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

五加皮

WU JIA PI

  • 英文名稱: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 Smith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Bark of Five Additions-Acanthopanax Root Bark, Cortex Acanthopanacis
  • 別名:刺五加,南五加皮,紅五加皮,五穀皮,刺五甲,
  • 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的乾燥根皮。夏、秋二季採挖根部,洗淨,剝取根皮,曬乾。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山西, 陝西,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福建, 中南地區, 西南地區, 東北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 灌叢, 林緣, 灌木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五加皮的傳統功效


1. 祛風除濕

五加皮,其祛風除濕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綜觀諸多古籍,其功效可從多個方面理解。

《神農本草經》記載其可治“心腹疝氣,腹痛”,提示五加皮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而這與風濕痹痛的症狀相符。 《名醫別錄》更進一步指出其能治療“男子陰痿,囊下濕,女子陰癢及腰脊痛,兩腳疼痹風弱”,直接點明其祛除下焦濕邪及風邪的作用。 《藥性論》則強調其“破逐惡風血,四肢不遂,軟腳暨腰”,說明五加皮不僅能祛除風濕之邪,還能活血化瘀,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此書更明確指出“治痹濕內不足”,進一步肯定其治療風濕痹證的效用。

《本草再新》中“化痰除濕,去風消水,理腳氣腰痛”的記載,則從痰濕角度闡述了其祛風除濕的機理,指出其能化解體內痰濕,從而達到祛風除濕的目的。 《陝西中草藥》則更側重其活血消腫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痛、陰囊濕疹等。 《本草求真》則深入分析了腳氣病的成因,指出其為風寒濕三氣所致,而五加皮“辛則氣順而化痰,苦則堅骨而益精,溫則祛風而勝濕”,恰能針對性地解決此病症。 其所言“濕去則骨壯,風去則筋強”,精準地概括了五加皮祛風除濕後所達到的效果。 《本草思辨錄》則認為五加皮適用於下焦風濕之緩證,並指出其“化其陰淫之濕,即驅其陽淫之風”,說明其在調節陰陽平衡方面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指出五加皮能散風、除寒、燥濕,從而治療因風寒濕邪侵犯足少陰、厥陰經所致的諸多病症。

總之,歷代醫家對五加皮祛風除濕功效的認識,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藥理作用,佐證了其在治療風濕痹痛等疾病方面的臨牀價值。 其辛溫燥濕的特性,使其能有效祛除體內風濕之邪,緩解疼痛,改善症狀。

2. 強筋骨

五加皮,自古以來即被視為強筋骨之良藥,其功效在眾多古代醫籍中均有記載。從《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歷代醫家對其作用多有闡述,其核心功效皆圍繞著「強筋骨」展開,並延伸至相關症狀的改善。

《名醫別錄》明確指出五加皮能「堅筋骨,強志意」,並列舉了許多與筋骨、關節相關的病症,如「兩腳疼痹風弱」。《藥性論》則強調其「破逐惡風血」,此「惡風血」正是現代醫學中風濕病的病理基礎,導致四肢不遂、腰腳疼痛等症狀。丹溪大師更在其治療風濕腳痛的方劑中使用五加皮,足見其祛除風濕,強筋健骨之效。

《本草求真》深入分析了腳氣病的成因,指出風寒濕三氣交侵,導致筋骨拘攣、脈絡緩縱等問題,而五加皮「辛則氣順而化痰,苦則堅骨而益精,溫則祛風而勝濕」,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其辛溫苦三味俱全的特性,能散風寒、燥濕氣,從而達到強筋骨的目的。此書更提醒需佐以滋補之藥,以避免單獨使用五加皮的疏洩之性過度耗損正氣。

綜觀諸多典籍,五加皮強筋骨的功效,並非單純的補益,而是通過祛除風寒濕邪,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最終達到強健筋骨的效果。它不僅能治療風濕痹痛等顯性症狀,更能從根本上改善體質,使筋骨強健,精神飽滿。因此,五加皮作為單方,在古代醫學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其強筋骨之效,歷經千年考驗,值得現代人借鑒與研究。

