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太,古作大,亦作泰,同大而有加甚之義。衝,有衝要、通道之義。衙與衝通,故太衙亦太衝之意。肝經脈氣行至本穴盛大,故別名大衝
解剖位置
在拇長伸肌腱外緣;有足背靜脈網,第一蹠背動脈;布有腓深神經的蹠背側神經,深層為脛神經足底內側神經。
針刺方法
直刺0.3~0.5寸
穴道介紹
太衝穴是「足厥陰肝經」的經穴、俞穴與原穴。肝經原氣留止在本穴,五行屬土。古人運用這個穴道診斷生死,由於本穴有動脈,生病的人有此脈者易治,無此脈者死。
既然這是肝經的原穴,就主治所有肝經的各種症狀。例如:肝血不足、眼睛酸澀、視物不清、肝火太旺、睡眠障礙等等。可運用灸法,為保健肝臟良穴。
由於「肝主疏瀉」,所以可以改善各種情緒上的問題,例如愛生氣、鬱悶、焦慮、憂愁之人,就可以經常揉按太衝穴,從太衝揉按到行間穴,效果很好。除此之外,還可以主要改善以下症狀或疾病:
- 頭痛: 適合因情緒引起血管肌肉痙攣的頭痛。
- 月經疼痛: 本穴能疏肝氣,配合三陰交穴效果更好。
- 眩暈: 耳源性眩暈或肝腸上亢引發眩暈,平常也可以按摩當作保養,可減少發作機率。
- 青春痘: 適合熬夜,喜食辛辣、烤、炸食物引起肝火旺所致青春痘。
- 咽喉痛: 晚睡引發肝火上升、打呼或吃辛辣、烤、炸食物所致咽痛。
- 陰部疾病:由於肝經通過陰部,因此男女陰部的疾病都可以改善,小腹疝氣現象也可以改善。
- 更年期症侯群: 女子以肝為先天,養肝血,平肝清肝,可緩解更年期諸多不適症狀。
- 肋間疼痛: 本穴可疏經活血,改善偶爾就會短暫出現的肋間神經痛。
- 高血壓:可降痰濁上逆,配合陽陵泉穴。
- 眼睛疾病:兩目昏暗、乾眼症。這是因為肝開竅於目,本穴有補肝血,活血通絡之功效。
- 筋骨疾病:此穴治半身不遂、足軟無力,可配合足三里,用灸法。
- 睡眠障礙、過度疲勞: 幾乎每天睡前都要按摩此穴道。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242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145種。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結膜炎
- 淋巴結腫大
血液、造血器官與免疫系統疾病
- 貧血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憂鬱性障礙
- 四肢抽搐
- 睡眠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 月經偏頭痛
- 小兒驚巒
- 睡眠障礙
- 半身不遂
- 頭痛
- 阿茲海默症(失智症)
- 梅尼爾氏病
- 四肢麻痺癱瘓
眼與附器疾病
- 失明
- 結膜炎
- 容易流眼淚
- 眼睛紅痛
- 散光
- 近視
- 青光眼
耳與乳突疾病
- 耳聾
循環系統疾病
- 心臟病
- 腦中風
- 心絞痛
- 心律不整
- 原發性高血壓
呼吸系統疾病
- 慢性鼻炎
- 鼻竇炎
-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消化系統疾病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胃下垂
- 大便秘結
- 慢性肝炎
- 腸炎
- 膽囊炎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禿頭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皮疹紅疹
