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

紅花

HONG HUA

  • 英文名稱:Carthamustinctorius L. Safflower Safflower, Floscarthami
  • 別名:刺紅花,紅藍花,草紅花,川紅花
  •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紅花的乾燥花,夏季花由黃變紅時採摘取管狀花,注意勿傷基部的子房,除去雜質,陰乾或微火烘乾,此時質較軟,色深紅最佳。(採收花朵時,應趁早晨露水未乾、苞葉銳刺較軟時進行,但也不宜過早。)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西藏, 四川, 山東, 西北地區, 浙江, 貴州, 東北地區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紅花的傳統功效


1. 通經

紅花,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通經」功效尤為突出。多部經典本草均有論述,其作用機理與用量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疏》精闢地闡述了紅花通經的原理:「紅藍花,乃行血之要藥」。它能治療產後血暈、口噤等症狀,是因為惡血不下,逆衝心臟所致。紅花入心入肝,促使惡血下行,從而改善症狀。同樣,對於產後腹內絞痛、胎死腹中,也是因為瘀血阻滯,紅花能活血化瘀,使瘀血排出。但其也強調:「過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斃」,說明用量需謹慎。

《本草綱目》簡潔地概括紅花的功效為「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其中「通經」便是其核心功效之一。《本草匯言》進一步指出,紅花能「破血、行血、和血、調血」,適用於各種因血瘀而導致的婦科疾病,例如經閉不通、產後血暈、惡露不下等,皆可藉由紅花疏通經絡,調節氣血平衡來改善。

《藥品化義》則更深入地探討了紅花用量的影響。文中指出,少用能補血,多用則破血,說明其功效與劑量呈現劑量效應關係,需要根據患者情況和病情輕重調整用量。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認為紅花具有顯著的通經功效,其作用機制主要在於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從而改善因氣血阻滯導致的各種病症。但其藥性較為峻猛,用量需根據實際情況謹慎控制,才能發揮其最佳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籍對紅花的功效和應用有所側重,應結合患者情況,參考多方醫籍,才能準確判斷。

2. 活血化瘀

紅花,古籍中多稱其為活血化瘀要藥,其功效在歷代本草中多有記載。《神農本草經疏》言其「乃行血之要藥」,明確指出紅花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血液循環,解決血瘀問題。其治病機理,如《神農本草經疏》所述,針對產後血暈口噤等症,是因為惡血瘀滯,阻礙血脈運行,導致神志昏迷、口不能言。紅花入心入肝,能使惡血下行,從而改善症狀。

《開寶本草》記載紅花能治「產後血運口噤,腹內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也強調了其化瘀通絡的功效。產後諸疾,多因血瘀所致,紅花正能解決此類問題。《本草綱目》則更簡潔地總結了其功效:「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涵蓋了其多方面的藥理作用。

《本草衍義補遺》提到「紅花,破留血,養血。多用則破血,少用則養血」,說明紅花的用量決定其功效的偏向。用量較多,則著重破血,清除瘀滯;用量較少,則偏向養血,調和血氣。《藥品化義》更進一步闡述了紅花用量的精妙,指出不同用量能產生瀉血、補血、調和血氣等不同效果,體現了古人對藥物劑量的精準把握和臨牀經驗的積累。《本草匯言》則將紅花的作用概括為「破血、行血、和血、調血」,並列舉了眾多因血瘀引起的疾病,指出紅花皆能有效治療,充分肯定了紅花在活血化瘀方面的突出地位。 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紅花活血化瘀功效的肯定,以及其在不同病症中的應用,都體現了紅花在中醫藥領域的重要地位。

3. 清熱涼血

紅花,古籍中屢屢提及其清熱涼血之效,但其作用機制並非單純的「清熱」與「涼血」,而是透過活血化瘀來達到治療目的。不同典籍對其功效的描述,也展現了紅花藥效的多樣性及劑量的重要性。

《新修本草》、《開寶本草》等記載紅花能治產後血瘀、口噤、腹痛等症。這些症狀都與血瘀相關,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排除瘀血,從而緩解症狀。 《本草綱目》則更全面地概括其功效為「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說明紅花不僅能清熱涼血,還能潤燥、止痛等。

