。脘痞。小腹墜痛。欲厥。此屬鬱冒。(小產鬱冒)

連翹,鬱金汁,丹皮,鉤藤,茯苓,炒山楂,益母草湯煎。

某(二五),小產後。惡露淋漓。營血內虧。厥陽由是鼓動。頭脹耳鳴。心中洞然。病在下焦矣。(營血虛陽升)

枸杞子(三錢),柏子仁(一錢),全當歸(一錢半),白芍(一錢半),穭豆皮(三錢),茯神(三錢)

朱,脈小。半產一日。舌白。頻頻嘔吐青綠水汁涎沫。左肢浮腫。神迷如寐。此胃陽大虛。肝風內泛。欲脫之象。急急護陽安胃。冀得嘔緩。再商治病。(胃陽虛肝風動嘔吐欲脫)

人參,淡附子,炒焦粳米,煨老薑

又,雖得小效。必三陰三陽一周。扶過七日。庶有愈理。

人參,淡附子,熟於朮,炮姜,茯苓,南棗

某,小產不及一月。忽有厥逆痰潮。此陰分既虛。厥陽上冒。今二便已通。神志似屬憒散。病雖已成癲癇。卻非痰火有餘。肝腎位遠。治宜鎮補。擬陳無擇琥珀散。(陰虛陽冒成癲癇)

人參,白芍,鐵落,辰砂,磁石,遠志,菖蒲,牛黃,琥珀

孔,形畏寒凜凜。忽然轟熱。腰膝墜脹。帶下汗出。由半產下焦之損。致八脈失其擁護。少腹不和。通攝脈絡治之。(奇脈陽虛不升固)

鹿角霜,炒當歸,杜仲,菟絲子,小茴香,桂枝

陳,懷妊三月。小產半年不復。寒從背起。熱起心胸。經水後期不爽。帶下脈脈不斷。脊膂腰髀痿墜痠疼。膝骨跗脛易冷無力。由衝任督帶傷損。致陰陽維蹺不用。調治非法。有終身不肯孕育之累。(奇脈虛淋滯)

鹿角霜,炒枸杞,當歸,炒沙苑,桂枝,小茴

顧,上年小產。下虛不復。冬令藏聚未固。春夏陽升。風溫乘虛上受。清竅不利。耳失聰。鼻多塞。咽燥痰稠。悉見上焦不清。究竟下虛是本病。議食後用清竅。早上用鎮納。(下虛上受風溫)

青菊葉(三錢),羚羊角(一錢),黑梔皮(一錢),連翹心(一錢半),玄參心(二錢),苦丁茶(一錢)

磁石六味加龜膠北味。

程,久瀉延虛。痛後而瀉。氣弱不司運行。病因小產而來。法當中下兩調。(陽氣虛久瀉)

人參,炒菟絲子,木香,茯苓,炒白芍,炒補骨脂

汪,小產後。氣衝結瘕。是奇經八脈損傷。醫謂病尚有形。僉從瘀血施治。半年來肌肉大消。內熱。咯痰帶血。食過脘下。輒云腹痛。蓋產後下焦真陰大虧。攻瘀清熱。氣味苦辛。是重虛其虛。藥先入胃。既不中病先戕胃口。致令飲食廢矣。陰虛生熱。經訓灼然。只以胃口傷殘。

難與滋膩之藥。此症延成蓐勞。必得飲食漸和。方有調病之理。見病治病。貽害豈可再循前轍。議肝胃兩和方法。(蓐勞)

炒黑杞子(三錢),云茯神(一錢半),柏子仁(三錢),生沙苑(一錢),焦當歸(一錢),小茴(七分同當歸合炒),紫石英(五錢先煎廿滾入藥)

某,三次兩月胎漏而下。是厥陰失養。脈數右大。腹痛惡露未盡。(肝虛血滯)

柏子仁,炒楂肉,丹皮,澤蘭葉,細生地,調入琥珀末

倪,小產半月頗安。忽然腰腹大痛。或攢膝跗足底。或引脅肋肩胛。甚至湯飲藥餌。嘔吐無存。娠去液傷。絡空風動。昔賢謂按之痛緩屬虛。勿道諸痛為實。(液虛風動)

炙草,淮小麥,南棗,阿膠,細生地,生白芍

又,往常經候不調。乃癥瘕為痛。蔥白丸

金匱要略云。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新產血虛。多汗出。善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心典云。血虛汗出。筋脈失養。風入而益其勁。此筋病也。亡陰血虛。陽氣遂厥。而寒復郁之。則頭眩而目瞀。

此神病也。胃藏津液。而滲灌諸陽。亡津液。胃燥。則大腸失其潤。而大便難。此液病也。三者不同。其為亡血傷津則一。故皆為產後所有之病。即此推之。凡產後血虛諸症。可心領而神會矣。張路玉云。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眼花頭暈。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或痰涎壅盛者。

