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傳統功效
1. 活血化瘀
三七,素有「金不換」之美譽,其活血化瘀之效,歷代醫家皆有記載,並廣泛應用於臨牀。 《中國藥典》中明確指出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的功效,並列舉了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等出血症狀,以及胸腹刺痛、跌撲腫痛等瘀滯疼痛病症。
此功效的機理,古代醫家雖未以現代醫學語言闡述,卻已在臨牀實踐中有所體會。《中國藥典》所述的諸多病症,都與血瘀有著密切的關係。 血瘀,簡單來說,就是血液運行不暢,停滯於某一部位,造成疼痛、腫脹甚至出血等症狀。三七的活血化瘀,正是通過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加速血瘀的消散來實現的。
例如,外傷出血,三七能有效止血,並同時促進淤血的吸收,防止腫痛的發生。 而對於胸腹刺痛等內傷,三七則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從而緩解疼痛。 其「散瘀」作用,著重於消除已形成的瘀血,而「止血」作用則體現在防止新的出血及促進損傷組織修復上,兩者相輔相成。 這種雙向調節作用,正是三七活血化瘀功效的獨特之處,使其在治療瘀血相關疾病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古代醫家對三七的臨牀應用積累的豐富經驗,為現代藥理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也進一步驗證了其活血化瘀的卓越療效。
2. 止血
三七既能止血,又能散瘀,藥效卓著,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傷正之特點,誠為血證良藥。三七生品有止血作用,兼能活血祛疲,這是三七中止血成分和活血化疲成分共同作用的結果。三七的主要止血成分為三七氨酸,腹腔注射三七氨酸,能非常明顯地縮短小鼠出血時間。
3. 補血
三七補血功效顯著,實驗研究及臨牀結果表明,三七可促進造血,提高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改善貧血症狀。三七皁甙能刺激骨髓細胞增殖、促進紅細胞生長,並可使患者面色紅潤、血細胞數目增加或回升。
4. 清熱利尿
三七,名聞遐邇,素有「金不換」之稱,其藥理作用廣泛,古籍記載多側重於其止血、活血功效。然而,細察其藥性,雖未明確列出「清熱利尿」之效,卻可從其活血化瘀的機制間接推論其部分利尿作用。
《中國藥典》記載三七「散瘀止血,消腫定痛」,此處的「消腫」並非單純指外傷性腫脹,也包含了體內水液代謝異常所致的腫脹。 瘀血阻滯,常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水液代謝亦受阻礙,表現為水腫等症狀。三七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體內水液的代謝和排出,故能間接發揮一定的利尿作用。 這與某些中醫理論中「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觀點相符,瘀血不通則水液滯留,打通經絡,則利水消腫。
需注意的是,三七的清熱利尿作用並非其主要功效,文獻中鮮見直接記載。其利尿作用主要體現在其活血化瘀的整體功效中,而非具有單獨的清熱利尿之效。 若要達到明顯的清熱利尿效果,仍需選用其他具有此功效的藥物。 因此,將三七單方視為清熱利尿藥物,並不十分準確。 我們應理性看待其功效,避免誇大其詞,正確理解和應用三七的藥用價值。
5. 利水消腫
三七,其「利水消腫」功效雖非其主要著稱之處,卻也值得探討。翻閱古籍,並未見單方三七專門記載「利水消腫」之效,但其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的特性,間接地與利水消腫相關聯。
《中國藥典》記載三七「散瘀止血,消腫定痛」,此處的「消腫」並非直接指利水消腫,而是指外傷導致的腫脹。然而,中醫理論中,水腫的成因往往與瘀血相關。瘀血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則導致體內水分代謝異常,進而出現水腫。三七擅長活血化瘀,清除阻礙氣血運行的瘀血,則可間接改善水液代謝,達到消腫的效果。
換言之,三七並非直接利水,而是通過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改善水液代謝的根本原因,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這與一些利水滲濕藥物直接作用於腎臟,排出多餘水分的機理有所不同。 可以說,三七在某些水腫類型中,因其改善瘀血的特性,可起到輔助利水消腫的作用,尤其是在瘀血導致的水腫,例如跌打損傷引起的腫脹,三七的消腫效果更為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這僅是基於三七活血化瘀功效的推論,並非其主要功能,臨牀上應用需謹慎,並結合其他利水藥物綜合治療。 因此,單以三七治療水腫,效果可能有限。
6. 平肝息風
三七,一味常用於跌打損傷的中藥,其「平肝息風」之效,雖非其主要功效,卻在古代醫籍中有所提及,並與其止血、活血功效相互聯繫。 《中國藥典》記載其「散瘀止血,消腫定痛」,這看似與平肝息風關係不大,但需從其藥理作用深入理解。