《神農本草經疏》深入分析紅花清熱涼血的機理:「行血之要藥」。它認為產後血瘀導致的血暈、口噤,是因惡血逆流上衝,紅花能使惡血下行,從而改善症狀。 《本草匯言》進一步闡述紅花在產後諸疾中的應用,指出它能治療因血瘀導致的各種症狀,例如血暈、口噤、腹痛、惡露不盡等。

《本草衍義補遺》則點明瞭紅花用量的關鍵:「多用則破血,少用則養血」。這說明紅花的藥性並非一成不變,劑量不同,功效亦有差異。劑量少時,能養血;劑量多時,則能破血。 《藥品化義》更詳細地說明瞭紅花不同劑量下,能達到瀉血、補血、調血的不同效果,其藥用價值取決於醫師的精準用藥。

綜上所述,紅花「清熱涼血」的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活血化瘀的作用上。古代醫家通過長期臨牀經驗,總結出紅花在治療血瘀相關疾病中的有效性,並根據病症和患者體質調整用量,以達到最佳療效。 其清熱涼血的功效並非單純的降低體溫或減少血液熱度,而是通過改善血液循環,排除瘀滯,從而達到清熱涼血的目的。

4. 通經絡

紅花,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其「通經絡」功效多與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相關,並非單純指疏通經脈的物理過程,而是通過改善血液循環,解除經絡阻滯來實現的。

多部典籍記載紅花治療因血瘀導致的經絡不通。例如,《神農本草經疏》指出紅花「乃行血之要藥」,能治療產後血瘀導致的「血暈口噤」,因其能使「惡血下行」,解除瘀血對心肝經絡的阻滯。 《本草綱目》簡潔地概括其功效為「活血…通經」,說明其通經乃透過活血化瘀達成。《開寶本草》則記載其可治「腹內惡血不盡、絞痛」,此絞痛正是經絡不通、氣血瘀滯的表現。 《本草匯言》更進一步說明紅花能治療各種因血瘀導致的經絡不通,例如經閉不通、跌撲損傷瘀積等,皆因氣血不和,阻滯經絡。

《藥品化義》則深入探討紅花的用量與功效,指出紅花「善通利經脈」,並強調其用量決定功效:多用則「使血走散」,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少用則能「疏肝氣,以助血海,大補血虛」,起到調和氣血的作用。 這也側面說明,紅花「通經絡」並非單一方向的強力疏通,而是根據用量和病情,可在活血化瘀和調和氣血間取得平衡,從而達到通經絡的目的。 《本草衍義補遺》也提到「多用則破血,少用則養血」,印證了這種劑量與功效的微妙關係。總之,紅花的「通經絡」功效,體現了古代醫家對藥物劑量與臨牀應用精妙的把握。

5. 調經

紅花,古稱紅藍花,歷代本草皆記載其具有良好的調經功效,其作用機制主要在於活血化瘀,調節氣血運行。

從古代醫籍來看,《神農本草經疏》明確指出紅花「乃行血之要藥」,能治療產後血暈、口噤等症狀,其原理是疏通經脈,使滯留在體內的惡血下行,從而改善症狀。 《本草綱目》則簡潔地總結其功效為「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其中「通經」直接點明其調經作用。 《本草匯言》更進一步闡述,紅花能「破血、行血、和血、調血」,並詳細列舉了許多因血瘀導致的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產後諸疾等,皆可藉由紅花治療,顯示其在調經方面的廣泛應用。

《本草衍義補遺》提出紅花的用量決定其功效:多用則破血,少用則養血。此說明紅花的藥性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劑量控制至關重要。 《藥品化義》更深入地闡述了此點,指出不同劑量下,紅花能瀉血、補血、調和氣血,實現不同的治療效果。例如,少量使用可以補血,疏肝理氣,調暢血海;而大量使用則能強力活血化瘀。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紅花調經功效的認識,從其活血化瘀的藥理作用出發,並根據劑量的不同,闡述了其在治療各種經期不適、產後病症等方面的應用價值。 其功效並非單純的「破血」,而是根據劑量和臨牀情況,達到活血、養血、調和氣血的綜合作用,從而達到調經的目的。

