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肝丸

ZHEN G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癍論萃英》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3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5%
三焦經 15%
肝經 15%
胃經 15%
小腸經 7%
心包經 7%
脾經 7%
肺經 7%
大腸經 7%
心經
三焦經
肝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鎮肝丸中包含梔子,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性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對於肝經熱盛、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煩躁易怒等症狀,梔子能起到清熱瀉火、降肝火的作用。此外,梔子還能涼血解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皮膚紅腫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鎮肝丸中加入梔子,有助於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肝火亢盛、肝熱目赤等病症的效果。

鎮肝丸方劑中包含大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1. 瀉火解毒: 大黃味苦寒,入肝、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清肝利膽之效。肝火上炎,或濕熱蘊結於肝膽,可致目赤腫痛、脅痛、口苦、煩躁等症。大黃能清熱瀉火,解毒散結,緩解肝膽濕熱所致的病症。
  2. 通腑泄熱: 大黃亦能通便泄熱,促進腸道蠕動,排出體內積熱。肝膽濕熱下注腸道,可導致便祕、腹痛、肛門灼熱等。大黃通便泄熱,可解除腸道積熱,輔助肝膽濕熱的清除。

因此,鎮肝丸中加入大黃,可起到清肝瀉火、解毒散結、通腑泄熱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肝膽濕熱引起的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肝虛

傳統服藥法


蔓荊子(去白皮)1兩,地膚子1兩,人參1兩,茺蔚子1兩,決明子1兩,白茯苓(去皮)1兩,遠志(去心)1兩,防風(去蘆叉)1兩,青葙子半兩,地骨皮去土半兩,柴胡(去蘆)半兩,山藥半兩,車前子半兩,柏子仁(炒)半兩,玄參半兩,甘菊半兩,甘草(炙)半兩,細辛(去苗)1分。上為末,蜜水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食後米飲送下,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乾眼症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鎮肝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四。 組成:全蠍1枚,麝香少許,酸棗仁1錢,腦子1分,辰砂1錢。 主治:小兒失心,驚氣風證。

鎮肝丸, 出處:《眼科龍木論》卷六。 組成:車前子1兩半,人參1兩半,茯苓1兩半,石決明1兩半,五味子1兩半,細辛1兩半,乾山藥2兩。 主治:瞳仁乾缺外障。

鎮肝丸, 出處:《眼科全書》卷三。 組成:人參、白茯苓、五味子、石決明、細辛、山藥、藁本、車前子、羌活、楮實子、夏枯草、石斛。 主治:肝臟勞熱,沉翳內障,眼前常見黑花。

鎮肝丸, 出處:《眼科龍木論》卷五。 組成:羌活2兩,石決明2兩,藁本1兩半,乾山藥1兩,細辛1兩,五味子1兩,茯苓1兩,車前子1兩,人參1兩。 主治:暴赤眼後,瞳人乾缺,生翳外障。

鎮肝丸, 出處:《異授眼科》。 組成:蒼朮8兩(米泔水浸),谷精草3兩,黃芩3兩,木賊3兩(去節),石決明1兩(煅),皂角末1兩。 主治:春來木旺之時,肝熱生風,眼熱赤腫,淚如雨,羞明怕日,不便開張。

鎮肝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二。 組成:山芋2兩,茺蔚子2兩,防風(去叉)1兩半,石決明(别研)1兩,車前子1兩,細辛(去苗葉)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柏子仁(研)1兩。 主治:驚振內障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