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止痛生肌散中包含乳香,其主要原因為: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創傷引起的疼痛、腫脹,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乳香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生肌斂瘡,促進癒合: 乳香還具有生肌斂瘡的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配合其他生肌藥材,可以加速創傷的修復,使其早日恢復。
止痛生肌散中加入沒藥,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種功效:
- 活血化瘀,止痛生肌: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清除瘀血,消散腫脹,緩解疼痛。同時,沒藥亦具生肌作用,可加速傷口癒合,促進組織再生。
- 殺菌消炎:沒藥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細菌感染,防止傷口感染,有利於傷口癒合。
因此,止痛生肌散中加入沒藥,可以有效地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止痛生肌散中含有孩兒茶,是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消炎止痛:孩兒茶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創傷導致的炎症反應和疼痛。
- 生肌:孩兒茶富含多種有效成分,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達到生肌的效果。
因此,孩兒茶被列入止痛生肌散的組成,可以發揮其消炎止痛和生肌的功效,幫助傷口更快癒合。
「止痛生肌散」方劑中包含「象皮」,這看似奇怪的組合,實則有著其藥理依據。
「象皮」,即為「海螵蛸」,為烏賊的內骨,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其功效主要在於止痛、生肌、收斂、止血。
方劑中加入「象皮」,主要是針對其收斂止血、生肌的作用。烏賊骨含有豐富的碳酸鈣,能有效幫助傷口凝血,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同時,其寒性也能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減輕傷口疼痛感。
因此,「象皮」在「止痛生肌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達到止痛、生肌的療效。
止痛生肌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痛: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收斂止痛、止血生肌之效。對於創傷導致的疼痛和出血,龍骨能起到收斂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傷口癒合。
- 固本培元: 龍骨能補益腎氣,固本培元。對於創傷患者,龍骨有助於恢復體力,增強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止痛生肌散中加入龍骨,不僅能直接作用於傷口,緩解疼痛和促進癒合,也能從根本上提升患者的體質,利於傷口恢復。
止痛生肌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石膏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收斂生肌: 石膏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外傷引起的潰爛、糜爛,石膏能收斂傷口,促進組織再生,加速癒合。
因此,止痛生肌散中加入石膏,可以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生肌,促進傷口癒合。
「止痛生肌散」中含有「鉛丹」,乃因古人認為其具備以下特性:
- 生肌止痛:鉛丹性寒,具有收斂止痛、生肌止血之效,可用於治療外傷、燒傷、燙傷等症,加速傷口癒合。
- 抗菌消炎:鉛丹亦具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減少感染風險。
然而,現代醫學已證實鉛丹含有鉛元素,具有毒性,長期使用會導致鉛中毒,影響人體健康。因此,現今已不再使用「止痛生肌散」這種含有鉛丹的方劑。
止痛生肌散中加入三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止痛生肌: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二、補氣益血,促進生肌:三七還具有補氣益血的功效,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促進傷口癒合。對於一些因氣血不足而導致的傷口難以癒合,三七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因此,止痛生肌散中加入三七,不僅可以減輕疼痛,更能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止痛生肌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止痛生肌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刀斧傷,出血不止」,為外傷用藥。其功效重在「止痛」與「生肌」,即透過外敷藥粉達到止血、鎮痛、促進傷口癒合之效。方中強調使用前需清潔創面,以確保藥效直接作用於患處,並以軟綿帛包紮固定,後續可銜接柏皮膏(具生肌收口之效)輔助修復。
二、組成藥物與邏輯推理
石膏(燒過者)
- 性味:辛、甘,大寒。
- 炮製:此處用「燒過者」,即煅石膏,經煅燒後寒性減弱,轉為收斂之性。
- 功效:煅石膏外用長於收濕斂瘡、止血生肌。其細粉可吸附滲液,促進創面乾燥,加速痂皮形成,適用於外傷出血或潰瘍不斂。
牡蠣(燒過者)
- 性味:鹹、澀,微寒。
- 炮製:煅牡蠣收澀之力更強。
- 功效:外用能斂瘡止血,其鈣質成分或有助於局部凝血,並協同石膏增強吸附與收斂作用。
滑石
- 性味:甘、淡,寒。
- 功效:清熱利濕,外用可保護創面、減少摩擦,並保持傷口爽潔,防止黏連。其滑膩之性亦能緩解石膏、牡蠣的乾澀感,避免過度刺激。
三、組方原理與可能功效
此方以「收斂止血」為核心,結合「清熱護瘡」與「生肌保護」的設計:
- 煅石膏 + 煅牡蠣:二者均經煅燒,收澀力強,協同止血並吸附滲液,形成保護層。
- 滑石:調和藥性,避免過度乾燥,同時清利濕熱,預防外傷後常見的局部紅腫發熱。
三藥合用,既針對急性外傷的出血與疼痛(通過收斂與清熱),亦為後續「生肌」創造條件(保持創面清潔、減少感染風險)。後續使用柏皮膏(含黃柏等藥物),更進一步促進修復,體現外傷治療「止血→斂瘡→生肌」的階段性策略。
四、總結
此方結構簡潔,針對刀斧傷的出血與創面問題,以礦物藥為主,利用其物理性收澀與化學性清熱雙重作用,符合傳統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將內服藥的清熱、收澀、生肌邏輯轉化為外用形式。
傳統服藥法
石膏1分(燒過者),牡蠣半兩(燒過者),滑石1分。
上為末。凡用之時,切護爪甲,勿令中風。仍須洗瘡令淨,然後摻之,薄薄令遍,以軟綿帛系之。候肌生,漸可用柏皮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止痛生肌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八。 組成:石膏1分(燒過者),牡蠣半兩(燒過者),滑石1分。 主治:灸瘡久不癒。
止痛生肌散, 出處:《回春》卷八。 組成:乳香、沒藥、兒茶、象皮(炒)、龍骨(水飛)、石膏(煅,水飛)、黃丹、三七各等分。 主治:刀斧傷,出血不止。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