紅花的現代功效


1. 抗血栓

紅花的抗血栓功效主要體現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促進纖維蛋白溶解等方面。紅花水煎劑具備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其有效成分紅花黃素更是具有顯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紅花黃素不僅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還能對已經聚集的血小板產生解聚作用,且其解聚效果呈現劑量依賴性,即劑量越高,解聚效果越強。此外,紅花黃素還能提高大鼠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從而顯著降低血栓的長度和重量,防止血栓的形成和發展。 在凝血方面,紅花黃素能延長家兔的血漿復鈣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酶時間。體外實驗亦證實,紅花的醇提物可以顯著延長犬的全血凝固時間與血漿(乏血小板)復鈣時間。

2. 抗腫瘤

中藥紅花及其成分豆甾醇展現出抗促癌作用的現代藥理活性。具體而言,研究使用DMBA-TPA聯合處理小鼠背部以誘導腫瘤形成。DMBA-丙酮液(50pg/100pl每只)先塗敷小鼠背部,7日後,再用TPA-丙酮液(50pg/100pl每只)塗敷,每周2次,持續18周。在第18周後,分別用紅花甲醇提取物及紅花成分豆甾醇處理的小鼠,實驗結果顯示,相較於未經處理的對照組,接受紅花甲醇提取物處理的小鼠,平均腫瘤數目減少了78%;而接受紅花成分豆甾醇處理的小鼠,平均腫瘤數目則減少了99%。這表明紅花甲醇提取物及豆甾醇具有顯著的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

3. 其他功效

  • 雌激素樣作用: 紅花煎劑陰道周圍注射可增加摘除卵巢小鼠的子宮重量,提示其可能具有雌激素樣活性,但具體作用機制和活性成分尚需深入研究。
  • 免疫調節作用: 紅花不同成分對免疫系統產生雙向調節作用。紅花總黃色素在一定濃度範圍內(0.03~3.0mg/ml)能抑制T、B淋巴細胞轉化、混合淋巴細胞培養(MLC)反應、白細胞介素-2 (IL-2) 的產生及其活性,並降低血清溶菌酶含量和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另一方面,紅花多糖具有免疫增強作用,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增強脾臟抗體形成細胞數,並能對抗強的松龍的免疫抑制作用。
  • 心血管系統影響: 紅花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狀,心絞痛和心電圖均有顯著改善。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降低血沈、紅細胞電泳、血細胞比容、全血粘度、全血還原粘度、血漿粘度以及抑制體外血栓形成有關,提示紅花可能具有改善血液流變學和抗血栓作用。
  • 改善腦血栓: 紅花液靜滴對於腦血栓的治療有較高的有效率,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其改善微循環、抗炎、抗氧化等多重作用有關。
  • 調節月經: 紅花及其酊劑對於月經不調具有較好的療效,並且能夠改善女性第二性徵,提示紅花可能具有調節內分泌的作用,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 抗炎鎮痛作用: 紅花酒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較高的總有效率。 可能是紅花具有抗炎鎮痛的作用,且不同成分相互協同,共同發揮療效。
  • 治療結節性紅斑: 紅花注射液對於結節性紅斑的治療效果顯著,治癒率高。 可能是紅花具有抗炎、免疫調節等多重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結節性紅斑的炎症反應。

4. 興奮子宮

紅花煎劑對多種動物(包括小白鼠、豚鼠、兔、貓及犬類)的子宮具有顯著的收縮效應。 小劑量的紅花煎劑能促使子宮產生規律性的收縮,而大劑量則會增強子宮的自動收縮,甚至導致痙攣。 對於懷孕動物,紅花的這種作用尤其明顯。

在現代藥理學層面,研究顯示,給予小鼠離體子宮肌終濃度為 6700pg/ml 的紅花水煎液後,觀察到子宮肌的收縮頻率加快且收縮強度提高。 這種興奮作用可被異丙嗪(一種組織胺 H1 受體拮抗劑)和酚妥拉明(一種 α-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所對抗,但無法被阿托品(一種乙醯膽鹼受體拮抗劑)和消炎痛(一種非類固醇消炎藥)所對抗。 這表明,紅花對子宮的興奮作用與興奮組織胺 H1 受體以及腎上腺素 α 受體有關。

