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原因複雜,可從中醫證候,經絡與中藥理解!

- 最後更新:2021-10-30
關於氣喘的3D經絡穴道分析:點選開啟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氣喘


類似名稱:哮喘,
氣喘

氣喘是常見的氣道慢性炎症疾病,常見症狀為:反覆性咳嗽、胸悶、喘鳴(呼吸時可聽到"咻..咻"聲)與呼吸困難...等症狀。造成氣喘的原因相當複雜,普遍認為是「遺傳」和「環境因素」所造成的。

造成氣喘原因其實很多,例如:食物過敏、灰塵、花粉等過敏原、傳染病、氣候變化、空氣汙染、香菸、化學物質、化妝品、甲醛、藥物副作用、運動誘發...等等。

現代空氣污染嚴重,常常暴露於空氣汙染和過敏原中容易氣喘,因此遠離氣喘誘發因子是預防氣喘的重要方法。例如,清除室內的塵蟎、蟑螂、動物皮屑和黴菌。

由於許多人的氣喘是從小就開始的,據研究有一半以上氣喘的小朋友,在嬰兒時期有過急性支氣管炎的經驗。因此現代醫學認為,氣喘發作的呼吸道感染密切相關。

氣喘病的治療大部分是以吸入型抗發炎藥物為主,雖然可以有效控制,但是卻無法根治。既然多數小孩在小時候感冒之後就開始氣喘,可以有很合理的懷疑這是感冒沒治好的後遺症。

氣喘雖然是肺病,中醫卻認為當五臟六腑有病時,都會造成氣喘,運用中醫理論來解釋氣喘的成因,正可以補足現代醫學的不足。

從中醫的觀點看氣喘


類似名稱:喘息,喘逆,上氣,逆氣,喘促,哮嗽,甲嗽,氣喘,喘鳴,喉中水雞聲,呷嗽,哮吼,

氣喘在兩千年前就已經開始困擾著中國人,一般稱為哮喘,也有很多類似名稱。由於肺為嬌臟,不耐寒熱,外邪侵入就容易發病,《黃帝內經》曾提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這也代表五臟六腑都會造成氣喘,所以氣喘不容易治療,在於辨證困難。以下將常見的氣喘中醫的分類列之如下:

一、外感傷寒(風寒傷肺)

 中醫《傷寒論》是千古以來治療「外感傷寒」的專書,裡面有多處提到「氣喘」的症狀,涉及的原文有20條,不論寒熱都有可能造成氣喘,主要是位於三陽病的階段會出現氣喘,三陰病的氣喘是相當嚴重的

由於肺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寒氣主收引而主凝滯,會傷害陽氣。由於寒邪入侵體表,肺氣不宣,呼吸不順暢導致氣喘,這就是寒性氣喘。

除了氣喘,症狀伴隨咳嗽、痰清稀色白、發燒怕冷、無汗、頭痛、全身痛,舌苔薄白,脈象浮緊。主要是「麻黃湯證」、「小青龍湯證」及「桂枝加厚朴杏子湯證」三種類型。

由於整個中醫理論的發展,並不是都遵循《傷寒論》的治法,針對外感風寒的氣喘,後人還運用其他的方劑來治療,「華蓋散」就是典型代表。

二、外感傷寒(風熱傷肺、表寒裡熱)

外在的邪熱也會造成氣喘,這是太陽病化熱的現象,與後代所定義的「風熱犯肺」類似。除了氣喘,還會出現咳嗽、黃痰濃稠、發燒、汗出、怕風、口渴、胸痛、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主要是「麻杏甘石湯證」或「葛根黃芩黃連湯證」。

由於肺與大腸相表裡,陽明病的實熱也會造成氣喘,這時候可以透過瀉大便來治療氣喘,主要是「大承氣湯證」。

有一種表寒裡熱的現象,是由於表寒未解,肺裡面又有鬱熱,運用風寒藥物加上一些熱藥。例如:「小青龍湯」或是「華蓋散」加石膏黃芩之類中藥。

以上兩種氣喘,差不多可以涵蓋大多數急性、短暫性氣喘的原因。從大量經絡數據也可以看出,現代人普遍肺經、大腸經與三焦經實證,感冒時也常會一起同步虛證,是造成肺部疾病的一個重要訊號,是非常值得觀察的一種經絡現象

肺大腸三焦經與肺部疾病
肺經、大腸經與三焦經的連動性高,與肺部疾病相關

二、少陰病腎虛(腎不納氣、腎虛痰阻、陽虛水泛)

基於陰陽對應理論,太陽病很容易傳入少陰病,當傷寒進入少陰病時,由於寒邪傷腎,腎陽不足。由於腎主納氣,為氣之本,也會出現氣喘

症狀是怕冷怕風、氣喘、氣短、呼多吸少、腰膝痠軟、面色青、舌質淡,脈沉細。當「腎不納氣」時會出現氣喘,透過補腎之後氣喘就可以改善。這種腎虛氣喘,有時候會出現很多痰的現象,會運用「蘇子降氣湯」。

