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

吳茱萸

WU ZHU YU

  • 英文名稱: Fructus Evodiae Rutacarpae Evodia Fruit, Fruit Of Medicinal Evodia
  • 別名:曲藥子,漆辣子,優辣子,辣子,氣辣子,左力,吳萸,臭辣子,食茱萸,吳椒,臭泡子,茶辣
  • 藥品來源:芸香科植物吳茱萸 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 石虎 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吳茱萸 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 )Huang的乾燥近成熟果實 。 8~11月果實尚未開裂時,剪下果枝,曬乾或低溫乾燥,除去枝、葉、果梗等雜質。
  • 道地藥材:甘肅, 陝西, 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安徽,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福建, 台灣, 華南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 路旁, 草叢, 林緣, 疏林, 山坡草叢, 村邊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02-11

吳茱萸的傳統功效


1. 補陽

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為治肝寒氣滯諸痛之要藥。此外,吳茱萸還能溫經散寒,用於寒滯衝任、瘀血阻滯之痛經。亦可溫散寒濕、祛風止痛,用於寒濕腳氣腫痛。

2. 溫裡溫中

吳茱萸性溫,味辛,歸脾、胃、肝、腎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之功。

用於胃寒嘔吐證,常與人參、生薑等同用。治中焦虛寒之脘腹冷痛,嘔吐泛酸。

吳茱萸具有增高體溫作用,能升高正常家兔體溫,並增強四氫荼胺的體溫上升作用。吳茱萸鹼、吳茱萸次鹼也有使體溫升高的作用。

3. 理氣行氣

吳茱萸,性味辛、苦、溫,入脾、胃、肝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效。得溫則散,得寒則凝,能調中止瀉、散寒止痛,為理氣行氣之良藥。故用於治療胃腸脹氣、腹痛、消化不良等症。

4. 引火下行

外用可引火下行,方法是將該物質研磨成粉末,與醋混合後敷於足心。有助於改善口腔潰瘍和高血壓。

另外,將其研磨成粉末或煎煮後用於外敷或清洗,可治療頭部瘡痂和皮膚濕疹。

5. 止嘔

吳茱萸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之效。

止嘔方面,吳茱萸主要通過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來發揮作用。寒邪侵襲人體,易致嘔吐,吳茱萸溫中散寒,可驅除寒邪,緩解寒嘔。此外,吳茱萸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有較好效果。

6. 止瀉

古籍記載,吳茱萸能溫脾益腎、助陽止瀉,現代研究表明,吳茱萸水煎液能減少小鼠腹瀉次數,且隨劑量增大作用持續時間延長。

吳茱萸對番瀉葉引起的小鼠腹瀉有對抗作用,作用隨劑量增大而提高,作用產生緩慢,但持續時間長。

此外,吳茱萸還能治療多年脾泄,老人多此,謂之水土同化,吳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腸自固。

吳茱萸的現代功效


1. 抗發炎

吳茱萸具有抗發炎作用,能減輕炎症反應。研究表明,吳茱萸中的化學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介質釋放,減緩相關疾病發展。小鼠灌胃吳茱萸及不同炮製品,均可減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次數,甘草制吳茱萸的鎮痛抗炎作用最強。

2. 止痛功效

《神農本草經》記載,吳茱萸性溫,味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寒腹冷痛、痢疾腹痛、頭痛以及虛寒洩瀉、嘔吐吞酸等症狀。吳茱萸能溫中下氣,止痛,散寒除濕,止痹。其中,止痛功效主要體現在對寒腹冷痛、痢疾腹痛、頭痛等寒性疼痛的緩解。

3. 鎮靜

吳茱萸,性味辛、苦,溫。具有鎮靜、催眠之效。動物實驗表明,給小鼠灌胃吳茱萸水煎液,可增強小鼠的鎮靜催眠作用,兩者具有協同作用。此研究結果表明,吳茱萸具有鎮靜、催眠的藥理作用,為其臨牀應用提供了依據。

4. 抗凝血

吳茱萸水提物具有抗血栓作用,延長凝血時間,減緩血栓形成。試驗中,大鼠在冰水應激狀態下,內源性兒茶酚胺分泌增加,導致血小板聚集和心肌損傷,而吳茱萸水煎劑能保護心肌,使血小板聚集及心肌損傷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這可能與血小板抗凝有關。

5. 改善大腦功能

據古籍記載,吳茱萸具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化痰止咳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吳茱萸中所含有的脫氫吳茱萸胺(DHE.HCI)能增加大腦外側裂上腦回的腦血流量(CBF),改善大腦的血液循環,從而增強大腦的功能。

6. 預防心血管疾病

吳茱萸具有強心作用,能增強蟾蜍心肌收縮幅度及心輸出量,且劑量越大,作用愈強。吳茱萸能使心臟收縮更有力,輸出量增加,從而改善心血管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7. 保肝利膽

古人云:「吳茱萸,味苦而辛,性溫,入肝、膽經,能散寒止痛、溫中散寒、保肝利膽。」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吳茱萸能對抗四氯化碳引起大鼠血清谷丙轉氨酶(GPT) 和穀草轉氨酶(GOT) 值升高,具有短暫的促進膽汁分泌作用。

8. 抗潰瘍作用

吳茱萸水煎劑能對抗鹽酸性胃潰瘍和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潰瘍,並抑制水浸激性和結扎幽門性胃潰瘍的形成。其主要機制為能增強胃黏膜屏障,促進胃黏膜細胞再生和修復,抑制胃酸分泌,並具有抗炎作用。

9. 其他功效

「吳茱萸鹼、脫氫吳茱萸鹼」可收縮子宮,促進子宮收縮,對產後惡露不絕、虛寒腹痛、泄瀉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吳茱萸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吳茱萸的炮製


炙吳茱萸:取甘草煎湯,去渣取湯,加入淨吳茱萸,浸泡至湯液吸乾為度,微火焙乾。(每吳茱萸100斤,用甘草6斤4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品辛熱燥烈,易耗氣動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陰虛火旺者忌服。
  • 《本草經集註》:蓼實為之使。惡丹參、消石、白堊,畏紫石英。
  • 《本草蒙筌》:腸虛泄者尤忌。
  • 《綱目》:走氣,動火,昏目,發瘡。
  • 《本草經疏》:嘔吐吞酸屬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氣,非風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屬血虛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於腸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滯積垢者不宜用;小腸疝氣,非驟感寒邪及初發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亂轉筋,由於脾胃虛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濕生冷於犯腸胃者不宜用;一切陰虛之證及五臟六腑有熱無寒之人慎用。
  • 脾胃虛弱、消化道潰瘍患者、高血壓患者等應避免使用
  • 長期或大量使用會引起中毒,導致頭暈、惡心、嘔吐等不適症狀
  • 與某些藥物如抗凝血藥等可能產生相互作用,導致不良反應

吳茱萸相關的方劑


吳茱萸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氣喘胰臟炎腳氣病月經腹痛腹股溝疝氣心內膜炎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月經前緊張症候群膿痂疹天疱瘡下腹部痛腹痛噯氣全身性水腫上腹胃脘痛牙齒痛面部疼痛頭痛嘔吐口瘡嘴破口角炎頭頂痛原發性高血壓

討論留言


載入中...