3. 補益肝腎

五加皮,歷代醫家皆認其有良好的補益肝腎功效,其作用機理與臨牀應用,在眾多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五加皮能“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蹩,小兒不能行”,其中“益氣”一詞,已暗示其具有提升元氣,而元氣之根本,即在於肝腎。後世醫家更進一步闡明其補益肝腎的具體作用。

《名醫別錄》指出五加皮能“療男子陰痿,囊下濕,…女人陰癢及腰脊痛”,這些症狀多與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相關。此外,“補中益精,堅筋骨,強志意”則更直接地說明瞭其補益肝腎,強壯筋骨,提升精神的作用。《藥性論》則強調其“破逐惡風血”,這與肝腎相關的風濕痹證的治療密切相關。風濕痹證常因肝腎不足,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五加皮能祛除風濕邪氣,使氣血恢復通暢。

《本草求真》深入分析了五加皮治療腳氣的機理:“腳氣之病,因於風寒濕三氣而成……服此辛苦而溫,辛則氣順而化痰,苦則堅骨而益精,溫則祛風而勝濕”。此段文字將五加皮的辛、苦、溫三性特點與其治療風濕痹證的功效聯繫起來,說明其通過疏通經絡,祛除風寒濕邪,從而達到補益肝腎,強健筋骨的目的。 《本草綱目》則簡潔地概括其功效為“治風濕痿痹,壯筋骨”,再次印證了其在治療肝腎不足所致風濕痹證方面的顯著療效。

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於五加皮補益肝腎的功效有著廣泛的共識,其作用機理主要體現在祛風除濕、溫補肝腎、活血通絡等方面,從而達到治療肝腎不足所致諸多症狀的目的。

4. 利水消腫

五加皮,其利水消腫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依靠某一典籍論述,而是基於多方驗證與臨牀實踐的累積。本文將結合古代醫籍,以現代白話文簡述其利水消腫機理。

《神農本草經》雖未直接提及利水消腫,卻記載其可治「小兒不能行」,結合其他典籍論述,推測此「不能行」或與水濕停滯,導致肢體腫脹有關。《名醫別錄》則明確指出五加皮能治「囊下濕,小便餘瀝」,「囊下濕」指陰囊水腫,「小便餘瀝」指小便排不盡,都屬於水濕停滯的表現,直接表明其利水作用。《藥性論》更進一步指出五加皮能治「痹濕內不足」,「痹濕」即風濕痺證,其中濕邪停聚常導致肢體腫脹。

《本草再新》稱其「去風消水」,《陝西中草藥》則直接指出「活血消腫,治水腫,小便不利」。這些記載都直接或間接地說明五加皮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

《本草求真》深入分析五加皮的藥性,認為其辛散溫通,能化痰除濕,祛風勝濕。濕邪為致腫之本,五加皮透過化濕,就能達到消腫的效果。其「苦則堅骨而益精,溫則祛風而勝濕」的論述,也闡明瞭五加皮消腫的機理:去除體內濕邪,才能使筋骨強健,恢復正常功能,從而消除水腫。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五加皮利水消腫功效的認識,是基於其辛溫燥濕、活血通絡的藥性。它並非單純利尿劑,而是通過祛除體內水濕,疏通經絡,從根本上解決水腫問題。其功效的發揮,也與辨證論治息息相關,需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合理應用。

5. 止咳化痰

五加皮,歷代本草均有記載,其功效多著重於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對於止咳化痰的描述則較為間接。綜觀諸多古籍,其止咳化痰功效並非其主要功能,而是通過其整體的藥性作用間接實現的。

《本草求真》認為五加皮「辛則氣順而化痰」,指出其辛味能使氣機通暢,從而達到化痰的效果。這並非直接作用於痰液的排出,而是通過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功能,間接達到化痰的作用。痰的產生,中醫多認為與肺、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而五加皮具有補腎益精、祛風除濕的功效,能改善相關臟腑功能,從而緩解痰咳。

