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消泄濁丸

分消泄濁丸

FEN XIAO XIE ZHU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青囊秘傳》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脾經 12%
心包經 12%
小腸經 12%
心經 12%
三焦經 12%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分消泄濁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腑: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腑、清熱解毒之效。方中以大黃瀉熱通腑,可清除積滯,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排泄濁氣,達到消炎解毒之目的。
  2. 引藥下行:大黃入肝膽、脾胃經,能引導其他藥物下行,使其藥力直達病所,加強藥效,促進病邪排出,達到治病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分消泄濁丸】之析論: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莖痛并下疳」,即男性生殖器疼痛伴隨潰瘍性病變(如梅毒、淋病等古稱「疳瘡」),屬濕熱下注、毒瘀互結之證。其「分消泄濁」之名,揭示治法以「分化濕熱、泄降濁毒」為核心,尤針對下焦穢濁壅滯所致之症。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君藥:大黃(曬製)

    • 曬製後減其峻瀉之性,存其泄熱化瘀之力,善走下焦。《本經》謂其「主下瘀血,血閉,熱結」,此處用以攻逐下焦濕熱瘀毒,開泄濁邪出路。
    • 酒送服,借火酒辛熱之性,反佐大黃苦寒,既防冰伏濕邪,又助藥力直達病所。
  2. 臣佐藥:西珀(琥珀)

    • 性淡滲利,能「消瘀血,通五淋」(《別錄》),協大黃化瘀通淋,更擅長利水通竅,引濁邪從小便分消。
    • 其安神之效或可緩解疼痛所致之煩躁,標本兼顧。
  3. 使藥:雞子清

    • 甘涼潤燥,製丸時既能緩和大黃、琥珀之峻利,又可保護黏膜,緩解潰瘍灼痛。《本草綱目》載其「治伏熱目赤咽痛」,此處活用其清熱潤瘡之功。

三、組方邏輯與整體機理
此方體現「通因通用」之法,以瀉代清:

  • 泄濁通路雙開:大黃從後陰泄瘀毒,琥珀從前陰利濕濁,二藥分消濕熱之邪,避免濁毒內燔。
  • 攻補並行:雞子清滋陰製燥,既防苦寒傷正,又潤瘡生肌,與攻邪藥形成剛柔相濟之勢。
  • 標本同治:大黃、琥珀化瘀止痛治標,雞子清護陰扶正顧本,針對「濕熱瘀毒」核心病機。

此方簡峻,反映古人對下疳實證「急則瀉濁」的治療思路,然須辨證屬實熱瘀結者方宜,虛證或陰傷甚者非其所主。

傳統服藥法


大黃(曬)1兩,西珀1錢。
雞子清為丸。
勻作三天服,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軟性下疳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分消泄濁丸,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大黃(曬)1兩,西珀1錢。 主治:莖痛並下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