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

WU ZHU YU

寒熱指數

44
  • 英文名稱: Fructus Evodiae Rutacarpae Evodia Fruit, Fruit Of Medicinal Evodia

  • 其他名稱:曲藥子,漆辣子,優辣子,辣子,氣辣子,左力,吳萸,臭辣子,食茱萸,吳椒,臭泡子,茶辣

  • 藥品來源:本品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 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 石虎 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吳茱萸 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 )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實 。 8~11月果實尚未開裂時,剪下果枝,曬乾或低溫乾燥,除去枝、葉、果梗等雜質。

  • 道地藥材:甘肅,陝西,雲南,四川,廣東,廣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福建,台灣,華南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路旁,草叢,林緣,疏林,山坡草叢,村邊,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

(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2-09-12

吳茱萸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吳茱萸的炮製

炙吳茱萸:取甘草煎湯,去渣取湯,加入淨吳茱萸,浸泡至湯液吸乾為度,微火焙乾。(每吳茱萸100斤,用甘草6斤4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品辛熱燥烈,易耗氣動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陰虛火旺者忌服。
  • 《本草經集註》:蓼實為之使。惡丹參、消石、白堊,畏紫石英。
  • 《本草蒙筌》:腸虛泄者尤忌。
  • 《綱目》:走氣,動火,昏目,發瘡。
  • 《本草經疏》:嘔吐吞酸屬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氣,非風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屬血虛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於腸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滯積垢者不宜用;小腸疝氣,非驟感寒邪及初發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亂轉筋,由於脾胃虛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濕生冷於犯腸胃者不宜用;一切陰虛之證及五臟六腑有熱無寒之人慎用。

吳茱萸相關的方劑


吳茱萸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氣喘胰臟炎腳氣病月經腹痛腹股溝疝氣心內膜炎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口瘡嘴破口角炎嘔吐月經前緊張症候群膿痂疹天疱瘡上腹胃脘痛下腹部痛(小腹痛)腹痛噯氣頭痛全身性水腫頭頂痛牙齒痛面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