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膏

HUANG XUE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脾經 12%
心包經 12%
小腸經 12%
心經 12%
三焦經 12%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黃雪膏方劑中加入大黃,主要是為了其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的功效。

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黃雪膏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瘡瘍腫毒、燙傷燒傷等症,而大黃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能,可有效地緩解這些病症,促進傷口癒合,避免感染。

此外,大黃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有助於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快傷口癒合。因此,黃雪膏中加入大黃,對於治療瘡瘍腫毒、燙傷燒傷等症,具有重要的臨牀意義。

主治功效


黃雪膏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松峯說疫》記載,黃雪膏方劑主治「瘟疫發狂,發黃」。方中僅記載「大黃不拘多少,炒黃為末。雪水熬如膏,冷水和服」,可見其組成相對單純,以大黃為主藥。以下將從其組成藥物及古文記載,分析其治療原理。

一、方劑組成及藥物功效分析:

《松峯說疫》中所述黃雪膏,僅以大黃為藥,以雪水熬膏。此與題幹所列「黃雪膏」組成成分大相逕庭。 題幹所列「黃雪膏」乃為一複方,包含黃連、大黃、柴胡、蒲公英、玄參、生地黃、白芍、蘆根、石膏、廬杞子等十味藥物。此二者應非同一處方,應留意其差異。

然而,若僅就《松峯說疫》所載單味大黃黃雪膏論之,則其治療原理可推測如下:

  • 大黃: 大黃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瀉下、活血止痛的功效。在古代瘟疫盛行之時,常伴有高熱、便祕、腹痛等症狀,大黃便能發揮其清熱瀉火、通腑泄熱的作用,以降低體溫、緩解便祕,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其「炒黃」的炮製方法,可降低其寒性,減少瀉下峻猛之弊。

二、治療原理推測 (針對《松峯說疫》所載單味大黃黃雪膏):

《松峯說疫》所記黃雪膏,以大黃單味藥為主,治療瘟疫發狂、發黃,其治療原理應主要基於大黃的清熱瀉下作用。 瘟疫常伴有高熱、神志不清,甚至發黃(黃疸)的症狀,大黃的瀉下作用能排出體內毒素,降低體溫,從而改善神志狀態。 「發黃」可能與肝膽濕熱有關,大黃清熱瀉火,也能間接改善此症狀。

三、兩種「黃雪膏」的比較:

題幹所列複方「黃雪膏」,藥物成分複雜,清熱解毒藥物較多,如黃連、蒲公英、玄參、生地黃、石膏等。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可達到更全面的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效果,治療範圍可能更廣泛,不侷限於《松峯說疫》中所述的瘟疫發狂、發黃。 其加入柴胡、白芍、蘆根、廬杞子等藥物,也顯示出在清熱解毒的基礎上,更注重疏肝理氣、養血滋陰等方面的調理,治療範圍應更廣。

總而言之,兩種「黃雪膏」的組成與功效存在明顯差異,需謹慎區分,切勿混淆。 對於《松峯說疫》所載單味大黃黃雪膏,其治療原理相對簡單,主要依靠大黃的清熱瀉下作用;而題幹所列複方「黃雪膏」則更為複雜,其治療原理涉及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治療範圍也更廣。 本文分析基於文獻所述,僅供參考,實際應用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炎癲狂狂躁黃熱病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黃雪膏, 出處:《松峰說疫》卷二。 組成:大黃不拘多少(炒黃)。 主治:瘟疫發狂,發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