三七的平肝息風作用,主要體現在其活血化瘀的基礎上。古代醫家認為,肝風內動,往往與血瘀相關。血瘀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便會導致肝陽上亢,出現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肝風內動的症狀。《本草綱目》雖未直接論述三七的平肝息風作用,但其記載三七能「止血」、「消腫」,這正好說明其能改善因血瘀導致的血液循環障礙。 當血瘀得到疏通,肝陽自然得以平復,風邪也就得以熄滅。
可以推測,三七之所以能「平肝息風」,並非直接作用於肝臟,而是通過其卓越的活血化瘀功效,間接達到平衡肝陽、熄滅肝風的目的。 因此,三七的平肝息風之效,更像是其活血化瘀功效的延伸和體現。 在一些肝陽上亢、血瘀阻絡引起的眩暈、頭痛等症狀中,運用三七輔以其他平肝息風藥物,往往能取得較好的療效,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三七的此項作用。 需注意的是,此功效的臨牀應用,需結合患者病情,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三七的古代典籍
三七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三七的抗氧化能力,主要源自於多醣體與「皂苷」,三七總皂苷具有較好的清除氧自由基,防止脂質過氧化作用而產生的脂質過氧化物,對細胞代謝及功能具有保護作用。
此外,三七的止血、散瘀血能力很強,還能夠抗血栓形成,降血壓、抗心肌缺氧,很適合現代人的各種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2. 防癌抗腫瘤
三七有抗腫瘤、抗輻射、促進脾臟淋巴細胞再生等作用。三七能增強機體免疫系統防禦功能,日本醫學家給移植皮膚癌小白鼠食用三七多糖A,結果治癒了小白鼠的皮膚癌,三七多糖A對人體子宮頸癌的抑制率高達90%。
3. 保肝利膽
三七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肝、胃二經,具有止血、散瘀、消腫、定痛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三七中的PNS對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損傷有保護作用,可抑制血清谷丙轉氨酶的升高。另外,三七也能促進肝損傷的修復和抗肝臟纖維化。此外,三七注射液還具有明顯的降酶、消退黃疸和利膽作用。
4. 鎮靜
三七葉總皁甙具有鎮靜作用,能顯著減少小鼠的自發活動,對抗中樞興奮藥咖啡因的興奮性,增強戊巴比妥鈉、硫噴妥鈉等鎮靜藥物的鎮靜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是PDS,其中三七皁甙凡的作用較強。三七還可對抗樟柳鹼引起的驚厥,具有抗驚厥作用。
5. 抗發炎
三七根、花總皁甙對多種急慢性炎症模型均有抑制作用,臨牀用於跌打損傷,為中醫傷科常用止痛藥。三七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為皁甙,初步認為PDS 為主。
6. 抗心律失常
實驗證明三七總皂甙對多種實驗性心律失常均有一定對抗作用。三七葉總皂甙對烏頭鹼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顯對抗作用。
靜脈注射三七總皂甙能抑制因刺激下丘腦誘發的室性期前收縮,對毒毛旋花子苷K 誘發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對抗作用,並能對抗BaClz-Ach 誘發的房顫。
PTS 還可減慢麻醉大鼠心率,抑制離體豚鼠右心房自發頻率,延長大鼠ECG 的P-R 間期,減慢房室傳導速度,這種負性頻率,負性自律和負性傳導作用可能是PTS 抗實驗性心律失常的基礎。
7. 提高耐缺氧能力
三七具有提高耐缺氧能力的功效,此功能古書有所記載,如《本草綱目》云:「三七,補血活血,化瘀止痛,行氣止痛,消腫止痛,強筋壯骨,益氣補虛,安神定志。」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三七中的皁甙類成分,如人參皁甙Rb1、Rg1、Re等,具有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三七中的總皁甙及皁甙D、E,可降低小鼠耗氧量,延長缺氧條件下的存活時間。
三七不僅可以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還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降低血壓、抗心律失常、改善微循環、抗炎鎮痛等作用。
8. 預防心血管疾病
三七具有促進側枝循環形成、改善心肌微循環、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可保護心肌缺血,降低再灌流所致死亡率。三七總皁甙具有抗氧化,改善機體能量代謝等作用,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三七水提取液可使心肌收縮幅度加大,舒張更加完全,心搏出量增加,增強心臟收縮力。
9. 止痛功效
三七,本經上品,味甘微苦,性溫。止血散瘀,消腫定痛。 含三七皁苷、三七多糖等成分。三七皁苷具有鎮痛作用,可抑制疼痛感受器官的敏感性、抑制疼痛信息傳遞、增強內源性鎮痛物質的釋放。三七多糖具有抗炎作用,可減輕炎症引起的疼痛。 三七可緩解各種類型的疼痛,如關節疼痛、肌肉疼痛、神經痛等。
10. 其他功效