由於腎主運化體內水液,體內陽氣不足時會造成體內水液氾濫成災,除了氣喘之外,會出現暈眩、心悸、怕冷手腳冰冷、腰痠、尿少、下肢水腫、舌質胖淡、苔白滑、脈象沉細,也就是「真武湯證」。

尤其是在少陰病危時,由於真陽渙散,肺腎俱傷,氣脫而氣喘,呼吸淺促而不規則,經常運用大劑量人參、附子或四逆湯,以盡力挽救。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發現,這種寒氣造成腎虛的現象是很容易被印證的,進入秋冬季節之後腎虛難以避免,因此冬天氣喘發作的機率很高

冬季發生腎虛氣喘的機率很高
冬季發生腎虛氣喘的機率很高

三、脾虛(痰濁阻肺)

提到腎虛,就不得不提到脾虛,在中醫實務上脾腎經常是一起虛的。因為脾陽根於腎陽,腎陽充足時,脾陽才會充足。當腎陽虛時,脾陽也虛,脾失健運,濕聚成痰,脾虛時體內會出現很多痰,進而造成氣喘。

既然提到脾胃,這種氣喘,也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當,或吃太飽(食積)所造成,例如:在夏天喝了太多冰水、寒涼食物,到了冬天時就容易發病。現代人普遍是脾虛的,到了冬天之後又加上腎虛時,就有機會出現氣喘或是其他肺部疾病,最常見的是咳嗽。

四、肝氣鬱結傷肺

中醫的五臟中,肺臟、脾臟、腎臟有問題時會出現氣喘,那肝臟會不會呢?也是會的!

當一個人長期過度疲勞、心情鬱悶之後,會出現精神抑鬱、急躁易怒、失眠、心悸、胸悶、肋痛、喉嚨有異物感、脈弦...等等「肝氣鬱結」症狀,此時為肝失疏泄,肝氣上沖犯肺,升多降少而出現氣喘

現代人的生活很容易肝氣鬱結,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看來,肝經實證幾乎是常態,以肝經實證為主的「鐵三角經絡型態」更是常見。因此要經常疏肝理氣,已經成為預防氣喘的重要模型!

六、風燥傷肺、肺氣陰兩虛

既然肺為嬌臟,會因為風寒、風熱發病,外在乾燥之氣造成氣陰兩虛,也會出現氣喘。除了氣喘外,講話語音低弱、自汗、怕風、容易感冒、口乾面紅、舌質淡紅,脈弱。這就要滋養肺臟才可以讓氣喘改善。

以上這麼多文字,依然還沒有辦法完整描述造成氣喘的原因,例如:現代人胸部經絡氣血阻塞、心經與心包經常常虛證,腹部經絡氣血阻塞...等等,也都會造成肺部的各種可能疾病。

相關的12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載入中...

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既然「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氣喘的經絡型態也變化多端,常見的經絡型態就是體三角經絡型態,加上膽經、胃經與腎經虛證,這是非常難以改善的一種經絡體質,也因此氣喘非常難以根治。

現代人胸部經絡氣血時常阻塞,這種經絡型態也必須注意,列出幾種經絡型態如下:

載入中...

改善氣喘的50個中藥方劑清單


與氣喘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氣喘之相關中醫典籍


  • 《聖濟總錄.傷寒門》:「論曰傷寒喘,其證不一。有邪氣在表,表未解無汗而喘者;有邪氣在裡,汗出不惡寒,腹滿而喘者。有潮熱者。有心下有水而喘者。古人治之,亦各求其本。故在表者當汗,在裡者宜下,至於心下有水而喘,則又當利其小便也。
  • 《症因脈治.喘症論》:「諸經皆令人喘,而多在肺胃二家。喘而咳逆嗽痰者,肺也;喘而嘔吐者,胃也」。
  • 《症因脈治.外感喘》:「暑濕喘逆之症,煩悶口渴,喘息氣粗,多言身重,汗出身仍熟,此暑濕之喘症也」。
  • 《症因脈治.內傷喘》:「食積喘逆之症,胸滿,胃痛腹痛,惡食飽悶,大便或結或溏,上氣喘逆,喘嘔噯氣,此食積喘逆症也」。
  • 《景岳全書.喘促》:「關格之證為喘者,…其病必虛裡跳動而氣喘不已。此之喘狀多無咳嗽,但覺胸膈舂舂,似脹非脹,似短非短,微勞則喘甚,多言亦喘甚,甚至通身振振,慌張不寧,此必情欲傷陰,以致元氣無根,孤陽離劇候也」。
  • 《醫學正傳.哮喘》:「大抵哮以聲響名,喘以氣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雞聲者,謂之哮;氣促而連屬不能以息者,謂之喘。」
  • 《景岳全書.喘促》謂:「氣喘之病,最為危候,治失其要,鮮不誤人,欲辨之者,亦惟二證而已。所謂二證者,一曰實喘,一曰虛喘也」
  • 《臨證指南醫案.喘》云:「在肺為實,在腎為虛。」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