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七物湯

Hou Po Qi W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胃經 23%
大腸經 12%
心經 10%
肝經 8%
肺經 8%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膀胱經 2%
腎經 2%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7

方劑組成解釋

厚朴七物湯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陽散寒,通陽化氣: 桂枝性溫,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的功效,可溫煦脾胃陽氣,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寒濕阻滯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2.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 桂枝可調和營衛之氣,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寒邪阻滯所致的四肢厥冷、脈象沉細等症狀。厚朴七物湯中加入桂枝,可與厚朴、炙甘草等藥物協同作用,溫陽化氣,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治療寒濕脾胃虛弱的療效。

厚朴七物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厚朴七物湯以厚朴、枳實等苦寒之藥為主,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味甘入脾,能緩和藥物的寒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功能。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調和諸藥,使各味藥材的功效更加協調,發揮最大效用。同時,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能增強整體方劑的治療效果,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厚朴七物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 厚朴七物湯主治寒邪犯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噯氣反酸等症。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可助厚朴等藥物溫中散寒,解除寒邪對胃部的侵襲,達到溫胃止痛之效。
  2. 調和藥性: 厚朴七物湯中厚朴、枳實等藥性偏寒涼,生薑的溫性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此外,生薑亦可協調其他藥物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協調、有效。

厚朴七物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 厚朴性燥,容易傷陰,而大棗甘溫,性平和,可以緩解厚朴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為溫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
  2. 補益氣血: 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可與厚朴等藥材相輔相成,提升整體療效。厚朴七物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而大棗能補益脾胃,有助於促進藥效的發揮,使療效更佳。

厚朴七物湯中加入大黃,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 瀉熱通便: 厚朴七物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氣機阻滯所致的胸脘痞滿、腹脹便祕等症。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積化瘀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腸道積熱,促進排便,解除便祕症狀。

二、 促進藥物吸收: 大黃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快藥物吸收,有利於其他藥物成分更好地發揮藥效。厚朴七物湯中其他藥物,如厚朴、枳實等,也具有理氣消積的作用,大黃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厚朴七物湯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厚朴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

此方以厚朴為主藥,配合其他六味藥材,如半夏、茯苓、甘草等,共同發揮消食導滯、和胃降逆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消、脘腹脹滿、嘔吐泛酸等症狀。厚朴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消解積滯,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厚朴七物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滯:厚朴七物湯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積不化等症。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破氣消積、行氣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厚朴等藥物更好地消解積滯,通暢氣機,緩解脘腹脹滿等不適。
  2. 疏肝理氣:枳實不僅能消積化滯,還有疏肝理氣的作用。脾胃氣滯往往伴隨肝氣鬱結,而枳實可以疏通肝氣,使肝氣下降,有助於脾胃氣機的升降和運化,進一步改善消化功能。

總而言之,枳實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增強厚朴七物湯的消積化滯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疏肝理氣,協同厚朴等藥物更好地改善脾胃氣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厚朴七物湯」來自一本非常有名的醫書《傷寒雜病論》,具有解表散邪、行氣泄滿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證未除、裡已成實、持續發熱、腹滿時痛、大便不通、脈浮而數者等病症。

厚朴七物湯由桂枝、甘草、生薑、大棗、大黃、厚朴、枳實七味中藥組成,每味中藥都具有獨特的藥性,相互配合,共同發揮作用。

《本草綱目》中提到:「腹痛脹滿:

厚朴七物湯使用以下藥材:

  • 厚朴半斤(需經過製備處理)
  • 甘草三兩
  • 大黃三兩
  • 棗子十顆
  • 大枳實五枚
  • 桂枝二兩
  • 生薑五兩

將這些藥材加入一斗水中煎煮,直到只剩下四升的藥液。每次溫熱服用八合,一天三次。如果伴有嘔吐症狀,則在藥方中再加入半夏五合。

治療氣脹心悶、飲食不下

對於男性和女性患者,如果有腹部脹氣、心悶、無法進食的情況,且冷熱交錯導致長期病痛難以痊癒,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 將厚朴用薑汁炙至焦黑色後研磨成粉末。
  • 用陳年的米湯調和兩錢的厚朴粉,每日服用三次。 」