三七根總皁甙可減輕家兔失血性休克、腸道缺血性休克的症狀,但對心源性休克無明顯影響。此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氣養血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月經不調、崩漏等疾病。
三七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研末,0.5~1錢。外用:磨汁塗、研末撒或調敷。
三七的炮製
三七粉:取三七,洗凈,乾燥,碾細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七注意事項重點: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不宜使用:三七具有活血化瘀、補血之效,孕婦使用恐導致流產或早產,哺乳期婦女使用恐影響乳汁分泌;兒童使用恐影響發育。
- 血虛、出血者勿用:三七能損耗新血、活血化瘀,血虛、出血者使用恐加重症狀。
- 血熱妄行者禁用:三七活血化瘀,血熱妄行者使用恐導致出血、血崩。
- 抗凝血藥物者慎用:三七具有抗凝血作用,與抗凝血藥物併用可能會增加出血風險。
- 正在服用防止血栓形成、防治中風、水楊酸類藥物者慎用:三七抗凝血作用與此類藥物併用恐加重出血風險。
三七相關的方劑
三七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三七含有的化學成分
人參皁苷Rb1(ginsenoside-Rb1), 人參皁苷Rb2(ginsenoside-Rb2), 人參皁苷Re(ginsenoside-Re), 人參皁苷Rg1(ginsenoside-Rg1), 人參皁苷Rg2(ginsenoside-Rg2), 人參皁苷Rh1(ginsenoside-Rh1), 20-O-葡萄糖人參皁苷Rf(20-O-glucoginsenoside Rf), 三七皁苷R1(notoginsenoside-R1), 三七皁苷R2(notoginsenoside-R2), 三七皁苷R3(notoginsenoside-R3), 三七皁苷R4(notoginsenoside-R4), 三七皁苷R6(notoginsenoside-R6), 三七皁苷R7(notoginsenoside-R7), 絞股蘭苷XVII(gypenoside XVII), 人參皁苷Rd(ginsenoside-Rd), 田七氨酸(dencichine), 穀氨酸(glutamic acid), 精氨酸(Arginine), 賴氨酸(Lysine), 亮氨酸(Leucine), 其他13種氨基酸(other 13 amino acids), 人參炔三醇(panaxynol), α-依蘭油烯(α-muurolene), γ-依蘭油烯(γ-muurolene), 香附子烯(cyperene), α-欖香烯(α-elemene), β-欖香烯(β-Elemene), γ-欖香烯(γ-elemene), γ-畢澄茄烯(γ-cadinene), ξ-畢澄茄烯(ξ-Cadinene), α-古芸烯(α-gurjunene), α-愈創木烯(α-Guaiene), β-愈創木烯(β-guaiene), ξ-愈創木烯(ξ-Guaiene), α-蒈烯(α-copaene), β-畢澄茄油烯(β-cubebene), 丁香烯(caryophyllene), α-柏木烯(α-cedrene), 花側柏烯(cuparene), 棕櫚酸甲酯(Methyl palmitate), 棕櫚酸乙酯(ethyl palmitate), 十七碳二烯酸甲酯(methyl heptadecadienoate), 十八碳二烯酸甲酯(methyl octadecadienoate), 十八碳二烯酸乙酯(ethyl octadecadienoate), 鄰苯二甲酸二叔丁酯(di-tert-butyl phthalate), 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ioctyl phthalate), 乙酸(acetic acid), 庚酸(heptanoic acid), 辛酸(Caprylic acid), 壬-3-烯-2-酮(non-3-en-2-one), 環十二碳酮(cyclododecanone), 反式-2-壬烯醛(trans-2-nonenal), 十三烯(tridecene), 十四烷(tetradecane), 十五烷(pentadecane), 十六烷(hexadecane), 十七烷(heptadecane), 十八烷(octadecane), 十九烷(nonadecane), 二十烷(eicosane), 二十一烷(Heneicosane), 二十二烷(docosane), 二十三烷(Tricosane), 1-甲基-4-異丙烯基環己烷(1-methyl-4-isoallyl-cyclohexane), 1-甲氧基乙基苯(1-methoxyethylbenzene), 槲皮素(Quercetin), 木糖(Xylose), 葡萄糖(Glucose), 葡萄糖醛酸(Glycuronic acid),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胡蘿蔔苷(Daucosterol), 蔗糖(Sucrose), 三七多糖A(sanchian-A), 鐵(Iron), 銅(Copper), 錳(Manganese), 鋅(Zinc), 鎳(Nickel), 釩(Vanadium), 鉬(Molybdenum), 氟(Fluori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