《本草思辨錄》則從風濕的角度切入,認為五加皮「惟善化濕耳。化其陰淫之濕,即驅其陽淫之風。風去則熱已,濕去則寒除。」 許多咳嗽,尤其冬季咳嗽,常與風寒濕邪侵襲肺經有關。五加皮能化解體內濕邪,進而驅散寒邪,使肺氣宣降,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這也符合《神農本草經疏》中所述,五加皮能治療因風寒濕邪傷及足少陰、厥陰二經所致的諸證,而濕邪尤為關鍵。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文獻中並未直接將五加皮列為止咳化痰的專門藥物。其在治療咳嗽方面的作用,往往是與其他藥物配伍,組成複方,以發揮其最佳療效。單方使用五加皮治療咳嗽,效果可能有限,且其主要功效仍是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因此,單就五加皮的止咳化痰功效而言,需結合臨牀實際情況和患者體質加以判斷。

6. 活血化瘀

五加皮,其活血化瘀功效,古籍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由某一典籍獨證,而是經由歷代醫家臨牀實踐逐步累積而成的共識。

《藥性論》明確指出五加皮「能破逐惡風血,四肢不遂」,「多年瘀血在皮肌」,說明其具有破瘀散結的功效。 《陝西中草藥》更直接記載其「活血消腫,治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這些記載表明五加皮能有效治療因瘀血阻滯而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五加皮的活血化瘀並非單純的破血,而是與其祛風除濕、溫經通絡的功效相結合的。 《本草求真》提到:「凡肌膚之瘀血,筋骨之風邪,靡不因此而治」,指出瘀血的產生常與風寒濕邪相關。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濕氣浸淫,則五臟筋脈緩縱」,認為濕邪是導致瘀血的重要因素,而五加皮的辛溫燥濕之性,正是通過祛除濕邪,從根本上改善瘀血的體質基礎。

《本草思辨錄》則指出五加皮「宜下焦風濕之緩證」,說明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更適用於下焦風濕所致的瘀血,而非所有瘀血癥狀。 例如,《藥性論》中提及丹溪治風濕腳痛的經驗方,加用五加皮以逐惡血,佐證了其在治療風濕性疼痛,伴隨瘀血表現時的臨牀價值。 總之,五加皮的活血化瘀功效,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其整體的藥性作用緊密相連,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辨證施治。

五加皮的古代典籍


五加皮的現代功效


1. 抗潰瘍

五加皮(南五加)的抗潰瘍功效,主要體現在對多種實驗性胃潰瘍模型具有保護作用。

具體來說,研究表明:

  • 南五加萜酸 以 50~100mg/kg 的劑量灌胃給藥,對以下三種大鼠實驗性胃潰瘍模型均展現出良好的保護效果:

    • 消炎痛型胃潰瘍: 此模型模擬了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引起的胃潰瘍,表明南五加萜酸可能具有對抗 NSAIDs 誘導的胃黏膜損傷的能力。
    • 幽門結扎型胃潰瘍: 此模型通過結扎幽門,增加胃酸積累,模擬胃酸過多引起的潰瘍。南五加萜酸在此模型中的保護作用,暗示其可能具有一定的胃酸調節或對抗胃酸侵蝕的潛力。
    • 無水乙醇型胃潰瘍: 此模型利用無水乙醇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來誘導潰瘍。南五加萜酸的保護作用,說明其可能具有增強胃黏膜抵抗外來侵蝕的能力。
  • 胃黏膜保護機制: 南五加萜酸可能通過增加胃黏膜的保護因素來實現抗潰瘍效果。實驗顯示,南五加萜酸可以顯著升高幽門結扎大鼠胃液中的 氨基己糖 含量。氨基己糖是胃黏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量升高有助於增強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保護胃壁免受損傷。

