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剛接骨丹
JIN GANG JIE G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古今名方》引《張天樂十二秘方制藥經驗》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金剛接骨丹中加入五加皮,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補益筋骨:五加皮性溫,味辛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功效。對於骨折、筋骨損傷所導致的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五加皮兼具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骨折癒合,減少傷口感染風險。
因此,五加皮作為金剛接骨丹的組成成分,能夠有效發揮其補益筋骨、活血化瘀的功效,促進骨折癒合,達到接骨止痛的效果。
金剛接骨丹中加入馬錢子,其主要原因在於馬錢子具強烈的舒筋活絡功效。馬錢子含有的馬錢子鹼,能刺激神經系統,使肌肉收縮,達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效果,對於骨折、跌打損傷等外傷所造成的疼痛、腫脹有顯著效果。
然而,馬錢子毒性較強,必須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嚴格控制用量和炮製方法,以避免中毒風險。因此,金剛接骨丹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配藥服用。
金剛接骨丹中加入三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骨折、跌打損傷所造成的瘀血腫痛,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 接骨生肌:三七能促進骨骼生長,加速骨痂生成,對於骨折、骨裂等損傷,有助於恢復骨骼的完整性。
因此,三七作為金剛接骨丹的組成成分,能夠有效地促進骨折癒合,減輕疼痛,加速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金剛接骨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跌打損傷、骨折、扭挫傷」,屬中醫骨傷科範疇,其功效集中於三大方向:
- 補益肝腎、強健筋骨:針對骨折後期肝腎虧虛、筋骨失養,促進骨痂生長。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改善局部氣血瘀滯,緩解急性損傷之腫痛。
- 疏經活絡、續筋接骨:打通經絡阻滯,輔助斷骨癒合與功能恢復。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主攻方向)
- 金剛蓮:苦辛性溫,具散瘀消腫、續筋接骨之效,為骨傷要藥,主導促進骨痂形成。
- 馬錢子霜:擅通絡止痛、散結消腫,其辛溫走竄之性可深入經絡,激發損傷修復。
臣藥(協同增效)
- 香五加皮:補肝腎、強筋骨,助金剛蓮鞏固根本;兼祛風濕,改善損傷後關節不利。
- 見血清:止血散瘀、消腫生肌,針對損傷初期血管破裂及後期組織修復。
佐使藥(精準調控)
- 三七:化瘀止血、消腫定痛,調節損傷局部微循環,避免瘀血阻礙新生。
- 捆仙繩(黃水芋/血水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緩解馬錢子燥烈之性,並防止血瘀化熱。
治療原理推演
- 速效止痛:馬錢子霜與三七協同,快速抑制疼痛;見血清收斂止血,減少局部壓力。
- 修復結構:金剛蓮與香五加皮從肝腎著手,強化成骨細胞活性;捆仙繩調節微環境,避免炎症過度。
- 動靜結合:全方攻補兼施,既活血散瘀又補益肝腎,符合中醫「早期攻邪、後期扶正」的骨傷治療原則。
劑型設計深意
膠囊分裝0.3克、限制日極量5粒,反映馬錢子霜的毒性須精確控制,而「睡前服」可能取義「人臥血歸肝」,利於夜間肝血修復筋骨。
傳統服藥法
金剛蓮900克,香五加皮900克,馬錢子霜900克,三七15克,見血清60克,捆仙繩(又名黃水芋、血水草) 18釐米。
補肝腎,強筋骨,疏經活絡,消腫止痛,促進骨痂生長。
上藥各為細末,混合均勻,按0.3克分裝膠囊,或製片備用。
成人每服2-3粒(片),1日1次,每晚睡前服。重症者服3-5粒(片),用開水或活血酒送下。1日極量為5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剛接骨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金剛接骨丹, 出處:《古今名方》引《張天樂十二秘方制藥經驗》。 組成:金剛蓮900g,香五加皮900g,馬錢子霜900g,三七15g,見血清60g,捆仙繩(又名黃水芋、血水草)18厘米。 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疏經活絡,消腫止痛,促進骨痂生長。主治:跌打損傷,骨折,扭挫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