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大黃

DA HUANG
  • 英文名稱: Radix Et Rhizoma Rhei Rhubarb Root And Rhizome, Big Yellow
  • 其他名稱:將軍,錦紋,川軍,峻,香大黃,膚如,生軍,黃良,馬蹄黃,火參,
  • 藥品來源: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 (Rheum Palmatum L.) 唐吉特大黃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藥用大黃 (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根及根莖。於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鬚根,刮去外皮切塊乾燥,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 道地藥材:雲南,四川,湖北,貴州
  • 生長環境: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3-03-19

大黃的傳統功效

大黃

1. 清熱瀉火

大黃具有清熱瀉火、通便等功,可改善便秘、痔瘡、熱淋、口腔潰瘍、肝炎、黃疸、瘡疥等。

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致熱家兔體溫下降同時,第三腦室灌流液中PGE 和cAMP 水平顯著降低。

此外,大黃能抑制紅細胞膜Na+, K+ -ATP 酶,抑制細胞氧化磷酸化過程,減少ATP 的生成和利用,使產熱減少,能量代謝處於較低水平,也使體溫下降。

古代典籍

2. 清熱解毒

大黃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

用於熱毒瘡瘍,燒燙傷。本品可內服外用。內服能清熱解毒,并借其瀉下通便作用、使熱毒下泄。治熱毒癰腫疔瘡,常與金銀花、蒲公英、連翹等同用;治腸癰腹痛,常與牡丹皮、桃仁等同用,如大黃牡丹皮湯

外用能清熱毒、消腫塊,治熱毒癰腫疔癤,可研末蜜水調敷,治口舌生瘡,可與枯礬研末塗抹患處;治燒燙傷,可單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調敷患處。

古代典籍

3. 瀉下

大黃瀉下攻積,調中化食,由於大黃苦寒沈降,善能瀉熱通便,適用於實熱便秘,並有健胃化食功效。

用於大便秘結,胃腸積滯。大黃苦寒,有較強的瀉下通便、蕩滌胃腸積滯作用。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藥,尤用於熱結便秘之證。

治溫熱病熱結便秘、高熱不退,甚則神昏譫語,或雜病熱結便秘者,常與芒硝、積實、厚朴同用,以增強瀉下通腑泄熱作用,如大承氣湯

治裡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或兼陰虛津虧著者,可與補氣血藥或養陰生津藥同用,治脾陽不足,冷積便秘者,須與附子、乾薑等溫裡藥同用,如溫脾湯

治濕熱痢疾初起,腹痛裡急後重者,常與黃連、木香等同用,以清除腸道濕熱積滯;治食積腹痛,瀉而不暢者,可與青皮、木香等同用,以攻積導滯。

大黃有明顯的瀉下作用。口服大黃後,一般在6~8 小時左右排出軟泥樣大便,大便前後可無腹痛或僅有輕微腹痛。大黃瀉下有效成分為結合型蔥苷,其中番瀉苷A 和大黃酸苷類是主要活性成分,番瀉苷A 作用最強,大黃酸苷類含量最高。

中醫經驗證明:大黃用於攻下時當用生品而不用製品且不宜久煎。

大黃含鞣質較多,炮製或久煎後,反而呈現收斂止瀉作用,停藥後也常表現有繼發性便秘。

古代典籍

4. 清熱涼血

大黃瀉火涼血、止血活血大黃瀉火涼血,歷來用於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大黃入血分,能瀉火止血,並兼能活血祛疲,故有止血不留疲血之優點。

5. 活血化瘀

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痛。 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 用於火毒瘡瘍。 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 用於血熱有瘀出血症。

用於瘀血證。本品有較好的活血祛瘀作用,為治療瘀血證的常用藥物。治婦女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者,常與桃仁、庶蟲等同用,如下瘀血湯

治婦女瘀應經閉,常與紅花、當歸等同用;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可與桃仁、紅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復元活血湯。

「稀釋止血」作用正是大黃止血活血的藥理基礎,大黃抑制細胞膜Na+, K+ -ATP 酶活性,提高血漿滲透壓,使組織內水分向血管內轉移,使血液稀釋,解除微循環障礙。

6. 清熱利尿

大黃利水消腫《唐本草》謂,大黃「通宣一切氣,調血脈……洩壅滯水氣。」《本草正義》言「大黃迅速善走,直達下焦……但久制者,可從小便以導濕熱。」

大黃酸、大黃素灌胃給藥有明顯的利尿、排Na+和排k 十作用,自給藥後0-2小時排尿量即明顯增加,2-4小時達高峰。

古代典籍

7. 降氣

大黃是中醫常用的通便藥材,也具有清熱瀉火、消腫解毒等功效。大黃可以降低胃腸道的胃氣和腸氣,有助於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

古代典籍

8. 止血

大黃用於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以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腫痛、牙齦腫癰等證。

大黃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熱瀉火,止血之功。用治上述病證,常與黃連、黃芩同用,如瀉心湯。現代臨床單用大黃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有較好療效。

單味大黃及大黃為主的複方止血作用快,療效確切,止血有效率可達95%以上。

生大黃和大黃醇提物可使血小板表面活性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電鏡下可觀察到擴大型血小板數量增加,血液粘度增加,微循環中血液速度減慢,有利於止血。

古代典籍

大黃的現代功效

1. 抗菌、抗病毒

大黃具有廣譜抗菌作用。較敏感的細菌為厭氧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和淋病雙球菌、白喉桿菌、傷寒副傷寒桿菌和痢疾桿菌。

對一些致病性真菌,多種皮膚癬菌有抑制作用。大黃對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單純瘛疹病毒、乙肝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