《本經疏證》中提到:「1. 出汗但不解熱,且肚子脹痛者,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2. 肚子脹滿一直不消者,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3. 肚子脹氣,大便不通者,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4. 熱度不高,還不能用大承氣湯,若肚子脹滿不通者,可以使用小承氣湯,微微和緩胃氣,不要讓它大量瀉下。 5. 有腹脹,發熱,十天了,脈浮而數,飲食如常,適合用厚朴七物湯。 6. 肚子脹滿,疼痛而便祕者,適合用厚朴三物湯。 7. 支飲,肚子脹滿者,適合用厚朴大黃湯。

枳子和厚朴明顯是針對脹滿而設,而方劑中的比例,只有小承氣湯的枳子和厚朴最少。」

《本經疏證》中提到:「如果腹部脹滿的情況時有減輕,這多半是由於寒;若脹滿的情況完全沒有減緩,則多是由於熱。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薑湯、大建中湯、附子稉米湯,這些藥方是用來治療虛弱且有寒象的情況。

大承氣湯、大柴胡湯、厚朴七物湯、厚朴三物湯,這些藥方則是用來治療實證且有熱象的情況。」

《皇漢醫學》中提到:「《叢桂亭醫事小言》裡提到:「有一個農家的孩子,年紀二十歲,從石尊那裡回來之後,開始發冷發熱,像得了勞疾一樣,臉色憔悴而且人也消瘦了,肚子脹滿,呼吸短淺,他的衣服甚至因為腹部脹大而無法扣上前面的鈕子。此外,從胸口到腋下的皮膚下面,可以看見像絲瓜絡一樣的青色血管。他經常坐在昏暗的房間裡,不想見客人。我判斷這種情況很難治療,於是告訴了他的父親。孩子的父親知道這不是小病,非常誠懇地請求我開藥,我就給了他厚朴七物湯。後來,當他們再次來求藥的時候,說病情有所好轉,我就又開了同樣的藥給他。幾天後,他們又來請求我再次診斷,我回答說:之前就已經判斷此病難以治癒,不必再診斷了。但是來的人說病情正在慢慢好轉,因此堅持要求再次診斷。」」

《本草思辨錄》中提到:「如果肚子脹滿的情況非常嚴重,通常不適合使用棗類,但偶爾也有需要用到的時候。『厚朴七物湯』所治療的肚子脹滿是因為實邪所致,屬於實證的情況應該要使用攻下的方法來治療,這種情況下棗類更是需要避免使用的。但是要知道,病狀不僅僅是肚子脹滿而已,還有發燒十天、脈象浮數的情況,顯示外表也有邪氣存在,因此治療上需要同時照顧到表裡,所以這個方子結合了小承氣湯與桂枝湯的基本構成並稍作修改。

厚朴是專門用來治療肚子脹滿的藥材,所以在這個方子中作為主藥;另外還添加了大量的生薑(五兩),並且減少棗類的用量到十枚,這樣就不必擔心棗類可能造成的甜膩阻滯問題。張仲景之所以沒有完全去掉棗類的原因,在於桂枝是用來調和肌腠與營衛的藥物,想要調和肌腠就無法不用桂枝,而要調和營衛的話,就需要同時使用薑與棗。」

《雜病廣要》中提到:「對於心腹各類疼痛,應該分辨腹部是否脹滿、排便是否順暢、脈搏是否有力度、口中的溫度是偏熱還是平和、疼痛是持續已久還是新近發生,以此來區分病情是屬於寒還是熱、是邪氣侵襲還是正氣虛弱、是實證還是虛證。如果疼痛伴有脹滿且排便困難,可以使用「厚朴三物湯」來治療裡實證;如果同時還發燒,則應使用「厚朴七物湯」來同時處理表裡的問題。若是腹痛牽連到脅部也痛,脈象弦緊,非常怕冷,並且有大便乾結不通的情況,應該使用「大黃附子湯」來治療。如果只是感到脹滿但沒有便祕,這可能是實證中有虛弱的情況,適合用「厚朴半夏人參生薑甘草湯」來調理。」

