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痞蒺膏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下通便,消瘀散結: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破血消癥之效。對於痞塊、積聚,以及因瘀血阻滯引起的便祕,大黃可起到瀉下通便、消瘀散結的作用。
二、 引藥下行,增強療效:大黃性寒,入脾胃經,可引導藥力向下,增強其他藥物的治療作用。痞蒺膏中其他藥物如枳實、延胡索等,也具有行氣消積的作用,與大黃配伍,可使藥力更強,更有效地治療痞塊積聚。
主治功效
痞疾。
傳統服藥法
草麻子(去殼)半斤,烏棓子(打破)半斤,生大黃半斤。
上用油四斤半,春泡五日,夏泡三日,秋七日,冬十日,炸枯黑,撈去滓,稱淨油1斤,下飛過黃丹半斤,再上火熬,滴水成珠,看老嫩取下,待大溫再下阿魏末1兩,麝香末1錢,攪勻,收罐內。
用時以水燉化,攤細青布上貼之,化盡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痞蒺膏, 出處:《良朋匯集》卷五。 組成:萆麻子(去殼)半斤,烏棓子(打破)半斤,生大黃半斤。 主治:痞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