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槍藥」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苦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瘀血阻滯而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乳香能有效改善。
- 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乳香亦有溫陽散寒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冰冷、麻木等症狀。對於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乳香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金槍藥」方劑中加入乳香,旨在通過其活血化瘀、溫陽散寒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金槍藥」中包含「沒藥」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金槍藥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有利於傷口癒合。
二、收斂止血,保護創面: 沒藥還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保護創面免受感染。金槍藥中加入沒藥,可加強其收斂止血的效果,有利於傷口迅速癒合。
「金槍藥」方劑中加入「血竭」的主要原因在於其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的功效。
血竭,性溫,味甘微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之效。其含有血竭素、鞣質等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同時,血竭還能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修復受損組織,故常用於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燒傷燙傷等症狀。
因此,將血竭加入「金槍藥」中,可發揮其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的功效,加強藥方對症治療的效果。
「金槍藥」方劑中包含「孩兒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孩兒茶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功效。其能溫腎陽,助陽氣生髮,改善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等症狀,與金槍藥的壯陽功效相輔相成。
- 溫脾止瀉:孩兒茶亦能溫脾胃,止瀉痢,對於因脾虛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金槍藥在補腎壯陽之餘,亦可兼顧脾胃功能,避免因補陽過度而導致消化不良。
總之,孩兒茶在金槍藥中,既可補腎壯陽,又可溫脾止瀉,符合方劑整體的功效和作用。
金槍藥中添加龍骨,主要基於其鎮靜安神、固精止遺的功效。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斂汗固精、止血生肌等作用。金槍藥作為壯陽補腎的藥方,加入龍骨可以起到安神定志、固腎止遺的功效,避免因腎氣虛弱而導致的精關不固、遺精滑泄等問題,進一步提升藥效。
「金槍藥」方劑中,加入「象皮」的用意並非直接取用象皮,而是指一種名為「象皮」的藥材,而非真正的大象皮膚。
「象皮」為中藥名,實際上指的是一種藤本植物的根部,藥性溫、甘,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在「金槍藥」的組成中,加入「象皮」主要是為了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進而增強男性功能。
金槍藥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基本組成中包含輕粉。輕粉,或稱輕質碳酸鈣,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痛的功效。在金槍藥中加入輕粉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其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尤其是在處理傷口或創傷時。
首先,輕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傷口處的毒素,減少炎症,促進癒合。其次,輕粉能夠中和酸性物質,幫助減輕疼痛,這對於受傷後的患者來說非常重要。此外,輕粉的細微顆粒能覆蓋在傷口表面,形成保護膜,預防外界細菌感染。
從整體來看,輕粉的加入使金槍藥在治療創傷、清熱解毒方面的效果更為顯著,因此被廣泛應用於相關的中醫方劑中。這也反映了中醫在方劑組成上的精細考量和對藥材特性的充分利用。