  • 對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的影響: 研究指出,南五加萜酸對胃液分泌量和胃蛋白酶活性沒有明顯影響。這表明其抗潰瘍作用可能並非通過抑制胃酸分泌或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來實現,而是更側重於增強胃黏膜的自身保護能力。

2. 鎮痛

根據熱板法試驗結果,南五加的正丁醇提取物以及短梗五加的醇提取物,在小鼠腹腔注射後,能夠提高痛閾值。這表明這兩種五加皮提取物具有顯著的鎮痛作用。具體而言,藥理機制可能涉及以下方面(雖參考文獻未直接提及,但基於已知鎮痛藥理研究,可推測可能性):

  1. 影響神經傳遞:五加皮提取物可能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或周圍神經系統,影響痛覺信號的傳遞。例如,可能抑制神經元之間的神經遞質釋放(如谷氨酸、P物質等),或者促進抑制性神經遞質的釋放(如GABA、內啡肽等)。
  2. 作用於痛覺受體:五加皮提取物可能直接或間接作用於痛覺受體(如TRP通道),降低其對疼痛刺激的敏感度。
  3. 抗炎作用:雖然參考文獻未直接提及,但某些植物提取物的鎮痛效果與其抗炎活性有關。五加皮提取物可能通過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從而減輕炎症引起的疼痛。
  4. 其他機制:五加皮提取物也可能通過其他尚未明確的機制發揮鎮痛作用,例如影響離子通道的活性、改變神經細胞的膜電位等。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分析基於已知的藥理學知識推測,南五加和短梗五加提取物鎮痛作用的具體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3. 抗應激作用

  1. 延長游泳時間和熱應激存活時間: 細柱五加(100g/kg,每日灌胃,連續5天)和南五加總皂甙(3g/kg,每日灌胃,連續5天)均能顯著延長小鼠的游泳時間和在熱應激環境下的存活時間。這暗示五加皮能提升機體的耐力和抵抗高溫環境壓力的能力。
  2. 改善疲勞: 在氫化可的松和利血平誘導的小鼠疲勞模型中,南五加多糖部分(15g/kg,每日灌胃,連續7天)能顯著延長小鼠的游泳時間(p<0.05)。 這表明南五加多糖具有緩解疲勞、增強體力的作用。
  3. 增強耐缺氧能力: 南五加總糖甙通過腹腔注射給予小鼠(15g/kg 和 22.5g/kg),能有效延長小鼠在常壓缺氧環境下的平均存活時間,分別延長33%和183%。 此外,南五加總皂甙(3g/kg,每日灌胃,連續5天)也能延長小鼠的耐缺氧時間。 這顯示南五加能提升機體對低氧環境的適應能力。

總而言之,五加皮,特別是其中的細柱五加、南五加總皂甙和南五加多糖,通過延長游泳時間、熱應激存活時間,改善疲勞和增強耐缺氧能力等多方面作用,體現出顯著的抗應激效應。 這些作用可能與其活性成分對神經內分泌系統和能量代謝的調節有關。

4. 抗炎鎮痛

五加皮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抗炎鎮痛功效與多種機制相關。

針對急性炎症: 南五加注射液在大鼠實驗中,能有效抑制角叉菜膠引起的足部腫脹,且在3-4小時內效果最為顯著。這表明五加皮可能透過抑制炎症早期反應中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介質釋放,來達到抗炎效果。 短梗五加的醇提取物,亦能抑制大鼠因蛋清、角叉菜膠、熱燙以及甲醛等因素引起的足跖腫脹,進一步證實其在不同急性炎症模型下的抗炎活性。

針對慢性炎症: 南五加注射液能明顯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腫的增生,抑制率達24%。這表明五加皮可能透過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膠原的合成,來抑制慢性炎症中的組織增生。 短梗五加的醇提取物,不僅能抑制巴豆油引起的氣囊腫滲出和肉芽組織增生,更能顯著抑制大鼠佐劑性關節炎的腫脹,以及免疫復合物介導的變態反應性炎症(Arthus反應),並減少胸腔滲出液。 這提示五加皮可能具有調節免疫反應、抑制炎症細胞浸潤、以及降低炎症介質產生等多重機制,從而緩解慢性炎症。

