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青丸

XIE Q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小兒藥證直訣

其他名稱:涼肝丸,瀉肝丸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心經 14%
脾經 11%
肺經 11%
膀胱經 7%
心包經 7%
三焦經 7%
胃經 7%
小腸經 3%
腎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胃經
小腸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瀉青丸主要功用是清肝瀉火,主治肝經鬱火,目赤腫痛,煩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脈洪實,以及小兒急驚,熱盛抽慉。

本方證乃肝經鬱火所致,肝開竅於目,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火熱內鬱,擾亂心神,則見煩燥易怒,不能安卧。

火鬱於肝,熱結津傷,故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肝主筋,肝經鬱火,經脈拘急,令故見小兒急驚及抽慉,脈洪實亦為火熱內盛之象。

本方證乃肝經鬱火所致,故治當清肝瀉火。方中龍膽草苦寒,歸經於肝,自瀉肝火,用為君。大黃、梔子助龍膽草瀉肝膽實火,導熱下行,從二便分消,用為臣藥。

肝火鬱結,木失調達,羌活、防風取其辛散,符合《素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意,且羌、防能祛風邪,散肝火,能暢遂肝木條達上升之性,乃「火鬱發之」之意。

竹葉清熱除煩,引熱從小便而出,當歸、川芎養肝血以防火熱傷及肝血,使瀉肝而不致傷肝,俱為佐藥蜂蜜、砂糖調和諸藥,同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肝瀉火,養肝散鬱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點是:以清瀉肝火為主,輔以升散之品,以散鬱火,清中有疏,寓升於降,瀉火而不涼遏,升散而不助火,更佐以養血之品,可使瀉肝不傷肝,相輔相成,故為瀉肝之良方。

本方與龍膽瀉肝湯均有清肝瀉火之力,主治肝經實火之證。但龍膽瀉肝湯瀉火之力較強,而且能清熱利濕,用於治療肝經實火上炎或肝膽濕熱下注,為苦寒直折之方。

瀉清丸瀉火之力較弱,但兼能疏散肝經鬱火,用於治療肝經鬱火,為火鬱發越之劑。

本方現代常用治眼部發炎,血管神經性頭痛、高血壓頭痛、帶狀皰疹、失眠、兒童高熱驚厥等辨證屬於肝經鬱火證者。

傳統服藥法


將藥為末,煉蜜為丸,每次5~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或竹葉湯送下,小兒酌減。亦可改為湯劑,以上藥1/2~1倍量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弱者不宜運用本方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頭痛目札嘴裡發苦肛門灼熱感耳鳴中背部疼痛小腿肝經循行路線痛胸骨疼痛脖子(頸項)酸痛口乾口渴下臂大腸經循行路線痛腹瀉舌頭鮮紅色暈眩陰莖疼痛搔癢排尿困難無故喜笑無法停止上臂大腸經循行路線痛小便顏色偏黃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瀉青丸, 出處:《玉案》卷三。 組成:羌活、大黃、川芎、山梔、龍膽草、當歸、防風、柴胡、白芍各等分。 主治:肝經發熱。

瀉青丸, 出處:《明醫指掌》卷十。 組成:當歸、川芎、山梔、大黃、羌活、防風、膽草、生地、竹葉、琥珀、天竺黃各等分。 主治:肝熱驚風,目竄或暴赤,抽搐。

瀉青丸, 出處:《許氏幼科七種·熱辨》。 組成:柴胡、天麻、當歸、赤芍、黑山梔、車前、羚羊角。 主治:熱久爍其血,不能營養經絡,風乃內動作搐,內釀積熱者。

瀉青丸,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成:當歸(去蘆頭,切,焙秤)、龍腦(焙,秤)、川芎、山梔子仁、川大黃(濕紙裹煨)、羌活、防風(去蘆頭,切,焙,秤)各等分。 主治:清肝瀉火。主治:肝經鬱火,目赤腫痛,煩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脈洪實,以及小兒急驚,熱盛抽搐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