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生肌收口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創傷導致的瘀血腫痛,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 生肌斂瘡: 乳香亦具生肌斂瘡作用,可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創面癒合,預防感染,幫助傷口快速收口。
因此,乳香在生肌收口膏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幫助加速傷口癒合。
生肌收口膏中包含沒藥,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活血化瘀: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有助於傷口癒合。
- 生肌止痛:沒藥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修復,並具有止痛作用,緩解傷口疼痛。
因此,沒藥在生肌收口膏中扮演著促進傷口癒合、止痛的關鍵角色,有助於加速傷口復原。
生肌收口膏中添加孩兒茶,主要基於其以下特性: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孩兒茶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傷口感染,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生肌收口: 孩兒茶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如黃酮類化合物、多糖等,能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達到生肌收口的效果。
因此,孩兒茶在生肌收口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治療各種外傷,促進傷口癒合。
生肌收口膏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大作用:
1. 止血生肌: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滲血,並加速肉芽組織生長,有助於傷口快速修復。
2. 消腫止痛: 血竭亦能消腫止痛,對於因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血竭在生肌收口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促進康復。
生肌收口膏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促進傷口癒合、生肌長肉以及收斂止血。其配方中包含多種草藥與礦物質成分,其中輕粉是重要的組成之一。輕粉,又稱為水銀粉或升汞,主要成分為氯化亞汞,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及收斂效果,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有效對抗感染、促進傷口愈合。
輕粉之所以被納入生肌收口膏之中,主要是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可殺滅傷口處的細菌,避免感染擴散;同時,輕粉的收斂特性能夠幫助收縮皮膚組織,加速傷口閉合過程。然而,輕粉屬於有毒成分,使用時需謹慎,應遵循醫師指導並注意劑量控制,以免造成中毒等不良反應。因此,在應用含有輕粉的生肌收口膏時,應當注意藥物的安全性與適應症,確保合理使用,以達到預期療效。
生肌收口膏中加入寒水石,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生肌收斂的功效。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解毒之效能,可以消炎止痛,緩解傷口感染、紅腫熱痛等症狀。同時,其收斂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並防止感染。
此外,寒水石還能止血,對於外傷出血、潰瘍出血等情況,也能起到一定輔助作用。因此,在生肌收口膏中加入寒水石,能有效促進傷口癒合,加速傷口修復。
生肌收口膏中加入龍骨,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收斂止血: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之效。外用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滲出,加速止血,有助於收口。
二、 生肌活血: 龍骨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磷等,可促進骨骼生長,活血化瘀。外用可加速傷口組織的修復,促進生肌,使傷口快速癒合。
「生肌收口膏」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血生肌: 血餘炭為動物血炭,性涼,味甘鹹,入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之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 吸附毒素,清熱解毒: 血餘炭具有吸附能力,能吸附傷口處的毒素、膿液,有助於清除感染,預防感染加重,進而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血餘炭在「生肌收口膏」中,扮演著促進傷口癒合、預防感染的重要角色。
生肌收口膏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消炎止痛: 鬱金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傷口感染,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生肌長肉: 鬱金含有薑黃素,具有抗氧化、促進細胞生長的作用,能加速傷口組織的再生,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鬱金加入生肌收口膏,能有效地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改善傷口愈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名為「生肌收口膏」,主治諸瘡、下疳及輕粉毒,其核心在於「生肌斂瘡、解毒化腐」。古代醫家用於治療範圍包括:
- 潰瘍久不收口:癰疽潰後膿血已盡,瘡面難以癒合者。
- 下疳(性病潰瘍):生殖器部位糜爛潰瘍,多與濕熱毒邪相關。
- 輕粉(汞化合物)中毒所致瘡瘍:輕粉為古代外用攻毒藥,但毒性易致局部腐蝕,此方可緩解其副作用。
外用前先以清熱解毒藥湯(防風、黃柏等)淋洗瘡面,旨在清解餘毒、潔淨創面,為後續膏藥貼敷創造條件,增強生肌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活血生肌、化腐解毒、收斂固皮為立方主軸,可分三類藥解析:
1. 活血生肌組(促進瘡面修復)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 血竭:散瘀定痛,促進新肉生長,為瘡科生肌要藥。
- 兒茶:收濕斂瘡,兼具止血作用,助瘡面乾燥結痂。
2. 化腐解毒組(清除瘡面穢濁)
- 輕粉:攻毒殺蟲,抑制瘡面腐敗(少量外用,需注意毒性)。
- 寒水石:清熱瀉火,解局部熱毒。
- 水龍骨(煅):收濕斂瘡,專治潰瘍不斂。
- 韶粉(鉛粉):古代用作殺蟲止癢,但現代已知其毒性,需慎用。
3. 收斂固皮組(形成保護層)
- 發灰:止血斂瘡,古人認為可促進傷口癒合。
- 黃佔(黃蠟)、白佔(白蠟):與麻油熬膏成基質,既保護瘡面,又能緩釋藥性。
配伍特點:
- 油蠟為基(麻油+蜂蠟):柔潤瘡面,防止乾裂,延長藥效。
- 先洗後貼:清熱藥湯預處理瘡面,避免穢毒封閉於內,體現「袪腐生新」思路。
- 動靜結合:乳香、沒藥行氣活血(動),佐以兒茶、血竭收斂(靜),平衡瘡面修復過程。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
① 抗菌消炎(輕粉、寒水石)→ 控制感染;
② 改善微循環(乳香、沒藥)→ 促進肉芽生長;
③ 物理保護(油蠟成膜)→ 避免二次損傷,三者協同加速瘡口癒合。
【現代視角反思】
部分成分(如輕粉、韶粉)含汞、鉛,雖古代用於攻毒,但現代已知其累積毒性,應用時需權衡利弊。方中「發灰」富含碳質,或具吸附作用,與現代燒傷膏用炭類物質思路相近。整體而言,此方體現中醫外治「腐去肌生」的漸進療法,然其安全性需進一步考證。
傳統服藥法
乳香1錢, 沒藥(各去油)1錢, 兒茶1錢, 血竭1錢, 輕粉1錢, 寒水石3錢, 水龍骨(各煅)3錢,韶粉3錢, 發灰2錢, 黃佔2錢, 白佔2錢, 麻油4兩(一方有鬱金)。
將油先熬數沸下蠟,後下藥末,用槐枝攪勻攤膏,先以防風、荊芥、苦參、黃柏、黃連、連翹、銀花,甘草,槐花、綠豆粉各3錢,煎湯洗淨其瘡,然後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生肌收口膏, 出處:《種福堂方》卷三。 組成:乳香1錢,沒藥(各去油)1錢,兒茶1錢,血竭1錢,輕粉1錢,寒水石3錢,水龍骨(各煅)3錢,韶粉3錢,發灰2錢,黃占2錢,白占2錢,麻油4兩(一方有鬱金)。 主治:治諸瘡並下疳及輕粉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