5. 保肝利膽

五加皮歸肝、脾經,其含五加皮苷、多糖及三萜類化合物。五加皮苷可促進膽固醇轉化膽酸,改善膽汁淤積。五加皮多糖能促進肝細胞DNA合成,修復受損肝細胞。三萜類化合物則抑制肝臟炎症及減輕損害。這些成分共同展現抗氧化、抗炎、解毒作用,從現代藥理角度闡明其保護肝臟、促進膽汁分泌並改善肝膽功能的功效。

6. 鎮靜

五加皮的鎮靜功效,主要源於其所含的五加皮苷、五加皮甙、三萜類化合物等成分。這些活性成分能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對神經細胞產生鎮靜作用。

實驗研究表明,細柱五加皮醇浸膏能與閾下劑量的戊巴比妥鈉協同作用,增強鎮靜效果,並延長小鼠的睡眠時間。此外,另有研究顯示,小鼠腹腔注射南五加提取物,也能顯著提高戊巴比妥鈉誘導的睡眠時間,且表現為入睡更深,蘇醒更慢。這些研究結果支持了五加皮具有鎮靜作用的藥理學基礎。

7. 提升免疫力

五加皮富含五加皮苷、五加皮甙及三萜類化合物等多種活性成分。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這些成分具顯著抗氧化與抗炎功效,並能有效調節免疫系統。其作用機制涵蓋促進免疫細胞如白血球的生成,同時亦有助於紅血球與血小板的產生,全面提升血液系統功能。更進一步,五加皮能刺激免疫細胞的分裂與增殖,增強其數量與活性,從而提升機體對抗病原體的能力,構築更強固的免疫防線。

8. 抗發炎

五加皮,中醫認為其性溫、味苦辛,能溫中益氣、活血止痛。現代藥理研究深入分析其廣泛抗炎作用。實驗證實,五加皮能有效抑制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部急性腫脹,並顯著抑制小鼠棉球肉芽組織增生,顯示對急慢性炎症皆具改善潛力。其抗炎分子機制可能多樣,核心在於抑制關鍵炎症介質的釋放,如前列腺素、特定細胞因子(TNF-α、IL-1β)及一氧化氮。這可能透過調節NF-κB等炎症相關訊號通路而達成,進而阻斷炎症級聯反應,展現其多靶點的藥理活性。

9. 抗氧化

五加皮的抗氧化功效,源於其豐富的活性成分,包括多酚類、黃酮類、三萜類及有機酸類。這些化合物透過多重現代藥理機制發揮作用:它們能有效清除體內活性氧物種(ROS)及自由基,如超氧陰離子和羥基自由基,並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從而保護細胞膜與大分子免受損傷。此外,部分成分或可上調內源性抗氧化酶系統,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進一步強化機體對抗氧化應激的能力。在皮膚生物學應用上,五加皮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抵抗紫外線及環境污染引起的自由基損傷,減少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的降解,改善皮膚狀態,顯著減少老化和皺紋,使皮膚更健康、有彈性。此藥理分析支持五加皮在抗氧化領域的潛力。

10. 降血糖

五加皮含有的五加皮苷、五加皮甙、三萜類化合物等多種成分,是其降血糖功效的主要來源。這些成分主要透過以下幾種方式調節血糖:

  1. 增加胰島素敏感度: 五加皮中的活性成分能夠提升周邊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能力,使得胰島素更容易將血糖帶入細胞利用,從而降低血糖濃度。
  2. 促進胰島素分泌: 五加皮的某些成分可能刺激胰腺β細胞,增加胰島素的釋放量。這有助於加速血糖的清除,維持血糖平衡。
  3. 減少葡萄糖的吸收: 五加皮的成分可能影響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後血糖的快速升高。
  4. 延緩葡萄糖的釋放: 五加皮可能干擾肝臟釋放葡萄糖的過程,降低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的速度,從而平穩血糖水平。

