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

Gui Z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19%
胃經 18%
心經 12%
肝經 12%
膀胱經 6%
腎經 6%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8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浮脈,緩脈

舌象舌苔淡薄白

疼痛肩胛部位痛,腳外側痛,膏肓痛,睪丸疼痛腫脹,下背部疼痛,後頭痛,側臀部痛,肩胛下痛,四肢感到疼痛,全身酸痛,肩關節痛,腰骶痛,胸悶胸痛,肩背交接處肩痛,妊娠腹痛

症狀發燒及發冷,怕冷,身體容易出汗,發燒,鼻塞,顏面抽搐,腰背反折,身體後仰如弓狀,夜間遺尿,子宮崩漏,嘔吐,全身發冷,流冷汗,大便秘結,不易流汗,怕冷顫抖,胸悶脹

現代疾病原發性高血壓,慢性鼻炎,遺精,痢疾,蕁麻疹,慢性腎衰竭,心肌炎,心包炎,心肌梗塞,膽囊炎,心律不整,心內膜炎,瘧疾,胰臟炎,肺炎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湯中加入白芍,乃取其 緩解肌表寒邪所致之疼痛 之效。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 養血柔肝、斂陰止痛 之功。桂枝湯以桂枝、芍藥、生薑、大棗等藥材組成,主治外感風寒,肌表寒邪束表,引起發熱、頭痛、惡寒、無汗等症狀。

白芍與桂枝相配,一則可 緩解桂枝辛溫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峻烈,二則可 協同桂枝疏散風寒,並 緩解寒邪引起的疼痛,使藥效更為平和、溫和地作用於肌表,達到更好的療效。

桂枝湯中含有桂枝,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溫陽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發表汗解的功效。對於風寒表證所致的發熱、頭痛、惡寒、無汗等症狀,桂枝能溫陽散寒,驅散外邪,緩解症狀。

二、 調和營衛: 桂枝具有調和營衛之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供應,使營衛之氣流通,達到溫陽散寒、解表止痛的效果。桂枝湯中其他藥物,如芍藥、甘草等,也能起到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溫陽解表、調和營衛的作用。

桂枝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桂枝性溫,甘草性甘,二者搭配,可以使桂枝的辛溫之性得到緩和,避免藥性過於猛烈,對人體造成刺激。甘草能調和諸藥,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解疼痛、解毒的作用,與桂枝搭配,能增強桂枝的解表散寒、溫通經脈的功效。同時,甘草還能增強桂枝的抗炎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桂枝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之效。桂枝湯主治風寒表證,症見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脈浮緊等。生薑可溫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發汗解表,緩解患者的惡寒、發熱症狀。

2. 調和藥性: 桂枝性溫,但偏於燥烈,生薑可緩和桂枝的燥性,避免其燥氣傷陰。同時,生薑還可增強桂枝的解表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平和,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桂枝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桂枝性溫,容易燥烈,大棗甘溫,可緩解桂枝的燥熱之性,避免傷陰耗氣,同時補益脾胃,使藥性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2. 補中益氣,提高療效:大棗性甘,能補益脾胃之氣,使中氣充足,更有利於藥物發揮療效。同時,大棗還有養血安神之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氣血循環,提高身體抵抗力。

方劑介紹


桂枝湯

桂枝湯是《傷寒論》中的第一個方劑,由醫聖張仲景蒐集民間經驗方而來,在漢朝以前就已流傳,因為效果很好而成為重點核心方劑。

方劑組成簡單,只有五味藥:桂枝、芍藥、炙甘草、生薑、大棗。由於其療效廣泛,在古代被使用的機率非常高。

黃煌教授在《經方的魅力》一書中指出,桂枝湯在最原始應該是古人的「補益劑」,在古代戰亂頻仍的時代,不論是戰場上的士兵,或是流離失所的難民,經歷了寒冷、飢餓、疲勞、壓力等,都會出現身體虛弱、精神不振等症狀。

這時,桂枝湯可以起到溫補陽氣、調和營衛的作用,幫助恢復體力、改善精神狀態,這個方劑被運用了兩千年以上。

桂枝湯在古代兵荒馬亂可治感冒且補益
桂枝湯在古代兵荒馬亂可治感冒且補益

此方以「桂枝」為主藥而得名,後人譽為群方之首。故今認為此方主治「風寒表虛,營衛不和證」,常見症狀是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脈浮緩...等等。

所謂的「風寒表虛證」,症狀是怕風、發燒、汗出、頭痛、脖子痛、咳嗽氣喘、痰白稀痰、舌苔薄白、脈浮緩...等等。

關鍵就在於汗出,桂枝湯適用在感冒發燒已經有輕微流汗的人,或是那些平常比較容易流汗的人,如果不流汗的人就要運用「麻黃湯」。

所謂的「營衛不和證」,是指「營氣」與「衛氣」兩者功能失調。

營氣,是指運行於經絡的精微物質,具有營養臟腑、濡養肌膚的作用。衛氣,是指充斥於肌表的陽氣,具有防禦外邪、抵禦寒冷的作用。

無論是感冒傷寒,或是平時疲勞熬夜造成的內傷,都會影響到「營氣」與「衛氣」的協調和諧關係,都可以形成營衛不和證。

所以,桂枝湯可以改善因為「營氣」與「衛氣」兩者功能失調所產生的一系列疾病,而這類疾病至少數百種,所以桂枝湯可治百病的基本原理在於此,這些疾病也可以說是「傷寒後遺症」。

