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的傳統功效
1. 清熱瀉火
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其機理在於大黃能抑制紅細胞膜Na+, K+ -ATP 酶,抑制細胞氧化磷酸化過程,減少ATP 的生成和利用,使產熱減少,能量代謝處於較低水平,也使體溫下降。此外,大黃能使PGE 和cAMP 水平顯著降低,亦有助於清熱瀉火。
- 《金匱懸解》:「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食已即吐者,胃之上口,必有濕熱瘀塞。大黃甘草湯,大黃瀉其鬱熱,」
2. 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性寒,入大腸、肝經。具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功效。主治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
大黃能瀉火解毒,清熱涼血,適宜熱毒瘡瘍,燒燙傷。內服能清熱解毒,並借其瀉下通便作用、使熱毒下泄。外用能清熱毒、消腫塊,治熱毒癰腫疔癤,可研末蜜水調敷。
- 《本草綱目》:「大黃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瀝,實熱燥結,潮熱澹語,黃疽,清火瘡」
3. 瀉下
大黃性苦寒,以降泄熱為主,兼具化食消滯功效。治熱結便祕,常與芒硝、積實、厚朴同用,以增強瀉下通腑泄熱作用。治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可與補氣血藥或養陰生津藥同用。治脾陽不足,冷積便祕,須與附子、乾薑等溫裡藥同用。治濕熱痢疾初起,常與黃連、木香等同用,以清除腸道濕熱積滯。治食積腹痛,瀉而不暢者,與青皮、木香等同用,以攻積導滯。
大黃含鞣質較多,炮製或久煎後,反呈收斂止瀉作用,停藥後也常表現有繼發性便祕。
- 《神農本草經》:「大黃味苦寒,無毒。主調中化食,破積除痰,通利水穀,腸胃結熱,推陳致新,安和五臟。」
- 《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陽明病,腹滿,脅下偏痛,發微熱,其脈弦緊者,當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細辛湯。」
- 《神農本草經疏》:「大黃氣味大苦大寒,性稟直逐,長於下通。」
4. 清熱涼血
大黃性寒,味苦。入血分,瀉火涼血,活血祛瘀,止血不留疲血。用於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
5. 活血化瘀
大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治療瘀血證方面有顯著效果,是治療瘀血證的常用藥物。在婦科,大黃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等症;在跌打損傷方面,大黃可治療瘀血腫痛等症。大黃的「稀釋止血」作用是其止血活血的藥理基礎。
6. 清熱利尿
《唐本草》云,大黃「通宣一切氣,調血脈;洩壅滯水氣。」《本草正義》亦言「大黃迅速善走,直達下焦;但久制者,可從小便以導濕熱。」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大黃酸、大黃素灌胃給藥有明顯的利尿、排Na+和排k 十作用,自給藥後0-2小時排尿量即明顯增加,2-4小時達高峯。
- 《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腹滿,口舌乾燥,腸間有水氣者,防已椒目葶藶大黃丸主之。」
7. 清利濕熱
大黃具有利濕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水腫、泄瀉等症。
8. 降氣
大黃性寒涼,味苦,有瀉下及降氣作用。其性寒涼,故能清熱瀉火;其味苦,故能燥濕健脾、瀉火通便;其降氣功效,則可降低胃腸道的胃氣和腸氣,有助於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還具有消腫解毒的功效,可治療瘡瘍腫毒、暑熱中暑等症。
- 《本草新編》:「大黃,味苦,氣大寒,陰中之陰,降也,無毒。入胃與大腸。然有佐使,各經皆達也。但氣藥可以少用者,恐過助其氣,以固腸胃,則大黃有掣肘之虞。」
9. 止血
《本草綱目》云:「血熱妄行,目赤吐衄,大黃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熱瀉火,止血之功。」 大黃性苦降,可清熱瀉火,且能使上炎之火下泄,止血之功顯著。《瀉心湯》即以大黃、黃連、黃芩等藥同用,以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此外,現代臨牀亦有以大黃粉單獨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良好。
- 《金匱懸解》:「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大黃的現代功效
1. 抗菌、抗病毒
大黃具有廣譜抗菌作用。較敏感的細菌為厭氧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和淋病雙球菌、白喉桿菌、傷寒副傷寒桿菌和痢疾桿菌。
對一些致病性真菌,多種皮膚癬菌有抑制作用。大黃對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單純瘛疹病毒、乙肝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
2. 抗心律失常
實驗證明大黃具有較明顯的強心作用。並觀察到其強心作用具有濃度依賴性關係。
此外,大黃對心率的減慢和MAPD(單相動作電位時程)延長作用提示大黃可能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3. 降血脂
