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大棗性甘、溫。主治補中益氣、解藥毒、養血安神。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
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黃芩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用於肺熱咳嗽、熱病高熱神昏、肝火頭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瀉痢;熱淋;吐衄血;崩漏;胎熱不安;癰腫疔瘡
黃芩湯,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三。 組成:黃芩、蓽茇各等分。 主治:咽喉腫疼,口瘡。
黃芩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八。 組成:黃芩、瓜蔞、甘草。 主治:汗後餘毒,頰腫痛。
黃芩湯, 出處:《得效》卷十四。 組成:黃芩、白朮、縮砂、當歸各等分。 主治:胎孕不安。
黃芩湯, 出處:《傷寒總病論》卷三。 組成:黃芩4兩。 主治:鼻衄或吐血下血,及婦人漏下血不止。血淋熱痛。
黃芩湯, 出處:《聖惠》卷六十二。 組成:黃芩1兩,白芷1兩,川大黃3兩,栝樓根1兩,甘草1兩,當歸1兩。 主治:發背不消。
黃芩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三八。 組成:黃芩3兩,人參3兩,乾薑3兩,桔梗1兩,大棗13枚,半夏半升。 主治:乾嘔下利。
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一。 組成:黃芩(去黑心)3分,芍藥1兩半。 主治:膽黃。病人體上黃綠色,胸中氣滿或硬,不下飲食。
黃芩湯, 出處:《麻症集成》卷三。 組成:黃芩、赤芍、枳殼、當歸、甘草、黃連、生地、木通、檳榔、木香。 主治:麻症火滯氣秘,裏急後重。
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組成:黃芩(去黑心)2兩,阿膠(炒燥)2兩,甘草(炙,銼)2兩,柏葉1把(銼)。 主治:小便出血。
黃芩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七。 組成:黃芩3分,艾葉半兩(炒),當歸3分(銼,炒)。 主治:小兒血痢不止,肌體黃瘦,腹痛,不能飲食。
黃芩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 組成:黃芩5分,川歸4分,側柏葉4分,蒲黃4分,艾葉1分,生地2錢半,伏龍肝2錢。 主治:經血不止。
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組成:黃芩(去黑心)2兩,赤芍藥3兩,白茅根3兩,大黃(生用)3兩,瞿麥穗1兩半。 主治:大小便不通。
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山梔子仁1兩,甘草(炙)1兩,馬牙消半兩。 主治:除胃內瘀熱。主治:傷寒發斑,煩躁。
黃芩湯,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二。 組成:黃芩2兩,梔子14枚(擘),蔥白1握,豉1升(綿裹)。 主治:虛石發,內有客熱,胸中痞,外有風濕不解,肌中急攣。
黃芩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黃芩、山梔、桔梗、麥門冬(去心)、當歸、生地黃、乾葛、人參、天花粉、白芍各等分,烏梅1個。 主治:上焦渴症,飲水多而食少。
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山梔子仁1兩,大黃(銼,醋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 主治:傷寒5日,口乾,頭痛,大便澀。
黃芩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黃芩3兩,芍藥2兩,甘草(炙)2兩,大棗(擘)12枚。 主治:清熱止痢。主治:泄瀉或痢疾。身熱不惡寒,腹痛,口苦咽乾,舌苔黃,脈弦數。
黃芩湯,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二引靳邵方。 組成:黃芩2兩,枳實(炙)2兩,梔子14枚(擘),括樓1兩,厚朴(炙)1兩,芍藥1兩,甘草(炙)1兩。 主治:石發,身如火燒。
黃芩湯, 出處:《傷寒微旨論》卷上。 組成:黃芩、甘草、山梔子、芍藥、厚朴、英粉各等分。 主治:病人陰陽氣俱實,兩手三部脈沉數,按之至骨,有力而不斷,口燥咽乾而渴,時時發熱冒悶。
黃芩湯, 出處:《鎬京直指》卷二。 組成:炒黃芩2錢,葛根2錢,赤苓3錢,炒車前3錢,炒川連1錢,炒梔子2錢,通草1錢,澤瀉3錢。 主治:表邪轉裏,協熱下利,利色紅黃,糞似鴨溏。
黃芩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四。 組成:梔子仁半兩,知母(焙)1兩,甘草(炙,銼)1兩,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炒)2兩。 主治:表熱實,身體生瘡,或發瘡癤,大小便不利。
黃芩湯, 出處:《痘疹全書》卷下。 組成:黃連、黃芩(條實者)、當歸、川芎、人參、木香、青皮、枳殼、檳榔、甘草。 主治:疹前曾有泄痢,未用清解,至疹後變爲休息痢,赤白,裏急後重,晝夜無度。
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八。 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茵陳蒿1兩,升麻1兩,梔子仁半兩,柴胡(去苗)半兩,龍膽半兩,犀角(鎊)1兩。 主治:內消折熱。主治:傷寒發黃,或先服利藥未癒者。
黃芩湯, 出處:《濟生》卷一。 組成:澤瀉、梔子仁、黃芩、麥門冬(去心)、木通、生乾地黃、黃連(去須)、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心勞實熱,口瘡,心煩腹滿,小便不利。心肺蘊熱,咽痛膈悶,小便淋濁不利。