最常見的營衛不和證,是外感風寒所造成,所以會「發燒」,風邪造成頭部經絡不通,所以「頭痛」。

營衛不和證容易發燒與頭痛
營衛不和證容易發燒與頭痛

風性疏泄,導致皮膚腠理開泄,所以會流汗。《傷寒論》稱之為「營弱衛強」。所謂「衛強」,是指風邪侵襲,衛陽抗邪,有邪氣實之意。所謂「營弱」,是指營陰外泄,陰液受損,有正氣虛之意。

所謂肺主氣,外合皮毛,開竅於鼻。風寒會造成肺氣不宣,所以出現鼻塞或流鼻涕、鼻鳴,後遺症就是出現一系列皮膚病

肺經最終通往腹部,與胃經相通,感冒傷寒時肺經異常,影響胃氣失和,胃氣上逆,所以出現噁心嘔吐(乾嘔)。

方中桂枝味辛甘性溫,有發汗解表、調和營衛的作用。芍藥味酸甘性寒,有養陰和營、緩急止痛的作用。

甘草為味甘平性緩,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作用。生薑味辛性溫,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作用。大棗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和胃調和的作用。歷代典籍皆都認為桂枝湯是「平補陰陽第一方」。

後人發現,桂枝湯以「調和營衛」為主,還具有調和氣血、調和脾胃、調和陰陽的功效,所以不是只有治療感冒而已。

桂枝湯的煎服法與藥後護理,古今醫家都很重視,特別是服藥後喝熱粥、概棉被以取微汗,頗有深意且不可忽視。 服藥特點如下:

  1. 服藥後喝粥:服藥後片刻,喝熱粥,益胃氣以助藥力,易於釀汗,使祛邪而不傷正。此法非常重要,若不喝熱粥,則效果欠佳。
  2. 溫覆微汁:蓋溫暖的棉被能夠助衛陽,有利於藥效的發揮,但不宜覆蓋太多太久,以免出汗過多,損傷正氣,病反不得外解。只要流一點汗即可。
  3. 獲效停服: 1 劑分3 次服,剛服藥1次,得微汗而疾病康復,就可以停止,以免過汗傷正。
  4. 未效守方:服藥後如果未能出汗,只要病情沒有變化,可繼續服藥直到輕微流汗。
  5. 藥後禁口:服藥期間,禁忌生冷、粘滑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食物,以防損傷胃氣。
服用桂枝湯之後喝粥蓋棉被取汗
服用桂枝湯之後喝粥蓋棉被取汗

桂枝湯現代廣泛應用於以下疾病,可以說都是傷寒後遺症:

  1. 呼吸系統:常用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呼吸道發炎症。桂枝湯對體溫有雙向調節作用,既能退熱降溫,又能散寒升溫。
  2. 消化系統:桂枝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比較廣泛,臨證以脘腹不適或疼痛時作,納呆,舌質淡,苔白,脈弱等為辨證要點,現代臨床發現,桂枝湯對大腸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能治脾虛運化不利的久利,又能治氣鬱、結腸痙攣引起的便秘。
  3. 循環系統:桂枝湯及其類方,能治療心血管疾病巳被臨床所證實。桂枝湯對心率、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既能治心動過速,又有治心動過緩;慢性病後期或產生氣血虧虛引起的低血壓及中氣不足、陰陽失去維繫的高血壓,常可用之。臨證以畏寒、心悸、胸悶、氣短、舌質淡黯,苔白,脈緩等為辨證要點,各種器質性心臟疾病所致的胸悶、心悸症、心臟神經官能症及受恐嚇後心悸等,只要符合辨證要點者,皆可用桂枝湯類治療。
  4. 運動系統:頸肌勞損、肩肌損傷、急性腰背扭傷、慢性腰肌勞損、腰椎病、梨狀肌綜合徵、骨關節炎、肩關節周圍炎、慢性滑膜炎及肢體麻木疼痛等病證,只要具有肌肉關節酸冷疼麻的特點,即可用桂枝湯或加味治療。
  5. 神經系統:臨床上多用桂枝湯加味及其類方,治療遺精、夢交、陽痿、失眠、多寐、健忘、脫髮、癲病、偏癱、交感神經緊張症、耳聾等神經系統疾病。
  6. 內分泌系統:經常性自汗、盜汗、頭汗、半身汗(偏沮)、非黃疽性黃汗及無汗症等,皆可用桂枝湯或加味治療,桂枝湯既能發汗,又能止汗,對汗液有雙向調節作用;臨證以汗出異常、舌質淡紅,苔白,脈弱或緩為辨證要點。
  7. 婦科:桂枝湯或加味可用於下列病證:月經病(寒滯痛經、經行後期、經行頭痛、經行身癢、經行浮腫、崩漏等),妊娠病(妊娠惡阻、水腫、癮閉、低熱、滑胎等),產後病(產後發熱、自汗、身痛、惡露不絕、乳汁自出等),手術後病(人流或絕育術後低熱),絕經期綜合症及白帶陰癢等。
  8. 兒科:小兒厭食症、營養不良症、遺尿症、夜尿症、多動症、地圖舌、過敏性紫瘢,只耍符合飲食不佳、身體虛怯、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脈弱的辨證要點者,即可用桂枝湯加味治療。
  9. 皮膚科:以桂枝湯為主治療多形性紅斑、濕疹、皮膚湛癢症、冬季皮炎、凍瘡、蛇皮痹、過敏性紫瘢等多種皮膚病的療效已被國內外所公認,臨證以營衛不和,鬱而生邪,或邪乘虛客於營衛等病機特徵為審證要點。
  10. 其他:虛勞綜合症、眼眩、過敏性鼻炎、無脈症、奔豚氣、慢性闌尾炎、淺層點狀角膜炎等,只要符合桂枝湯證的病因病機特點的即可用之。