- 腕部關節痛
- 坐骨神經痛
- 五十肩
- 背痛
- 扳機指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卵巢炎
- 子宮崩漏
- 子宮發炎
- 排尿困難
- 月經稀少
- 月經腹痛
- 尿道炎
- 月經前緊張症候群
妊娠、生產期疾病
- 產後乳汁不足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心律不整
- 咽喉痛
- 頭痛
- 氣喘
- 排尿困難
- 胃腸脹氣
- 噁心反胃
- 打嗝呃逆
- 上腹胃脘痛
- 肚臍周圍腹痛
- 咳嗽
- 腹痛
- 淋巴結腫大
- 心悸
- 頻尿
- 昏迷
- 肋間神經疼痛
- 嗅覺減退/喪失
- 全身性水腫
- 下腹部痛(小腹痛)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耳朵痛
- 四肢感到疼痛
- 腹股溝痛
- 易感到驚嚇
- 月經腹痛
- 側腰痛
- 手背痛
- 鼻部疼痛
- 夜間多夢
- 腰痛
- 全身酸痛
- 側臀部痛
- 忽冷忽熱
- 上腹胃脘痛
- 頭脹痛
- 脖子(頸項)酸痛
- 月經提前到來
- 顏面神經麻痺
- 媽媽手
- 食慾不振
- 流鼻血
- 打嗝呃逆
- 牙齦出血
- 癲癇
- 精液中帶血(血性精液)
- 小便渾濁不清
- 合谷穴附近痛
- 眼睛乾澀
- 腳大趾痛
- 鼻塞
- 腋下腫痛
- 腳內側痛
- 帶下黏稠
- 小便顏色偏黃
- 中背部疼痛
- 心情煩燥
- 耳鳴
- 月經淋漓不止
- 身體消瘦
- 腳踝內側後側痛
- 中指痛
- 容易憂鬱
- 牙齒痛
- 容易飢餓食慾好
- 手掌痛
- 肩痛(肩頸交接處)
- 腳跟痛(足底筋膜炎)
- 眼窩前額眉稜骨痛
- 下背部疼痛
- 心胸煩熱
- 黃帶
- 噁心反胃
- 肩痛(肩前部)
- 眼部產生飛蚊現象
- 肩痛(肩後部)
- 心臟痛
- 大便次數頻繁
- 肩痛(肩井穴附近)
- 四肢痿軟無力
- 四肢關節疼痛
- 容易流眼淚
- 面色發白
- 夜間遺尿
- 頭頂痛
- 子宮崩漏
- 腳二趾痛
- 夜間易醒
- 經常放屁
- 肩痛(肩背交接處)
穴道配伍
- 子宮肌瘤:太衝+中極+帶脈+五樞
- 三叉神經痛:太衝+太陽+聽會+二間+合谷+外關+地倉+下關+印堂+迎香+內關+湧泉+顴髎
- 半身不遂:太衝+髀關+足三里+環跳+風市+陽陵泉+犢鼻+伏兔
- 子宮崩漏:太衝+血海+交信+地機+太白
- 卵巢炎:太衝+中極+三陰交+血海+腎俞+中注
- 原發性高血壓:太衝+足竅陰+風池+百會+內關+太溪+太陽
- 甲狀腺腫:太衝+腦戶+天突+消濼+太溪
- 精神分裂症:太衝+百會+水溝+風府+四神聰+通里+內關+風池+中脘+三陰交
- 暈眩:太衝+陰陵泉+申脈+豐隆+風池+頷厭+頭臨泣+後頂+玉枕+陽谷+百會+足臨泣+養老+外關+腕骨
- 黃疸:太衝+至陽+靈台+日月+陽陵泉+腕骨+陰陵泉+膽俞+脾俞+懸樞+曲池
- 頭頂痛:太衝+百會+前頂+後頂
- 眼睛紅痛:太衝+合谷+四白+睛明+足臨泣+太陽+前頂+陽白+上星+內庭+百會
- 眼睛模糊:太衝+合谷+肝俞+光明+養老+瞳子髎+太陽+睛明
- 全身酸痛:太衝+合谷
- 頭重:太衝+腦戶+肝俞+太陽+睛明
- 眼睛癢:太衝+風池+合谷+太陽+委中
- 四肢肌肉萎縮:太衝+陽陵泉+太溪+足三里+伏兔+犢鼻+髀關+風市
- 咽喉有異物感:太衝+神藏+天突+內關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