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Licorice Root, Sweet Herb
其他名稱:甜根子,蕗草,粉草,甜草根,蜜草,靈通,紅甘草,甜草,國老,棒草,蜜甘,美草,粉甘草
藥品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或同屬植物脹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曬乾。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
(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名醫別錄》提到甘草能「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歷代醫家公認甘草為「和諸藥,解百毒」之品。
給小鼠灌服殺蟲劑(敵敵畏)及甘草煎劑混合液,結果發現表明,甘草可降低敵敵畏對小鼠的毒性,使死亡率顯著下降,機理可能與吸附作用、抗乙酰膽鹼作用、葡萄糖陛酸結合作用有關。
甘草甜素、GL、GULE甘草酸鐵等均有解毒作用。其作用是通過物理,化學方式沉澱、吸附、加強肝臟解毒功能等途徑實現的。
甘草可以用於止痛,最有名的就是「芍藥甘草湯」,又稱「去仗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第29條:「腿腳攣急或腹中疼痛;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足溫者;小腸腑發咳,咳而失氣。四時傷寒腹痛;小兒熱腹痛……」
千年來,芍藥甘草湯可謂治痛第一方,無論人體上下內外諸般痛症,均可用此方為主,隨證加味。
甘草具有良好鎮咳祛痰與潤肺作用,是治肺痰咳嗽的常用藥,《名醫別錄》提到:「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臟咳嗽」之良藥,歷代醫家延用千年。
實驗發現口服給予小鼠甘草,具有鎮咳、祛痰作用。甘草次酸膽鹼鹽皮下注射能抑制豚鼠吸入氨水所致的80%的咳嗽發作,對電刺激喉上神經所致的咳嗽也有明顯的鎮咳作用。
甘草的鎮咳機理與抗炎作用無關,其鎮咳作用可能是通過中樞途徑。甘草還能通過促進咽喉及支氣管的分泌,使痰容易咳出,呈現祛痰鎮咳作用。
甘草在西方國家廣泛被使用,它富含甘草甜素、甘草酸等類三萜化合物,以及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多糖等營養成分,藥用價值極高,不但能抗菌、減少內臟發炎、防止癌症發生,更能有效消除體內活性氧。
而炙甘草的抗氧化能力更加明顯!
甘草含有增強免疫的成分LH-1(主要含有葡聚糖),給小鼠靜脈注射時,對二硝基苯一枯草桿菌a-澱粉酶(DNP-BaA)引起的繼發性免疫反應有促進作用。
按500mg/kg靜脈注射,LH-1可提高小鼠免疫記憶細胞生成量,由此看來,甘草中含有兩類影響免疫功能的物質,可見甘草製劑的加工方法至關重要。
臨床研究發現,給愛滋病患者連續30天靜脈注射400-1600mg甘草甜素,可使部分患者血清中病毒抗原濃度降至測不出水平,表明甘草甜素可能抑制HIV病毒的複製。
甘草多糖(GPS)對水泡性口腔病毒(VSV),腺病毒III(AdVIII),單純皰疹病毒I型(HSV-I),牛痘病毒(VV)均有明顯抑製作用。
注射炙甘草提取液30分鐘後,對於氯仿誘發小鼠室顫、腎上腺素誘發家兔心律失常、烏頭鹼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發豚鼠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並能減慢心率
對哇巴因、烏頭鹼、否地高辛、氯化鈣四種藥物均因K+、Na+、Ca2+離子濃度發生變化而造成的心肌細胞節律紊亂,炙甘草注射液有明顯的對抗作用,推測炙甘草具有慢鈣通道的阻滯作用。
中藥方劑炙甘草湯,千年來用於改善心律失常效果顯著!
連續5天肌肉注射甘草甜素,對患實驗性高脂血症家兔有明顯降脂作用,可使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酷含量明顯降低。
另有報導,小量甘草甜素(2mg/日)可使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家兔的血膽固醇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減輕。
甘草甜素可預防DEN誘發的肝癌前病變,並有明顯劑量效應。並可預防小鼠肝損害及肝癌,還可以抑制十二指腸腺癌、子宮頸癌細胞生長。
美國從1950年代開始就有多項關於甘草藥理的研究,顯示其具有抗發炎、抗腫瘤潰瘍、抗癌以及抑制病毒感染等多種效益,甚至列為一級抗癌食材。
給大鼠肌肉注射甘草甜素,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硬化發生有抑制作用,可使肝膠原蛋白和血清Y-球蛋白含量降低,並使SGPT水平下降,表明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可抑制肝纖維組織增生和減輕間質炎症反應。
病理組織學檢查也證明,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可使肝壞死和氣球樣變性明顯減輕,尤其以甘草甜素的作用更為明顯。
甘草甜素(glycyrrhizin),甘草次酸(glycyrrhetic acid),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甘草黃甙(liquiritin),甘草素(liquiritigenin),甘草醇(glycyrol),二羥基甘草次酸(dihydroxyglycyrrhetic acid),異甘草黃甙(iso-liquiritin),甘草苦甙(glycyamarin),甘草西定(licoricidin),異甘草醇(iso-glycy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