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厚朴七物湯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陽散寒,通陽化氣: 桂枝性溫,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的功效,可溫煦脾胃陽氣,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寒濕阻滯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 桂枝可調和營衛之氣,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寒邪阻滯所致的四肢厥冷、脈象沉細等症狀。厚朴七物湯中加入桂枝,可與厚朴、炙甘草等藥物協同作用,溫陽化氣,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治療寒濕脾胃虛弱的療效。
厚朴七物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厚朴七物湯以厚朴、枳實等苦寒之藥為主,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味甘入脾,能緩和藥物的寒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功能。
- 增強藥效: 甘草能調和諸藥,使各味藥材的功效更加協調,發揮最大效用。同時,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能增強整體方劑的治療效果,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厚朴七物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中散寒: 厚朴七物湯主治寒邪犯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噯氣反酸等症。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可助厚朴等藥物溫中散寒,解除寒邪對胃部的侵襲,達到溫胃止痛之效。
- 調和藥性: 厚朴七物湯中厚朴、枳實等藥性偏寒涼,生薑的溫性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此外,生薑亦可協調其他藥物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協調、有效。
厚朴七物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 厚朴性燥,容易傷陰,而大棗甘溫,性平和,可以緩解厚朴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為溫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
- 補益氣血: 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可與厚朴等藥材相輔相成,提升整體療效。厚朴七物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而大棗能補益脾胃,有助於促進藥效的發揮,使療效更佳。
厚朴七物湯中加入大黃,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 瀉熱通便: 厚朴七物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氣機阻滯所致的胸脘痞滿、腹脹便祕等症。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積化瘀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腸道積熱,促進排便,解除便祕症狀。
二、 促進藥物吸收: 大黃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快藥物吸收,有利於其他藥物成分更好地發揮藥效。厚朴七物湯中其他藥物,如厚朴、枳實等,也具有理氣消積的作用,大黃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厚朴七物湯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厚朴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
此方以厚朴為主藥,配合其他六味藥材,如半夏、茯苓、甘草等,共同發揮消食導滯、和胃降逆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消、脘腹脹滿、嘔吐泛酸等症狀。厚朴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消解積滯,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厚朴七物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化滯:厚朴七物湯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積不化等症。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破氣消積、行氣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厚朴等藥物更好地消解積滯,通暢氣機,緩解脘腹脹滿等不適。
- 疏肝理氣:枳實不僅能消積化滯,還有疏肝理氣的作用。脾胃氣滯往往伴隨肝氣鬱結,而枳實可以疏通肝氣,使肝氣下降,有助於脾胃氣機的升降和運化,進一步改善消化功能。
總而言之,枳實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增強厚朴七物湯的消積化滯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疏肝理氣,協同厚朴等藥物更好地改善脾胃氣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厚朴七物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厚朴七物湯由以下七味中藥組成:
- 桂枝: 發汗解表,溫通經脈。
- 甘草: 調和諸藥,益氣和中。
- 生薑: 散寒止痛,發汗解表,溫中止嘔。
- 大棗: 補脾益胃,養血安神。
- 大黃: 清熱解毒,瀉下通便,涼血活血。
- 厚朴: 行氣除濕,燥濕消痰,下氣除滿。
- 枳實: 破氣消積,化痰散痞。
主治功效
綜合各家古籍記載,厚朴七物湯主要用於治療腹滿、發熱、脈浮而數,而飲食如故的證候。更細緻地說,其主治包含以下幾個面向:
- 腹滿脹痛: 這是厚朴七物湯最主要的治療症狀,不論是《金匱要略》、《本草綱目》、《祖劑》,還是《重訂通俗傷寒論》等,都明確記載了此方治療腹滿、腹痛、脹滿的功效。
- 發熱: 根據《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本經疏證》、《金匱方歌括》等文獻,此方適用於病程已達十日左右,仍有發熱的患者。
- 脈浮而數: 脈象浮而數,提示病邪在表,同時也有裡熱。
- 飲食如故: 雖然腹滿發熱,但患者飲食狀況尚正常,說明病情雖有實熱,但正氣未至大虛。
- 表裡同病: 《金匱方歌括》、《雜病廣要》、《重訂通俗傷寒論》等都指出厚朴七物湯可以兼治表裡,尤其適用於攻裡兼發熱者。
- 陽明病: 《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將此證歸於陽明病範疇。
- 大便不通: 《重訂通俗傷寒論》明確指出厚朴七物湯可用於治療腹滿而痛,大便不通,屬於內實氣滯的證候。
治療原理
厚朴七物湯的治療原理,可以從「表裡雙解,行氣泄熱」來理解:
表裡雙解:
- 解表: 方中桂枝、生薑,辛溫發散,能解表散邪,針對發熱、脈浮等表證。
- 攻裡: 大黃、枳實,苦寒降泄,能清熱通便,消積導滯,針對腹滿、便秘等裡實熱證。
- 桂枝與大黃相配,一散一降,可疏通表裡,使邪有出路。
行氣泄熱:
- 行氣: 厚朴、枳實,行氣除滿,消脹止痛,是治療腹滿脹痛的主藥。厚朴燥濕下氣,枳實破氣消積,二者相輔相成,增強行氣導滯之力。
- 泄熱: 大黃苦寒,清熱瀉火,導熱下行,從而緩解裡熱。
調和脾胃:
- 甘草、大棗,益氣和中,調和脾胃,顧護正氣。
- 大棗用量經過調整,避免其甘壅之性,防止礙脾。
總結: 厚朴七物湯以厚朴、枳實、大黃為主藥,行氣導滯,清熱通便;輔以桂枝、生薑解表散寒;佐以甘草、大棗調和脾胃。諸藥合用,共奏表裡雙解、行氣泄熱之功,使邪去正安,腹滿、發熱、便秘等症狀得以緩解。
應用
從多部古籍記載可以看出,厚朴七物湯並非單純的瀉下劑,而是表裡雙解的方劑。其應用廣泛,不僅可用於外感病過程中出現的腹滿發熱,也可用於內傷雜病中出現的類似症狀。
例如:《皇漢醫學》記載的案例,患者病後出現寒熱、腹脹、氣短等症狀,使用厚朴七物湯後病情好轉,就體現了此方在雜病治療中的應用。
《醫法圓通》則指出,因飲食停滯於胃導致的胃痛,以及脾胃有鬱熱而氣滯導致的不喜熱飲摩按等症狀,也可以使用厚朴七物湯加減治療。
總結
厚朴七物湯是中醫學中一個經典的表裡雙解方劑,其組方嚴謹,藥效全面,在臨床上應用廣泛。通過對古籍文獻的分析,我們可以深入理解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從而更好地指導臨床應用。
傳統服藥法
厚朴半斤,甘草3兩,大黃3兩,大棗10枚,枳實5枚,桂枝2兩,生薑5兩。
嘔者,加半夏5合;下利,去大黃;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
上藥以水1鬥,煮取4升。每服8合,溫服,每日3次。
忌海藻、菘菜、生蔥、羊肉、餳。
厚朴七味湯(《外台》卷七)、七物厚朴湯(《袖珍》卷三引《聖惠》)。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厚朴七物湯性味辛溫,有發汗解熱、行氣消脹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此外,本方含有大黃,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因此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厚朴七物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厚朴半斤,甘草3兩,大黃3兩,大棗10枚,枳實5枚,桂枝2兩,生薑5兩。 主治:病腹滿,發熱10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腹滿氣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