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解毒散

QING LIANG JIE D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5%
胃經 15%
三焦經 10%
腎經 10%
肝經 10%
大腸經 10%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5%
脾經 5%
肺經 5%
心經
胃經
三焦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涼解毒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效。清涼解毒散用於熱毒熾盛,症狀多為發熱、口渴、便祕、口舌生瘡等,大黃可有效瀉火解毒,清熱通便,改善患者症狀。
  2. 促進毒素排泄: 大黃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泄,減少毒素在體內積聚,有助於清熱解毒。

因此,清涼解毒散中加入大黃,能發揮其瀉熱解毒、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促進毒素排泄的作用,達到清熱解毒、通便涼血之功效。

「清涼解毒散」方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心、肝、腎經,能 清熱瀉火,尤其善於治療 熱毒蘊結 於心、肝、腎所致的各種症狀,例如高熱、口渴、煩躁、尿赤、小便不利等。此外,黃柏亦具有 燥濕止癢 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溼熱所致的皮膚病,例如溼疹、皮炎等。

因此,在清涼解毒散中加入黃柏,旨在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達到治療熱毒蘊結、濕熱証等病症的目的。

清涼解毒散中包含梔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其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適用於熱病發熱、心煩口渴、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
  2. 利濕解毒:梔子性寒,能利濕解毒,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尿赤、口苦、小便不利等症狀亦有治療作用。

因此,清涼解毒散中加入梔子,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解毒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治療熱毒內蘊、濕熱蘊結等病症。

清涼解毒散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味甘淡,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吐血、衄血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2. 利濕止瀉: 寒水石能利濕止瀉,對於濕熱蘊結腸胃所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清涼解毒散中加入寒水石,旨在利用其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功效,達到治療熱毒熾盛、濕熱蘊結等病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清涼解毒散: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中藥方劑「清涼解毒散」,主要成分包括大黃、黃柏、梔子、寒水石,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

大黃性寒味苦,歸脾、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利膽退黃、破血逐瘀、止血安神等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歸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澀腸止瀉、止血止痢等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歸心、肺、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解毒消腫等功效。

寒水石性寒味辛,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解毒止痛等功效。

清涼解毒散組成藥性互相協調,共同發揮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天皰瘡等熱毒壅盛之證。

天皰瘡,又稱焮痛,是皮膚及黏膜自體免疫性疾病,好發於老人家,臨牀表現為水皰、糜爛、潰瘍,常伴有疼痛、瘙癢等症狀。

清涼解毒散通過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天皰瘡的症狀,促進潰瘍癒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藥方劑「清涼解毒散」,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天皰瘡等熱毒壅盛之證。臨牀應用中,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不可盲目使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涼解毒散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膿痂疹天疱瘡

相同名稱方劑


清涼解毒散, 出處:《癧瘍機要》卷下。 組成:大黃、黃柏、山梔、寒水石(煅)各等分。 主治:止痛消毒。主治:天皰瘡或作焮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