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左金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因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
- 清熱燥濕:黃連味苦性寒,能清瀉胃熱,燥濕止瀉,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瀉火解毒:黃連能清降心火、肝火,對於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熱毒症狀有治療作用。
左金丸中,黃連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地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達到治療胃熱熾盛、濕熱內蘊等病症的效果。
左金丸中含有吳茱萸,主要原因有二:
- 溫中止痛,降逆止嘔: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的作用。左金丸主治胃寒疼痛、嘔吐酸水等症,吳茱萸可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對胃部的侵襲,並降逆止嘔,減輕胃部不適。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左金丸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等寒涼藥物,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吳茱萸與之配伍,可起到溫中散寒、協調寒涼藥物的作用,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陽氣,提高整體療效。
方劑介紹
左金丸的主要功效是「清瀉肝火,降逆止嘔」,主治「肝火犯胃」,症狀是:脅肋疼痛、胃不舒服、胃酸、噁心嘔吐、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
本方證是由肝鬱化火,橫逆犯胃,導致肝胃不和所產生的一系列症狀。
肝之經脈布於胸部與脅肋,肝經異常時則出現脅肋脹痛。肝氣犯胃時則胃失和降,出現嘈雜吞酸,肝火循著肝經上炎,所以口苦。舌紅苔黃,脈象弦數,這是肝經鬱火之症狀。
同時胃經也通往胸膈胃脘部位附近,胃經有火氣時也會出現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的現象,導致噁心嘔吐,胃酸上逆。
《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 「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火熱當清,氣逆當降,故治宜清瀉肝火為主,兼以降逆止嘔。
本方為肝經火旺,橫逆犯胃而設計,所以治法是清肝瀉火,降逆止嘔《黃帝內經》提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嘔吐酘,暴注下迫,皆屬於熱」。凡與火、熱有關的上逆、嘔吐酸水等,瀉火降逆是必用之法。
方中重用黃連清瀉肝火,使肝火得清,自不橫逆犯胃。黃連亦可以清瀉胃熱,胃火降則其氣自和,一藥而兩清肝、胃,標本兼顧。
然而,氣鬱化火之證,如果用大苦大寒之藥,恐怕鬱結不開,又會傷害體內陽氣,所以運用辛熱之吳茱萸,可疏肝解鬱,以使肝氣條達,鬱結得開。
此外,也可以反制黃連之寒,使瀉火而無過於寒涼之弊。此外還可以引經,一方面和胃降逆,一方面引領黃連入肝經。二藥合用,共收清瀉肝火,降逆止嘔之效。
關於本方的命名,吳昆在《醫方考》提到:「左金者,黃連瀉去心火而肺金無畏,得以行金令於左以平肝,故名左金」。
基於五行原理,肝實則作痛,心火為肝木之子,實則瀉其子,故用黃連瀉心清火,使火不克金,金能制木,則肝平矣。
本方的配伍特點是辛開苦降,肝胃同治,瀉火而不至涼遏,降逆而不礙火鬱,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胃氣得降,則諸症自愈。本方一名回令丸,《醫方集解》又名萸連丸。
左金丸與龍膽瀉肝湯,皆用於肝經實火,脅痛口苦等證。但左金丸主要用於肝經鬱火犯胃之嘔吐吞酸等證,有降逆和胃之功,而無清利濕熱作用,瀉火作用較弱。
龍膽瀉肝湯主要用於肝經實火上攻之目赤耳聾,或濕熱下注之淋濁陰癢等症,有清利濕熱之功,而無和胃降逆作用,瀉火之力較強。
現代運用於胃炎、食道炎、胃潰瘍等屬肝火犯胃者。
傳統服藥法
上藥為末,水丸或蒸餅為丸,白湯下五十丸(60g) 現代用法:為末,水泛為丸,每服2~3g,溫開水送服。亦可作湯劑,用量參才原方比例酌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黃連與吳茱萸比例為6:1 本方藥偏苦寒,虛寒性嘔吐者忌用
左金丸的經絡型態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左金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一。 組成:黃連(一本作芩)6兩,吳茱萸1兩或半兩。 主治:瀉肝火,行濕,開痞結,降逆止嘔。主治:肝火犯胃,嘈雜吞酸,嘔吐脅痛,筋疝痞結,霍亂轉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