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水石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寒水石,其清熱解毒功效歷來為古籍所記載,但因其種類及名稱混淆,需仔細辨析。
《神農本草經》及《神農本草經疏》中記載寒水石“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說明其能治療因熱邪導致的身體發熱、腹部脹滿、皮膚灼熱等症狀。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其“大寒微鹹之性”,能清瀉體內過盛的熱邪,並藉其辛鹹之性利竅消腫,針對濕熱導致的水腫也有一定療效。 書中也提到,寒水石能治療胃中伏火引起的易飢作渴。
《本草綱目》指出寒水石“凝水石其氣大寒,其味辛鹹,入腎走血,除熱之功,同於諸鹽”,強調其大寒的特性,並指出其與其他鹽類具有相似的清熱功效。 然而,李時珍也明確指出,古方、唐宋方及近方所指的寒水石有所不同,分別是指凝水石、石膏和長石、方解石,需謹慎區分。
《本經逢原》則將寒水石譽為治療心腎積熱的上藥,認為其鹹寒的特性能降火軟堅,並提及許多古方中運用寒水石治療邪熱的例子。 《醫林纂要》更進一步指出寒水石能“除妄熱,治天行大熱及霍亂吐瀉,心煩口渴,濕熱水腫”,範圍涵蓋了多種熱證。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中寒水石的清熱解毒功效主要體現在其大寒、辛鹹的藥性上,能有效治療各種由熱邪引起的症狀,但由於不同時期對寒水石的理解和所指藥物有所差異,應用時需參考其具體來源和性味,方能準確把握其藥效。
2. 利水消腫
寒水石,其利水消腫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需注意其所指藥物並非單一。不同典籍對寒水石的理解有所差異,甚至出現同一藥名指不同藥物的情況。
《神農本草經》及《神農本草經疏》記載寒水石“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說明其能治療因熱邪導致的水腫。 《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其利水消腫的機理:“水腫者濕熱也,小便多不利,以致水氣上溢於腹,而成腹痹,辛鹹走散之性,故能除熱利竅消腫也”。這段描述指出,寒水石的辛鹹性味能驅散體內濕熱,疏通水道,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其“辛鹹走散”的特性,有助於將水濕排出體外。
《本草綱目》則指出寒水石的種類繁多,並非單指一種礦物,包括凝水石、石膏、長石、方解石等,並提醒用藥者需詳加辨別。 其提及凝水石“其氣大寒,其味辛鹹,入腎走血,除熱之功,同於諸鹽”,也說明其寒涼的藥性有助於清熱利濕,進而消腫。
《名醫別錄》也記載寒水石能治療“水腫”,《醫林纂要》則提到其可治“濕熱水腫”。 綜上所述,古籍中寒水石的利水消腫功效,主要基於其寒涼、辛鹹的藥性,能清熱利濕,疏通水道,從而達到治療水腫的目的。然而,由於寒水石藥物種類的混亂,需謹慎辨識藥物,並遵從醫師處方。
- 《名醫別錄》:「除時氣熱盛,五臟伏熱,胃中熱,煩滿,口渴,水腫,小腹痛。 」
3. 清熱瀉火
寒水石,其清熱瀉火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由於不同時期所指藥物種類有所差異,故需謹慎理解。
《神農本草經》及《神農本草經疏》記載寒水石主治身熱、腹中積聚、皮中如火燒、煩滿等症狀,說明其具有清泄體內積熱的功效。《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闡述其「大寒微鹹之性」,能清解陽明經的邪熱,並藉由辛鹹走散的特性,利竅消腫,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濕熱證候。 這與《名醫別錄》中記載其能除時氣熱盛、五臟伏熱、胃中熱、煩滿、口渴、水腫、小腹痛等症狀相呼應。
《本草綱目》則指出寒水石的「除熱之功,同於諸鹽」,但同時也提醒古方、唐宋方及近方所指寒水石種類不同,分別是凝水石、石膏和長石、方解石,需仔細辨別。 書中也提及寒水石的應用範圍,例如治小便白、內痹等。
《本經逢原》則將寒水石列為治療心腎積熱的上藥,並指出其鹹能軟堅、鹹能降火,說明其清熱瀉火功效的核心機制。 《醫林纂要》更進一步指出寒水石能除妄熱,並可治療天行大熱及霍亂吐瀉等熱證。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關於寒水石清熱瀉火的記載,雖然藥物種類存在歧義,但其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利濕消腫的功效卻得到廣泛認可,其應用需根據不同藥物種類及病症對症下藥。 需注意的是,不同典籍中對寒水石的理解和應用可能存在差異,臨牀應用需參考現代藥理研究和臨牀經驗。
- 《本草綱目》:「凝水石其氣大寒,其味辛鹹,入腎走血,除熱之功,同於諸鹽。古方所用寒水石是此石,唐、宋諸方寒水石是石膏,近方寒水石則是長石、方解石。用者詳之。 」
- 《本經逢原》:「《本經逢原》 ;寒水石,治心腎積熱之上藥,《本經腹中積聚,鹹能軟堅也;身熱皮中如火燒,鹹能降火也。匱》風引湯,《局方》紫雪,皆用以治有餘之邪熱也、如無者,戎鹽、玄精石皆可代用,總取鹹寒降洩之用耳。 」
- 《本草求原》:「治心腎實熱。」
- 《神農本草經》:「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 」
寒水石的現代功效
1. 抗發炎
寒水石乃中醫上具抗發炎效用之藥材。研究發現,其含有多種活性成分,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細胞損傷所致之炎症,發揮顯著之抗發炎功效:
- 寒水石抑炎症介質釋放:其成分可抑制白細胞及巨噬細胞釋放炎症介質,如腫瘤壞死因子(TNF)及白細胞介素(IL-1、IL-6等),減少炎症反應。
- 寒水石抑炎症相關基因表達:其成分能抑制細胞內炎症相關基因的表現,如NF-κB,降低炎症反應。
- 寒水石具清熱解毒功能:可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發炎症狀。
寒水石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摻或調敷。
寒水石的炮製
煅寒水石:取凈寒水石,置坩鍋或其他容器內,在無煙的爐火中煅至紅透,取出放涼,搗碎或研粉即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寒水石注意事項重點
- 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 與地榆相剋
- 陰虛火旺、咳嗽吐血、多痰、潮熱骨蒸、脾胃作洩者不宜服用
- 虛熱浮者切忌服用
- 孕婦禁用
- 內傷體虛者慎用
- 燙傷患者禁用
- 大量使用會中毒
- 服用期間避免生冷油膩的食物
寒水石相關的方劑
寒水石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