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背部疼痛反射臟腑疾病,從中醫證候,經絡與中藥理解!

- 最後更新:2022-11-04
關於中背部疼痛的3D經絡穴道分析:點選開啟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中背部疼痛


中背部疼痛

後背痛常見的一種症狀,現代醫學發現依據背痛的位置,可能反應出疾病警訊。因為人體的背部包覆了許多臟器以及與其相連的神經,當背部疼痛時就要注意潛藏的健康警訊。

現代醫學將背痛的位置區分很多部位,最常見的有上、中、下背痛。也有醫生區分為「五大區」(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與腰部),每一個部位都可能反映出不同的內臟健康問題。

背痛的機制其實很複雜,其主要原因往往不在背部。例如上背痛,就可能是支氣管炎或肺炎等疾病,胃痛時通常會轉移到背部痛,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盲腸炎都可能觸發轉移痛。

古代中國人兩千年前就已經知道,背痛其實是內臟疾病的反射,因此在《黃帝內經》中 就有提到很多關於背俞穴的描述。

雲端中醫將背痛區分依照「背俞穴」,區分為上、中、下三個部位,這裡討論的就是「中背痛」,也就是下圖的位置。

依照膀胱經背俞穴,區分背部疼痛上中下位置
依照膀胱經背俞穴,區分背部疼痛上中下位置

既然背痛經常是內臟疾病的反射,中醫認為按摩背俞穴,往往反過來可以治療內臟的疾病。如果一個人背痛去醫院檢查後,依然找不出原因?這時候參考中醫經絡的道理,就會很有幫助。

從中醫的觀點看中背部疼痛


相關疼痛:

背痛一直是困擾中國人千年以上的問題,最常出現背痛的原因,就是外感傷寒。感冒時最容易出現背痛,而這裡主要探討的是體內臟腑疾病所引發的背痛,背痛反映出體內五臟六腑的疾病(進階閱讀)

這裡討論的是中背部疼痛,依照膀胱經的「背俞穴」,也就是從第8胸椎往下,到第12胸椎的這個部位,主要是肝俞、膽俞、脾俞、胃俞區的疼痛。

然而,肝俞位於第9胸椎棘突下,第8椎並沒有穴道,古人在這裡發現了「胃脘下俞」又稱「胰俞」,歸類於奇穴。

基於這些穴道的名稱看來,這附近的疼痛,反映出體內的肝、膽、脾、胃、胰臟的疾病,如果這些臟腑有疾病,就會出現這個部位的疼痛,這會是真的嗎?

有一位會員D先生長期觀察自己的身體超過10年以上,驗證這個現象是確實存在的,而且每一個人都可以親身驗證。

由於工作的關係,D先生不定時就需要熬夜,每次只要熬夜超過2-3天之後就會開始背痛,而位置就是位於中背部。每次在背痛的時候,他就會自己進行經絡檢測,往往就會出現下面這樣的經絡型態。

容易出現中背痛的經絡型態
容易出現中背痛的經絡型態

他仔細觀察這些經絡名稱,就是肝、膽、脾、胃,而膀胱經就是整條背部,這是完全虛證沒有能量的,因此這種經絡型態出現中背痛,是完全合理的。

雲端中醫從更多數據中發現,有較高比例的中背痛,就是出現這種「鐵三角經絡型態」,因此這是很容易被驗證的。各位讀者下次在中背痛出現時,也可以自行驗證。

遇到這種狀況時的中背痛該怎麼辦呢?依照D先生的經驗,每次只要放鬆且早一點入睡大約2-3天之後,中背痛就會自然消失。如果可以輔助服用一些中藥,例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湯」、「六位地黃丸」這類中藥,改善效果更快

如果運用物理療法,D先生會運用拍打棒整個背部拍打,尤其是中背部特別加強。同時運用電療機,在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上面貼上電療片,透過刺激之後改善效果也很快。所以對於「中背痛」這件事,他完全有能力可以掌握且自癒的!

所謂的癌中之王的「胰臟癌」,在初期的症狀就是腹痛、背痛、體重減輕、胃口變差、噁心、嘔吐,這些症狀都與這種「鐵三角經絡型態」密切相關,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胃脘下俞」被稱「胰俞」,這個穴道反映出胰臟的疾病。

不少癌症的前期症狀,就是單純背痛,因此千萬別小看背痛,有能力改善中背痛至少可以精確預防肝癌、胃癌、胰臟癌、膽囊炎...等等,每個人都一定要具備自我療癒的能力!

現代人遇到背痛,第一間就是想要服用「止痛藥」,這種行為模式目的只有止痛,完全不去理會體內臟腑疾病的求救訊號,時間累積久了突然間被診斷出癌症腫瘤,可是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的事!

相關的8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載入中...

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中背部疼痛常見的經絡型態,常見於「鐵三角」經絡型態的變化型,在熬夜或過度疲勞之後容易出現,列出幾種常見的經絡型態如下:

載入中...

改善中背部疼痛的26個中藥方劑清單


與中背部疼痛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中背部疼痛之相關中醫典籍


《雜病廣要》引《醫學六要》:「背痛,肥人多痰,年高必用人捶而痛快者屬虛,除濕化痰,兼補脾腎。醉飽後多痛欲捶,是脾不運而濕熱作楚也,須節飲。瘦人多是血少陰虛,亦不禁酒及厚味而然,養血清火,四物、酒芩、連、牡丹皮。背痛須加羌活、防風引經,肥人少佐附子。」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