黃芩湯,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黃芩半兩,薤白1握,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豉1合,石膏1兩(搗碎),麥門冬半兩(去心),粟米半兩,生薑半兩。 主治:乳石發動,心躁煩熱,痰飲嘔逆,不下飲食。
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 組成:黃芩3分,石膏3分,赤茯苓(去黑皮)半兩,甘草(銼)半兩,葛根(銼)半兩,五加皮(銼)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柴胡(去苗)1兩。 主治:胃中熱盛,食已如饑,唇燥口乾。
黃芩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三。 組成:黃芩、芍藥、苦參、甘草、當歸、蜀椒、甘松、豬膽2枚,青黛2兩,雄黃2兩,豉2兩,東引桃根1兩,蔥白1兩,鹽1合,麝香半兩。 主治:疳濕。不能食,身轉心熱腳冷,百節疼痛。
黃芩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三六引《護命》。 組成:黃芩(去黑心)1分,石膏(研)1分,茵陳藁1分,柴胡(去苗)1分,桔梗(銼,炒)1分,牡丹皮1分,荊芥穗1分,梔子仁1分,麻黃(去根節)半兩。 主治:傷寒頭痛不止。
黃芩湯, 出處:《女科百問》卷下。 組成: 黃芩湯(《女科百問》卷下。)出處:《女科百問》卷下。組成:黃芩1兩,人參1兩,阿膠1兩(炒碎),當歸半兩(炒乾),吳茱萸1分(洗7次,焙乾,微炒)。主治:養胎。 。 主治:養胎。
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大黃(銼,炒)1兩,赤芍藥2兩,生地黃(切,焙)1兩,甘草(炙,銼)1兩。 主治:精極。目視不明,齒焦發落,身體虛熱。
黃芩湯,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黃芩1錢,山梔1錢,桔梗1錢,芍藥1錢,桑白皮1錢,麥門冬1錢,荊芥1錢,薄荷1錢,連翹1錢,甘草3分。 主治:肺火咳嗽,吐血、痰血、鼻血,咽喉腫痛乾燥生瘡,或鼻孔乾燥生瘡,或鼻腫痛,右寸脈洪數。
黃芩湯, 出處:《片玉痘疹》卷十一。 組成:條芩(酒洗)、黃連(酒洗)、當歸、川芎、甘草、木通、木香、赤芍。 主治:調陰陽。主治:痘後氣血虛不能勝積,故利膿血,腸鳴作痛,裏急後重;或因痘出之後,飲水太過,水停作泄,熱毒乘虛入裏,便下膿血。
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九。 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射乾1兩,黃連(去須,炒)3分,甘草(炙,銼)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青竹茹半兩,知母(焙)半兩。 主治:傷寒不發汗,後變成狐惑,脈數,無熱微煩,目赤,但欲眠睡,咽乾不能食。
黃芩湯, 出處:《聖惠》卷九。 組成:黃芩1兩,桂心1兩,赤茯苓1兩,前胡2兩(去蘆頭),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主治:傷寒6日,發汗不解,嘔逆,小便不利,胸脅痞滿,微熱而煩。
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 組成: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防風(去叉)半兩,秦艽(去苗土)1分,葛根(銼)1分,杏仁(去皮尖雙仁,麸炒)1分,桂(去粗皮)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赤茯芩(去黑皮)半兩。 主治:周痹,身體不仁。
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組成:黃芩(去黑心)1兩,黃連(去須)3分,大黃(銼,炒)3分,芒消(研)3分,甘草(炙,銼)3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3分,枳殼(去瓤,麸炒)半兩,土瓜根半兩,赤茯芩(去黑皮)1兩。 主治:傷寒後煩熱,大便不利,心腹脹滿。
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八。 組成:黃芩3分(去黑心),石膏(碎)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枳殼(去瓤,麸炒)半兩,黃柏(去粗皮,銼)半兩,女蔞半兩,栝樓根(銼)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榉皮(去粗皮,銼)3分,淡竹葉3分(切)。 主治:下痢。臟腑虛,煩躁,渴不止。
黃芩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七引《護命》。 組成:黃芩(去黑心)3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炒)3分,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3分,羌活(去蘆)3分,人參3分,升麻3分,桔梗(炒)3分,黃連(去須)半分,蛤蚧(酥炙)半兩。 主治:上焦壅熱,久患肺與喘急,喉中作聲,不能起動。
黃芩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組成:黃芩(去黑心)半兩,柴胡(去苗)半兩,地骨皮半兩,人參半兩,乾漆(炒令煙出)半兩,鱉甲(去裙襴,醋炙黃)半兩,甘草(炙)半兩,半夏(湯洗7遍,同生薑搗作餅子,曬乾)半兩,葛根(銼)半兩,乾青蒿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麥門冬(去心,焙)1分。 主治:熱勞。心忪肌熱,夜有盜汗,面黃肌瘦,飲食減少,骨節酸痛。
相似度 85%
相似度 85%
相似度 80%
相似度 80%
相似度 80%
相似度 75%
相似度 75%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6%
相似度 61%
相似度 61%
相似度 61%
相似度 61%
相似度 60%
相似度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