急用熱童便主之。或血下多而暈。或神昏煩亂者。芎歸湯加人參澤蘭童便。兼補而散之。又敗血上衛有三。或歌舞談笑。或怒罵坐臥。甚則逾牆上屋。此敗血衝心多死。用花蕊石散。或琥珀黑龍丹。如雖悶亂。不致顛狂者。失笑散加鬱金。若飽悶嘔惡。腹滿脹痛者。此敗血沖胃。

五積散。或平胃加薑桂。不應。送來復丹。嘔逆腹脹。血化為水者。金匱下瘀血湯。若面赤嘔逆欲死。或喘急者。此敗血沖肺。人參蘇木。甚則加芒硝盪滌之。大抵衝心者十難救一。沖胃者五死五生。沖肺者十全一二。又產後口鼻起黑色。而鼻衄者。是胃氣虛敗。而血滯也。

急用人參蘇木。稍遲不救。丹溪云。產後當大補氣血。即有雜症。以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虛。皆不可發表。景岳云。產後既有表邪。不得不解。既有火邪。不得不清。既有內傷停滯。不得不開通消導。不可偏執。如產後外感風寒。頭痛身熱。便實中滿。脈緊數洪大有力。

此表邪實症也。又火盛者。必熱渴躁煩。或便結腹脹。口鼻舌焦黑。酷喜冷飲。眼眵。尿痛溺赤。脈洪滑。此內熱實症也。又或因產過食。致停蓄不散。此內傷實症也。又或鬱怒動肝。胸脅脹痛。大便不利。脈弦滑。此氣逆實症也。又或惡露未盡。瘀血上衝。心腹脹滿。疼痛拒按。

大便難。小便利。此血逆實症也。遇此等實症。若用大補。是養虎為患。誤矣。以上四家之論。俱屬產後治病扼要處。學者當細心體察。再參觀葉先生醫案。更能博考群書。以治產後諸病。易如反掌矣。否則如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如跛能履。不能以與行也。烏得稱司命哉。

(秦天一)

婦人善病。而病由產後者為更多。亦為更劇。產後氣血大虧。內而七情。外而六氣。稍有感觸。即足致病。使治之失宜。為患莫測。朱丹溪曰。產後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症。以末治之。此語固為產後症之宗旨。而症實多端。論其常。未盡其變也。醫者惟辨乎脈候。以明內外之因。

審乎陰陽。以別虛實之異。病根透徹。而施治自效。慎毋以逐瘀為了事。亦毋以溫補為守經。今觀先生案中。凡內因之實症。未嘗不用攻治之劑。然如熱熾昏亂。有似惡露衝心者。先生則曰。陰氣下泄。陽氣上冒。從亡陽汗出譫語例。為救逆法。如少腹沖及心脘。痛而脹滿。

有似肝氣犯胃者。先生則曰。產後下虛。厥氣上攻。惟用柔陽之藥。如頭痛汗出煩渴。有似感冒風寒者。先生則曰。開泄則傷陽。辛熱則傷陰。從仲景新產鬱冒之治以立方。至於奇經八脈。為產後第一要領。蓋八脈麗於下。產後陰分一傷。而八脈自失所司。溫補鎮攝。在所必先。

無奈世人罕知。即有一二講論者。終屬影響模糊。惟先生於奇經之法。條分縷析。盡得其精微。如衝脈為病。用紫石英以為鎮逆。任脈為病。用龜板以為靜攝。督脈為病。用鹿角以為溫煦。帶脈為病。用當歸以為宣補。凡用奇經之藥。無不如芥投針。若夫外因為病者。風溫入肺。

葦莖湯甘寒淡滲。以通肺氣。遇寒腹痛。用當歸桂枝湯。辛甘化陽。以和營衛。暑氣上干。則陰虛是本病。暑熱是客氣。清上勿致礙下。便是理邪。如濕傷脾陽。而飲邪阻氣。用苦溫淡滲之品。澤術湯治之。熱蒸化燥而胃阻腸痹。用首烏麻仁麥冬花粉清滋潤燥之劑治之。熱乘陰虛而入營中。

則忌表散清克。惟育陰可以除熱。更如邪入營絡而成瘧症。不得發汗膩補。當以輕清和解為主。要之先生於內因之症。一一尋源探本。非同俗手漫謂補虛。於外因之端。種種審變達權。不以產後自為荊棘。惟讀書多而胸具靈機。故於丹溪本末二字。尤為神化無跡。此所謂知其要者。

一言而終。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也。案中諸症甚多。學者果能悟焉。則一以貫之矣。(龔商年)

徐評,近來諸醫。誤信產後屬寒之說。凡產後無不用炮姜熟地肉桂人參等藥。不知產後血脫。孤陽獨旺。雖石膏竹茹。仲景亦不禁用。而世之庸醫。反以辛熱之藥戕其陰而益其火。無不立斃。我見甚多。案中絕無此弊。足徵學有淵源。惟喜用人參。而少用血藥。消痰清胃之法。

尚未見及。則有未到也。胎產之後。總由營虛大脫。不論有邪無邪。必養血為主。其去瘀消痰降火驅風種種治法。皆從血分中推詳變化。不離本官。案中諸方多隨見施。竟有不似產後之方者。此非專門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