《醫法圓通》中提到:「因為飲食過量導致食物停留在胃裡,使得胃裡的氣運行不順暢,這樣的人一定會感覺到胃部飽脹、噁心反酸、打嗝,而且胃痛的地方連手都不能靠近。治療方法應該是幫助消化和消除胃中的食物積滯,例如可以使用「厚朴七物湯」、「平胃散」加上「香附」和「麥芽」這一類的藥方。」

《長沙藥解》中提到:「《金匱》中的「當歸生薑羊肉湯」(配方詳見處方10723),主要成分是當歸。此方用於治療因寒冷導致的小腸疝氣、腹部兩側疼痛、腹部緊縮不適,以及產後腹部疼痛。如果患者感受的寒氣較重,可以在處方中增加一斤的生薑。

另外,《金匱》中的「厚朴七物湯」(配方詳見處方144),主要成分是厚朴。此方適用於治療腹部脹滿和疼痛。對於感受較多寒氣的患者,可以在處方中增加半斤的生薑。生薑能溫暖中焦部位並驅散寒氣,雖然其止腹痛的效果比乾薑稍微弱一些,但仍具有很好的療效。」

《金匱懸解》中提到:「患者腹部脹滿且疼痛,並且已經發燒十天,脈象浮而且快。這是因為感受了風邪,導致經絡和臟腑的功能都受到阻滯。經絡中的氣血無法順利運行,所以會出現發燒和脈象浮的症狀。而臟腑功能受阻,使得腹部感到脹滿並且疼痛。如果病人的飲食情況沒有改變,那麼可以推斷內部並不是因為寒邪所導致的問題。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厚朴七物湯』來治療。這個方劑包含薑、肉桂、甘草、大棗,這些藥材能幫助散除體表的邪氣並且調和中焦;而枳實、厚朴、大黃則能幫助消除腹部脹滿並且清除體內的邪氣。此外,也可以使用小承氣湯加上大量的生薑、肉桂、甘草和大棗,這樣的做法同樣具有溫和地清除下焦的作用。」

《四聖心源》中提到:「如果體內有食物或飲水停留不化導致瘀積,應該使用溫性的藥物來幫助排泄,張仲景的大黃附子湯是最適合的處方。如果舊的食物殘渣滯留在體內產生鬱熱,那麼厚朴七物湯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是因為瘀血堵塞了氣道,導致疼痛,就該使用能破除瘀結、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如桂枝茯苓丸和下瘀血湯,根據患者體質的寒熱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藥物。如果並沒有舊的食物殘渣問題,治療原則應當是調理脾胃(培土)、疏肝(疏木),以及使用溫性藥物去除體內的寒氣與濕氣,大建中湯、附子粳米湯、烏頭赤石脂丸這三個處方,實際上是各種疼痛症狀治療的標準。」

傳統服藥法


厚朴半斤,甘草3兩,大黃3兩,大棗10枚,枳實5枚,桂枝2兩,生薑5兩。
嘔者,加半夏5合;下利,去大黃;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
上藥以水1鬥,煮取4升。每服8合,溫服,每日3次。
忌海藻、菘菜、生蔥、羊肉、餳。
厚朴七味湯(《外台》卷七)、七物厚朴湯(《袖珍》卷三引《聖惠》)。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厚朴七物湯性味辛溫,有發汗解熱、行氣消脹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此外,本方含有大黃,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因此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厚朴七物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厚朴半斤,甘草3兩,大黃3兩,大棗10枚,枳實5枚,桂枝2兩,生薑5兩。 主治:病腹滿,發熱10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腹滿氣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