5. 防癌抗腫瘤

紅花富含花青素等多種活性成分,這些成分賦予紅花顯著的抗氧化抗炎功效。這些特性有助於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減少自由基對細胞造成的損害,進而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

研究顯示,紅花及其提取物能有效抑制特定腫瘤細胞的生長與增殖,對抗腫瘤發展。特別是其核心化合物,如番紅花酸(Crocetin)、豆肖醇番紅花(Crocin)和番紅花素(Safranal),在小鼠實驗模型中已證實具有明確的抗癌活性。總體來說,紅花透過直接的抑癌作用、強大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對免疫系統的調節功能,共同發揮其在對抗腫瘤與預防癌症方面的潛在藥理功效。更多關於抗癌活性的資訊,可參考此連結:抗癌活性

6. 降血脂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中藥紅花及其油脂成分可能具有降血脂的功效。

在小鼠實驗中,餵食含有紅花生油的普通飼料,連續30天,可觀察到血清膽固醇降低36%,肝膽固醇降低30%。

在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中,連續30天灌胃紅花籽油(劑量為15ml/kg及7.5ml/kg),可顯著提高大鼠的LCAT(卵磷脂膽固醇醯基轉移酶)活性。 LCAT是脂質代謝中重要的酶,其活性增強可能促進膽固醇的酯化和轉運,進而降低血脂水平。

7. 預防心血管疾病

紅花在心血管健康方面展現多重藥理作用,能顯著增加冠狀動脈流量及心肌營養性血流量,透過擴張血管與改善微循環,確保心臟獲得充足的氧氣與養分,對於對抗心肌缺血至關重要。實驗證實紅花對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動物模型具有保護作用,顯示其在預防心肌損傷上的潛力。

紅花對心肌收縮力的影響呈劑量依賴性,小劑量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大劑量則有抑制作用。此外,紅花注射液能顯著減慢離體兔心跳速率。在麻醉貓的心臟停跳與復跳實驗中,紅花浸劑能使心臟迅速恢復正常跳動,且不易發生心室纖顫,優於其他心臟停跳藥物,這凸顯了紅花在維持心臟節律穩定性上的獨特優勢。這些綜合作用機制為紅花在心血管健康維護上的應用提供了藥理學基礎。如需更多心肌缺血相關資訊,可參考此連結:心肌缺血

8. 抗凝血

紅花在藥理學研究中展現出多方面的抗凝血潛力。它的水煎劑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這是其藥理作用的重要機制。深入研究發現,紅花黃素是關鍵的活性成分。紅花黃素不僅能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對於已形成的血小板聚集體,它還表現出明顯的解聚作用,且此效應會隨劑量增加而增強。

除了直接影響血小板功能,紅花黃素還能促進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的活性。它能提高大鼠體內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進而顯著降低血栓的長度和重量,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與發展。

紅花黃素也能延長多項凝血指標,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和血漿復鈣時間(PRCT),顯示它對凝血級聯反應有干預作用。體外實驗也證實,紅花醇提物能使犬全血凝固時間及乏血小板血漿的復鈣時間顯著延長,從多個層面支持紅花在抗凝血方面的潛在藥理功效。您可以參考這裡瞭解更多資訊。

9. 止痛功效

紅花的止痛功效源自其所含的花青素、花糖苷等活性成分,這些物質具備顯著的鎮痛作用,能有效舒緩身體不適並減輕疼痛。在傳統應用中,紅花常被用於緩解經痛、胸痛、腹痛及頭痛,對於肝臟疾病所引發的腹痛和痙攣亦有助益。

其藥理機制可歸納為多個層面:首先,紅花中的紅花酸能有效抑制環氧化酶(COX)的活性,此為關鍵的抗發炎途徑,透過減少發炎因子的生成,直接緩解了因發炎引起的疼痛。其次,紅花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它能擴張血管,增強疼痛部位的血液供應,加速受損組織的修復與癒合,從而有助於疼痛的消退。

