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r fire flaming upward

肝火上炎的原因,症狀與經絡型態,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 最後更新:2025-03-08

肝火上炎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同名證候:
肝鬱化火肝膽實火肝膽火旺肝熱肝經風熱肝火

肝火上炎證是中醫常見的一種證型,屬於實熱證,核心的病機,是因為肝失疏泄,體內「肝氣鬱結」導致化火,火氣上逆,以頭痛、暈眩、耳鳴、口乾口苦為主要症狀。

就五行而言,肝屬木,由於木鬱不舒暢,肝用太過、氣鬱化火,火性炎上沿著肝經上擾而形成肝火上炎。常見的原因如下:

  • 情志不遂、暴怒傷肝:長期抑鬱、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會導致肝氣鬱結,鬱久化火。暴怒則直接傷肝,使肝陽暴張,化火上炎。
  • 過食辛辣肥甘:過量食用辛辣刺激、油膩、煎炸等食物,會助長體內火熱,加重肝火。
  • 外感火熱邪氣:感受溫熱病邪,或久病耗傷陰液,陰虛不能制陽,導致肝陽偏亢,化火上炎,所以春夏季節特別容易出現。
  • 肝腎陰虛:腎陰不足,不能滋養肝木,導致肝陰不足,肝陽相對偏亢,虛火上炎。
春夏季節容易出現肝火上炎證
春夏季節容易出現肝火上炎證

肝火上炎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頭面、五官、情志及其他方面的異常,常見症狀如下:

一、主要症狀

  • 頭痛眩暈:頭痛劇烈,如裂如灼,常伴有眩暈,甚至暈厥。頭痛多在兩側太陽穴,頭頂痛為主,有時候會出現在後腦部位。
  • 面紅目赤:面部潮紅,眼睛紅腫疼痛,分泌物增多,甚至出現眼屎、視物模糊。
  • 口苦口乾:口中苦澀,咽喉乾燥,喜飲冷水。
  • 急躁易怒:情緒不穩定,容易生氣發怒,睡眠障礙(心煩失眠),夜間多夢易醒。
  • 耳鳴耳聾:耳內鳴響如潮,甚至聽力下降。

這些症狀是完全可以被複製的,2025年春季期間某會員分享,他本來受到耳鳴的困擾,後來服用中藥康復了,結果某日他生氣暴怒之後,馬上又復發了。

二、次要症狀

  • 胸脅脹痛:肝經循行於兩胁,肝火上炎可導致胸肋骨部份脹痛不適。
  • 吐血衄血:火熱迫血妄行,可出現吐血、流鼻血(鮮紅)等出血症狀。
  • 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火熱傷津,導致小便短少、顏色深黃,大便乾結。
  • 舌紅苔黃:舌質紅,舌苔黃膩,是肝火上炎的典型舌象。
  • 脈弦數:脈象弦滑而數,是肝火上炎的典型脈象。
肝火上炎的相關症狀
肝火上炎的相關症狀

三、不同表現形式

  • 肝火犯肺:由於火邪炎上,有傷津的特點,基於五行立場,火剋金容易傷肺(金),因此出現氣逆、咳嗽、面紅、咯血、喉嚨乾燥、痰黃稠、肋痛,舌苔黃少津,脈弦數等肝火犯肺之症。
  • 肝火犯胃:嘔吐苦水,或胃酸嘈雜。
  • 肝火擾心:基於五行理論,肝火也會影響到心臟,因為木生火,由於肝火擾心,神不守捨,出現心悸、失眠、多夢,嚴重時會出現「狂躁」相關的精神疾病。
  • 肝腎陰虛:由於肝臟必須依賴腎水以涵養,若肝火在體內過於旺盛,日久之後必下吸腎水,而出現頭暈、乾眼症、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咽喉乾痛、舌紅少苔、脈細…等等。

既然是體內有肝火,就可以運用中藥清肝瀉火,平肝潛陽,典型的中藥方劑是「龍膽瀉肝湯」,成分包含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生地黃、柴胡、甘草。

以這個中藥為基礎,配合一些其他中藥,例如蘆薈、黃連、黃芩、黃柏、大黃(清肝瀉火,攻下通便)。川芎、羌活、防風(清肝瀉火,疏風散熱)。天麻、鉤藤、石決明(平肝熄風)。

本證經常與「膽熱證」、「肝陽上亢證」一起探討。「膽熱證」嚴重性不如肝火上炎證。

「肝陽上亢證」多因肝腎之陰不足,水不涵木、陰虛無以制肝陽所造成,而肝火上炎證多為情緒過於極端,氣鬱化火所造成。肝陽上亢證為本虛標實,下虛上實,肝火上炎證純屬實證。

要改善肝火上炎,不是只能依賴吃藥,最重要是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長期抑鬱、憤怒等不良情緒。進行適當的放鬆運動,例如散步、太極拳...等。