2. 抗心律失常

實驗證明大黃具有較明顯的強心作用。並觀察到其強心作用具有濃度依賴性關係。

此外,大黃對心率的減慢和MAPD(單相動作電位時程)延長作用提示大黃可能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3. 降血脂

大黃具有降血脂功效,在給家兔及小鼠餵飼高脂飼料誘發高脂血症,服用大黃可使血清和肝臟總膽固醇(TC) 、甘油三酣(TG) 、低密度脂蛋白(LDL)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 及過氧化脂質明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ITC 比值升高,可能是因為大黃的瀉下作用而影響膽固醇的吸收。

4. 提升免疫力

大黃可使小鼠胸腺指數、脾指數增高,並能促進血清溶血素生成,大黃還能明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使吞噬率和吞噬指數升高。

大黃多糖除上述作用外還能增加脾臟淋巴細胞轉化率及白細胞介素(IL- 2) 的生成。此外,大黃在體內有輔助病毒誘生干擾素的作用,可使患者體內干擾素效價增加2 倍以上。

5. 抗發炎

大黃對多種實驗性炎症模型表現出明顯的抗炎作用。灌胃大黃煎劑能顯著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腫脹。對大鼠蛋清性、甲醒性足腫脹和大鼠棉球肉芽腫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6. 保肝利膽

大黃平肝降氣、利膽退黃,在《本草經疏》中提到「……為瀉傷寒、溫病、熱病、濕熱、熱結中下二焦……」《本草經》提到,大黃能「破瘢痕積聚。」

大黃在古代來為治療黃疸之要藥,常用方劑如茵陳嵩湯、膽道排石湯,大黃均為主要藥物。實驗證明大黃可促進犬和貓膽汁分泌,使膽紅素和膽汁酸含量增加。

大黃能疏通膽小管及微細膽小管膽汁淤滯,增加膽管舒縮。其退黃作用與大黃加強膽紅素排泄及抑制溶血反應有關。家犬實驗結果顯示,大黃鬆弛奧狄氏括約肌促進膽汁排泄 。

大黃對四氯化碳所致急性大鼠肝損傷,大黃可使其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明顯下降,肝細胞腫脹,變性及壞死明顯減輕,肝蛋白、核酸和糖原明顯增加,並促進肝細胞再生。

大黃有防治肝昏迷作用,對肝細胞功能有多種調節作用。

7. 抗潰瘍作用

大黃小劑量可促進胃液分泌,對離體胃有促進胃運動的作用,但大劑量對胃蛋白酶有護製作用。

對實驗性胃潰瘍大鼠,大黃可減少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游離酸濃度,並對離體和在體十二指腸呈抑制作用,此作用的主要成分為鞣質。

大黃還能促進胃粘膜PGE 生成,增強胃粘膜屏障功能,防止受酒精或消炎痛等藥的損傷。

8. 其他功效

研究發現大黃可以改善精神病,摘除嗅球大鼠出現各種攻擊行為,大黃水提物對木棒引起的攻擊行為有抑制作用。

大鼠腦室注射6 -輕基多巴胺,破壞腦內兒茶酚胺能神經,再給四氫化大麻醇(THC) 腹腔注射,群居大鼠興奮性增高,互相之間產生激烈爭鬥,給大黃水提物50mg/kg 腹腔注射,可明顯抑制過激行為。

大黃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用於瀉下,不宜久煎),1~4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調敷。

大黃的炮製

  • 生大黃:原藥揀凈雜質,大小分檔,燜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曬乾。
  • 酒大黃:取大黃片用黃酒均勻噴淋,微燜,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晾乾(大黃片100斤用黃酒14斤)。
  • 熟大黃:取切成小塊的生大黃,用黃酒拌勻,放蒸籠內蒸制,或置罐內密封,坐水鍋中,隔水蒸透,取出曬乾(大黃塊100斤用黃酒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覆蒸制2~3次者。大黃炭:取大黃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噴清水,取山曬乾。
  • 《雷公炮炙論》:凡使大黃,銼蒸,從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曬乾。卻灑薄蜜水,再蒸一伏時,其大黃劈如烏膏樣,於日中曬乾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脾胃虛寒者:大黃味苦、性寒,容易傷及脾胃,因此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大黃。
  • 服用大黃後,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色。
  • 哺乳婦女服用後,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
  • 大黃味苦性寒,活血行瘀,傷氣、耗血,婦女胎前產後及月經期間也必須慎用,孕婦慎用。
  • 大量的臨床資料和毒理學研究表明,大黃毒性較低,應用較安全。有些患者服藥後可出現惡心、嘔吐、排便前腹痛等胃腸道反應。服用過量也會發生頭暈、黃疽等中毒症狀,臨床應注意觀察,控制劑量。
  • 腸道梗阻患者:大黃具有通便功效,但對於腸道梗阻患者來說,大黃可能會加重病情,因此不宜使用。
  • 大便帶血者:大黃通常用於治療便秘,但對於大便帶血者來說,大黃可能會刺激腸道,加重出血症狀,因此不宜使用。
  • 長期使用者:大黃若長期使用,可能會對腎臟造成損傷,因此不宜長期連續使用。

大黃相關的方劑

大黃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闌尾炎
前列腺炎
胰臟炎
結膜炎
心內膜炎
心包炎
慢性腎衰竭
二尖瓣狹窄
三尖瓣疾病
高血壓性心臟病
高血壓性腎臟病
心臟衰竭
胃腸出血
腎絲球腎炎
咽喉痛
下腹部痛(小腹痛)
全身性水腫
眼睛紅痛
牙齒痛
皮膚顏色發黃
牙齦出血
吐血
臍下正中部疼痛
痛風
腳大趾痛
腹痛
痢疾
黃疸
慢性肝炎
膽囊炎
膽結石
扁桃腺炎
腸炎
口瘡嘴破口角炎
肥胖
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