傳統服藥法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歠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服後,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黏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服藥期間禁食生冷、黏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凡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禁用。不正確用此方,會產生高熱,自汗,口干,心悸,煩躁等證。 雖有汗出,若伴見發熱口渴,咽痛、脈數或胸悶、苔黃膩、脈滑數,證為溫病初起,或濕溫為患者,禁用本方。 汗出惡風若與倦怠乏力、氣短懶言等症並見,屬肺衛氣虛、表衛不固證,亦不宜使用。

現代藥理研究


  1. 桂枝:含揮發油,能使皮膚血管擴張,促進汗腺分泌,故能發汗退熱,同時還能促進唾液、胃液分泌和緩解平滑肌痙攣,又能健胃鎮痛。
  2. 白芍:能緩和平滑肌和神經痙攣,故鎮痛止汗。
  3. 生薑:發汗、健胃、鎮吐。
  4. 大棗:含有鈣質能鎮靜收斂。
  5. 甘草:助芍藥鎮痛。 全方為發汗鎮痛健胃之劑,

現代研究其主要作用有:

  1. 對體溫的雙向調節作用
  2. 對汗腺分泌的雙相調節作用:桂枝湯能抑制安痛定肌注引起的大鼠足趾部汗腺分泌亢進,使其汗腺分泌減少至正常範圍;對皮下注射阿托品引起大鼠汗腺分泌受到抑,制者,該方能使其汗腺分泌增加,並呈量效關係
  3. 對腸蠕動的雙相調節作用
  4. 對免疫功能的雙向調節
  5. 抗病毒、抗炎、鎮痛及鎮靜作用
  6. 止咳祛痰作用
  7. 抗過敏作用
  8. 改善消化功能作用

桂枝湯的經絡型態


現代人高機率膀胱經出現虛證,有些人甚至一年四季都是膀胱經虛證氣血不足,這類族群就需要運用桂枝湯類方來養生。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 組成:大續命湯去白朮加桂。 主治:中風,急強大呼不自知覺,身體強直。

桂枝湯, 出處:《活人方》卷三。 組成:防風3錢,羌活2錢,茯苓1錢5分,陳皮1錢5分,蘇葉1錢,桂枝5分,甘草2分,生薑3片。 主治:三陰自利。

桂枝湯,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桂枝、芍藥、防風、羌活、川芎、白朮、甘草。 主治:實表散邪。主治:冬月正傷寒,足太陽膀胱經受邪,頭痛,發熱惡風,脊強,自汗,脈浮緩。

桂枝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七引《鮑氏方》。 組成:桂枝1兩,白芍藥1兩半,甘草1兩。 主治:傷風頭痛,鼻鳴乾嘔,發熱自汗惡風,或寒熱汗出則少解,如瘧狀,脈浮洪虛大。感冒過汗。

桂枝湯,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桂枝半兩,白朮半兩,芍藥半兩,甘草2錢(炙)。 主治:大腸經動,下痢爲鹜溏,大腸不能禁固,卒然而下,成水泄,青色,其中或有硬物,欲起而又下,欲了而不了,小便多清。內寒泄瀉。

桂枝湯,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桂枝3兩,芎藭3兩,獨活3兩,牛膝3兩,薯蕷3兩,甘草3兩,附子2兩,防風4兩,茯苓4兩,天雄4兩,茵芋4兩,杜仲4兩,白朮4兩,蒴藋根4兩,乾薑5兩,大棗40枚,踯躅1升,豬椒葉1升,根皮1升。 主治:肝虛寒,卒然瘖啞不聲,踞坐不得,面目青黑,四肢緩弱,遺失便利,宿風所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