避免生氣造成肝火上炎
避免生氣造成肝火上炎

同時飲食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油膩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治療期間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就可以根本改善肝火上炎。

以上提出這種抽象的概念,也可以用經絡數據來印證,可以參考以下經絡分析的內容。

造成肝火上炎的6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肝火上炎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尖邊紅色舌苔黃膩

脈相

弦脈數脈

肝火上炎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面色發紅頭脹痛耳聾皮膚搔癢嗅覺減退喪失皮疹紅疹頭部發熱吐血口乾口渴口臭身體消瘦流鼻血暈眩大便秘結心情煩燥容易生氣夜間多夢睡眠障礙排尿困難小便顏色偏黃眼睛癢嘴裡發苦食慾不振容易焦慮恐懼耳鳴咽喉乾燥嘴中感到酸酸的噯氣乾眼症頭痛胃酸食道逆流男性勃起障礙耳朵痛頭頂痛舌頭痛肋間神經疼痛咽喉痛頭目脹痛眼睛紅痛胃及十二指腸炎胃潰瘍慢性肝炎慢性肝硬化原發性高血壓角膜炎甲狀腺腫甲狀腺亢進睡眠時磨牙神經衰弱症帶狀疱疹麥粒腫青光眼妥瑞氏症扁桃腺炎顳顎關節痛濕疹口乾

肝火上炎的相關證型


改善肝火上炎的常用方劑


改善肝火上炎的常用穴道


肝火上炎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肝火上炎證」是古今中醫師頻繁運用的證候,古今醫家對這樣的描述視為理所當然。

然而,究竟真正的原因是什麼?現代運用經絡檢測,可以運用圖形化、數據化的方式來拆解其成因與症狀。

首先,肝火上炎證一定與「肝經」有關,現在人多數在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都是肝經實證,這不能說肝經實證時,就代表就會出現肝火上炎,通常會伴隨以下幾個條件:

1. 少陽經(三焦經、膽經)實證

許多人不解,為什麼肝火上炎時會出現耳鳴?嚴重時會出現耳聾,從經絡的角度來看,三焦經就是耳脈,與耳朵疾病息息相關。

從下圖可以清楚看出,北半球多數人們的三焦經,每年從4月開始就出現實證,同樣是少陽經的膽經,也有一樣能量趨勢

肝經與少陽經的能量趨勢變化
肝經與少陽經的能量趨勢變化

當肝經與少陽經一同出現實證時,不只有出現耳朵問題,還會出現典型的少陽證:口苦、口渴口乾、肋痛、頭暈頭痛、眼睛紅痛、眼睛癢、食慾不振現象,天氣愈熱的時候愈明顯。

2. 陽明經(大腸經、胃經)實證

許多人不解,為什麼肝火上炎時會出現胃酸過多?從經絡的角度來看,這一定與陽明經(大腸經、胃經)的火熱之氣密切相關。

從下圖可以清楚看出,北半球多數人們的大腸經,每年從4月開始就出現實證,同樣是陽明經的胃經,也有類似的能量趨勢,尤其是每年的4-7月。

肝經與陽明經的能量趨勢變化
肝經與陽明經的能量趨勢變化

當肝經與陽明經一同出現實證時,會出現典型的陽明證:發熱、口渴口乾、胃酸、便秘、煩躁容易生氣、睡眠障礙、食慾不振、吐血、流鼻血(鮮紅)、小便黃...等等,由其是餒年5-7月時,天氣炎熱的時候最明顯。

基於五行而言「肝木剋脾胃土」,容易產生脾胃症狀,胃酸逆流最為常見,伴隨肋痛、胃脘痛、胸悶、嘈雜、噯氣、口乾口苦,舌紅脈弦數。火性太旺嚴重時會造成出血,例如:吐血、鼻血、其顏色鮮紅。

基於以上的兩種組合,真正典型的肝火旺的經絡現象,就會呈現如下圖,其實是由肝經實證+少陽經實證+陽明經實證所共同組成

依照會員們的實際觀察,通常不用完全符合,就已經會出現一系列肝火旺的症狀。

夏季肝火旺的經絡現象
夏季肝火旺的經絡現象

例如,許多人肝經實證+陽明經(大腸經、胃經)實證,甚至肝經實證+胃經實證時就會出現肝火症狀,不一定要全部符合這種經絡現象。

在炎熱夏天裡,最常見的就是三焦經實證+肝經實證,天氣熱時最容易出現這種經絡現象,出現機率大約在30%附近,單純這種經絡型態就很容易出現肝火上炎證

三焦經與肝經實證趨勢
三焦經與肝經實證趨勢

常見於古代中醫各種疾病,常見的有「頭痛」、「耳鳴耳聾」、「出血」、「不寐」、「吞酸」、「狂躁」…等疾病。只要確認是肝火上炎證,服用瀉肝火中藥改善效果很快速,這必須中病即止,不能長期服用

載入中...

肝火上炎的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