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血止痛藥:川芍、延胡索、郁金、姜黃、乳香、沒藥。
- 活血調經藥:丹參、紅花(番紅花)、桃仁、益母草、牛膝。
- 活血療傷藥:馬錢子、血竭等;破血消瘢藥,包括莪朮、水蛭、斑蝥。
最後更新日:2022-06-10
紅花性味辛、溫。主治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用於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症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產後瘀阻腹痛、關節疼痛、中風偏竣、斑疹。
紅花能活血祛疾,通暢血脈,消腫止痛,常用治瘀血積聚、心腹瘀痛、跌打損傷。其活血化瘀主要表現在對血液循環系統的多方面的作用。
水蛭性味鹹、苦、平、有毒。主治破血、逐瘀、通經。用於症瘕痞塊、血瘀經閉、跌撲損傷。
水蛭能破血瘀、散積聚、通經脈、利水道。臨床用治蓄血,癥瘕,積聚,婦女經閉,跌撲損傷,目赤痛,雲翳等。其散瘀活血之力尤強而又不傷氣分。
《神農本草經》說:「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臨床常與虻蟲、桃仁合用,治療月經不利、閉經產後腹痛等,與三稜、莪朮、桃仁配伍治療癥瘕積聚久治不效者。與芒硝伍用治療瘡癰腫痛者。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效。主要用於血瘀氣滯的痛證。
川芎辛溫升散,性善疏通,能上行頭目,外達皮膚,又有祛風止痛之功,為治頭痛、風濕痹痛的良藥,尤善治頭痛,無論風寒、風熱、風濕、瘀血、血虛頭痛,只要配伍適當,均可運用。
用於寒凝氣滯,血行不暢的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癥瘕,常與當歸、生地黃、芍藥同用。
最有名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四物湯,用於肝郁氣滯血瘀,脅肋脹痛,常與香附、白芍、柴胡等同用。
《景岳全書》柴胡疏肝散;用於瘀血痹阻心脈所致的胸痹絞痛,又常與紅花、丹參、赤芍同用。
請點選以下中藥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