大黃具有降血脂功效,在給家兔及小鼠餵飼高脂飼料誘發高脂血症,服用大黃可使血清和肝臟總膽固醇(TC) 、甘油三酣(TG) 、低密度脂蛋白(LDL)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 及過氧化脂質明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ITC 比值升高,可能是因為大黃的瀉下作用而影響膽固醇的吸收。
4. 提升免疫力
大黃可增強機體之免疫功能。
其作用途徑包括:增高小鼠胸腺指數及脾指數、促進血清溶血素生成、提高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增加脾臟淋巴細胞轉化率、提升白細胞介素生成,並輔助病毒誘生干擾素,進而增強干擾素效價。
5. 抗發炎
《本草綱目》記載,大黃味苦性寒,功能清肺瀉熱、瀉心火、涼血止血、逐瘀通經。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大黃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大黃中的大黃素、大黃酸等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炎症損傷的作用。大黃煎劑能顯著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腫脹,對大鼠蛋清性、甲醒性足腫脹和大鼠棉球肉芽腫均有明顯抑制作用,表明大黃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6. 保肝利膽
《本草經疏》載:「大黃平肝降氣、利膽退黃」。大黃能促進膽汁分泌,增加膽紅素和膽汁酸含量,疏通膽小管及微細膽小管膽汁淤滯,增加膽管舒縮,促進膽汁排泄,並抑制溶血反應。另外,大黃還能保護肝細胞,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減輕肝細胞腫脹、變性和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並防治肝昏迷。
7. 抗潰瘍作用
大黃有促進胃液分泌的作用,小劑量時可刺激胃黏膜,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幫助消化。然而,大劑量時則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大黃中含有的鞣質可以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酸濃度,並對十二指腸產生抑制作用,從而緩解胃潰瘍症狀。此外,大黃還能促進胃黏膜前列腺素E (PGE) 的生成,增強胃黏膜屏障功能,防止胃黏膜受損。
8. 其他功效
大黃具有改善精神病的作用。研究發現,摘除嗅球大鼠會出現各種攻擊行為,而大黃水提物能抑制木棒引起的攻擊行為。此外,大黃水提物還可以抑制四氫化大麻醇(THC)引起的過激行為。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大黃具有鎮靜和抗精神病的作用,可作為治療精神疾病的潛在藥物。
大黃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用於瀉下,不宜久煎),1~4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調敷。
大黃的炮製
- 生大黃:原藥揀凈雜質,大小分檔,燜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曬乾。
- 酒大黃:取大黃片用黃酒均勻噴淋,微燜,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晾乾(大黃片100斤用黃酒14斤)。
- 熟大黃:取切成小塊的生大黃,用黃酒拌勻,放蒸籠內蒸制,或置罐內密封,坐水鍋中,隔水蒸透,取出曬乾(大黃塊100斤用黃酒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覆蒸制2~3次者。大黃炭:取大黃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噴清水,取山曬乾。
- 《雷公炮炙論》:凡使大黃,銼蒸,從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曬乾。卻灑薄蜜水,再蒸一伏時,其大黃劈如烏膏樣,於日中曬乾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脾胃虛寒者:大黃味苦、性寒,容易傷及脾胃,因此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大黃。
- 服用大黃後,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色。
- 哺乳婦女服用後,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
- 大黃味苦性寒,活血行瘀,傷氣、耗血,婦女胎前產後及月經期間也必須慎用,孕婦慎用。
- 大量的臨床資料和毒理學研究表明,大黃毒性較低,應用較安全。有些患者服藥後可出現惡心、嘔吐、排便前腹痛等胃腸道反應。服用過量也會發生頭暈、黃疽等中毒症狀,臨床應注意觀察,控制劑量。
- 腸道梗阻患者:大黃具有通便功效,但對於腸道梗阻患者來說,大黃可能會加重病情,因此不宜使用。
- 大便帶血者:大黃通常用於治療便秘,但對於大便帶血者來說,大黃可能會刺激腸道,加重出血症狀,因此不宜使用。
- 長期使用者:大黃若長期使用,可能會對腎臟造成損傷,因此不宜長期連續使用。
大黃相關的方劑
大黃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大黃含有的化學成分
掌葉大黃(Rheumpalmatum), 大黃(Rheumofficinale), 大黃酚(Chrysophanol), 大黃酸(Rhein), 大黃素(Emodin), 蜈蚣苔素(Parietin), 大黃素甲醚(Emodinmonomethylether), 番瀉甙A(SennosideA), 鞣質(tannin), 沒食子酸(Gallicacid), 桂皮酸(Cinnamicacid), 脂類(lipids), 槲皮甙(Quercitrin), 金絲桃甙(Hyper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