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GUI ZHI WITHOUT SHAO YAO JIA FU Z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3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胃經 18%
肺經 17%
心經 16%
腎經 11%
膀胱經 6%
肝經 6%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中包含桂枝,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陽散寒,通經活絡: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此方症狀多為寒凝血瘀,肢體疼痛,桂枝溫陽散寒,可緩解寒邪凝滯,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痛的目的。
  2. 調和營衛,協調陰陽: 桂枝具有調和營衛,協調陰陽的作用。本方中,桂枝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使營衛調和,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方中桂枝溫通陽氣,附子溫腎壯陽,皆屬熱性藥,易於燥烈傷陰。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燥烈,使藥物溫而不燥,起到保護陰液的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與桂枝、附子相配,可增強藥效。甘草能調和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並能引導藥力直達病所,發揮其溫陽化寒、止痛止瀉的功效。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陽氣生髮: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吐的作用。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以溫陽散寒為主,生薑的加入可增強溫陽之力,助附子、桂枝等藥物溫陽散寒,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
  2. 調和藥性,提高療效: 生薑性溫,可調和桂枝、附子等藥物的辛熱之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同時,生薑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快速地到達病竈部位,提高療效。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中,加入大棗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 緩解桂枝、附子之燥熱: 桂枝、附子皆屬溫熱藥性,容易引起口乾舌燥,大棗性甘溫,具有潤燥生津的功效,能中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二、 調和藥性,增強補益效果: 大棗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與桂枝、附子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補陽溫經、散寒止痛的療效。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能溫陽散寒,溫通經絡,對於桂枝湯去芍藥後,寒邪更易侵襲陽氣,附子的加入可有效驅散寒氣,改善體內陽氣不足之症。
  2. 回陽救逆:附子具有回陽救逆之效,可治療陽氣衰微、脈微欲絕、四肢厥冷等危急重症,對於桂枝湯去芍藥後,陽氣虛衰,可能出現的危急情況,附子的加入可起到回陽救逆、扶正祛邪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是出自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由桂枝、甘草、生薑、大棗、附子等中藥材組成,具有溫陽散寒、益氣活血、止瀉止嘔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太陽病、下痢後,脈搏促迫、胸口滿悶、微寒怕冷的證候。

桂枝

桂枝性溫味辛,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生薑

生薑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大棗

大棗性味甘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健脾養肝、止瀉斂肺、活血化瘀等功效。大棗常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以增強藥效。大棗主要用於治療脾虛、胃弱、久瀉、失眠、心慌、血虛等症狀。

附子

附子性大熱,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溫裡補腎、回陽救逆、止痛止瀉之功。附子常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以增強藥效。附子主要用於治療陽虛、寒凝、疼痛等症狀。

功效

中藥方劑「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具有溫陽散寒、益氣活血、止瀉止嘔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太陽病、下痢後,脈搏促迫、胸口滿悶、微寒怕冷的證候,也泛應用於治療心、肺、脾陽不足、陰寒邪盛導致的胸悶、心悸、哮喘、痹證、胃院痛、呃逆、嘔吐、水腫、滕脹、症氣等諸多證候。

總結

中藥方劑「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由桂枝、甘草、生薑、大棗、附子等中藥材組成,具有溫陽散寒、益氣活血、止瀉止嘔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太陽病、下痢後,脈搏促迫、胸口滿悶、微寒怕冷的證候,也泛應用於治療心、肺、脾陽不足、陰寒邪盛導致的胸悶、心悸、哮喘、痹證、胃院痛、呃逆、嘔吐、水腫、滕脹、症氣等諸多證候。

傳統服藥法


桂枝3兩(去皮),甘草2兩(炙),生薑3兩(切),大棗12枚(擘),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解肌祛風,兼溫經復陽。
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溫服1升。本雲:桂枝湯,今去芍藥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傷寒陰結《全國名醫驗案類編》:劉榮年治劉某某,30余歲。冬月傷寒,誤服寒瀉藥而成。身體惡寒,腹脹滿痛,不大便者二日,脈浮大而緩。顯系傷風寒中證,醫家不察,誤為陽明腑證,誤用大黃、芒消等藥下之……以致寒氣凝結、上下不通,故不能大便,腹脹大而痛更甚也,用桂枝湯去芍藥加附子以濕行之,則所服消、黃得陽藥運行,而反為我用也。處方:桂枝尖一錢,黑附子一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一錢,大棗二枚(去核)。服藥後,未及10分鐘,即大瀉二次,惡寒、腹脹痛均除而痊。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桂枝3兩(去皮),甘草2兩(炙),生薑3兩(切),大棗12枚(擘),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主治:解肌祛風,兼溫經復陽。主治: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微惡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