「金槍藥」方劑中加入三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因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有顯著療效。金槍藥多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三七的加入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恢復。
- 補氣益血,增強體質:三七亦具有補氣益血、強壯筋骨的作用,對於因外傷導致的氣血虧虛、體質虛弱等情況,能起到補益作用。金槍藥中加入三七,可有效提升患者的體質,促進傷口癒合,加速康復。
主治功效
金槍藥主治功效分析
金槍藥,見載於多部古代中醫典籍,主治金刃傷,即刀斧等金屬利器造成的傷口。
組成與功效
根據現代藥理分析,金槍藥的組成中草藥,各自具有以下功效:
- **乳香:**活血止痛、消腫化瘀。
- **沒藥:**散寒止痛、行氣解鬱。
- **血竭:**止血生肌、消炎殺菌。
- **孩兒茶:**清熱解毒、收斂止瀉。
- **龍骨:**安神定志、鎮靜抗癇。
- **象皮:**滋陰降火、潤肺止咳。
- **輕粉:**燥濕健脾、利水消腫。
- **三七:**止血消腫、調經止痛。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文記載及上述藥物功效分析,金槍藥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止血: 多篇文獻提及金槍藥可“即時止血”,如《驗方新編》中“凡刀斧傷、跌撲,打碎敷上,即時止血止痛,更不作膿。” 藥物組成中,血竭、三七均有顯著的止血功效,加之乳香、沒藥活血化瘀,可加速止血過程。
止痛: 金槍藥組成中,乳香、沒藥皆能止痛,三七亦有此效。古文記載也表明金槍藥有止痛作用,例如《驗方新編》中“即時止血止痛”。
生肌斂瘡: 古文多次提到金槍藥“生肌”之效,如《跌打損傷回生集》中“又有去大黃,只石灰二兩、松香二兩,白蠟二錢,先將石灰為細末聽用,其松香、白蠟用鍋煎溶化,再入石灰攪勻,傾於地下,鋪開成塊,臨用研碎敷搽,止痛止血。”、“共為末,罨即生肌。”藥物組成中,血竭能促進傷口癒合,象皮滋陰潤燥,亦有助於生肌。
預防和控制感染: 古文描述金槍藥有防止傷口化膿的作用,如《驗方新編》中“更不作膿”。藥物組成中,血竭有消炎殺菌之效,孩兒茶清熱解毒,輕粉燥濕,皆有助於預防和控制傷口感染。
適用於各種金刃傷: 古文記載中,金槍藥應用範圍廣泛,包括刀斧砍傷、跌打損傷、斬落手臂、捏碎陰囊、刀勒咽喉等,如《少林真傳傷科秘方》中“刀斧砍傷頭顱額角者,防其身發寒熱,一見即以金槍藥敷之”、“小膀有二骨,一大一小,折一根易治,二根俱斷難治。折之偶披者易治,平斷者難治。尚有骨觸皮破之凶症,又折又破急於外治,先以金瘡藥敷之”、“有缺唇之症,先用代痛散敷之(即麻藥),小銅鉗鉗牢,將油棉線縫合。飲食不能進,當以參湯飲之,否以元米粉調薄粥湯飲之,切忌哭笑。合之後,即以金槍藥敷之”、“斬落手臂、指、腳、腿、膀者,此症乘其被此血熱湊上妙,或手或臂以通身,如血冷者骨不能相對,此大不便於醫治矣。人雖不死,然不能完體矣。若能湊上,立將止血散敷之,再以金槍藥封固”、“捏碎陰囊者,並卵子拖出者,卵子碎者不治。惟拖出者,以指輕輕掀進,以油棉線縫合,外以金槍藥封固。”、“有登高墜下者,兼跌撲損傷,不拘上下背脊骨者。若破,看其骱出否,如其骱又出又破,即將碎骨輕撳上平復,即將止血定痛散敷之,後將金槍藥封固。”、“骨碎如粉者,看其傷處必有碎骨,當取出外,將金槍藥封固,”、“肚腹皮傷並腸出外者,此症固險,而實無害。醫者當去指甲,恐傷破其腸耳。倘內臟不傷,藥湯飲食可進,可保無恙。將溫湯揉上,用油綿線縫合,金槍藥封固,”、“有人自以刀勒咽喉者,須觀刀口之平否,有灣者深,無灣者淺;兩刀者易治,一刀勒者難醫。如破食喉或破半片,或全斷者,以油綿線縫之。看其血出不止,將滑石、五倍各等分共為細末敷之,後將金槍藥封固,”,顯示其對各種金刃傷均有一定療效。
**內外合治:**部分古文也提到在應用金槍藥的同時,還需內服相應的方劑,如《少林真傳傷科秘方》中“刀斧砍傷比觸傷不同,外敷金槍藥,內服護心托裡散為上,更宜詳究首論,原無舊骱內參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結
綜上所述,金槍藥作為古代中醫治療金刃傷的常用方劑,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止血、止痛、生肌、預防和控制感染等方面。通過多種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草藥配伍使用,金槍藥能夠有效地處理金刃傷造成的傷口,促進傷口癒合,並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併發症的發生。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醫療條件有限,金槍藥的應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現代臨床應用應當結合現代醫學知識,進行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2錢 血竭2錢 兒茶2錢 龍骨2錢(煅) 象皮2錢(土炒成珠) 輕粉3錢 三七2錢
上為末,再以陳年石灰1斤,大黃2兩,白芷1兩,三味同炒成粉紅色,研細,加入前藥和勻,貯瓷瓶內。
敷傷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金槍藥, 出處:《傷科匯纂》卷七。 組成:乳香(去油)2錢,沒藥(去油)2錢,血竭2錢,兒茶2錢,龍骨2錢(煅),象皮2錢(土炒成珠),輕粉3錢,三七2錢。 主治:金刃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