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雙黃散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雙黃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大黃可以清瀉上焦熱毒,使咽喉腫痛消退,口舌生瘡癒合。
2. 推動藥力: 大黃性滑,能促進其他藥物的下行,並有助於藥物滲透到病竈部位,增強藥效。雙黃散中其他藥物如黃芩、連翹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大黃的加入可以促進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雙黃散之傳統記載主治「小兒吐血」,屬中醫血證範疇。古代醫家認為,小兒臟腑嬌嫩,若因熱邪迫血妄行,或飲食積滯化熱損傷胃絡,可致吐血。此方以簡潔配伍,針對熱鬱血分之病機,透過清熱涼血、化瘀止血以收效。
二、組成與方義邏輯分析
1. 藥物組成
- 大黃(君藥)
性味苦寒,歸胃、大腸、肝經,具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止血、逐瘀通經之效。《本草綱目》載其能「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推陳致新」,尤善治實熱吐血。 - 生地黃汁(臣藥)
甘寒質潤,歸心、肝、腎經,長於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珍珠囊》言其「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可制大黃峻瀉之性,兼顧陰液耗傷。 - 蜂蜜(佐使藥)
甘平緩急,潤燥解毒,既能調和藥味便於小兒服用,又可緩和大黃瀉下之烈性,護脾胃之氣。
2. 配伍邏輯
- 清熱與涼血並行:大黃瀉火止血,生地黃滋陰涼血,二者相輔,清血分鬱熱而兼護陰液,契合「熱傷血絡」病機。
- 瀉實不傷正:大黃峻下佐以生地汁、蜂蜜,既導熱下行,又防攻伐太過,尤適小兒「易虛易實」體質。
- 炮製與服用特點:生地汁微煎後入蜜調服,保留涼血之效,蜂蜜調和藥性,體現「治上焦如羽」的輕清思路。
3.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通因通用」為法,通過瀉火解毒、化瘀涼血以止血:
- 熱清則血寧:大黃清瀉三焦火毒,直折火勢,熱去則血自安。
- 瘀去則新生:大黃活血化瘀,疏通滯血,輔以生地養陰,促進新血生成。
- 標本兼顧:不止血而血自止,體現中醫「見血勿止血」的辨證思維,適用於熱鬱內結之實證吐血。
三、現代潛在應用延伸
若以病機推廣,凡屬「血熱妄行」或「瘀熱互結」之證(如實熱型鼻衄、皮膚紫癜),或可參考此方思路,然須嚴格遵循辨證論治原則。
傳統服藥法
大黃。
上為末。
取生地黃汁,微煎,入蜜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雙黃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九。 組成:大黃。 主治:小兒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