再者,紅花的活性成分具備鎮靜與抗焦慮作用,能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抑制效果。這對於因疼痛而繼發的焦慮、不安情緒,甚至睡眠障礙,提供了間接的緩解作用。最後,紅花亦具有消腫散瘀的功效,能改善因內部或外部因素造成的腫脹和瘀青,進一步減輕相關的疼痛不適。綜合這些藥理作用,紅花展現其多面向的止痛潛力。

紅花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養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紅花的炮製


  • 揀淨雜質
  • 除去莖葉、蒂頭
  • 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紅花注意事項重點:

  1. 孕婦忌用:紅花促進血液循環,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2. 月經期間忌用:紅花促進血液循環,可能加重月經量。
  3. 出血性疾病患者忌用:紅花活血化瘀,可能加重病情。
  4. 高熱患者忌用:紅花發汗,可能加重高熱。
  5. 體質虛弱或氣血虧損者不宜長期使用:紅花可能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紅花相關的方劑


紅花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月經腹痛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月經稀少閉經四肢關節疼痛腹痛腦中風腦血栓塞類風濕性關節炎月經不調損傷睡眠障礙心絞痛頭痛疼痛低血壓乳房硬結全身酸痛大腿疼痛腳四趾痛半身不遂月經夾有血塊腳三趾痛月經期間過長手腕背部痛心臟痛扳機指無名指扳機指食指扳機指大椎穴痛肩井穴附近肩痛上半身側邊痛腰骶痛月經延後到來大拇指痛合谷穴附近痛手肘關節痛無名指痛腳部疼痛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半身或下肢麻木心肌梗塞腕部關節痛上肢手部麻木胸悶胸痛肋間神經疼痛月經顏色紫黯

紅花含有的化學成分


紅花甙(Carthamin), 前紅花甙(Precarthamin), 紅花黃色素A(Safflow yellow A), 紅花黃色素B(Safflow yellow B), 紅花明甙A(Safflomin A),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咖啡酸(caffeic acid), 兒茶酚(Catechol), 焦性兒茶酚(Pyrocatechol), 多巴(Dopa), 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 苯(Benzene), 1-戊烯-3-醇(Pent-1-en-3-ol), 3-己醇(3-Hexanol), 2-己醇(2-Hexanol), (E)-2-己烯醛((E)-2-Hexenal), 3-甲基丁酸(3-Methyl butyric acid), 2-甲基丁酸(2-Methyl butyric acid), 乙苯(Ethylbenzene), 對二甲苯(p-Xylene), 鄰二甲苯(o-Xylene), 苯乙醛(Phenyl acetaldehyde), 壬醛(nonanal), 松油烯-4-醇(Terpinen-4-ol), 馬鞭草烯酮(verbenone), 癸醛(capric aldehyde), 苯並噻唑(Benzothiazole), 桂皮酸甲酯(Methyl cinnamate), α-蒎烯(α-pinene), 1-十四碳烯(1-Tetradecene), α-柏木烯(α-cedrene), 丁香烯(caryophyllene), (E)-β-金合歡烯((E)-β-Farnesene), 葎草烯(humulene), β-紫羅蘭酮(β-Ionone), β-芹子烯(β-selinene), 二氫獼猴桃內酯(dihydroactinidiolide), 1-十五碳烯(1-Pentadecene), ζ-蓽澄茄烯(ζ-Cadinene), 丁香烯環氧化物(Caryophyllene epoxide), 1-十六碳烯(1-Hexadecene), 1-十七碳烯(1-Heptadecaene), 含有苯環和含硫的氨基酸(Aromatic and sulfur-containing amino acids), 鼠李糖(Rhamnose), 阿拉伯糖(Arabinose), 木糖(Xylose), 葡萄糖(Glucose), 甘露糖(Mannose), 二十九烷(Nonacosane),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棕櫚酸(Palmitic acid), 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月桂酸(Laur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β-谷甾醇-3-O-葡萄糖苷(β-Sitosterol-3-O-glucoside), 紅花多糖(Safflower polysaccharide), 半乳糖(Galactose), 丙三醇-呋喃阿糖-吡喃葡萄糖苷(Propanediol-α-L-arabinofu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 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Luteolin-7-O-glucoside), 膽甾醇(Chole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硬脂酸(Stearic acid), 花生酸(Arachid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