此外,動物實驗顯示,細柱五加能夠抑制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提示其可能具有保護胰島β細胞免受毒性物質損害的作用,進而維持胰島素分泌功能,達到降血糖的效果。具體而言,研究表明,對小鼠每日灌胃 100g/kg 細柱五加,連續4日,可見其對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的抑制作用。

11. 其他功效

  • 性激素樣作用: 細柱五加多糖具有性激素樣作用,可促進未成年大鼠的副性器官發育,具體表現為睪丸、前列腺、精囊腺重量增加。南五加提取物(主含糖甙)同樣能顯著增加幼年雄性大鼠的睪丸、前列腺及精囊腺濕重,也提示其具有雄性激素樣作用,可促進副性腺器官發育。
  • 促進 DNA 合成: 南五加水提醇沈液和水提多糖可以增加幼年小鼠肝脾 DNA 放射性強度。水提多糖也能明顯增加 CCL4 中毒性肝損傷小鼠肝臟 DNA 放射性強度,顯示出促進 DNA 合成的能力。
  • 抗利尿作用: 細柱五加具有抗利尿作用,能使小鼠的水負荷尿量明顯減少。

五加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6-9g,鮮品加倍;浸酒或入丸、散。
  • 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為末敷。

五加皮的炮製


五加皮炮製方法

  1. 揀淨雜質: 將五加皮揀去雜質,用水洗淨,稍潤後切片,乾燥。
  2. 炒制: 取原藥材,用微火炒至變色。
  3. 酒制:
    • 將五加皮片與黃酒拌勻,悶潤至酒盡時,取出,晾乾。
    • 每五加皮500g,用黃酒60g,亦可用酒洗。
    • 《本草述鈎元》:五加皮,剝去骨,陰乾酒洗,或用薑汁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加皮注意事項

  1. 陰虛火旺者慎服:五加皮性溫燥,陰虛火旺者服用可能會加重症狀。
  2. 《本草經集註》:遠誌為使(佐藥),畏蛇皮、玄參(相剋藥)。
  3. 《本草經疏》:下部無風寒濕邪而有火者不宜用,肝腎虛而有火者亦忌之。
  4. 《得配本草》:肺氣虛、水不足二者禁用。
  5.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五加皮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的影響尚不明確。
  6. 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肝臟疾病等病症的人士應慎用:五加皮可能會影響藥物效果或加重病情。
  7. 五加皮可能會導致皮膚過敏或過敏反應:少數人對五加皮過敏。
  8. 五加皮不應與某些藥物一起使用:例如抗凝劑、降血糖藥物等,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9. 長期使用五加皮可能會導致肝損害和腎損害:因此不宜長期大量使用。

五加皮相關的方劑


五加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胰臟炎腳氣病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男性勃起障礙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腎絲球腎炎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腹痛腰痛腦中風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損傷關節痛疼痛低血糖濕疹

五加皮含有的化學成分


丁香甙(Syringin), 刺五加甙B1(Eleutheroside B1), 右旋芝麻素(Sesamin), 16α-羥基-(-)-貝殼松-19-酸(16α-hydroxy-(-)-kauran-19-oic acid),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 硬脂酸(Stear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亞麻酸(Linolenic acid), 維生素A(Vitamin A), 維生素B1(Vitamin B1), 4-甲基水楊醛(4-Methyl salicylaldehyde), 左旋芝麻素(Levo-Sesamin), 左旋灑維寧(Savinin), 無梗五加甙A(Acanthoside A), 無梗五加甙B(Acanthoside B), 無梗五加甙C(Acanthoside C), 無梗五加甙D(Acanthoside D), 無梗五加甙K2(Acanthoside K2), 無梗五加甙K3(Acanthoside K3), 豆甾醇(Stigmasterol),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胡蘿蔔甙(daucosterol), 水溶性多糖(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 鹼性多糖(Alkaline polysaccharide), 強心甙(Cardiac glycoside), 揮發油(Volatile oi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